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自动化控制产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工业领域当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能够有效的提升生产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并且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进步,电子自动化控制的种类愈发多样,其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增加以确保自动化控制的水平的提升,虽然内部结构复杂性复杂性有助于电子自动化控制但是这也使得电子自动化控制过程中的干扰因素的增加,从而影响装置的运行效率甚至会影响到装置的安全性。干扰因素的出现与增多会对电子自动化控制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而本文将从电子自动化控制的简要介绍出发,分析电子自控化控制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分析其对于电子自动化控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抵抗电子自动化控制过程中的干扰因素的措施与方法,以期能够加强人们对自动化控制的认识以及对于其中的干扰因素的重视,进而减少干扰因素在其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负面影响,达到提高电子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效果,继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干扰因素;电子自动化控制;措施
引言
电子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我国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电子自动化控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众多的优势,能够有效的减轻劳动力的工作量,并且能够完成在特殊工作条件下的任务,并且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电子自动化设备的精密程度以及控制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随着自动化设备精密程度的提高,内部结构以及相关系统的复杂程度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尤其体现在元件的数量以及精细程度上,正是由于元件的数目以及精细程度的提高,在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过程中更加容易受到外部干扰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电子自动控制设备出现故障,从而影响自动控制的精度以及质量。因而本文将从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概述出发,分析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干扰因素,并在此基础提出有效的消除干扰的措施与方法,以期能够加深人们对于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的认识,从而降低干扰因素的影响。
1.电子自动控制概述
“自动化”这一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出现,用以形容发电机气缸的自动运输以及加工的过程。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自动化领域的不断拓展,自动化这一概念的内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而电子自动化是自动化在电子设备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其含义是电子设备或者电子系统较少的适应人力而依靠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无人化的管理,主要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与分析以及操作控制等过程中进行无人化的生产与管理,以便摆脱人力生产的局限性提高生产效率已达到生产的目标。[1]在现阶段过程中,电子自动化控制已经广泛的运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业、工业以及运输业均有运用,也为各个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潜力。
电子自动化控制数基于电子自动化设备基础之上的,通过自动化的电子设备来进行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相应设备的在其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自动化的操作,并保证相应工程的制造、管理以及控制方面的自动化,并能够即时的记录生产过程,进而对于生产的效率以及效能进行及时精准的分析,以便相应管理人员进行评估成本效益,及时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2]虽然现阶段电子自动化控制的应用管饭,相应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较高的提升,但是由于相应设备的精细化程度的提升,使得元件的结构愈发复杂,从而导致其更容易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因而下文主要介绍在电子自动化控制过程中的几种干扰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措施与方法。
2.电子自动化控制的干扰因素分析
2.1静电干扰
静电干扰是电子自动化控制过程当中较为常见的干扰因素,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电场通相应的电容设备传输到相应的装置过程中所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在电路当中存在着较大的电流时,导致外部的电场强度也较大,从而使得动力线以及其他的电容对装置产生一定的静电干扰,并且这种静电干扰还会受到与电力线的间隔距离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与动力线的间隔距离越短,所造成的静电干扰越小,与动力线的平行间隔越场相应的静电干扰的程度也越高。
2.2磁场耦合干扰
这种干扰主要出现在电子装置的周围相关线路当中的电流量较大的情况,由于电流变化产生了相应的磁场变化,进而对装置回路的耦合带来一定的影响,影响到脚力电动机以及电磁铁等部位。在这些部位的交变电流的磁场强度越高,所产生的磁场辐射越强,相应的干扰程度也会有所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
2.3电磁辐射干扰
电磁辐射类干扰注要是由于电子设备受到了外部电磁波异常的干扰时所产生的,产生电磁辐射干扰的主要原因在于触电电气以及高频加热炉等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电弧或者电火花,电弧或者电火花所产生的辐射电磁波对于装置有着直接的影响。
2.4共阻抗类干扰
电子回路当中的电线以及其他电子设备均存在着一定的电阻以及电感应,当电子设备处于接通状态,回路中有电流通过,因为电线中存在着一定的电阻导致整体电路中的电压下降,并且由于阻抗压降耦合使得阻抗转换到其他的回路当中,进而产生共阻抗类干扰。在一般情况下 这种干扰因素会受到干扰电路之间的线路的自身性质的影响,主要指线路的横截面以及长度,一般来说在线路长度一致的情况下,线路的横截面越宽越不容易受到共阻抗类的干扰;在横截面相同的情况下,线路的长度越短,越不容易受到共阻抗类的干扰。
3.防止电子自动化控制干扰的措施与方法
由于电子自动化控制过程中干扰类型较多,不同的干扰因素的防治措施也不尽相同:
3.1防止静电干扰的措施
根据之前的相关实践经验可以看出大概静电趋于平衡时,导电体的导电位置相对一致。[4]根据金属导体的这一特性,可以采取接地的方式来进行隔离电缆线,进而达到静电屏蔽的效果,利用这种方法同样可以对装置进行静电屏蔽,还可以对屏蔽体进行接地处理,但是根据静电屏蔽的难易程度而言,一般选用对于屏蔽体进行接地处理,而不选用对干扰源进行接地处理。
3.2防止磁场耦合干扰的措施
电子自动化控制的整体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磁场,而且磁场也是在其整体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干扰因素之一,又由于磁场耦合干扰的出现对于附近的装置所产生的影响较大,因而属于近场干扰,一般而言对于该类干扰的主要有效措施是在干扰源的周边或者是在干扰源附近的装置本身的外部设置能够高导磁的屏蔽物,将磁场耦合所产生的干扰局限于较小的范围中去,切断磁场耦合干扰的干扰源。但是该种方法只适合于信号传输范围较短的情况下,在信号传输较长的情况下,较为合适的抗干扰方法是把信号线转好为双绞线,双绞线中的感生电流能够有效的抵抗干扰源。
3.3防止电磁辐射类干扰的措施
由于电磁辐射的强度与交变电磁的频率有关,且交变电磁的频率越高其电磁辐射越大,因而需要进行预防的是高频电磁辐射,而预防高频电磁辐射较为有效且常用的措施就是选用电阻较小的金属材料进行屏蔽,并辅以接地措施,在屏蔽电磁辐射的基础上屏蔽静电干扰。[5]
3.4防止共阻抗类干扰的措施
在共阻抗类干扰当中较为常见的是电源以及公共接地共阻抗干扰,针对这两类干扰主要采用通过扩充电源功率容限来降低内阻,并将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相分离来避免共阻抗干扰,并采用横截面较大线路较短的导线,降低共阻抗干扰的影响。
4.结语
电子自动化控制能购有效的提高我国的工业生产效率,但是其运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会对生产生产重要的影响,因而对干扰因素进行了解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干扰因素对其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郑洪涛.电子自动化控制中的干扰因素及措施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24):50+49.
[2]张莎莎.电子自动化控制中的干扰因素及改善分析[J].商,,:.
[3]曾瑞福.电子自动化控制中干扰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J].通讯世界,2015,(13):141.
[4]康世斌,髙翊.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的常见干扰因素及抗干扰对策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2):223-224.
[5]张东,黄华.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的常见干扰因素及抗干扰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2):91-93.
论文作者:彭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干扰论文; 电子论文; 自动化控制论文; 因素论文; 过程中论文; 阻抗论文; 措施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