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清林

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清林

李清林

(南充市第五人民医院外三科 四川 南充 637100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肝胆手术并发胆瘘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2例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患者,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结果:所有22例患者中,接受非手术引流治疗的有17例,其余5例因胆管严重损伤接受再次手术治疗,均住院期间全部治愈,治愈率达到100%。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造影检查,其中有16例患者可以明确胆瘘的位置和原因,治愈的时间不同,其中8例在3周之内治愈,占36.4%。在3-4周之内治愈的有5例,占22.7%。在4周之后治疗的有4例,占18.2%。对患者出院之后进行随访,随访的时间为6-12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针对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临床分析,胆瘘的发生不仅和患者自身的病因有关,还与手术操作过程有关。对于胆瘘患者,临床应做好充分引流这一预防工作,肝胆手术结束后尽早进行诊断,并对患者发生胆瘘的具体原因、漏出量,以及腹膜炎程度等进行认真观察,从而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 肝胆手术;胆瘘;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119-02

【Abstract】Objective The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of liver and gallbladder surgery complicated with biliary fistula and therapeutic effect.Methods Selected from May 2013 to June 2014 were 22 cases of liver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biliary fistula after the surgery,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treatment and treatment effect were observed.Results Of all 22 cases, drainage of non-surgical therapy in 17 cases, the remaining 5 patients for bile duct injury serious surgery again, are all hospital cure, cure rate is 100%.By imaging examination of all patients, including 16 patients can clear position and reasons of biliary fistula, cure time, of which 8 cases cured within 3 weeks, accounting for 36.4%.In three to four weeks to heal in 5 cases, accounting for 22.7%.Within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of 4 cases, accounting for 18.2%.To follow-up of patients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the follow-up time was 6 to 12 months, no other complications occurred.Conclusion In view of the liver and gallbladder surgery patients need to be complicated with biliary fistula after clinical analysis, the occurrence of biliary fistula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causes of the patient's own, also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process.For patients with biliary fistula, clinical should be well drainage of the prevention work, after the liver and gallbladder surgery diagnosi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o the specific reas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biliary fistula, leakage amount, and degree of peritonitis careful observation, so as to choose the suitable treatment.

【 Key words 】Liver and gallbladder surgery;Biliary fistula;Clinical analysis

胆瘘指的是人体胆汁或含胆汁液体以非正常的途径持续流出的一种病症,是一项严重的肝胆外科手术并发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一旦发生胆瘘,将会使得治疗更加麻烦,便会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情况严重时还会对生命造成危害,因而需要引起广大临床工作人员的重视。如何预防胆瘘的发生以及如何正确的处理胆瘘这一问题,急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22例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2例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患者,男16例,女8例;年龄分布:42-75岁,平均年龄(53.2±3.2)岁。肝胆手术情况为:9例施行单纯胆囊切除术,8例施行胆囊切除术外加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5例胆肠吻合术。对所有患者均放置腹腔引流管将胆汁引出。根据患者的手术病史、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诊断,当患者肝胆手术后有弥漫性、局限性腹膜炎表现,或从伤口及引流管流出的异常胆汁过多,即可诊断为胆瘘。本组患者发现胆瘘的时间:12例为手术结束后3天之内,8例为术后4至7天,2例为拔出T管以后。

1.2发生胆瘘的原因

患者发生胆瘘的原因具体如下:5例肝毛细胆管及副肝管发生损伤,4例胆总管出现损伤,4例为胆肠吻合术后胆瘘,3例肝总管出现损伤,3例为拔T管后胆瘘,2例为T管早期脱落,1例为胆囊管残端瘘。

1.3方法

给予17例病情较轻患者施行非手术治疗,其中9例患者还没有将腹腔引流管拔除,继续通过引流管将胆汁充分引流出来,同时给予抗炎、生长抑制素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3例已将引流管拔除的胆瘘患者,则在B超声波的引导下进行再次穿刺置管引流操作,在早期需用负压进行引流,当引流量显著减少后,改为常压进行引流。对于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密切观察其引流及腹膜炎症状情况。另外5例患者在将T管拔除后出现胆瘘,经B超声波引导进行再次穿刺置管引流操作后,发现腹膜炎症变严重,且出现了黄疸,再次施行手术治疗。其余5例因胆管严重损伤直接接受再次外科手术治疗。

2.结果

所有22例患者中,接受非手术引流治疗的有17例,其余5例因胆管严重损伤接受再次手术治疗,均住院期间全部治愈,治愈率达到100%。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造影检查,其中有16例患者可以明确胆瘘的位置和原因,但治愈的时间不同,其中8例在3周之内治愈,占36.4%。在3-4周之内治愈的有5例,占22.7%。在4周之后治疗的有4例,占18.2%。对患者出院之后进行随访,随访的时间为6-12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3.讨论

在肝胆外科手术中,胆瘘为一项具有较高发生率的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临床治疗胆瘘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其一,对于并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应及早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其二,术后一周以上才出现胆瘘的患者,可于三个月后再次施行手术治疗 [2]。

导致患者肝胆手术之后并发胆瘘的原因主要有:首先,针对实施手术的医生责任心不够强,胆囊内的小胆管出现损伤的现象,在术中没有被发现,从而导致胆瘘现象的发生。其次,胆囊管结扎线松脱或者胆囊管被缝线切割,从而导致胆瘘的发生。另外,由于T型管放置的不够严密或者术后短期内胆道因结石的残留阻滞导致胆瘘的发生,选用的T管过粗对胆总管造成了压迫,过细则容易出现滑脱。同时,患者自身的疾病及体质因素也可能导致胆瘘的发生。或者是由于副胆管的损伤和遗瘘,以及胆肠吻合口瘘等导致的[3]。

临床外科工作人员针对以上胆瘘的发生原因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1)针对伴有糖尿病,营养不良及年龄较大的患者,在施行肝脏手术前应对其原发病采取积极治疗,并给予营养支持,待改善其营养状况及控制原发疾病后再开展手术治疗,并适当延长T管的拔除时间。采取非手术治疗胆瘘时,可让腹腔引流管继续引流,对于T管已拔除的胆瘘患者,在原窦道处放置带侧孔导尿管进行引流,并在超声波的引导下进行穿刺置管引流[4]。虽然手术治疗可将引起胆瘘的主要原因进行解决,且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是手术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比较威胁,容易导致再次损伤的发生。(2)在采取手术治疗时,应确保麻醉效果及照明良好,保证清晰的手术视野;(3)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尽量不在急性期间开展手术,如治疗需要,急性期手术应在72小时内开展;(4)手术过程中,如遇上胆囊三角炎症粘连重,且解剖不是十分清晰时,不可强行将其游离,需施行胆囊造瘘术或胆囊部分切除术等;(5)手术中寻找胆总管遇上困难时,应将对肝动脉进行相关处理,随后右侧穿刺,只有确认后方可切开;(6)手术出血时,不可盲目进行钳夹,应将手指伸进小网膜孔,将肝、十二指肠暂时压迫,待将出血点找出后再钳夹、结扎;(7)选择粗细适宜的T管,并遵循短直的摆放原则,置于患者腹腔引流管的上方,以免在将引流管拔除时出现滑脱的现象[5]。

在本研究中,3例患者肝胆手术后一次性拔除T管后出现胆瘘,针对这一现象,有关专家提出了分二次拔管的方法,可有效减少一次拔管导致胆瘘的发生。此外,还应适应延长T管的拔除时间,以确保充分引流。

综上所述,针对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临床分析,胆瘘的发生不仅和患者自身的病因有关,还与手术操作过程有关。对于胆瘘患者,临床应做好充分引流这一预防工作,肝胆手术结束后尽早进行诊断,并对患者发生胆瘘的具体原因、漏出量,以及腹膜炎程度等进行认真观察,从而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易自力,魏敏,刘建宁,等.肝胆外科术后胆瘘的原因及预防[J].当代医学,2011,12(30):112-113.

[2]许合林,曹丽君,杨亚娟,等.肝胆手术胆瘘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17(18):120-123.

[3]袁汝均,徐祥青,肖永贵.肝胆术后并发胆瘘8例临床治疗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10,23(01):157-159.

[4]孙刚,毛俊响.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原因与诊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2(07):8121.

[5]袁志林,李强,冯晶,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T管拔除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分析及治疗[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9,28 (11):680-681.

论文作者:李清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0

标签:;  ;  ;  ;  ;  ;  ;  ;  

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清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