脑出血102例患者的护理研究论文_张钦

脑出血102例患者的护理研究论文_张钦

张钦

[摘 要]目的 研究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在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10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专科护理以及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分析研究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在102例患者中,其中基本上痊愈的有41例,部分功能恢复的有51例,死亡10例。住院期间出现肺部感染的有10%,泌尿系统感染的有3%,没有压疮出现。结论 通过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出血 患者 护理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5.21.55

作者单位:052360,河北辛集,河北辛集市第一医院

[作者简介] 张钦(1970—),女,河北辛集市人,护理专业,河北辛集市第一医院主管护师。

脑出血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致病原因较多。目前根据临床观察发现,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脑出血案例较多。脑出血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严重、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正是因为脑出血发病对于患者的危害较大,所以开展有关脑出血护理的研究工作十分必要。本文将以在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102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有关脑出血护理方法的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与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接收到143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由于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患者有102例,其余情况导致的脑出血有41例。年龄分布为36岁至83岁,平均年龄为(55.3±27)岁。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26例。入院时病情轻重情况不一,其中意识出现障碍的有53例,肢体、语言等功能出现障碍的有25例,神志清楚的有25例。

1.2方法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分为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护理等三分方面。

首先介绍一般护理。脑出血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床头高度应与水平面呈15°至30°角以减轻患者水肿情况,患者的休息环境要安静,禁止不必要的探视行为,同时尽量做到不移动患者,避免出现出血量增加的现象,还要定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变化等情况。对于患病较为严重的患者应进行心电监护。对于颅内高压的患者应通过患者的意识来判断患者病情的好坏,意识的判断可以通过患者的呼吸和语言能力进行判别。此外还应观察患者的瞳孔的大小,是否两侧对称,是否能对刺激做出正常的反应等。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一般都能对光等刺激做出正常的反应。如果患者出现瞳孔缩小、意识模糊等症状,要检查患者是否出现脑干或小脑出血。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要实行禁食控制,避免出现窒息。要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清理,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给患者进行输氧可以有效缓解缺氧症状,用冰袋可以有效减低患者脑部温度,保护患者的脑细胞。要定期对患者的口腔和皮肤进行清理、清洁工作,确保口腔卫生,防止褥疮发生。导尿管要做好防菌措施,对于出现便秘的患者要用开塞露等药剂帮助患者进行排便。

其次介绍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脑出血患者一般都会出现肢体、语言功能障碍,导致生活不能自理,这种病痛的折磨往往会使患者失去生活的希望,出现悲观的情绪,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变化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心理护理。第一,要与患者和病人家属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和病人家属一起给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使其摆脱悲观情绪,重获生活的希望;第二,要给患者进行有关脑出血疾病的病因、恢复情况等方面的知识普及,让患者能对自己的病情有基本的了解;第三,要鼓励患者进行治疗,使患者能配合好医生的治疗工作,并积极进行功能恢复锻炼。

最后,介绍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脑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压疮、便秘、中枢性高热以及其他组织功能损坏等并发症。为了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应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如为了防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护理人员应让患者的头部处于侧偏状,并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做好呼吸道的清洁工作,防止患者受冷,让患者多饮水。为了避免患者出现便秘,一方面可以督促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出现便秘的患者可以通过开塞露等药物辅助患者排便。为了防止患者出现压疮,护理人员一方面要做好患者床铺的清洁工作,确保床单卫生,另一方面要定时给患者进行翻身,并且动作要轻缓,避免擦伤患者的皮肤。为了避免患者出现中枢性高热,护理人员要及时采取降温策略,如可以给患者戴冰帽、盖冰毯,也可以通过药物进行降温。为了避免患者出现其它组织功能损坏,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其它组织部位的清理工作,如用生理盐水清洁患者的口腔,用纱布遮盖患者的眼睛,保护眼角膜。

2结果

通过对这10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102例患者中基本上痊愈的有41例,部分功能恢复的有51例,死亡10例。住院期间出现肺部感染的有10%,泌尿系统感染的有3%,没有压疮出现。

3讨论

脑出血是指由非外伤造成的原发性脑实质的出血,致病原因很多,目前较为常见的致病原因主要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脑出血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出现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不爱运动、饮食偏油腻等,这些不良习惯不仅使得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同时使得脑出血的发病年龄不断下降,青年中出现脑出血的案例逐渐增多。脑出血一般都是发病较为突然,病情较为严重、使患者出现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身体和心理的损害都比较大。因此,脑出血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针对脑出血疾病的特点,一方面应在如何治疗这种疾病上下功夫,研发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手段,另一方面就是在现有的技术和药物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降低脑出血对于患者身体的损害,降低该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治疗的效果。因此,本文根据我院脑出血疾病治疗的实例,开展了有关脑出血疾病护理的研究。脑出血疾病的护理工作除了包括上述的具体的护理工作,如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等,还包括对于患者功能训练和出院指导等方面的内容。

功能锻炼主要是针对患者由于脑出血疾病造成的语言、肢体功能方面的训练,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和肢体的全部功能或部分功能。首先,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恢复期向患者和家属讲明进行功能恢复训练的重要性,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其次,要向家属和患者介绍具体的训练内容,方便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功能恢复训练。最后,当患者的身体达到平稳状态后,护理人员就应带领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功能恢复训练。开始时的训练时长可以短一点,维持在5-10min/次,随着患者身体状态的逐渐恢复,可以增加到30-45min/次,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避免关节伸展过度的问题。此外,进行语言功能恢复可以从单字开始,注意训练过程的循序渐进。

出院指导也是护理人员工作的一部分,主要是针对脑出血患者在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出院后的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应将一些基本的护理知识教授给患者和家属,如患者饮食方面、居住环境方面、生活作息方面、功能恢复训练方面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在回到家后依然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语言、肢体功能恢复训练,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本文对10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最终基本上痊愈的有41例,部分功能恢复的有51例,死亡10例。住院期间出现肺部感染的有10%,泌尿系统感染的有3%,没有压疮出现。

通过本文实际的临床研究发现,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的工作内容较多,且细节性的工作内容比重较大,这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但通过护理人员精细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脑出血对于患者身体的损害,可以降低该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能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体功能的恢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张芹.脑出血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2):256-257.

[2]周芳意,王青霞.64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后的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9):1829-1831.

[3]李淑娥.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6):151-151.

论文作者:张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年7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7

标签:;  ;  ;  ;  ;  ;  ;  ;  

脑出血102例患者的护理研究论文_张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