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观察论文_吴世能,魏巍,刘樟寿,宋晓琴

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观察论文_吴世能,魏巍,刘樟寿,宋晓琴

吴世能 魏巍 刘樟寿 宋晓琴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医院 福建 南平 353600)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5年11月实施的1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微创穿刺清除术的治疗方法和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一次性手术成功,完全清除148例,部分残余18例。少量气颅22例,冲洗中少许出血16例。全部病例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无一例颅内感染,未留后遗症,一例1年后复发行相同方法治疗后治愈。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是实施不开颅清除颅内血肿的有效方法,该方法简单、安全、经济、实用,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微创穿刺清除术;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096-02

我院于2001年1月~2015年11月年开展卫生部推广“十年百项”第十批项目-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其中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56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156例,男 140例,女16例,年龄12~85岁,头部外伤史117例,外伤时间3月~30年,无明显外伤史39例,头昏、头痛150例,偏瘫36例,认知障碍18例,呕吐36例,昏迷12例,长期饮酒26例,全部病例行头颅CT检查证实单侧血肿138例,双侧血肿18例,血肿50ml~220ml。单针穿刺150例,双针穿刺6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治疗方法

本组微创术均在科室病房治疗室进行,使用一次性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针长为2.5cm~3.0cm,根据头颅CT片显示的血肿范围,选择最大层面的中心部位稍偏后,避开头皮颞浅动脉、颅骨板障血管及脑膜中动脉的主要分支作为穿刺点;术前安定5mg~15mg静脉推注;常规头皮准备、消毒、铺无菌洞巾;穿刺点采用0.5%利多卡因2ml~3ml局部浸润麻醉;手电钻在电力驱动下将一次性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一次性快速穿透颅骨及硬脑膜,进入血肿,接上引流侧管,拧紧盖帽,观察引流管中液注波动情况,轻轻抽吸一部分血肿5ml~80ml不等,接好引流袋,结束微创穿刺术。术后不使用脱水剂,每日常规输注等渗液体2000~3000ml。

2.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均一次性手术成功,引流时间3天~7天拔针,平均5天,术后根据引流液变化情况,复查头颅CT,142例无需血肿冲洗,14例行针型血肿粉碎器用生理盐水等量置换冲洗。完全清除148例,部分残余18例。少量气颅22例,冲洗中少许出血16例。全部病例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无一例颅内感染,未留后遗症,一例1年后复发行相同方法治疗后治愈。

3.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者,是老年和小儿颅内血肿最常见的一种,年发生率为(1~2)/10万,老年人发病率16.5/10万,占硬膜下血肿的25%,男女之比为5:1,血肿以单侧多见,双侧者占20%~25%[1]。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因尚不完全明了,头部外伤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最常见的病因之一。65%~75%的患者有明确的颅脑外伤史,部分病例头部外伤轻微,距发病时间较长,容易被忽略。非损伤性硬膜下血肿34%有酒精成瘾史,造成肝功能损害,导致凝血机制障碍,酗酒有易造成颅脑损伤。还有12%~38%的患者有抗凝药物治疗史或血液病史[2]。血肿的出血来源多为桥静脉或皮质小静脉破裂,血液流至硬膜下腔后逐渐凝固,两周左右血肿开始液化,蛋白分解,以后血肿腔逐渐增大,引起颅内压不断增高,进一步对脑组织造成压迫,使脑循环受阻、脑萎缩及变性。现代临床研究结合头颅CT动态扫描发现,有一部分慢性硬膜下血肿由急性硬膜下血肿演变而来。血肿包膜在7~10天内开始出现,2~3周后形成。血肿范围较广,几乎都发生在幕上,多位于额颞、额颞顶部,甚至整个一侧半球。小儿慢性硬膜下血肿多为双侧,除产伤史或一般外伤史所致外,维生素C缺乏、营养不良、败血症、颅内低压和出血性疾病等也是本病的诱因。

临床症状大概有三种类型[3]:(1)颅内压增高:占14%~20%,表现为头痛、呕吐、复视和视神经乳头水肿、缺乏定位体征。老年人伴脑萎缩,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晚或不明显。婴幼儿则表现为前囟饱满,头颅增大。 (2)智力及精神障碍:表现为头昏、耳鸣、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老年人的精神障碍较为突出,常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少言寡语,疲倦多睡,精神失常,部分患者有大小便失禁等。(3)神经功能障碍:30%左右的患者出现言语功能障碍、半身肢体无力或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病理反射阳性等定位症状。其他较少见的以昏迷、癫痫为首发症状、颅神经损害的表现。老年患者少数有帕金森综合征样症状。

慢性硬膜下血肿在CT下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半月形或双凸透镜形低密度区,也可为高、等或混杂密度,与血肿较大、吸收缓慢或再度出血有关。一般在伤后早期(4周以内)血肿呈混合密度;中期(4~8周)血肿呈双凸形低密度影;后期(8周以上)血肿呈新月形低密度。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大多发生在2~6周,占硬膜下血肿的10%~25%,诊断有困难,CT显示硬膜下血肿的诊断率大于90%,少数需要做MRI检查或手术探查。

总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是实施不开颅清除颅内血肿的有效方法,治疗过程中患者仅受一次性直径3mm针道损伤,采用硬通道技术易于固定,同时减少颅内感染机会,又不加重脑损伤,该方法简单、安全、经济、实用,作为一种微创穿刺技术,在我院逐渐成熟,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科学经济的治疗方法,该项技术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万初岩.颅骨单钻孔闭式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体会[J].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2):61-61.

[2]刘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因探讨及钻孔引流术疗效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

[3]李剑.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特征和术后血肿复发原因的探讨[D].吉林大学,2013.

论文作者:吴世能,魏巍,刘樟寿,宋晓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观察论文_吴世能,魏巍,刘樟寿,宋晓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