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 要】目的:在内科住院患者开展护理干预之后的睡眠状况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到2018年在某医院住院的内核疾病患者98人进行研究,并将这98人分成两组,在分组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干预组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测,研究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指数,并明确患者的客观睡眠指标。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内科患者的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困难等进行严格的对比,本次对比结果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之后,可以发现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改善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提升内困扰患者的康复速度,具有非常高的推广价值,在对内科患者睡眠障碍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还要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便有效提升患者的睡眠指数,本次研究的临床价值非常高。
【关键词】护理干预;内科;睡眠障碍
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睡眠障碍会内科临床患者恢复造成的影响非常的,并且根据患者睡眠障碍症状轻重程度,对患者恢复速度造成的影响也各有不同。另外,内科住院患者相较于其他临床患者而言,具有体质较弱、病情较重等一系列特点,需要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以便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水平。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来某医院住院的内科(以下简称“我科”)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46例;年龄37~78岁,平均(48±57)岁;文化程度:大学以上28例,大学及高中55例,高中以下15例;职业:体力劳动者27例,非体力劳动者71例。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每组各9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原发病等临床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主要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心理干预
大部分内科患者由于疾病迁延不愈,康复率不高,故此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抗拒的想法及怀疑的心理。所以医生和护士应该积极同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及时掌握和了解患者的需求,并通过健康教育,详细讲解该类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增强信心.充分理解治疗的重要性,以期减少对疾病的焦虑恐惧心理。患者则要自觉遵循医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少盲目焦虑、烦躁和恐惧的心理,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在护士的心理辅导下保证睡眠的时间和深度。同时,护士也要主动同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使患者理解睡眠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争取患者能够自觉主动配合。病房的布置则也简洁温馨,能够安抚患者的焦虑心情,使其感觉舒适、愉悦,从而能够安静入睡。
1.2.2饮食要求
严格控制患者在住院观察期间的饮食,严禁进食辛辣、冷饮、过热等刺激性食物,避免患者受到刺激,临床表现出现异常。同时如咖啡、茶和可乐等饮料也禁止饮用,防止患者过度兴奋,从而对其睡眠造成影响。
2结果
2.1PSQI睡眠质量比较
两组护理前各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各项目与护理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后各项目与护理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后各项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护理后睡眠的客观指标比较
干预组护理后的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很多内科疾病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一般都身患多种疾病,并且这些患者大部分还患有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生理负担,还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压力,患者自身的意志力非常薄弱,对疾病的治疗严重缺乏自信心,并且在进行治疗时部分患者还出现了抵触治疗的心理,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睡眠质量。除此之外,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还有喝酒、吸烟等,部分患者在开展治疗时,没有规律性的运动,导致患者出现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对患者睡眠造成的影响非常大。患者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加大对自身保养的重视,提升治疗疾病的信心,以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内科患者在治疗疾病时,要积极的配合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与患者进行互动,消除患者治疗疾病时出现的消极情绪,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患者的睡眠质量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家属和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鼓励,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调整现有的护理方式,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对患者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作为内科患者住院时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症状,睡眠障碍对患者临床疾病治疗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刚住院的患者。为了缓解这种状况,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做好睡眠心理疏导宣传工作,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本文两组患者护理前其PSQI评分分别为(11.28+6.78)、(11.37±6.81)分.表明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为了提高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本文通过对98例患者予以心理干预、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眠卫生指导、正确应用催眠药物等一系列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干预组的PSQI评分为(7.57±5.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护理7d后的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3.1心理干预
相较于其他临床疾病而言,内科疾病的恢复时间非常长,患者在接收治疗之后,患者的康复速度并不是非常快,这一情况使得患者对护士和医生产生猜疑的情况,出现一定的负面情绪。一旦发现患者的这一问题,就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与患者的家属始终保持联系的状态,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减少患者出现的心理压力,热情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为患者介绍病房的环境,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周围的环境,消除患者初入院产生的陌生感,对于长期处于失眠状态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及时的给予心理调节,帮助患者克服睡眠障碍。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基本的了解,对患者表现的不良,理反应需进行有效的指导与疏通,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病情与睡眠状态。医院应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3.2睡眠卫生指导
做好睡眠卫生宣教.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有针对的作息时间,白天尽量减少卧床时间,午休时间切勿过长.以30rain以内为宜,睡前告知患者切勿过饱、空腹、饮茶、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睡前勿要探讨引起人兴奋的事件,从而协助患者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门。
参考文献
[1]施佳.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
[2]陈敏,叶珠萍.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03):118.
[3]李芳.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22).
[4]江小娟.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03):174-175.
论文作者:黄曼丽,张凤娇, 孟焱磊,王敏,,邵忆,苏杭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患者论文; 睡眠论文; 内科论文; 疾病论文; 睡眠质量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