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学恒 温学明
(国网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 浙江杭州 311100)
【摘要】: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间,各类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其内容涉及社会各行各业,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供电企业,其国企自然垄断性、公用性、服务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必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较容易引发舆情事件,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在分析了电力企业舆情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从加强宣传、建立机制、实践成效等几方面,浅谈了如何有效应对处理舆情事件的一些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电力企业;突发;负面;舆情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外部舆论环境日趋复杂,伴随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涉电小事件会引发大话题,供电企业备受各界关注,时常陷入负面舆论中心。为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当前的供电舆情,积极思考新媒体时代供电舆情防范与危机化解的举措,绝不能将舆情视为“洪水与猛兽”,应该选择理性应对突发危机。
一、正确认识新媒体时代供电舆情
在网络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要正确认识供电对当前供电企业内外部的舆论环境有一个深入要对诱发供电舆情的根源进行仔细的分析 从而掌握供电舆情主要特点把握住供电舆情处置的主动权。基层供电企业舆情风险点主要集中在央企垄断、供电服务、电价执行和收费、改革发展、供电安全、企业内部稳定等方面。
二、基层供电企业舆情处置普遍不给力
面对纷繁复杂的舆情风险,基层供电企业的处置工作普遍不给力,主要表现在:
单位重视不足,缺乏危机公关意识
对将发生的舆情风险不重视,导致延误未有效管控。如在每次停电事故发生后,供电企业都会及时抢修恢复供电,可往往却忽略了服务层面的应对方案,未及时发布信息,社会公众和客户不知情,极易发生负面舆情。
(二)有关新闻应急机制、接待媒体的原则未有效落实
对待负面事件的采访,消极回避,使本可以化解的舆情风险进一步激化。如供电企业认为停电属家丑,不可外扬,忽视了社会公众和广大客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媒体未得到充分采访后,表述事实不清晰,导致公众误解。
(三)对外处理问题方法不当
说话缺乏策略性,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差。如把媒体当成盲人、生人、闲人、官人,熟视无睹,说话语气差,激化了矛盾。
(四)发生新闻舆情后,基层单位与本单位宣传主管部门缺乏有效沟通
导致主管部门工作更加被动,舆情处置滞后。如舆情发生后,企业宣传管理部门在收集各类信息时,又遭遇这是你们宣传部门的事情,要不就是这个不清楚,抑或那个不知道,更别说宣传管理部门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媒体澄清了。
(五)本身优质服务等工作不到位
导致客户投诉的现象增多,使新闻主管部门时刻处于被动救火状态。如平时对应急物资储备、抢险、服务人员的思想、业务技术训练和应急演练不到位,以致突发事件来临时才临阵磨枪,延误了抢修复电和客户能忍耐的最佳黄金时间。
三、基层供电企业舆情管控需多管齐下
(一)要从思想上重视舆情
对政府来说,重视舆情是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需要;对企业来说,重视舆情是维护品牌形象的需要。所以,一要重视,不敌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别把舆情当“敌情”看,一心只求快速“灭火”。二要敏感,不反感。既不要谈“鱼(舆)”色变,也不要认为“小题大做”“鸡毛蒜皮”。三要包容,不包庇。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舆论监督,以坚定、坚决的态度和行动治理“负面事实”。
(二)要从制度上防控舆情
要建立完善、统一、高效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信息报告制度、新闻发布制度、舆情收集制度等。同时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适时修订,并组织企业内部相关部门进行演练,使其熟练掌握舆情处置流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要就积极创新管理机制,深化完善新闻舆情管理工作体系,成立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应急指挥部,编制《新闻宣传应急处置制度》、《新闻宣传工作维稳应急预案》、《突发事件新闻处置应急预案》、《预防新闻风险考核办法》,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联动,操作性强的新闻舆情管控体系。
(三)要从人员上管控舆情
建立舆情防控大监督体系。内部应建立通讯员队伍,形成核心、骨干、普通三级舆情监督网络。每个班组应设立一名通讯员,及时有效监控媒体报道、网络信息,确保发生事情时信息灵通、快速反映、及时应对。同时建立舆情事件应急指挥部,各级通讯员服从统一调度,按照职责分工,协调作战。外部应重视与地方主流媒体和各网络媒体的沟通联系,主动出击,正面引导社会舆论,避免恶意炒作带来负面影响,维护好企业形象。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基层供电企业尤其是地市和县级供电企业至少要设立 2 名新闻发言人,必须由负责电力调度、安全生产、市场营销等与客户密切相关的负责人担任,代表公司对外发布信息,接受媒体采访。发布信息应第一时间,快报结果、慎报原因,抢占话语主导权。在舆情热点应对中,切忌不予理睬和没有下文,要不断地告诉公众企业在做什么,事情有了什么样新的进展,澄清真相,梳理情绪,引导舆论,解决问题。
(四)要从行动上化解舆情
关口前移,从源头排查舆情。由企业内部宣传部门牵头,从供电服务、电价执行和收费、供电安全和企业内部稳定等方面进行全面分类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分类定级,建立档案,落实相应整改责任人。
主动出击,积极响应舆情。舆情并不可怕,发生舆情后,要按照“不惊慌、不害怕、不回避”的方法,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让媒体和群众逐渐了解事实真相,了解工作性质和工作程序,赢得对企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媒体报道不实的信息,要迅速提供证据材料,主动与媒体和记者沟通,以便澄清新闻事实、删除负面报道、消除不利影响。对于已经造成不利影响的负面新闻,要迅速确认负面新闻级别、性质和影响面,积极与新闻媒体联系,尽量控制事态向纵深发展。
(五)要从结果上反思舆情
在大众麦克风时代,舆情处置不是简单的“监测”加“删帖”,而是全方位的舆情管理。舆情事件处置结束后,要对舆情处置过程中的相关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估,要针对其中的经验、教训及暴露问题,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舆情管理机制。
笔者认为基层供电企业的舆情管理要坚持七条原则。一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牢固树立舆情风险都是可避免的理念,要在风险的初期,立即采取手段化解。二是坚持真实性原则。发生舆情风险后,要及时、全面调查了解事件真实情况,并向媒体和公众发布真实的信息。三是坚持快速反应原则。在负面舆情出现后,快速了解事件真相,快速提出解决措施,快速接触媒体,快速解决舆情所反映的问题,快速公开事件信息。四是坚持“一口对外”原则。在弄清楚舆情事件真实情况后,企业内部应统一口径,对外传达同一个声音,避免在新闻媒体前说法不一,或无人应对。五是坚持承担责任原则。供电企业应将公众利益摆在首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回避问题,不掩盖错误,不争论得失。六是坚持真诚沟通原则。始终保持真诚谦和的态度,理性、客观、诚恳地阐明事实,善待媒体、公众及相关当事人。七是坚持事后补救原则。舆情一旦发生,无论事件处理得多么完美,都会在公众心里留下一些阴影,一定要注重事后的各种补救措施,及时引导、转移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重塑企业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针对基层供电企业的新闻舆情管理,要建立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舆情风险控制体系,完善监测、处置、总结、研判、预警的舆情管理机制,积极控制风险,及时化解危机,有效引导舆论传播。更要从危机中看到转机,再把握机遇,发出自己的声音,强化企业正面形象。
参考文献:
[1]《专家电企研讨网络舆情及危机应对》—中国电力报 作者:白俭成.
[2]《构建监控体系 营造良好氛围 促进企业发展》— 理论与实践 作者:魏飞,邱罗莹.
论文作者:姚学恒,温学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8
标签:舆情论文; 媒体论文; 供电企业论文; 新闻论文; 原则论文; 风险论文; 发生论文; 《电力设备》2016年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