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新经济的影响及对策_新经济论文

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新经济的影响及对策_新经济论文

美国经济衰退对我国新经济影响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经济论文,新经济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753(2002)04-0003-04

美国经济从2000年第四季度以来一直处于衰退之中,去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为1.2%,第二季度为0.2%。9·11事件以后,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使处于衰退中的美国经济更是雪上加霜。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不仅在全球30万亿美元GDP中占8万亿,而且是全世界第一大外资流入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经济的走势无疑对全球经济都具有巨大影响,使全球经济笼罩着危机的阴影。目前全球经济疲软,中国经济却似一支独秀,持续增长,2001年经济增长率达7.3%。一些经济学家甚至认为,中国将领跑世界经济。美国经济进入调整,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美国经济运行态势,以达到我国正确发展新经济的目的。

一、美国经济衰退迹象

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滑坡迹象,很多经济指标均朝负方向发展。

1、失业剧增。互联网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失业,失业人数达15000名,210家互联网公司倒闭。美国汽车制造业和商品零售业失业人数133731名,到去年11月,美国失业人数达820万,失业率5.7%。

2、收入下滑。去年第一季度美国公司收益情况创过去10年同期最低。公司利润因需求下滑、物价上涨以及股市“新经济”、“旧经济”板块暴跌化为乌有。世界上最大的PC集成电路制造商英特尔公司,利润下降80%-90%;高科技公司第一季度亏损是2000年同期的2-3倍;美国最大光学纤维设备制造商JDS,一季度亏损是2000年同期的5倍。截止2000年四月底,有879家公司声称第一季度盈利将低于预期。

3、经济景气指数回落。2001年年初,美国主要商业和消费景气指数跌入近十年低谷,费纳德尔亚联邦储备委员会商业景气指数跌至1990年12月以来的最低点,国家经理人买卖协会(NAPM)商业景气指数已连续5个月呈直线下降趋势;NAPM工业指数跌入1981年11月以来的最低点,NAPM工业活力指数跌至1991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密执安大学公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1993年11月以来的最低点。

4、股票市场暴跌。2001年第一季度,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的公司市价从6.7万亿跌到3.3万亿美元,跌幅超过50%。9·11事件以后,道指、纳指急剧下跌,分别跌破9000点和1600点。

5、公司债券泡沫四起。目前美国著名公司债券总值达4.2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0%。这些公司债券中约有6850亿美元的债券是分文不值的垃圾债券,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加大。体现美国经济实力的关键部门,如机械制造、航天航空、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等都遭至毁灭性的打击。

为了扭转衰退态势,振兴华尔街股市,恢复消费者信心。美国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如①从2001年年初开始,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已是第十一次宣布降息;②实施大规模减税政策,增加企业信心;③增加防务定单,美国总统布什最近宣布一项800亿美元的重整军备计划,美国政府准备拿出500亿美元用于“网络”计划,等等。但这些措施没能阻止美国经济的继续下滑,据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宣布:美国经济复苏不容乐观。

二、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

美国这次发生在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时代转化过程中的经济下滑,是在美国财政预算从赤字走向平衡并连续3年实现赢余,劳动力市场以及工资弹性增大等条件下发生的。分析美国经济运行轨迹不难发现:

1、劳动生产率下降影响经济发展。过去10年,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突出表现在经济结构和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水平优化,劳动者知识水平和熟练程度提高。因此,促使美国经济增长并形成“新经济循环”:即高劳动生产率、股票价格上涨、新经济领域融资更加便捷、IT行业投资上升、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的良性循环。然而劳动生产率提高是和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状态、劳动生产成本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新经济条件下,美国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结果劳动成本也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了,这就直接减少了企业利润。而企业利润下降、投资下降等因素又导致劳动生产率的继续下降。

2、透支消费与透支经济阻碍了新经济的发展。1990年以来,美国个人消费呈加速增长态势,到2000年,强劲消费冲破相对萎缩的收入,形成美国居民非理性的“透支消费”。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推行“透支经济”。按照经济学常识,消费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但消费增长必须以提高收入水平为基础。然而从收入来看,美国居民消费增长缺乏相应的收入基础。据199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实际工资“几乎没有变动”。透支消费的反常现象不仅与多数居民收入增长水平相矛盾,而且在美国经济史中也属罕见。其外,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截止1999年底,美国净外债额累计已达1.24万亿美元。按照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如果推行国际贸易收支不平衡、巨额赤字和巨额外债的“透支经济”,势必引发国内严重的经济问题。

3、国际资本对美国新经济的支撑作用降低。80年代初,美国通过国际范围“高息揽储”,既吸纳了世界各国资金,又减轻了国内企业的税收,增加了投资,扩大了内需。90年代,美国推行新经济政策,扩大对高新技术领域投资,更是大量吸引外资。从1991年到1999年底,全球大约有1万亿美元进入美国股市,这些资金通过高科技公司的上市与增资募股、流向各种各样的创新企业或创新项目,先后掀起美国新经济的3次投资高潮。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不仅缓解了美国经常项目多年巨额逆差的影响,而且促成了数万亿美元的股市升值。经济增长推动了股市的繁荣,道·琼斯指数从1989年的2000多点一路狂涨,到2000年突破1.1万点大关。股票暴涨吸引了来自日本、欧洲和第三世界各国的资金投入美国股市。但从2000年以来,美国经济放缓,导致美国股市剧烈调整,资金“逃向安全”的潮流加剧。到2001年2月,共同基金从美国股市抽走67亿美元,因为决定国际资本流向的主要因素是各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否满足国际资本流动必须具有的高利率、高回报的要求。美国股市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明显下降,流入其它国家的投资增多。

4、消费者信心不足制约了经济增长。“财富效益”成为美国个人消费持续旺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敏感多变的股市使原本就不够明朗的经济前途更加扑朔迷离,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降。《新闻周刊》最新调查表明,69%的家庭计划削减开支,55%的家庭减少买房、买车、旅游等大项目开支。美国国内总需求作为美国国民经济的命脉,2/3以上是个人消费。家庭消费疲软,被认为是目前美国经济中的主要难题。2001年开始,国民消费衰退程度大大超过商业、企业下降的购买水平。大幅裁员加剧了社会心理恐慌,抑制了国民消费水平的增长,2001年4月到6月,个人消费仅增长2.1%,比第一季度3%的增长率又下降0.9个百分点。

5、新经济已进入经济周期调整时期。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周期是经济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目前,新经济已走完上升(即扩张和峰顶)阶段,2000年下半年发生转折,正处于下降过程。新经济周期特征是新经济运行的实际反映。现代经济学界曾提出最具影响力的权威理论:(1)长期增长理论;(2)实际经济周期理论;(3)增长的源泉理论。这些理论均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特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因素视为新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因此,美国经济衰退是新经济周期运行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6、经济实体部门进入调整。目前全球新经济增长速度已大大放慢,实体经济正经历一次较大的调整。表现在:(1)风险投资减少;(2)研发投资IT产业的支出增长放慢;(3)高科技产业受到打击;(4)新经济和新企业重组加剧,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相互渗透不断增强;(5)由于前几年IT产业等新经济实体部门高速增长,刺激了各地厂商盲目扩大生产能力和重复投资,新经济调整使全球新经济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凸现,导致经济信心不足,企业收益下降,新经济部门迅速收缩。

7、新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调整。新经济需要从自我循环向传统经济相互融合与渗透,从“注意力经济”和“眼球经济”转向务实经济,以达到真正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新经济不仅有好的创新和远大前景,而且也必须找到新的赢利模式。其外,风险投资商不计成本地疯狂抢购网络公司股票,网络股暴涨,使网络公司存在虚胖和畸形发展现象,网络公司经济滑坡是网络经济必然要经历的一次调整。

三、美国经济调整对我国经济影响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美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相互依存度趋于提高,美国经济增长减速也波及中国。

1、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不利影响。美国经济减速通过贸易传导作用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美国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依赖度很高,对美出口贸易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0%,加上香港转口贸易,其比重约占35%。美国进口需求减少和美元贬值,势必影响我国出口贸易,2001年我国出口增长呈明显减缓趋势,近期强劲增长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也遇到严峻挑战,出口量大幅减少。2001年1-5月出口1025亿美元,同比增长11%,比2000年同期回落25.8%,1-5月外贸顺差73亿美元,同比减少31亿美元,1-10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465亿美元,比2000年4700亿美元减少约1000亿美元。

2、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全球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对中国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美国企业利润率下降、投资萎缩,部分资本将从美国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而社会稳定、政治走向进步、经济持续增长的中国无疑会倍受青睐,有利于扩大外商来华投资。外资大举进入,将满足中国完成工业化、现代化需要的资本物品,使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提前10年到来。引入外资的同时,将引进国际先进设备、高新尖技术、良好的管理,使我国产生更强大、更现代化的生产力,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快我国走向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步伐。利用外资在增加我国固定资产资金来源、拉动国内投资需求的同时,直接促进了我国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快速增长。从外商投资经济的规模及其发展趋势看,外商投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3、对我国资本市场形成示范效应。美国挤压“新经济”泡沫,对我国股市产生了示范效应。中国市盈率是全球较高的几个国家之一,至2001年6月,我国沪深股市平均市盈率为70倍,而发达国家市盈率一般为30倍。美国股市暴跌,挤压泡沫后,市盈率在20倍左右,使中国股市面临向下调整的强大压力。股市下跌带来财富缩水,对内需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存在潜在风险。

4、美元贬值对我国金融体系影响不大。从金融层面看,中国至今没有实行金融自由化,外汇是国家管制,汇率高低由官方根据外汇储备决定,资本项目也不对外开放。因此,美国金融市场、国际市场上的金融波动对中国金融体系影响较小。美元贬值对人民币产生一定的价值压力,但对中国的主要影响集中在以美元持有的海外净资产损失与经常项目收入的减少上。

四、中国发展新经济的对策

美国经济增长减速对中国来讲是对内进行结构调整,对外开放资本项目的一个较好机会。中国要在全球经济危机中保持稳定增长,必须采取正确的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方向应当是: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开发西部,增加投资;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本市升值;调整出口结构,适当增加进口;吸引外资,发展科技:作好开放资本的准备。

1、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对一个国家来说,在政府、企业、居民、出口四大支出中,居民消费占50%以上,且居民消费对其他需求具有直接制约作用。目前,我国居民消费仍然没有得到真正启动,这是由于居民收入分配上的悬殊造成的。低收入阶层没有高消费能力,高收入阶层则会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作用下,热望增加储蓄。因此,必须提高居民现期收入和收入预期,稳定居民支出预期,增加居民购买力。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提高居民最低工资标准,增加购买力,鼓励高收入、高消费。②鼓励全民提高文化素质水平,进修高学历,培养教育消费的新观念,扩大教育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③继续利用节假日放长假,推行假日经济。积极引导人们居家旅游,扩大消费。④中国城市已进入住宅、汽车的消费前期,应该大规模启动消费信贷,减免购买汽车、住宅税费,创造消费条件,促进家庭大额开支,使中国再次进入持续时间更长的高速增长期。在发达国家,消费信贷在全部信贷中所占比重高达40%以上,而我国仅有4%。所以,应该制定鼓励居民住房与汽车消费的货币政策,以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2、开发西部,增加投资。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作出的重大经济战略决策是扩大内需和开发西部。近年来,以国债投资两万多亿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极大改善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条件,国家西部开发战略正式列入“十·五计划”之后,已经全面实施。西部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民族等多方面。从政府来讲,就是要创造良好的区位环境条件。西部开发不单纯是资源开发,应该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提高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增强西部经济竞争力,在市场取向下对资源的合理配置。西部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硬环境较差,是制约西部开发至关重要的因素。开发西部的重点要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必须加快公路、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以及电网、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发展科技教育,为西部地区的加快振兴创造更好的基础和条件。西部开发不仅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也会对世界经济及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产生重要影响。

3、吸引外资,发展科技。利用美国经济增长减速的机会,吸引美国信息产业中的大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使中国有机会参与信息产业的竞争,尽快形成信息产业新的国际分工:即美国搞研究,日本搞开发,中国搞制造的新格局。这有利于缩短中国经济与世界先进国家在增长周期上的差距,发挥中国资源的比较优势。因为新经济已进入成本竞争阶段,这也正是美国经济增长减速的原因之一,随着中国信息产业制造的发展,“干中学”效益就会发生作用,中国最终会从信息产业的制造业分工朝着开发和研究的分工层次推进。

4、调整出口结构,适当增加进口,避免持有过多外汇造成过高的持汇成本。中国目前很多出口品属于收入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在美国经济增长减速,居民收入水平下降的情况下,短期内,这种商品仍然有出口机会,但从长期看,迟早要被替代。因此,抓住美元贬值机会,从美国进口资本品来实现出口产品的结构调整,不仅可以达到出口替代的目标,而且还可以大幅度降低中国大量持有外汇的成本。

5、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01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9%。积极的财政政策使投资和消费出现稳定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市场销售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1年1-5月增长10.3%。因此,应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增发国债规模和优化国债结构,重点提高财政政策的效果。可以考虑将优化政府公共投资和合理扶持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真正使财政政策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采取包括货币、外汇政策在内的综合配套措施刺激内需。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增强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营造吸引国际资本的良好环境。

6、保持人民币升值。面对全球发达国家相继降低银行利率、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们应该维持人民币币值。这是因为在全球经济衰退中,我国出口已经萎缩,人民币贬值没有实际意义。反之,保持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中国以低成本引资,在资本项目下形成足够顺差,便于中国应付持续多年的贸易利差,实现长期贸易平衡。并且人民币币值稳定,会使中国人腰包更鼓,更有余力购买全世界最好的产品。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繁荣,将出现新的消费热潮。

7、积极作好开放资本项目的准备。中国开放资本项目不仅是进行国际融资的需要,也是加入WTO后,采取更为灵活的汇率政策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的需要。为防止开放资本项目时资本外逃风险,最好是在本国利率水平高于国际利率水平的时候实施。如今,美国经济增长减速与利率下调为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提供了较好的机会,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个机会,尽快推进金融自由化的改革。

新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研究利用给予高度重视,增强把握机会的能力,发展网络产业、信息技术,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针,从而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收稿日期:2002-02-15

标签:;  ;  ;  ;  ;  ;  ;  ;  

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新经济的影响及对策_新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