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南_政治论文

“三个代表”: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南_政治论文

“三个代表”: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针论文,中国论文,文明建设论文,政治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总书记在“5·31”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对文明总体结构的把握臻至完善。那么什么是政治文明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这些问题能否作出正确的回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一般认为,所谓政治文明,它是以民主为核心,包含自由、平等、正义、法治等思想、制度和行为的形式和进步状态,是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和政治发展程度的标志。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作为一个社会历史性的概念,政治文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动态性及结构的复杂性。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阶级?其政治文明的内容、形式及发展步骤、途径方法是不尽相同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领域组成的共同体。相应地,人类文明也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所构成。从马克思对政治、经济、文化三者关系的精辟论述中,我们可总结出: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精神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政治文明则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方向的保证和安定和谐的政治环境,三者相互作用,辩证发展,因此,唯有把握这三者的关系,并放到中国这一具体的历史的环境中加以考察研究,才能真正保证中国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就既把握了政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又充分考虑了中国的特殊国情及当今时代的特征,从而实现了政治文明发展的共性和中国特殊国情的个性的有机统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指针。

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石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文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国家的出现,标志着政治文明的产生。同样,政治文明的发展也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说,生产力的发展为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如政治设施、政治材料、政治资源等。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与之对应的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可以说,一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政治文明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历史。因此,政治文明的建设必须严格地以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为基础,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政治组织及运行机制,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进行变革创新。唯有如此,政治文明才可能健康地发展,达到预定的目标。任何企图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去追求高度理想化的政治文明的思想,在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同样,任何不顾生产力已向前发展,仍企图维护相对落后、腐朽的政治文明的思想、做法也必然遭到失败。

当代中国的政治文明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对以往一切人类政治文明包括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因而无论是从体系、结构还是从本质、内容而言?都有着其他政治文明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主义中国是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其中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的政治文明也处于初级阶段,其内容、形式及作用的发挥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毫无瑕疵,其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要想实现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就必须客观地辩证地分析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并明确要发展中国的政治文明,最根本最可行的途径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用政治文明的发展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在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之间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由于社会化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国际分工的日益广泛、深入,科学发展一日千里,经济全球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我们唯有立足国际国内实际,把握历史发展潮流,制定正确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范围内的交往与合作,加强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联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吸取他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成为现实,中国政治文明的进步才有保障。

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文化支撑

政治文明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文化的支持,两者彼此渗透、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正如政治文明有先进落后之分一样,文化也有先进落后之别。落后的文化千方百计地维护陈旧过时的政治文明,并阻碍先进的政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先进文化则在与旧文化的斗争中努力推动先进的政治文明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特定的政治文明总是有特定的文化相随,并以之作为文化支撑。不同的政治文明决定了其文化基础的阶级内容、表现形式及发展特点。如前所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文明,其先进性决定了它不但必须有先进的生产力作为其发展的物质基础,也决定了它必须有先进的文化作为其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本质上是先进的,有着严格的科学性、鲜明的时代性、浓郁的民族性和容纳百川的包容性。它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了社会成员最基本的利益,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并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行为规范,通过评价、言说、交流等方式,教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成员,规范他们的行为,保持社会认同,凝聚社会共识,规定社会政治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内在地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正如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①具体而言,中国先进文化对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表现如下:(1)先进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文明良性发展。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先进文化能够正确地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进程的必然性,从而鼓舞和指导人们通过积极的社会实践推动社会政治的发展。纵观历史,一个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往往是以先进文化为先导。先进文化一旦形成体系,对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支撑力往往又会跨越民族和时代,成为人类发展的一种指示器。相反,一个国家、民族一旦失去了先进文化力的支撑,其衰败也是必然之理。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的建设和科学文化的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使先进文化植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先进文化对社会政治文明的稳定发展具有保障作用。国泰民安,是建立在经济昌盛、政治民主和文化进步的基础之上的。先进文化是社会政治文明稳定发展的稳压器。人们在社会中总要进行一定的交往,这些交往所形成的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关系,都要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文化不仅是调节人们的思想关系的粘合剂,而且是经济的、政治的及其他关系的调节剂。文化通融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一种文化沟通,而先进文化起到调节人的心理、整合人的思想认识的作用。在体制转型,价值观多元的社会中,文化可以通过理论研究、舆论导向、立法建制、规范道德与形式发展作用,促进社会选择和形成主导型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公平、公正、互助、和谐的社会环境,缓解和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摩擦和隔阂,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社会肌体的整合力,从而达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稳定发展的目的。总而言之,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持,要加快中国政治文明的建设,就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制定文化发展的正确的纲领、原则、方针、政策,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迎接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三、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指向

纵观人类文明史,从奴隶制政治文明到封建制政治文明,再到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尽管政治文明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漫长发展历程,但这些类型的文明始终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作为其基础的,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不合理的政治统治关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所谓民主,仍是少数剥削阶级的民主。“因此,尽管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更迭依次表现的是更高的政治文明层次,但政治文明的性质却没有出现由于政治文明演进中量的积累所最终导致的质的变化。”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使人类的政治文明发生了质的变化,它第一次否定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实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为政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主体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否定了政治生活中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倡导和确定了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使人类政治文明的主体扩展到了大多数民众;在客体上,一系列反映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法律制度和体制安排,使社会主义政治真正有可能建立起高度发达的,充分体现人民利益的民主政治模式;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上,奠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基础之上的先进政治理念,反映了社会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因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成了人类政治文明中的一面光辉旗帜。当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政党、政治制度和法治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政治制度建设是民主建设的关键。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探索,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已经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那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辩证发展。要想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工作。(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就是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要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真正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2)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发展民主,必须着眼于制度建设,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因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件、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和江泽民多次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3)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它揭示了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事务、社会事务和文化事业;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以及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依法治国的方式,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治理国家;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各项活动都依法进行,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实施,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立在了一个可靠、稳定的基础之上,避免了“人治”可能带来的种种灾难。

四、不断创新: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动力源泉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三个代表”,关键在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③。其根本点就是创新。创新,既是国家、民族、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政治文明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其他类型政治文明的一个显著标志。纵观人类政治文明史,一些类型的政治文明都曾有过辉煌的发展历程,但是由于其阶级本质的局限性,最终都因逐步丧失创新性不能与时俱进而变得落后,被更高类型的政治文明形态所替代。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内在属性决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能够避免其他政治文明的历史命运,决定了它能够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中沿着正确的方向逐步迈向共产主义社会,最终实现人类全面自由的发展。从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看,中国政治文明领域的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创新。即政治意识文明领域的创新、政治制度文明领域的创新以及政治行为文明领域的创新。(1)政治意识文明领域的创新。政治意识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灵魂,它不仅为政治文明规定了根本的价值取向,而且为政治制度提供了合理的论证。因此,坚持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创新就成了中国政治文明与时俱进的关键。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故加强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创新,就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创新,不断用新思想、新经验、新理论丰富和发展它,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政治意识形态中的一元指导地位,坚决反对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否则,中国政治文明领域的创新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而误入歧途。(2)政治制度文明领域的创新。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为主体的政治制度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体形态,而且也是衡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在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在本质上是先进的,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人类政治制度文明的发展趋势。但是就具体的政治体制而言,还存在着许多弊端。由于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曾建立了一套以高度集权为特征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体制僵化、保守、落后的一面就逐步暴露出来了。如权力集中、官僚主义、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机构雍肿、效率低下等弊端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人民民主的发挥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因此,为了加速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通过改革,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效运转的政治体制。这既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我们改革的是政治体制,而非根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3)政治行为文明领域的创新。以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为核心的政治主体行为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保障。因此,政治行为文明领域的创新,应围绕如何依法治国这个核心问题展开。尽管目前我国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制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社会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等现象仍时有发生,这固然与我国根深蒂固的“人治”传统思想的影响有关,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在法律制度的制定、宣传、贯彻执行等方面仍在不完善甚至是不合理的地方。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寻找对策,从中总结新经验、创新新方法、提炼新理论,以促使政治行为文明的健康发展。总之,中国政治文明领域的创新是建立在中国基本国情基础之上的创新,是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华民族特点的创新,而非脱离实际的标新立异,更不是对以往政治文明的回归。我们不搞西方政治文明的那一套,但是我国政治文明要发展,必须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创新。唯有如此,中国的政治文明才能真正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国的现代化才有希望。

五、“三个代表”: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综合判断标准

中国政治文明的建设不仅要以“三个代表”作为其根本的指导思想,而且还必须以“三个代表”作为衡量其成就的一个综合的判断标准。具体而言,中国政治文明的建设是不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不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就必须要看它是否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判断标准的角度而言,“三个代表”是对邓小平“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它注重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加以把握,因而涵盖了社会发展的全部内容,显得全面、科学、系统;它又着重于生产力标准、文化标准的先进性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广泛性,因而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富有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和广泛的民主性。毫无疑问,“三个代表”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一个十分合理的衡量尺度,它能够从质到量上对中国政治文明的建设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从而有力地保证了中国政治文明健康有序地发展。

在人类迈入二十一世纪之初,中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又是一个只有经过艰苦奋斗才能达到的目标。因此,只有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才能团结一致、齐心协心,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同时,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前进,才能最终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标签:;  ;  ;  ;  ;  ;  ;  ;  ;  ;  ;  

“三个代表”: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南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