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传统的旅游民俗教学方法存在着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新颖性,教材种类比较缺乏,学生积极性、参与性低,课堂与课外没有很好的结合等问题,本文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学科特性,试着进行多媒体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教师和学生互动来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将课外练习成果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等教学方法,以期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旅游民俗文化 教学方法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每天都有着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这样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得到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人们闲暇时间休闲、放松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旅游业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行业规模的扩大和从业人员的增加为其提供了无数的契机。
随着人类生活品质及需求的提升,日趋成熟的旅游业行业标准的要求提升,一个景区不但要有自然风光、历史文物等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还要有能体现当地民风民俗的旅游资源。可见,旅游民俗文化成为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也成为了旅游从业人员必备的知识,以便以后在从事旅游行业工作中能照顾到各种不同的风俗。很多高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教育使学生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科学地审视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并让我们见证它的变化与发展,汲取人类智慧的双手创造出来的财富。为了让《民风民俗》课程的教学方法能取得更佳的效果,能够更好的融合进生活中,笔者从以往的教学方法中找出缺陷,并在这基础上对《旅游民俗文化》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出一些研究。
1 《民风民俗》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新颖性,教材种类比较缺乏
目前市场上已出版的民俗教材大多都是以原始农耕社会为基本素材,例如教材某一章节对人们住所的举例都是比较古老的茅草屋。提到某地区的民俗,往往都是农村很原始的耕作、生活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跟时代脱了节,其中很大部分都不能理解以前的习俗,感觉和自己现在的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就像隔着一层隔膜,遥不可及,完全无法与现实联系起来,更无法沟通,缺乏新颖性,不能吸引自己。就目前的教材种类来看,相比其他专业还是很缺乏的。种类的缺乏导致内容单一,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每本书大同小异,学来学去也没有什么变化,自然而然对这门课程就可能会产生厌恶、抵触情绪。
1.2学生积极性、参与性低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体系,加上地区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即便现在全国各地高校已经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教学,但教学方法仍然陈旧、落伍。在课堂上,仍然是老师给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学生被动的听课,这种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自然而然,对这门课程的热情和兴趣也会逐渐消失,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课堂上打瞌睡、玩手机,整个课堂被沉闷笼罩,死气沉沉,而老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更加不愿意参与进来,这些现象也困扰了老师的正常教学。
1.3课堂与课外没有很好的结合
一直以来的传统旅游民俗文化的教学模式就是以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为主,把知识一股脑地塞进学生脑子里,并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记笔记。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都是一些旅游民俗理论知识,对于民俗事项的理解,也只有从书本里和老师的口中了解到。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旅游民俗事项无法亲自体会领悟。《民风民俗》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具有多门学科的知识,如: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生物等,单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开阔眼界,采用多种方式、手段,来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往往一味的给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带来的结果就是,课堂与课外脱节,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培训,而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方法确很匮乏。
2 教学方法研究
总结以往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旅游民俗文化学科特性,与时俱进,找出一些既适合学科特性又能适合学生教学的方法。旅游民俗文化在大多数人看来只是理论性的一门课程,笔者认为旅游民俗既需要学理论知识,又需要结合实践。学生不仅需要课堂上的知识,也需要自己切身体会、感受各地的民风民俗,用他们的理解力更好的诠释书本上的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方法上,笔者作了一些新的尝试。
2.1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多提供一些书本外的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
由于书本知识有限加上现在高校基本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因此我们要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给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氛围。旅游民俗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利用多媒体教学,收到的教学效果是较明显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集声像、文字、图片、视频为一体,让学生能更直观的面对民俗事项,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潜能和好奇心。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信息量,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可以使学生不用亲自到当地就可以接触到许多的民俗。
关于教材内容方面,由于现在普遍的教材内容都比较陈旧。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到企业调研、征求行业人士对内容改革意见,再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特性,重新编写适合学生需要的教材,重新选择符合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选派专业教师到一些旅游企业学习,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把在企业所获得的经验融合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并对学生加以指导,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技能。
2.2教师和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
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才是整个课堂的主要角色,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更有胆量参与讨论、回答。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成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贯穿整个课堂的其实就是两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次让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是想充分的调动其积极性、参与性。
《民风民俗》这门课程分为饮食、服饰、居住、节庆、人生礼仪等不同的民俗章节,而每一个学生所在的城镇属于一个特定的民俗环境。比如说提到节庆民俗时,可以请学生来描述自己家乡有意义的一些节庆日及当天的一些民俗;提到某个少数民族时,可以请少数民族的学生对自己民族不同方面的民俗进行介绍。这样,大家都会积极参与到讲解中,教师对这些信息进行补充、纠正,以完善信息,再将学生列举出来的信息进行整理,转变为大家共享的有利信息。整个过程气氛都是轻松的,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3将《民风民俗》课外练习成果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传统的课外作业模式缺乏必要的思考和锻炼,这样的作业抄袭严重,更有甚者直接从网上下载,一字不差。对老师来说,无法评判学生的掌握程度。要想达到真正了解学生水平,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不妨采取开放式作业的方式来实现。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讲解任务,每个小组对一个民族的旅游民俗其中的个别章节进行讲解。小组成员由小组长进行具体分工,各自准备不同信息不同问题资料的搜集、整理。在搜集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会进行沟通、交流,大家互相合作。这样的形式,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促进相互学习,又能真正达到培养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分配和书本有关的任务,还可以给学生分配到旅游行业进行实地调研、收集信息的任务。
考试可以作为课外作业的延伸和升华,而我们也能把作业采用的方式运用到期末考试改革上。可以摒除以往做试卷的传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平时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末成绩。而不是让学生一味的为了追求期末的一个高分数而背书,我们要让学生能在平时就要积累,明白平时的作业也不能马虎,这关乎期末成绩。
3 结语
尝试有效的教学方法,既可以让学生获得旅游民俗文化的知识,进而感受其魅力所在,又能使学生适应时代潮流发展,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鹏.谈民俗学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6(26).
[2]白晓梅.高职《中外民俗》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前沿,2013(3).
[3]葛欣欣.《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2013(3).
作者简介:魏来,女,1986年出生,四川泸州人,本科学历,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民俗文化教学与研究,旅游管理教学。
论文作者:李学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学生论文; 民俗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旅游论文; 知识论文; 课程论文; 作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