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同一性论文

论人的同一性论文

论人的同一性

谭啟玲 (贵州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550025)

摘要: 人的同一性问题是当前形而上学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近代以来,哲学家们对这一问题的论证已屡见不鲜,一些新的关于此问题的判断标准随之不断出现,所以在人的同一性问题的探讨上出现了不同的进路,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基本进路:物理理论、心理理论以及生物理论。希望在前人基础之上,通过对人的同一性的不同标准进行更为深入的比较和思考,试图阐释以上三种人的同一性界定标准的意义。

关键词: 人的同一性;物理理论;心理理论;生物理论

一、物理理论

(一)身体同一理论

人的同一性的评判标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首当其冲涌进脑海的非人的身体构成莫属。身体同一理论主要考虑的是身体的同一性和身体在时空中的连续性,但是身体同一的评判标准并非如想象那般恰当有效。只要稍加举例就能轻松推翻这个理论,比如有人因为意外失去了一只手或者一条腿,此时他的身体构成有了缺失,再进一步,如果给他失去的手或者退装上假肢,在同一时空能否对他的同一性造成影响呢?结论显而易见,即使我们考虑时空的连续性也可以很坚定地判定以上两种情况并没有改变他的同一性,他还是同一个他。由此可见,即使同时满足了身体的同一性及时空的连续性这两个条件,也不能确保人的身体同一理论可以成为判断人的同一性的有力标准。

(二)大脑同一理论

大脑其实是我们身体构成的一部分,它之所以成为一个单独的判定人的同一性的标准是由于它的特殊性及重要性,因为人的肢体行为及思维能力主要是由大脑控制。据上文分析可知肢体的缺失对人的同一性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作为人的身体的主要构成之一的大脑对人的同一性的影响同样是有待商榷的。因为据现有关于脑科学的研究,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大脑能够对人的同一性产生绝对的影响。试想如果有足够的技术支撑能让大脑像其他身体器官一样进行移植或更换,比如张三和李四进行了大脑移植手术,张三和李四互相拥有了彼此大脑载体的记忆、性格等属性,此时张三的大脑占据着李四的身体,反过来李四占据着张三的身体。在这种情况之下,作为人体中枢的大脑能成为评判人的同一性的标准吗?如果能,我们怎样来判断谁是张三谁是李四呢?让我们继续头脑风暴,比如说利用科技把一个人的大脑成功移植到一个AI身上,接受大脑移植的AI完全具备此人之前由大脑所控制的所有记忆、性格及能力等属性,我们能因此判定接受大脑移植的AI就是那个人吗?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有待商榷的。自然,大脑同一理论作为人的同一性的根本评判标准是有局限性。所以,用大脑同一理论是不能对人的同一性作出判断的。

最后,完善合同条款,明确对方服务标准和要求,如服务时间、开机率、服务季报及重大维修专项报告等;付款实行分期季付或半年付,且先服务后付款,尤其是最后一期付款前,维保服务提供方应完成整机主要参数指标情况比照,并由医院对维保服务成效确认后才可进行支付。

(三)灵魂同一理论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1认为“形式因是事物的本质”,即是说,他认为构成身体的物理质料的改变不能影响人的本质性质,通俗来说,即是完全换了一个身体,我们还是原来的我们,身体构成的变化不会影响人的同一性。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作为人的本质的形式就是人的灵魂,对他而言,灵魂是保持人的同一性的唯一要素,且灵魂只是一种形式而不是物质实体。根据他的观点,我们回到张三、李四的那个例子,即使张三和李四更换了包括大脑在内的所有身体构成,完全不影响他们的同一性,张三还是张三,李四还是李四。因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只有灵魂才是人的本质,灵魂同一是保证人的同一性的唯一依据。虽然张三和李四的身体完全发生变化,但是他们的灵魂没有随着构成身体的质料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即便如此,我们不能因此就高调断定灵魂同一是评判人的同一性的标准,因为我们陷入了对灵魂存在的证明这样一个难题。虽然柏拉图在《斐洞篇》中证明过灵魂的存在,阿维森纳也在《论灵魂》中证明过灵魂的存在,但是他们的证明都笼罩着神秘主义,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他们的证明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洛克对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同一理论进行了补充,他认为只有同一个灵魂意识到他在不同的人身上是相同的,并且记得他在过去的所有身体上所做的事情时,这个灵魂才保持了同一性。反之,不管因为什么原因,一个灵魂如果不能意识到他在不同的时空及不同的身体时是同一个灵魂,那么就不能认为这个灵魂是同一的。但是我们陷入了判定他人是否连续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完整和持续的存在的困境,所以,我们不能通过灵魂同一理论来对人的同一性进行判断。简言之,物理理论判断人的同一性是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

二、心理理论

(一)记忆理论

洛克认为记忆是判断人的同一性的唯一标准,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记忆能够在时间上保持同一性。在他那里,人的同一性既与构成人的物理质料有关,又与人的抽象的精神人格有关,且前者是后者得以存在的前提。因为“人的同一性一定是由同一的连续的身体,和同一的非物质的精神,共同合成的。”也就是说,对人的同一性的考察,就要把精神人格与构成人的身体的质料一起综合起来进行多方面考虑。洛克强调精神人格是集智慧、思维,理性及反省能力为一体的抽象存在,并且能超越时空认识到自己的同一性。意识的连续性使得精神人格得以存在,而由于记忆的不中断地联系才让意识的连续性得以可能。“意识在回忆过去的行为或思想时,它追忆到多远程度,人格同一性亦就达到多远程度”。由此可见,洛克对精神人格的考察想要得到答案,唯一的方式是从主体的内在视角来进行考察。一般情况下,每个个体的自我意识是明晰且连续的,主体根据自我意识的经验而对“自我”产生认同。因此,洛克声称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是精神人格,即使一个人犯罪且已承认罪行,但是他没有犯罪事实的记忆,那么犯罪行为就与精神人格无关,这个人就无须负任何责任。这就是洛克对人的同一性问题的看法被称为记忆理论的由来,对于记忆理论可以这样表述:当且仅当某人在现在的特定时间点能记忆起其在以前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时的那个“自己”所拥有的经验,那么现在的自己与以前的那个“自己”就是同一的。但是意识还“以不能想象的速度互相连续着、并处于永远流动和运动之中的知觉的集合体,或一束知觉”。由于意识跨时间的变化流动不能保证精神人格的同一性。因此,当且仅当保持同一个人的物理机体、记忆以及当下意识三者的连续的同一性,洛克的记忆理论才能成立。由于记忆的内在私有属性,在无法确认某个记忆的归属的时候,不能根据记忆来确保人的同一性,即当我们用记忆去判断一个人的同一性时,已经预设了这个人就是他自身,所以这个预设本就无法成立。因此,我们再用记忆标准来衡量人的同一性,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二)心理连续理论

据分析,人的同一性问题不能根据物理理论、心理理论以及生物理论而得以确证。物理理论不能成为判断人的同一性的标准,是因为人的身体的质料由于不同的原因会有细微或者很大的改变,但是这些改变并未构成影响人同一性的确定因素;从心理理论上来看,现阶段没有方法确认人的记忆及人的心理的连续性,并且它们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正因如此,无法保证记忆和心理一直处于连续状态;显然,生物理论用直觉作为一种判断方式本身就是缺乏论证意义的。人的同一性问题一直是探索人的本质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的探讨上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但是这是一种喜闻乐见的现象,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才会产生无限的可能性,正是这些未知的可能性让我们有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的本质。

对患者PCI术前及术后1个月与3个月和1年的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Fib(纤维蛋白原)和INR(国际化标准比值)与PT(凝血酶原时间)以及TT(凝血酶时间)等六项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再发心梗、支架内血栓和缺血性脑卒中与再次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治疗以及再次药物支架置入治疗等)以及出血事件(鼻粘膜出血、消化道出血以及皮下淤血与血尿等)进行记录。

三、生物理论

注释:

四、结语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表现在心理发展变化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之中,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是细小而连续的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明显的质的改变,当个体心理发生变化时,会表现出个体心理由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没有人会否认或质疑个体成长的过程就是心理发展的过程这一点。但关键问题是如何理解心理发展过程,即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个体心理和行为的结构是否表现出某种周期性特征或模式。连续性和阶段是心理发展的两个要点,从连续性的角度来看,连续性与渐进性的发展变化构成心理发展的主要过程,在时间的作用下,可以用一条平滑上升的曲线来描述心理的发展。从阶段性的角度来看,不同于连续性的观点,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观点由于时间的作用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以用一个阶梯状的波折的折线来表示心理发展的曲线。不仅如此,有学者认为心理的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显而易见,这种观点是被崇尚辩证法的辩证唯物主义者所推崇。根据以上三种关于心理连续的分析,一方面可以看出不能从这三种观点中比较其中的优劣及实用性,另一方面,只要是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人的心理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我们不能单一而准确地认定单独的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否连续。比如说植物人或者心脏停止跳动后又复苏的人,我们不能鉴定他们的心理发展情况的连续性。由此来看,心理连续理论是不能用来衡量人的同一性的。

判断人的同一性的生物理论分为生命同一理论和意识同一理论。这两种理论目前都没有行之有效的依据和判断标准,都是依靠人的直觉来判断生命与意识是否同一。众所周知,直觉是忽略分析推理且没有进行逻辑思维的,直觉的思维方式不被人的意志控制,可以理解为常说的非常特别的人的第六感。直觉类似于空气,抓不住,好比一阵风,会毫无预兆地来去。直觉在某些情况之下还是很有用的,比如它能快速辨别新事物、新现象和新问题的深意乃至本质,对于认识事物、现象、问题的本质有很大的效用。换言之,直觉是人的一种先验感觉。直觉接收到信息后直接忽略逻辑分析,将信息整合的结果快速反射到思维中,由直觉得到结果的准确程度是难以把握的,直觉得准确性往往与一个人的判断能力及运气密切相关。首先,我们不能用有力证据来证明我们的直觉是正确的,并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再者,就如上文一样,我们无法判定意识的同一性。比如一个人失忆后,我们不能判断他的意识是否同一,并且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失忆了就认定他不是失忆前的他。所以,用生物理论来判断人的同一性是行不通的。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条矿上食堂饲养的癞皮狗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这家伙平时本来看到我要汪汪地狂吠几声的,可是今天它却例外,它既没有叫,也没有表示出什么的不友好,反而伸着个鼻子,上上下下地嗅着就过来了。

1.认为事物运动的原因是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的统一。质料是构成事物的材料,事物运动的形式、动力、目的三者通常统一于“形式”这一个概念。

参考文献:

[1]赵敦华.西方析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2.

[2]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207-287.

[3]阿维森纳.论灵魂[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8-20.

[4]洛克.人类理解论[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309.

[5]洛克.人类理解论[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310.

[6]休漠.人性论[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82-283.

作者简介:

谭啟玲(1990- ),女,布依族,贵州省平塘县人,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标签:;  ;  ;  ;  ;  

论人的同一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