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雯 罗梅梅 段海洁(贵州省人民医院手术室, 贵州 550002)
【摘要】目的:介绍改良手术体位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方法,评价改良手术体位对食管癌根治术手术配合的意义。方法:回顾3 例食管中段癌患者使用改良手术体位进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总结手术护理配合方法,进一步将此改良手术体位更多地运用于食管癌根治术中。结果:3 例食管中段癌患者在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平卧位,左胸背部垫高45 的改良手术体位,手术中经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的通力协作,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无压疮、无切口渗血,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结论:改良手术体位在食管中段癌根治术中,减少了术中患者体位的变化,减少了巡回护士工作量的同时降低了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降低了术中感染的风险,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改良体位;食管癌;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2-0070-01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医中下段食管癌多见[1]。目前治疗方法仍然是以手术切除为主,因此,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择期手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食管癌根治术一般采用右侧卧位,此3 例病例则改变为平卧位,左胸背部垫高45°。现将3 例病例的手术护理配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 例,其中男性2 例,女性1 例;年龄48~69 岁,平均57 岁。3 例病例肿瘤均位于食管中下段。患者均有间歇性吞咽困难,伴消瘦、营养不良。术前经胃镜检查确证为食管癌。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麻。手术体位:平卧位,左胸背部垫高45°。
1.2 结果 3 例食管中段癌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无压疮、无切口渗血,术后回访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患者均好转出院。
2 手术配合2.1 术前配合2.1.1 术前访视 术前1d 巡回护士到病房了解病情,与患者家属交谈,了解病情,并简要介绍手术室概况,做好解释工作,解除家属的紧张感及焦虑、恐惧心理,确保患者能正常进入手术室[2]。
2.1.2 物品准备 开胸器械包;胆囊拉钩;三叶拉钩;肠钳,硅胶体位垫,肢体保护巾。
2.2 术中配合2.2.1 巡回护士配合 ①常规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及手术名称、手术时间以及术前禁食、禁饮、用药等情况,并将相关资料记录于“手术安全核查表”,确保手术准确无误的进行。
[3] ②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首先建立静脉通路,协助气管插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③全身麻醉后取平卧位,左胸背部垫高45°,协助医生定位,经左胸第五肋间进胸,用龙胆紫做标记。④术前30min 给病人导尿,以便严格记录出入量。用美皮康防压疮贴保护患者右侧臀部、、膝关节外侧、足跟,以防手术时间过长,导致压疮。⑤正确连接吸引管、冲洗管、电刀和超声刀。打开各电源开关,使仪器处于备用状态,根据术者需要调教电刀强度。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手术进展情况,根据手术需要及时添加物品。为防止低体温的发生,注意室温保持在22~24℃,术中冲洗使用温盐水。
2.2.2 洗手护士配合 ①提前20~30min 洗手,整理器械台,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等用物。协助医生常规消毒铺巾,贴保护膜,铺巾时应遵循一般无菌手术铺巾原则,并注意防水性。
②递有齿镊,23 号刀片切开皮肤,经左胸第五肋间逐层进胸,递电刀切开皮下组织,2-0 或0 号慕丝线结扎或电凝止血,用胸腔牵开器暴露胸腔,探查左肺和胸壁。③于食管下三角打开纵膈胸膜,用超声刀将试管游离至主动脉弓上,待用。④经腹正中开腹,用胆囊拉钩暴露腹腔,探查腹腔内胃网膜与胰腺、脾脏及肝脏。分离粘连,游离胃大小弯侧网膜,保留胃网膜右血管及分支。双0# 慕丝线结扎,6*14 圆针缝扎胃左动静脉,清扫胃左动脉旁、腹腔干旁淋巴结,将胃向下游离至幽门处,向上游离至食管裂孔处。将食管裂孔打开,容四指通过,将胃送入胸腔,贲门处离断。食管经主动脉弓上引出,离食管病变约5cm 处缝荷包线,打开食管后将强生CDH25 吻合器钉座置入。⑤切断食管,移去标本,于胃底置入吻合器主体,行食管胃弓上机械温和,检查两吻合环完整,放置胃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3-0 抗菌微乔间断褥式缝合胃全层,浆肌层加固包膜。吻合口处肋间带血管肌瓣包绕⑥止血、冲胸、鼓肺良好,查无活动性出血。
点敷料、器械无误后,于左胸第7 肋间腋中线另孔置胸管于后肋膈角,逐层关胸,关腹关。
2.2.3 其他配合 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在术前、食管胃吻合前后、关闭胸腔前后、关闭腹腔前后、术毕必须认真清点、核对器械、纱布、缝针,以避免差错发生。
3 小结术后3 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6~7 小时,较传统体位缩短0.5~1.5 小时,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无压疮、无切口渗血,术后第2 日进行回访,3 例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4d。
由此发现,患者取平卧位,左胸背部垫高45°的改良手术体位在食管中段癌根治术中,减少了术中患者体位的变化,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巡回护士工作量的同时降低了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降低了术中感染的风险,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1] 吴在德,吴肇汉. 外科学[M].7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49.[2] 王 玲,王伟智. 术前访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53.[3] 许永红. 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2010,12(27):231.
论文作者:冯雯 罗梅梅 段海洁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4
标签:手术论文; 食管论文; 患者论文; 体位论文; 食管癌论文; 手术室论文; 平卧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8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