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O模式下采购成本管理的应用研究——基于SMIC公司采购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采购成本论文,采购论文,数据论文,模式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采购部门根据相关部门提交的采购申请,制定采购计划,按照原材料报价最低原则选择供应商进行采购,对于原材料的质量,尤其是原材料在采购及使用过程中所引发的检验成本、质量缺陷成本、停工成本、售后成本等则考虑得较少。这种只考虑价格的采购模式,很容易导致供应商之间的恶性竞争,难以保证所采购原材料的质量,并且很难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可持续的战略伙伴关系。显然,传统的模式未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发生的所有采购成本,这可能使得企业据此对供应商进行的选择与评价造成一定的失误,进而增加企业的采购风险,使得企业不能有效地进行采购成本管理。 鉴于此,本文引入总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的概念。总拥有成本由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构成,其中.显性成本由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储存成本构成,隐性成本由质量检验成本、质量缺陷成本、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成本、采购员工的培训成本等构成。因此,本文拟将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质量检验成本、采购管理成本、质量缺陷成本等隐性成本纳入采购成本管理的范畴,分析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总拥有成本,并将总拥有成本应用于SMIC公司锡锭的采购管理中,通过建立锡锭的长期成本监测模型,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并根据总拥有成本最小的原则,合理选择与评价供应商,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TCO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TCO旨在计算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真实成本,包括上文提到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当前,大多数企业的采购成本管理只注重显性成本的控制,而忽视了对隐性成本的有效控制与管理,然而,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对一个企业而言,隐性成本的控制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一)国外研究现状 1.TFCO概念的提出。1993年,丽莎·埃拉姆(Lisa M.Ellram)和苏·斯法尔德(Sue P.Siferd)在企业物流杂志(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上发表了“采购:总拥有成本概念的基础(Purchasing:The Cornerstone of the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Concept)”一文。文中,丽莎·埃拉姆首次提出了总拥有成本的概念,她认为,TCO是企业进行采购活动时,与该项采购相关的原材料的订购、验收、保管、使用及缺陷处置的全部成本。同年,她在另外一篇文章“总拥有成本:元素及实施情况(Total Cost of Ownership:Elements and Implementation)”中,进一步阐述了企业采购成本管理中应用TCO应该考虑的相关成本要素,以及TCO在企业采购中的具体应用问题。 2.TCO应用于供应商的选择问题。菲利普·鲁道夫(Filip Roodhooft)等人也对TCO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侧重于如何利用TCO进行供应商的选择问题。他们以案例企业的实际采购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作业成本法收集了与TCO相关的成本因素,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建立了TCO的模型,并运用该模型选择与评价供应商。丽莎·埃拉姆虽然提出了采购成本管理中应用TCO的很多理论,却没有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菲利普·鲁道夫等人首次创建了基于TCO的数学模型,从定量的角度对TCO进行了研究.并利用TCO模型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与选择。 塞格尔·德格拉夫(Zeger Degraeve)和菲利普·鲁道夫(Filip Roodhooft)(1999)应用作业成本法(ABC)并基于TCO工具进行采购成本管理,建立了原材料采购的数学分析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案例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同年,在他们所研究的另外一篇论文中,对之前的两个案例企业的采购成本管理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详细论述了企业如何计算TCO的各成本,并比较各供应商的总拥有成本,从而进行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 3.TCO应用于战略成本管理。丽莎·埃拉姆(Lisa M.Ellram)和苏·斯法尔德(Sue P.Siferd)(1998)在研究战略成本管理过程中,也运用了TCO的概念,并基于此对11家案例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企业采购成本管理过程中,应用TCO工具能够明显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文中,她们还提出TCO在企业实际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乔治·斯蒂森(George A.Zsidisin)、丽莎·埃拉姆(Lisa M.Ellram)和杰弗里·奥格登(Jeffrey A.Ogden)(2003)认为企业长期的战略成本研究包括以下三项管理活动:TCO成本研究、供应商成本的降低、目标成本法的应用。同时,他们研究了采购成本管理与这三项管理活动的关系。研究表明:采购部门的地位、对工作的负责任程度和TCO成本研究、供应商成本的降低、目标成本法的应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采购部门的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程度与TCO成本研究正相关,但不显著,跟供应商成本的降低、目标成本法的应用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4.在作业成本法中应用TCO。1995年。丽莎·埃拉姆(Lisa M.Ellram)发表了“作业成本法和总拥有成本:重要关系”一文。论述了TCO与作业成本法之间的关系。她认为,由于总拥有成本涉及企业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成本,采用作业成本法能够比较清晰地分析与计算这些成本因素,从而做出合理的采购决策,例如采购数量及采购时间的确定、供应商的选择、各供应商份额的分配等等。至此,TCO工具开始与作业成本法联系起来。 (二)国内研究现状 1.TCO应用于评价和选择供应商。徐哲、冯喆(2004)应用作业成本法(ABC)并结合TCO工具,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和选择。他们利用菲利普·鲁道夫(Filip Roodhooft)和约瑟夫·科林斯(Jozef Konings)(1996)创建的模型进行采购成本管理的研究,并对各供应商所提供产品的缺陷所引起的采购企业必须付出的额外成本进行比较,以此来进行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最后通过分析采购产品的特点,应用TCO工具,选择出若干个最优供应商,并对其采购额进行最优配置。该方法弥补了菲利普·鲁道夫(Filip Roodhooft)和约瑟夫·科林斯(Jozef Konings)模型的不足,能够为采购企业选择出几个最优供应商,并能据此在每个供应商之间进行采购份额的最优配置。史学锋、徐国华(2005)认为菲利普·鲁道夫(Filip Roodhooft)和约瑟夫·科林斯(Jozef Konings)(1996)的模型只考虑了现有供应商,而对于潜在的供应商却未涉及。因此,他们对该模型作了改进,建立了多阶段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该模型既可以选择某个阶段的供应商,也可以对多阶段的供应商进行选择,从而使整条供应链达到最优化。 2.TCO应用于采购成本管理。陈志祥、马岚(2006)将TCO应用于采购成本管理过程中,应用的结果表明:企业在采购中不仅仅要考虑原材料价格,还应对成本进行全面分析,并将供应商的成本分配到相关产品上去,然后找出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以降低这些因素的成本。他们将该理论应用到国内的一家制造企业,综合考虑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价格成本、运输成本、关税、库存成本及质量成本,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TCO的成本构成,并据此提出降低采购成本的策略。 鉴于以上方法,本文将TCO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型采购物资的成本管理中,建立基于TCO的长期成本监测模型,并据此进行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 三、基于TCO的采购成本管理分析法 (一)采购成本管理 采购成本管理,是为保证企业物资的供应,对采购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合格的供应商,遵循成本最小化的原则,购入计划数量的产品和劳务所采取的管理活动。采购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控制必要的成本支出、获得额外的成本收益。具体来讲,采购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适当的采购价格。原料的价格应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从横向和纵向角度综合考察原材料的采购价格,避免价格过高和过低情况的出现。价格过高,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反之,价格过低,会迫使供应商降低产品的质量,导致隐性成本的增加。同时,保持合理的价格,会使供需双方形成双赢的局面,有利于供需双方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 2.合理选择供应商。企业采购活动中对供应商有两种选择方法:第一,从原有供应商处采购,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在综合价格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供货及时、产品质量好的供应商;第二,选择新的供应商,企业选择新的供应商时应重点考察供应商的资质及声誉,并对供应商的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优先从潜在供应商名单中选择。 3.原材料质量的选择。企业在选择所采购的原材料时,并不是质量越优越好,品质太好,不但采购成本升高,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反之,质量不好,会造成相关隐性成本的增加。因此企业应该综合考察各种成本因素,进行原料的选择。 4.在合适的时间采购。采购时间的选择对于企业进行有效的库存管理至关重要。采购时间过早,导致原料积压,占用过多的现金流和仓储成本;反之,会导致生产的延误,耽误客户的订单。 5.按计划数量采购。在企业的采购成本管理中,采购计划的制订至关重要。如果采购过多,会占用企业大量的现金流,并且,对于保质期短的原料,还会产生使用不及时而导致的浪费现象的发生;相反,采购数量过少,会增加企业的采购次数,进而增加运输成本及采购管理成本。 (二)TCO的概念 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是企业采购一件商品时,与该商品相关的订购、验收、保管、使用及缺陷处置的全部成本。TCO作为一种计量工具,其目的是计算与一项采购活动相关的所有成本,并据此对供应商进行选择与评价。丽莎·埃拉姆(Lisa M.Ellram)(1993)首先提出TCO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与采购商品相关的所有活动发生的成本。 (三)TCO的计算公式 总拥有成本,除了原材料本身的价格外,还包括:运输成本、检验成本、采购管理成本和质量缺陷成本(这里包含质量缺陷导致的返工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其可以表达为:C=W×(P+T+Q+M+D) (1) C:TCO总成本(元);W:原材料的重量(吨);P:原材料的单价(元/吨);T:运输单价(元/吨);Q:质量检验成本(元/吨);M:采购管理成本(元/吨);D:质量缺陷成本(元/吨)。 在这些成本中,有一类成本是可直接获得的,比如,原材料本身的成本,运输成本,这类成本为直接成本。另一类是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获得的成本,可以通过其他因素间接获得,如质量检验成本、质量缺陷成本等。因此,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TCO分类,如表1所示。 (四)TCO模式下采购成本管理的特点 1.TCO是一种研究长期采购成本管理的工具,而非短期的、只考虑原材料价格的工具,用于全面评估采购的真实成本。首先,TCO成本包括采购过程中的所有成本;其次,在应用TCO对一项特定原材料进行采购时,采购部门必须全面考察供应商的资质;最后,要准确计量采购原材料的TCO成本,采购部门必须懂得并能计量所有与采购活动相关的成本。 2.应用TCO工具可以准确地对供应商进行选择与评价。在选择供应商时,除考虑价格因素外,还应将供应商能否及时交货、供应的原材料质量纳入考察范围,即通过计算各供应商的TCO成本,使供应商优胜劣汰。 3.TCO工具要求公司管理层全面考察与TCO成本相关的部门及成本具体发生的环节,通过分析发生成本的具体环节,管理层可以辨别哪些环节为公司创造价值,哪些环节不创造价值或者创造比成本更低的价值。据此,公司可以考虑进行技术创新或流程调整。 4.应用TCO工具对企业的采购成本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据此,企业可以与总拥有成本最低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从而能减少供应商的数量,降低企业的供应商管理成本。并且在采购过程中,能够简化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采购流程,缩短供货时间,降低存货管理成本,进而提高采购成本控制的效率。 四、总拥有成本在SMIC公司采购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一)SMIC公司采购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现状分析。该公司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主要从事焊锡棒、助焊剂、焊锡丝等电子材料的生产。本公司的采购量和采购金额最多的原材料之一是锡锭,因此,本文将锡锭看作本公司的战略型采购物料。选择锡锭材料作为TCO的研究对象,同时将锡锭的三家供应商纳入本文的研究范围。 2.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供应商管理统一标准。公司目前尚未对现存的供应商进行战略细分,即未将供应商划分为战略合作伙伴、长期合作伙伴、一般性伙伴和交易型伙伴等类型,也未能采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择供应商,未能对潜在的供应商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忽视了供应商队伍的建设和维护,而是强调短期行为。二是未建立标准的供应商选择评价体系。随着公司业务量的增长,锡锭供应商从最初只有一家增加到三家。但是在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考核时,主要凭借采购人员的主观印象。客观的、能够量化的考核标准尚未形成。三是忽视原材料价格之外的成本。在当前的采购过程中,公司对供应商的选择仅仅根据原材料价格的比较,而没有考虑原材料采购及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其他成本。 (二)TCO在SMIC公司采购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1.构建采购成本管理的TCO分析数学模型。根据以上分析,TCO总成本C=W×(P+T+Q+M+D)。首先,定义如下变量: (1)质量缺陷率。缺陷产品重量占产品总重量的百分比。 (2)质量检验成本。质量检验成本由基本检验成本以及由于发生质量问题,造成的额外检验成本组成,另一方面,基本检验成本又由公司内部检验固定成本和第三方检验成本组成,。其中第三方检验费用固定,公司每年将各个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送检一次,每次检验费用为3 000元。综上分析,质量检验成本可以表述为: β:缺陷率对采购管理成本影响系数。 (4)质量缺陷成本。质量缺陷成本包括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与质量缺陷率成正比,可以表达为: D:质量缺陷成本;μ:缺陷率的质量成本系数;γ:缺陷成本系数。 2.模型中相关系数的确定。根据上述分析,与采购锡锭相关的各成本的表达式已经确定,接下来确定这些公式中存在的参数。本文将根据SMIC公司2010~2012年的历史采购数据(表2),使用SPSS工具拟合这些参数。 (1)供应商相关的参数。将TCO成本表达式展开: 在上述公式中,P、T、是由供应商的生产水平、地理位置以及管理水平决定的,是与供应商相关的参数;其他参数α、β、μ、γ可以根据公司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 (2)公司年度内部检验参数确定(表3)。 由表2可得到表4数据。 使用SPSS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得: 使用SPSS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由表5可得:。 3.锡锭的TCO公式。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TCO相关的各参数值。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从中可以看出,只要知道供应商的锡锭报价、运输费用以及该供应商的质量缺陷率,就可以计算其TCO成本。 4.SMIC公司各供应商的TCO成本分析。根据上节的锡锭TCO公式(7)及SMIC公司的相关数据可以算出每年各供应商的TCO成本,如表6所示。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本公司2010~2012年从三家供应商处采购锡锭的缺陷率及TCO总成本对比情况。可以分析得出:HX和YX的缺陷率较低,锡锭质量好,MY的缺陷率最高即公司生产产品的隐性成本最高,而YX的TCO相对较高。因此,本公司应该制定如下锡锭采购策略:对MY公司提出整改策略,在质量达到公司标准前,暂停采购;保持与HX、YX两家供应商合作;选定HX作为锡锭的主要供应商,与其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在成本管理中,应用TCO工具,能够全面考察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成本,据此制定的采购成本管理策略更有效。在以上案例中,本文全面分析了锡锭在采购前、采购中和采购后的所有相关成本,既包括采购时实际付出的成本,又包括产品质量缺陷等导致的隐性成本,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地计算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相关成本,为企业正确选择供应商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SMIC公司可以将公式(7)作为锡锭的长期采购成本管理模型,根据此模型,只要得到某一供应商的锡锭报价、运费报价,以及原材料的缺陷率,便可以计算其TCO成本,并据此决定是否从该供应商处采购及具体采购数量。 在公式(7)中,原材料的价格及运费较容易获得,但是原材料的缺陷率是一个难以确定的变量,由于采购前我们很难确定本次采购中产品的缺陷率,因此,TCO成本确定的重点与难点就在于对原材料缺陷率的确定。对于成熟的供应商,可以根据原材料的历史采购数据进行计算,作为本次计算TCO成本的原材料的缺陷率;而对于新的供应商,目前还无法获知原材料的缺陷率。此外,各个供应商的缺陷率及其他参数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企业需要定期依据以上方法,对各个参数进行重新估计,以使TCO模型的变化符合企业的实际状况。 五、结论及展望 在企业的采购成本管理过程中,相对于只考虑原材料价格的成本管理,应用TCO工具,运用基于TCO的长期采购成本管理模型,定量的对企业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成本进行分析,能够清楚地了解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成本,为公司的成本控制提供更好的方法。应用TCO方法除了考虑原始采购价格、运输费用之外,还必须考虑所有与采购活动相关的隐性成本,因此,TCO为企业正确选择与评价供应商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方法,为企业进行采购成本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尽管TCO成本已经逐渐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并且很多大公司在采购成本管理中也都开始运用,但它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地完善和改进。例如,TCO涉及到的成本很多,这对成本数据的分类、汇总和核算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为使TCO模式下采购成本管理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采购成本数据的收集、核算技术的提高至关重要。标签: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隐性成本论文; 成本分析论文; 采购成本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采购公司论文; 相关成本论文; 采购流程论文; 缺陷管理论文; 实证分析论文; 模型公司论文; 供应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