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的影响论文_奉菲

遂宁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邮编:629000

【摘要】目的:对小儿静脉穿刺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析。方法:对2016年2月~2017年在我院儿科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照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90例;对比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9%,护理满意度为100.0%,均分别高于对比组的86.7%、9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穿刺技巧,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小儿;静脉穿刺;护理干预

静脉输液是小儿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而静脉穿刺具有一定侵入性,会有一定程度的疼痛、不适,再因患儿年龄较小,对穿刺操作缺乏认识,易出现惧怕、紧张、不安等不良心理,进而引起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反应,不利于穿刺,影响到成功率,且会增加患儿疼痛,可能引起医疗纠纷[1]。为此,必须掌握好静脉穿刺护理工作。本文主要对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穿刺的180例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2月~2017年在我院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1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静脉输液禁忌症、先天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患儿,输液时间3~5d。其中,男患儿98例,女患儿82例,3个月~5岁,平均(1.7±0.4)岁;疾病类型:肺炎102例,腹泻56例,黄疸13例,其他9例。穿刺部位: 头皮静脉54例,手背静脉65例,足背静脉61例。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各90例,两组患儿的基本信息、病情、穿刺部位等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

1.2方法

对比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输液前向家长宣教、安抚患儿、输液巡视等方面,研究组则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心理护理:患儿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往往会因为疼痛而哭闹、躁动,易导致穿刺失败。所以,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时,要通过语言、抚触等方式耐心安抚患儿。一方面,责任护士应用零食、玩具等转移患儿的注意力,让其情绪平复并稳定下来。对于2岁以上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患儿可进行语言沟通,询问其喜欢的卡通人物、动画片等,以激发其兴趣,把注意力自静脉穿刺上得以转移,如此不但有助于患儿尽快熟悉环境,与护理人员建立信任关系,还有助于增强患儿配合度。同时,护理人员在穿刺中应时刻保持稳定心理,并要避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建立自信,用和蔼、轻缓的语气和患儿沟通,有助于稳定患儿情绪,更好配合穿刺。此外,在考虑小儿惧怕白大褂的特殊心理,可着粉红色、浅绿色护士装,以增强护士亲和力。

2.家属宣教:由于患儿的皮肤薄嫩,并且血管也比较浅细,再加上临床依从性不强,以致于静脉穿刺失败或多次穿刺。往往会引起家属不满而情绪激动,如护理人员不及时进行情绪安抚,解释情况,则可能引起医患纠纷,对患儿的治疗及医院诊疗秩序造成不利影响。所以,责任护士需要向患儿家属详细讲解静脉输液的潜在风险,让其有一定心理准备,安抚患儿的情绪,降低穿刺失败的概率,减轻患儿的痛苦,确保“一针见血”。

3.输液护理:一是输液前,询问家属了解患儿有无进餐,向家长阐明空腹输液的弊端及可能引起的不适症状,指导患儿家属向患儿给予清淡、与注射药物无抵抗性的食物,以

此减轻胃肠不适症状,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而是在选择穿刺血管时,应选平直、较粗、弹性较好血管,可提升穿刺成功率,比如:婴幼儿最后选取头皮静脉穿刺。三是在穿刺完成后,要应用长胶布妥善固定好针尾进,并用胶布环形固定针头,以免留置针脱落。四是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儿家属保护好患儿的穿刺位,以免水侵入,比如:洗澡、出汗等。此外,还应定期检查敷贴情况,确保敷贴处的皮肤清洁、干燥,以免发生感染。四是每次静脉输液前,需要密切观察穿刺点和静脉走向有无发生红肿、堵塞等情况,如出现须当即拔出导管,同时及时告知主管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在输液中,应加强巡视,倘若发现穿刺孔有渗血、渗液必须当即进行消毒,更换敷贴。

1.3观察指标

掌握患儿静脉的一次成功穿刺的次数,同时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护理满意度情况,主要针对护理操作、护理安全、沟通交流、人文关怀等方面,分为满意、一般及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以例数(%)表示计量数据,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比,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9%,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比组分别为86.7%、90.0%,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小儿静脉针穿刺是临床儿科护理人员最为基本、重要的基本功,同时也是最为基础的护理工作。静脉留置针可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2]。但是因患儿年龄偏小,往往会出现躁动、哭闹等情况而干扰到穿刺,导致一次穿刺难以成功[3-4]。基于此,要求科室护士能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穿刺技巧,实施针对性护理,确保一次穿刺成功。

本研究中,观察组例患儿实施系统、针对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家属宣教、输液护理等,一次穿刺成功率达到98.9%,护理满意度达到100.0%,高于常规护理干预对比组的86.7%和90.0%。可以知道,为提高小儿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小患儿穿刺疼痛,必须掌握熟练穿刺技巧,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朱红霞.护理管理干预对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30):225-226.

[2]吴迪,关艳红.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干预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5):3073-3074.

[3]何丹璇.护理干预对儿童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和依从性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2):1831-1832.

[4]陈姣.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08):161-162+169.

论文作者:奉菲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的影响论文_奉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