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管理运行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兰德公司论文

国外智库管理运行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兰德公司论文

国外智库管理运行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运行机制论文,启示论文,国外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1)05-0088-05

网络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356.F.20110519.1139.020.html网络出版时间:2011-5-1911:39:58AM

智库的英文名称是“Think Tank”,根据James G.McGann的研究,“Think Tank”这个词最早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指称当时军事人员和文职专家聚集在一起制定战争计划及其他军事战略的安宁环境。智库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政策的咨询过程,影响舆论和公共政策。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批著名智库,像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PCAST)、美国国会研究部(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等官方智库,美国的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和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日本的综合研究开发机构(National Institute for Research Advancement,NIRA)和野村综合研究所(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NRI)等半官方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和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AEI)等民间智库,这些智库对在国内或国际事务上协助本国政府理解分析和做出判断并审慎的选择政策作出了重要贡献。相比我国的智库,起步较晚,距离国际著名智库的水平相差较远,研究借鉴国外智库先进的管理运行机制对迅速提高我国智库水平和影响力至关重要。

国外著名智库的管理运行机制主要体现在“人、财、物”三个方面,“人”是指智库人才的选拔使用;“财”是指资金的筹集和运用;“物”是指智库研究成果的生产和推广。

一、智库人才管理机制

人既是知识的载体,更是知识的主体,人最终决定着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的效率和水平。智库的核心是研究,所以人才是决定智库生存与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人才的选拔、配备、使用、考核、培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决定了智库的竞争力和成就。

(一)开放竞争的选拔机制

国外智库的人才选拔机制是开放竞争的,一般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吸纳贤才,“以才取人”。智库人才选拔的渠道是:一些名牌大学刚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大学的知名学者和专家;企业界的精英;政府卸任的官员;其他著名的智库人才。

智库人才选拔录用主要看重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主要选拔那些博中有专,专博相济的“T型人才”。智库选拔人才还注重多样性,即学科背景、学历、年龄结构、政治宗教信仰等的多样性,这些不同知识优势的个体合理配置可以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性。例如兰德公司有1,600多名员工,其中研究人员约950人,其员工来自45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88%的研究人员拥有高学历,其中60%的研究人员拥有博士学位,他们都拥有丰富的工作和研究经验,另外他们有着不同的政治背景、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的种族和性别以及不同的学术研究领域。这种多样性增强了兰德研究的客观性和创造性,另外,多样性也是兰德成为综合性战略研究智库的重要保证。

(二)多学科交叉的矩阵研究机制

在用人方面,大多数著名智库采用的是学科知识与研究课题相结合的矩阵研究机制(Matrix Structure)。这个机制纵向是直线主管组织,将所有的研究人员按照他们所学知识的学科类别分组;横向是按照研究课题成立研究小组。在运作研究课题时,从按学科划分的各小组中抽调研究人员组成课题的研究队伍,进行跨学科综合性研究,从而形成一种矩阵结构。德国智库就是采用这种矩阵研究机制的典型。矩阵研究机制的好处是兼收了直线主管组织和横向协作组织的长处,既有利于整个智库的有效管理,同时又符合智库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协作的特点,因而它成为现代智库的理想结构形式。

例如兰德公司就采用这种矩阵研究机制,充分利用研究人员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优势,注重进行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兰德公司有关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研究由五个部门共同执行,并在美国和海外同时进行,有关国家安全和政策的问题由三个研究和开发中心执行。针对一些不同性质的课题,兰德公司会根据研究需要,从不同研究部门中抽选合适的研究人员组成课题组,共同对某一具体问题或领域进行合作研究,使用多种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概念进行综合研究分析,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发挥互补优势,这种内部的分工协作发挥了团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效率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强化了兰德公司的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客观严格的考核激励机制

为了考核研究人员,国外智库都制定有严格的考核聘任制度,一般来说对高级研究人员实行的是长期聘任制,对作为助手的中初级人员实行短期聘用制,根据考核结果决定科研人员的晋升、续聘或解聘。高级管理人员不但要对上级主管负责,同时也要为下级创造良好的发展机会,若下级几年内得不到发展,则上级负有责任。

为了确保研究质量,兰德公司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标准是兰德高质量研究标准,另一个标准是能够反映兰德特征的“兰德特殊研究标准”。兰德公司这些考核标准和程序是兰德享誉全球,成果质量高的基础。兰德公司按照上述标准,对公司内部研究团队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和考核。考核包括内部考核和外部考核两个部分,每4年或5年进行一次。内部考核是各研究部门的管理团队对自己部门的研究质量进行内部评级和总结。在进行内部考核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外部考核。参与外部考核的人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来自兰德公司以外的考核人员,这部分人员属于核心成员;还有一部分人员来自兰德公司的其他部门。被考核部门的管理人员不得参加和干预本部门的外部考核。

(四)完善的人才培养交流机制

思想是在交流中产生的,而人员交流又是这种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国外著名智库不但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和选拔,而且也十分重视研究人员的培养交流。人才培养交流的渠道有这样几个:第一,成立自己的学院或研究院。例如兰德公司早在1970年就成立了兰德研究院(RAND Academy),专门培养政策分析、研究方面的人才。他们采用的教学法是“在职法”,即边干边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样培养的人才,在进入智库后不需再经熟悉阶段便可胜任研究工作。第二,为年轻人提供“实习项目”。所谓的实习项目是创造机会,使新进入的研究人员到政府部门、企业、大学或其他智库结交前辈、进行实践、历练才干,让研究人员与政策负责人和政策规划小组接触,以了解决策的具体过程。例如兰德把派研究人员去政府行政部门任职作为一种特殊的“进修”;兰德公司和伦敦战略研究所定期互派访问学者,野村综合研究所和斯坦福研究所等也经常进行人员交流。通过这种人才交流机制,不仅可以使人尽其才,更能够使智库不断充实新鲜血液,增强活力,使智库保持旺盛的思想活力。因此人员培养交流机制既可以为智库带来大量的思想火花,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扩大智库的社会影响力。

二、智库资金筹集机制

作为智库来说,它本身是非营利性组织,其组织目标是为了政策研究和影响公共政策,而不是牟利。但资金是智库的“血液”,是智库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资金的筹集是智库的核心。

智库不能仅仅依靠研究成果的发行去支付研究项目所产生的费用,慈善家、基金会、公司和政府的资金支持才是智库能够生存的关键。但是对于智库来说,想获取赞助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于缺乏资金来源,大多数智库都是依赖政府的支持和领导。这种资金来源的局限性影响了智库研究的独立性,因此,如何扩大自己筹集的渠道,是智库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各个智库都在努力争取多种资金渠道。

(一)基金会的支持

目前,基金会是智库获取资金支持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对美国智库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更是超过了公司的赞助。基金会已成为智库建立的主要力量。智库还会成立专业核心研究团组去吸引基金会的支持。

(二)个人的捐赠

个人的捐赠也占赞助费用的一大部分。例如费边社,个人捐赠就在组织获取的赞助费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很少有像这样个人赞助费用超过总费用的1/3;传统基金会获取的资金赞助都是由富人捐赠的。

(三)政府的支持

通过政府直接支付经费是智库经费的主要来源。例如英国的国家发展研究所的69%资金来源于政府的支持;美国社会经济国立研究所的40%来源于政府资助。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府提供资金是以合同为基础。例如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通常是与其客户建立合同关系,兰德公司的很多合同是同美国联邦政府签订的,比如国防部、卫生部、人力资源部、教育部、国家科学基金、国家医学研究院、统计局等等。兰德公司和许多上述客户有着3年-5年或每年更新的服务合同,合同数额在数千万美元左右。在合同所规定的范围内,有时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提出具体的项目建议,有时是客户自己提出需求,然后双方通过会谈、电子邮件以及其他形式的通信方式进行交流讨论,对具体内容进行这样或那样的修改,最后形成《项目说明书》文件,包括问题、方法、背景、数据、进度、预算、时间表等。接下来项目开始执行,预算到位,兰德公司按时间表提供报告研究的成果,完成项目。兰德公司每年有700个~800个项目在同时进行。

(四)公司的赞助

接受公司的赞助也是智库资金来源的渠道之一,这种像在英国和德国比较普遍,这些公司一般是跨国企业,并且赞助人拥有绝对的控股权。例如布鲁金斯学会每年有经费4,000万美元,除来源于学会创始人布鲁金斯创立的专项基金外,还有基金会、大公司及个人的捐助、政府资助及出版物收入和其他一些投资收入。其中董事会主席是最大的投资者之一,大公司的赞助占全部经费的近1/2,有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布鲁金斯学会便更能雇用一些高级分析家从事研究,提高影响力。布鲁金斯学会下设有布鲁金斯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商界精英、社区领袖等较大的捐助者组成,捐助者可以参与学会活动。学会还有一个“计划捐助”项目,该项目使得人们在保证个人和家庭支出的基础上得以向学会捐助一大笔款。

(五)其他渠道

智库一般还通过出版物销售、召开会议、提供课程培训以及咨询服务等来获取资金,有时还通过信贷来开展一些核心项目的研究。

三、智库研究过程管理机制

智库要提供高质量的决策知识,就必须尊重科学,采取科学、规范的咨询研究方法和程序,这就要求对知识产品的生产创造过程(即决策分析过程)进行管理。国外著名智库在课题管理上都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立项与研究程序。

从业务进程来分析,智库的研究课题基本上是委托式咨询,一般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签约阶段

智库和委托人经过多次洽商,达成协议,双方签订项目的正式合同,研究课题正式立项。

(二)咨询准备阶段

智库机构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和意图,做项目讨论实施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成立咨询课题组,拟定调查研究提纲,设计调查表格或专家征询书,制定工作实施计划等。

(三)研究分析阶段

智库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搜集资料和数据,深入客户,与客户反复交流并交换意见,对项目进行系统研究,作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多种方案进行优化比较。为了使研究分析做到科学化,兰德公司提出了“理性管理”的思想,建立了一整套称之为“兰德式理性程序”的理性化、程序化思考方法模式,即4W思考模式:发生什么事(What's going on)?这事为什么发生(Why did this happen)?应采取哪一条行动路线(Which course of action should)?前途如何(What lies ahead)?由此而将理性活动即研究分析活动划分为状况评估、问题分析、决策分析和预测分析这四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方面或环节,并为之发展出一系列可操作的结构化、程序化的研究分析工具和方法。如“启发式规划”、“线性和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德尔斐法”、“成本效用分析”、“系统分析”等。他们研制的“计划、程序和预算编制系统”(PPBS)已被联邦政府广泛用于军事预算和联邦政府预算的编制。原兰德总裁莱斯认为“兰德工作之所以如此重要,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它为政策研究提供了分析工具”。“从长远的观点看,关于方法的创造性研究才是兰德最经久不衰的成就。”

(四)报告完成阶段

报告阶段其实就是智库正式提出包括总报告、分报告及有关附件。

(五)成果评审阶段

国外智库都很重视咨询研究的质量管理,每个管理库都有一套严格的成果评审制度。兰德公司的“内部评审制”(或称“同行评审制”)尤为著名,通过使用领先的实验方法和严格审查来达到最高的技术水平。公司对每一项研究计划,通常都聘请两位未参与该研究计划的资深研究人员作评审员,负责计划开始后的期中审查和计划临近结束时的期末审查,看其是否达到了兰德的工作要求。然后,待研究小组写出研究报告初稿后,评审人进行预审,并写出评审意见。研究小组则要对其批评意见做出回答,或者接受,进行修改,或者不接受解释理由,最后写出最终报告,请委托人认定。兰德公司还从社会上聘用了约600名全国有名望的教授和各类高级专家,作为特约顾问和研究员,主要任务是参加兰德公司的高层管理和对重大课题进行研究分析和成果论证,以确保研究质量及研究成果的权威性。

(六)成果提交阶段

委托人接受智库的成果后,此课题即告完成。兰德公司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坚持研究工作的长期持续性和滚动性。因为现代决策咨询面临的是一些综合性强、复杂程度很高的课题,没有长期广泛深入地调查和持续滚动的研究,很难为决策者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和比较全面的备选方案以供抉择。兰德公司认为,短期的、一次性的研究,写出一份报告或一纸备忘录送到一位官员办公桌上便告结束,这种咨询方法对决策不会有多大作用。那种临时召集专家开一两次会议,写一份报告的做法,有如用专家临时“拍脑袋”去代替领导的“拍脑袋”,这实不为咨询。在每个阶段中,委托人与咨询者始终保持着思想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使咨询工作少走弯路。

除了委托式咨询,智库还自主选择一些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像兰德公司,除了大部分根据长期合同和政府预算来安排的政府项目外,兰德公司还自主选择部分有意义或会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

四、智库成果管理机制

智库的最终目标在于通过决策咨询帮助服务对象改进决策水平,提高决策质量。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做好研究成果的推销、转化和应用工作,这就要求对知识成果进行管理。国外智库十分重视其思想和研究成果的传播,不但只是提出报告,而且还要收集反馈来指导今后的工作。智库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成为其与学术界、新闻界、实业界、广大民众以及官方联系的纽带,使更多的人了解智库的目标和思想精髓所在,通过引导舆论和社会思潮达到最终影响政府决策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借此扩大智库的社会影响,提高智库的声誉。

(一)出版物发行机制

发行和传播出版物既是智库扩大影响的主要方式,也是其收入的来源之一。智库的出版物有多种类别:一是期刊。如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办的《外交》,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外交政策》,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华盛顿季刊》,布鲁金斯学会的《布鲁金斯评论》,兰德公司的《兰德评论》等,在世界上均具有极为广泛的影响。二是书籍。如1957年,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成员基辛格写出《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一书,提出了“有限核战争”的思想,从而使肯尼迪政府改变了“大规模报复战略”而采用“灵活反应战略”;布鲁金斯学会每年出版50本新书,大多是就商业、经济、政府和国际事务等重要公共政策问题提供介绍和建议;兰德公司出版了许多书籍,其中最畅销的是《百万乱数表》。三是研究报告。这是智库发挥作用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通常是选择重大的、紧迫的政策性问题,组织力量和专门班子加以研究,写成报告,并广为散发传播,对政府及其官员施加影响。兰德公司平均每年发表350份~450份报告。严重影响中美关系的“中国威胁论”,便是起因于美国保守主义智库——传统基金会1992年的“芒罗报告”。四是快报。以比较快捷的手段就当前重要政策问题发表本机构研究人员的见解,引导公众和舆论。例如布鲁金斯学会在1999年就中国加入WTO问题发表了数篇分析性的快报文章。

(二)研讨与媒体传播机制

智库经常定期举办一些诸如国际问题研讨会、纪念会、报告会、培训班、讲座和答谢午宴等活动,例如布鲁金斯学会每年在各地召开100多次研讨会,加强与各界、各领域专家的联系,学会还由理事长主持召开每月一次的形势研究会,经常邀请政府首脑来参加,共同探讨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和相关的问题,由此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通过这些活动,智库和政界人士达到了互通信息、交流思想的目的。智库可以及时地了解到政府的政策走向,从而使其研究同步,甚至超前于这种走向;而政府则可以及时从智库汲取研究成果。根据《帝国智囊团》一书披露,对外关系委员会研究计划中一直不间断的一项活动是请外国著名领袖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发表演讲,使自己成为一个世界人物的聚会场所。智库的精英们还常常通过在电视、电影、报纸等大众媒体中的频频亮相来显示自己的影响力。通过媒体强有力的听觉和视觉效果,一方面可以引发公众对于某一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通过全民关注,形成有利于其政策被决策者采纳的公众舆论,从而间接地影响着国家政治决策。兰德还通过网络免费向社会提供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也是兰德施加社会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对国内院所加强内部管理的建议

通过研究国外一些著名智库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结合我国国内院所发展的实际,对国内院所加强内部管理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拓宽人才选拔渠道,保证人才的多样性

智库的核心是研究,所以人是智库生存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国内院所一般都建立了开放竞争的人才选拔机制,一般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吸纳贤才,“以才取人”。但选拔渠道主要是来自一些名牌大学刚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这个渠道相对智库的研究需要来说比较窄。智库研究往往跨学科,综合性强,并且研究人员的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对政策建议的提出很重要,所以国内院所人才选拔不应该拘泥于刚毕业的学生,还应该更开放些,应该注重多样性,比如大学的知名学者和专家;企业界的精英;政府卸任的官员;其他著名的智库的人才等等。不同学科背景、学历、年龄结构、政治宗教信仰等优势个体合理配置可以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性,增强了研究的客观性和创造性,为提高院所竞争力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内院所还应该科学配置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比例。研究人员是主体,年龄结构上应以年轻化为主,以保证研究人员充沛的精力;科研辅助人员主要指科研秘书、研究助理等等,以保证研究工作的高效率;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员是院所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行政管理人员最好是学者型管理者,兼备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

(二)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稳定人才队伍

国内院所的研究人员待遇较低,所以使得一些科研骨干和业务骨干流失较为严重。应该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按照研究职称给予科研启动经费支持,根据课题的类型给予相应的配套,重点扶持学科中的业务骨干,增强经费使用的针对性,提高经费使用效果。

(三)扩大资金筹集渠道,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国内院所都有一定的财政补贴,但这种资金来源较少,不能满足院所发展的需要。为了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院所应该扩大资金筹集渠道,比如地方政府或公司委托课题、研究成果的发行、个人的捐赠等等,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并建立资金公共积累机制,可以使院所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加强学科建设,扩大研究方向,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院所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院所更好的发展。

(四)分类加强课题管理,提高课题管理水平

国内院所应该对课题实行分类管理。对于重大课题,应该具有时代性、全局性、前瞻性,由院所集体讨论提出并由院所组织研究,在经费上予以支持。对于学科建设课题可以由院所下属各研究部门提出并组织研究,由院所学术委员会组织评审验收。对于横向课题则实行课题负责人制,院所按一定数额提出管理费,通过分类,提高课题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五)严格考评标准,提高课题质量

国内院所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为了提高自身收入水平,同时兼作很多课题,由于精力有限,课题质量下降,科研人员的业务素质也会下降,很难出精品。为了加强学风建设,确保研究质量,国内院所要严格考评标准,对研究团队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和考核。除了内部考核,可以增加外部考核。内部考核是各研究部门对自己部门的研究质量进行内部评级和总结。外部考核的人员可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来自院所以外的考核人员,这部分人员属于核心成员;还有一部分人员来自院所的其他部门。被考核部门的管理人员不得参加和干预本部门的外部考核。

(六)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为了鼓励研究人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多出精品,院所应该加大奖励力度,增加奖励的频率,以增强科研人员创新的主动性,提高科研人员的精品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环境。对于学术不良行为或考评没有通过的人员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以规范院所的管理。

(七)加大研究成果推销力度,提升社会影响力

智库的最终目标在于影响政府决策,因此必须通过研究成果的推销、转化和应用工作来扩大影响力。国内院所应重视思想和研究成果的推销和传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扩大影响力:出版发行期刊、研究报告、书籍、快报等;定期举办研讨会、纪念会、报告会、培训班、讲座和答谢午宴等活动;在电视、电影、报纸等大众媒体中亮相;通过网络免费向社会提供大量的研究成果。通过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成为其与学术界、新闻界、实业界、广大民众以及官方联系的纽带,使更多的人了解院所的目标和思想精髓所在,提高院所的声誉,通过引导舆论和社会思潮达到最终影响政府决策的目的。

(八)加强辅助决策系统建设,提高研究工作效率

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首先要占有和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资料信息,做好研究文献综述,这是研究的基础;其次要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等先进技术手段,以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研究工作的效率。国内院所应加强资料库的建设和共享,并及时更新内容;加强与国外政府、大学、国际组织等的合作交流,搜集国外的信息和资料,拓宽研究视野;加大对计算机等软硬件的投入,提高资料检索、计算功能、语言翻译等的效率,为科研人员的工作提供便利。

标签:;  ;  ;  ;  ;  

国外智库管理运行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兰德公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