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情感心理动词词汇-句法对比研究
——基于时体理论的讨论
陶强强1,杨 玲2
(1.安徽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2.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 基于时体理论,采用完成体、未完成体,无标记体/中性体的语法体对比框架检索四对英汉情感心理动词与这类时体结构搭配的句子,展现这类动词与不同时体结构的搭配频率。通过检索发现,英语情感心理动词与未完成体搭配频率极小,而汉语的这种情况并不明显。与此同时,这类动词与无标记体/中性体搭配的情况均占据主导地位,汉语更加明显。研究发现,时体理论对这些搭配情况的出现有着一定的解释力且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时体理论为解释英汉语词汇-句法层面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情感心理动词;语法体;词汇体;搭配频率;对比研究;词汇-句法
一、引言
情感心理动词是心理动词的一个子类别,它隶属于心理动词。以前学界多研究心理动词,而鲜有研究情感心理动词这一特定类别,如Halliday、丰竟、徐睿等[1-3]。基于前人对心理动词的研究成果,情感心理动词被认为表达的是人们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反应[4]。例如“喜欢”表达的是说话者心理的一种肯定反应,而“厌恶”则表达的是否定的反应。
★营养学家说,碳酸饮料喝多了,会引起身体不适,我觉得有道理,昨天我把老婆的碳酸饮料喝了,现在我的脸还没消肿呢。
本研究基于文雅丽对现代汉语心理状态动词的系统性研究[4]32,选取了四个汉语情感心理动词及其相对应的英语词汇作为研究的对象来探究该类动词与不同时体结构的句子相搭配的分布情况。这四对动词分别为喜欢/like、同情/sympathize、讨厌(厌恶)/hate 以及担心/worry。选取这四对词的着眼点在于:第一,这四对动词在翻译上高度对等;第二,这些词在各自的语言环境中都被广泛使用。前两对词汇是肯定类情感心理动词而后两对则属于否定类情感心理动词。首先通过检索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BCC)和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的语料来展示英汉语情感心理动词与不同时体结构搭配的分布差异,这是本研究最主要的任务与目的。研究最后试图运用时体理论来进一步解释英汉语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运用时体理论来解释分析英汉情感心理动词与不同时体结构搭配情况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且既有较强的说服力。更进一步地,时体理论为解释某些词汇-句法层次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在预测精度方面提出的模型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例如进一步考虑流场数据的空间相关性,进一步降低不确定性,从而提升漂移轨迹预测精度。此外,提出的方法仅从数值模拟的角度分析比较,其有效性还需要与实际场景下物体漂移轨迹进行比较,这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理论框架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被称作时体理论或者体理论。因为时和体在汉语中复杂多变,为了防止以偏概全情况的出现,这里选用时体理论这种说法。
时体理论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句子层面的语法体(grammatical aspect),一个是词汇层面的词汇体(lexical aspect)。该研究的对比框架基于语法体(grammatical aspect)理论。对于语法体不同的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称谓,例如,Thelin 称其为事件体(event aspect)[5];Smith 称其为视点体(viewpoint aspect)[6];Travis 称其为外部体(outer aspect)[7]。
根据前人众多且系统化的研究,概括而言,语法体是对一个情景的内部事件结构的不同看法[8]。这种看法是独立于事件结构内部固有的时间属性的。一般而言,从外部视角看待某一事件情境时会产生完成体(perfective aspect),从内部视角看待某一事件情境则会产生未完成体(imperfective aspect)。Comrie 认为完成体就是把一个情境视为一个整体而不去区分构成这种情况的不同阶段[8]58。例如,“He liked her.”而对于未完成体,则更多地关注于某一情境的内部状态。换言之,未完成体是从内部视角描述目前正在进行和未完成的情况。例如,“He is listening to music.”。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英语语法体依赖于句子内部的助词以及谓语动词的词缀来体现。Quirk 认为英语的be v-ing 形式是未完成体的一种体现,而v-ed则是完成体的一种体现形式[9]。从具体的实例不难发现,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所说的英语时态(tense)与英语体有着密切关联。在英语中,时与体密切关联,根据句法结构,一个英语句子中时和体的关系往往是唯一的① 这只是一般性的说法。实际上对于不同的语言,其时与体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英语由于形态变化较为丰富,时和体紧密相连,强制组合出现。例如:“You will have reached Shanghai by this time tomorrow.”这句话表示的是将来时与完成体。汉语与英语不同,汉语的时与体的联系并非那么紧密。例如:“我吃了饭。”这里表示的是完成体与过去时。但是在“我吃了饭,就去找你。”中,这里依旧是完成体但却是将来时。 。
汉语的体研究晚于英语体研究。在借鉴国外语言学界对体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目前汉语学界大多把汉语语法体也分成完成体与未完成体这两大类型[10-12]。需要注意的是,与英语依靠助词及动词词缀这些形式方法来表现体概念有所不同,汉语句子则是依赖于句子内部跟谓语组合搭配的体标记来表现体内涵。具体来看,汉语的“了② 汉语学界对“了”的研究有“了1”和“了2”两种情况。其中“了1”是作为语气词,“了2”是用作完成体的体标记。本文是取“了2”作为研究对象。后文在检索语料时均排除了“了”作为语气词的情况,特此说明。 ”以及“过”一般情况下是汉语完成体的标记。例如,“我吃了午饭。”“我去过合肥。”其中“了”被进一步称作实现体(actual aspect),“过”被进一步称作经历体(experienced aspect)。汉语的“着”以及“在(正在)”往往是汉语未完成体的标记。例如,“我喜欢着她。”“我在吃饭呢。”其中“着”进一步表现为持续体(durative aspect),“在”表现为进行体(progressive aspect)。
上图中的大圆分别表示“I like you”与“I am liking you”两个事件类型。I like you 与I am liking you 均表示某种心理状态。大圆中的黑点对应时间线上的“现在”。两句在·相·同·的·时·间·参·照·点·上,“喜欢”这一状态一直延续下去未有时间上的终点。这也恰恰集中体现了[+持续性][+非终结性]的体特征。可以看见,两句所表现的事件类型在内部时间属性上是相同的。所谓的事件类型所体现的“内部时间属性”只是一般说法,意指“·指·示·性·时·间·指·称”(deictic temporal reference)。一个句子所说的内容总是跟客观现实有特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一种“直指”(deictic)的关系。句子中的直指关系集中体现在“时”(tense)。当句子被赋予特定的时,句子就会“同现实发生特定联系”。所以“指示性时间指称”是句子之所以为句子重要的特征[19]。例如汉语的句子“当心。”虽然只有两个字,但这句话可以理解成说话人“指称路滑,需要小心”。也可以指称别的意外情况,提醒听话人多多小心。可以发现,这句话总是跟特定现实有联系。且这种联系总是跟现在时间点的某种情况有关联。知道了“指示性时间指称”是句子重要的特征之后,我们再来看以上两个句子。当说话人对听话人说“I like you.”的时候,说话人指称的是一种同现在时间有联系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跟“I am liking you.”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均表示“我喜欢你”这种心理状态,且这种状态是持续性的(参见图1)。袁懋梓在其《大学英语语法》中也有类似观点:状态动词通常不能用于进行体,因为状态动词表示的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持久性[20]。但是他并没有解释这种持久性从何而来。从本文的观点来看,这种持久性来源于状态动词本身的体特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之所以更愿意使用简短的一般现在时而非现在进行时来表达一种持续性的心理状态① 有人可能会根据表7 来探究英语一般过去时与过去完成时对立的情况。这种分析方法并不适用于分析完成体中一般过去时与过去完成时的对立。本文的分析立足点在于相同的时间参照点,尽管情感心理动词与一般过去时以及过去完成时搭配出现时的体特征相同,但因时间参照点不同,说话人的心理状态自然不可能相同。 是因为:一则一般现在时可以实现与现在进行时一样的语用功能与交际目的;二则这也是语言经济原(economic principle)的具体体现。
安顺农垦“瀑布茶”多次获得“中茶杯”“中绿杯”“黔茶杯”金奖,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安顺“十佳旅游产品”称号,“瀑布毛峰”入选贵州五大名茶。2018年11月5日,安顺瀑布茶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农垦展团“十佳优质农产品”称号。垦区内创建了2家“大师工作室”,安垦一线职工王晓峰同志在2016年全国手工绿茶制作技能大赛中斩获“扁茶类”茶王称号,11月5日,又获得贵州省第二届“贵州工匠”荣誉称号。安垦茶企被市政府列为安顺茶品牌建设的领军企业。
表1 本研究的对比框架
与lose 类似,die 作为成就动词似乎不能与现在进行时相搭配。有趣的是,该句在英文中不管是意义还是语法都是被广泛接受的。这又是问什么呢?笔者发现,在语义上该句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预备性的状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预备性的状态不是动词本身所体现出来的而是句法结构产出的结果。更具体地来说是be v-ing 这一结构所产出的结果。从例6 可以看出,英语句子最终的产出并非完全取决于句子谓语动词本身(动核),一个句子到底能不能被接受有时候与说话人想表达的事件类型也有所关联。在这里,当说话人想表达自己处于一种即将死亡的状态时,例6 应运而生。在这种情况下,字里行间体现出现在动作或状态的开端。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英语语言由于其规则性很强,英语句子的构成往往是句子语法体与单词词汇体相互影响的结果。换句话说,在英语句子所表征的特定事件状态下,语法体与词汇体相互影响。至于是词汇体主导句子产出还是语法体主导句子产出目前在学界见仁见智,观点针锋相对① 其实这一问题的实质就是词汇投射理论与构式语法理论之间的矛盾。词汇体表现为词汇特征,语法体表现为句子的句法结构。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说在句子语法体的影响下,6 句中die 的体特征貌似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动态][+持续性][+非终结性]。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例7 中,从“他的确曾经喜欢过我”可以得知,该句中,like 的体特征变成了[+静态][+持续性][+终结性]。例8 是英语现在完成时的句子,英语现在完成时表达某种情况发生在过去,这种情况对现在有持续性影响或者表示某种动作或状态在过去某个时间发生且一直持续到现在并且有可能持续下去。所以该句中like 的体特征为[+静态][+持续性][+非终结性]。例9 是英语过去完成时的句子,该句中的like 这一状态发生在“过去的过去”,所以like 的体特征变成了[+静态][+持续性][+终结性]。例10 是完成进行时的句子,表示“喜欢”这一状态开始于过去某一时间点,并且会持续下去,所以该句中like 的体特征为[+静态][+持续性][+非终结性]。概括来看,如下表8。
表2 四对情感心理动词
如上文提及,情感心理动词表达人们对外部刺激做出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反应,因此在选择研究对象时,既考虑到了肯定含义也考虑到了否定含义。上表中前两对表达的是肯定性质的,后两对则是否定性质的① 参见:文雅丽.《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学位论文,2007。 。
8.He has liked the rock musician.
考虑到汉语词汇词性的复杂多变性,在检索语料的过程中某些不符合要求的句子均被排除在外。例如:
1.极端的人也会遭到极端的喜欢和极端的厌恶。
2.博取别人的同情并非是一件好事。
例1 和例2 中的“喜欢”与“同情”已经名词化③ 严格来说“名词化”这种说法并不严谨。根据传统汉语语法学界的观点,这里的“喜欢”与“同情”仍旧为动词。这种观点的依据是所谓“词的语法功能”。汉语的词类问题向来是学界的一大难题,这里的“名词化”意指“喜欢”“同情”在功能上类似于名词。 ,并不符合要求。
3.我在担心过去,担心过去的故人。
4.我觉得我是自己喜欢过头的原因。
例3 和例4 中“过”并非是作为汉语的体标记出现在句子中,因此也是不符合要求的。上文已有说明,英语体一般是通过助词以及动词词缀来加以体现,例如v-ed、have done 等等。在实际检索英语语料的过程中,某些包含这类形式的英语句子也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我们均尽力做出了筛选。
具体来看,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英汉语情感心理动词与不同时体结构搭配的分布频率是怎样的?第二,造成英汉语情感心理动词与不同时体结构搭配所产生的分布差异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四、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喜欢/like、同情/sympathize、讨厌(厌恶)/hate、担心/worry 这四对英汉语情感心理动词的语料检索,其与各时体结构搭配的分布频率如表3 至表6。可以发现,第一,对于英语情感心理动词来说,其与完成体搭配的频率远远多于其与未完成体搭配的频率。这四个英语情感动词与完成体、未完成体搭配的频率比依次为:35.64%∶0.21%;41.42%∶0.30%;21.94%∶0.17%;39.12%∶1.47%。英语情感心理动词与未完成体搭配的频率极小。反观汉语情感心理动词,这种情况并不明显,在多数情况下汉语情感心理动词与未完成体搭配的频率要多于其与完成体搭配的频率。第二,英汉语情感心理动词与无标记体以及中性体搭配的频率都远远多于其他两种情况,占据主导地位。汉语的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表3 喜欢/like 与不同时体结构的搭配频率
表4 同情/sympathize 与各时体结构的搭配频率
表5 讨厌(厌恶)/hate 与各时体结构的搭配频率
表6 worry/担心与各时体结构的搭配频率
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试图对这些发现做出相应的解释。为什么英语情感心理动词与未完成体搭配的频率最小?为什么汉语情感心理动词与中性体搭配的情况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本研究解释的依据主要是时体理论下的词汇体(lexical aspect)理论。
词汇体又被称做动词体(verb aspect)[15]、内部体(inner aspect)[7]16,事件类型(eventuality of type)[16]等。概括而言,词汇体表达的是动词本身的时间属性,这种属性与动词内涵意义密切相关。根据时间轴上的持续性、完成性等相关特征,Vendler 首先对动词表征的事件类型进行了系统性的分类,即状态(state)、活动(activity)、完成(accomplishment),成就(achievement)[17]。这四类事件类型可以用静态(stative)与动态(dynamic)、持续性(durative)与瞬时性(punctual)、终结性(telic)与非终结性(atelic)来具体表征,如下表7。[18]
表7 动词事件类型的语义表征
15.——你想对我说什么?
面状影响因子将多年测土配方数据、野外采样化验数据、土壤普查数据、DEM数据等通过地统计分析与空间链接属性附加的方法,赋予数据后,根据情况应用最大最小值法或均值度法赋予分值。在对面状影响因子赋值时,为了更准确的将因素分值赋予定级单元,本研究考虑了两种方法。
一般情况下,句子谓语动词(动核)对句法构成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就如沈园所言:“句法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词的词汇特点”[18]。例如:
5.Mary is losing her pen.
例5 在英语中是不被接受的。结合动词本身的词汇特征可以解释这一句子为什么不可接受。根据认知经验,动词lose 的体特征为[+动态][+瞬时性][+终结性],然而bev-ing 是英语未完成体的标志。在句子层面,该句子表征的事件类型具有[+持续性]与[+非终结性]的特征。可以发现[+瞬时性][+终结性]与[+持续性][+非终结性]之间的矛盾异常明显。我们可以说正是这种矛盾导致了该句话是不可接受的。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动词语义的所有方面都和句子的句法形态相关,词汇与句子的连接只对一小部分语义成分具有敏感性。
6.I am dying.
在被语言学界所广泛接受的完成体与未完成体的基础上,本研究在英语中加入了无标记体(null aspect marker),主要是由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来体现。语言学界目前对一般现在时与一般将来时所表达的语法体争议较大,在本研究中暂把其归类于无标记体。相对应地,汉语加入了中性体(neutral aspect)。不少学者承认汉语中性体的存在并做了相关研究[13,14]。汉语中性体没有明显的汉语体标记与动词相结合,并且其表达的意义与完成体与未完成体也有所不同。例如,“我爱你。”“他很讨厌你。”等等。
扒土蹲苗就是在玉米种植前先对土壤进行管理,在土壤基肥充分的情况下加强灌溉,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充分的水分,之后扒土晒根,结合锄地使玉米充分吸收土壤养料,提高产量。在中耕的过程中要根据玉米的生长阶段,对蹲苗的时间科学管理,根据玉米的长势、土壤的水分情况以及地力状况,科学合理的把握蹲苗的时机。蹲苗的时间一般从玉米出苗开始,直到拔节后告一段落。
以动词词汇体理论为基础,本文尝试解释为何在英语中情感心理动词几乎不与未完成体搭配。因为篇幅所限,这里以英语无标记体中的一般现在时与未完成体中的现在进行时来说明问题。
基于本文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作为一类特定动词,首先需要对情感心理动词与不同时体结构搭配时的体特征情况加以具体说明。以like 为例,通过检索COCA 语料库,以下是部分检索出来的符合要求的句子:
会议还邀请了河北省蛋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河北省畜牧站污染防治科科长刘双,河北省兽药监察所研究员王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张国中,河北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刘金龙,伊莎公司中国区总裁、资深家禽技术专家尚磊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7.He was so surprised and pleased that he actually liked me.
考虑到情感心理动词的特殊性(以人为载体)以及语料库的复杂性,笔者在检索的过程中排除了“它”以及“它们”作为主语的句子且所选取的句子都是陈述句。与此同时,某些拟人化的句子在检索时也被排除在外② 对于其他不符合主语要求的句子,笔者在检索时做出了仔细筛选。 。
9.He had liked the look of those hats,the look of the men who wore them.
10.So far people have been liking it.
本研究是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语对比研究。检索的语料库分别是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语料库(BCC)下的厦门日报子语料库和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下的时代杂志语料库,两大语料库均十分正规且免费,易于研究者使用。具体来看,本研究检索的四对英汉情感心理动词即研究对象如表2。
表8 like 与部分时体结构搭配时的体特征变化
可以发现,在不同的时体结构中,情感心理动词所表达的心理状态有时候表现出不同的时间属性。与原先的基本体特征相比,其体特征有时候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再来看英语现在进行时与一般现在时的例子:
11.I am liking the woman a lot.
12.I like the gayety of the light shows.
例11 是以“现在”为时间参照点,表述说话人正在进行的心理状态,即“很喜欢那个女人”这一状态是持续进行的。所以在该句中like 的体特征没有发生变化,依旧为[+静态][+持续性][+非终结性]。例12 也是以“现在”为时间参照点,是说话人对某种现实情况的描述。“喜欢灯光表演的乐趣”是对目前心理状态的描述,这种情况并没有明显的时间终点。换句话说,这种心理状态往往是恒常的。这种恒常的心理状态更像是说话人的个人兴趣爱好。所以在该句中like 的体特征也是[+静态][+持续性][+非终结性]。
可以发现,当like 与现在进行时以及一般现在时搭配时,其体特征相同,均为[+静态][+持续性][+非终结性]。基于此,试比较:
13.I like you.
2.整体合力更足。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都成立了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其中 28个省区市党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中管高校和部分央企、科研院所也成立了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各地进一步加强了非公有制经济、民族、宗教、港澳台等领域统战工作的协调机制建设,大统战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14.I am liking you.
例13 是英语一般现在时的句子,在英语中情感心理动词与一般现在时搭配占据主导地位(参见表3 到表6)。例14 是英语现在进行时的句子,在英语中情感心理动词几乎不与现在进行时搭配(参见表3 到表6)。根据之前的分析,当情感心理动词与英语一般现在时以及现在进行时搭配时,其体特征是相同的。所以“喜欢”这一状态都是持续性的和非终结性的,具体如下图1。
梅耘硕(1998.12-)男,汉族,江苏省徐州人,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Email:1003894498@qq.com
Q陈老师你好,我儿子4岁8个月,大班。这个学期一个多月了,每天说很多遍不想上幼儿园,想放假,说午睡时间太长等等,还说幼儿园老师说“闭嘴”,这些我们都跟老师交流过。换学校他也不肯,孩子也有些执拗,放假,就会数时间;平时玩的时候,睡着了中间突然醒了会问“我可以玩××吗?”
图1 I like you 与I am liking you 事件图示
综上所述,英语语法体与汉语语法体相类似,均可被分为完成体与未完成体。考虑到某些特殊情况,我们所采用的对比框架如表1。
根据上表,状态动词表现出[+静态][+持续性][+非终结性]的特点。情感心理动词表明说话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具有状态动词的体特征。所以这四对英汉情感心理动词的基本体特征为[+静态][+持续性][+非终结性]。
——我讨厌你。
3.执行实施方案。为了执行所制订的方案,每一个小组、每一名成员都绞尽脑汁,翻阅字典,上网查询,咨询老师,实地考察,忙得不亦乐乎。当一个个不知道、不熟悉的词汇如manufacturing process、enact more strict laws、harmful emissions等被发现、被解决的时候,学生们欢呼雀跃,为自己的努力喝彩。
16.——你想对我说什么?
——我讨厌着你。
15 与16 是汉语的例子,16 中的“着”是汉语未完成体的标记,表达持续体。根据统计的结果,关于“讨厌”的语料要远远多于“讨厌着”的语料。也就是说,在日常交际中说汉语的人经常说“讨厌你”却基本不说“讨厌着你”。这似乎是因为在以汉语为母语的说话者的潜意识中觉得多加一个“着”有画蛇添足的感觉。但是说汉语的人一般无法进一步解释这种“画蛇添足”之感是如何获得的。联系到刚才对英语语料的分析,可以认为不管是“讨厌”还是“讨厌着”均表示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既然两种方式表达的事件类型不存在区别,考虑到语言的经济原则,人们自然更偏向于使用简短的“讨厌”这一说法。因为经济原则永远是语言表达所遵循的一大原则[21]。
以上的“讨厌”与“讨厌着”分别体现出汉语的中性体与未完成体。根据之前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到,汉语情感心理动词与中性体搭配出现的情况要远远多于其与汉语未完成体的情况。可见汉语中性体与未完成体的对立是很明显的。汉语中性体句子的最典型的特征在于句子内部缺乏具体的体标记与谓语动词相结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一个事件类型的时间属性往往并不是靠体标记来实现的。换言之,汉语所谓的体标记对于事件内部的“指示性时间指称”来说是非强制性语法范畴。“强制”与“非强制”是相对立的。例如,在“I loved you.”中,v-ed 形式就告诉了我们这一过去的事件类型。如果love 缺少这一形态变化,那么这一事件类型绝不会涉及过去。可见,英语谓语动词的屈折形态则是英语事件内部时间属性的强制性语法范畴。
汉语的进行体不是强制性语法范畴[22]。在语言学界,汉语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意合性语言。跟英语相比,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语法约束。连淑能就指出“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意役形。”[23]在很大程度上,只要说话人能够实现自己的语用功能与交际目的,其说的话就是可接受的。就如陆俭明所言:“汉语更是一种语用强势语言,只要语境允许,句法成分,包括重要的虚词,都可以省略。”[21]5联系到本文的研究问题,笔者认为汉语句子所表征的事件类型其内部的时间属性并不完全依赖于体标记,换句话说,体标记在汉语句法结构中并不是表征时间属性的必要条件。例如:
17.我以前讨厌过他。
18.我以前讨厌她。
M煤矿的职工安置工作历时两个月,主要采用分流安置、退休安置、内部退养、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四种安置方式。
19.我在担心你呢!
20.我担心你呢!
对工程实践能力而言,深入企业顶岗锻炼与虚拟仿真实习,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与承担企业科研课题,企业挂职与企业调研相结合,促进工科新教师熟悉工程发展动态,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发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对于例17,“过”是汉语完成体的体标记,该句表明“我讨厌他”这一心理状态已经终结在以前的某个时间。该句所表达的语用功能与例18 并没有差别,可以发现,不管体标记“过”存在与否,两个句子表达相同含义。
对于例19,其表述的是说话者目前进行中的心理状态。根据语言学界的观点,该句表征的事件类型的时间属性通过体标记“在”加以实现。然而在例20 中,体标记“在”的缺失并不影响该句内部的时间属性与例19 相同。所以这两句话所要表达的特定事件类型并没有明显区别。汉语讲求“意尽为界”,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在”的缺失是为了避免信息冗余。
研究通过语料库分析法分别检索英汉语情感心理动词与不同时体结构搭配的句子,探究该类动词与不同时体结构搭配的分布频率。研究发现,英语情感心理动词与未完成体搭配的频率极小,而汉语的这种情况相比而言并不明显。英汉语情感心理动词与无标记体/ 中性体搭配的情况占据主导地位,汉语更加明显。研究运用动词词汇体理论解释了英语情感心理动词几乎不与未完成体搭配这一情况。同时,基于汉语自身特点,汉语情感心理动词更多地与中性体搭配也得到了相应的解释。时体理论为解释英汉语词汇-句法层面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但是,不含木材的产品也是如此:油漆和清漆、胶粘剂、水泥、地毯和乙烯基地板和绝缘产品这些与建筑相关的材料都会排放VOCs。诸如空气清新剂、清洁化妆品、室内装潢和泡沫等产品是室内VOCs的其他来源;吸烟、烹饪和燃烧燃料等活动也如此。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 K,MATTHIESSEN C MI M.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J].Language,1989,65(4):862.
[2]丰竞.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语义分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06-110.
[3]徐睿,王文斌.心理动词也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3):65-69.
[4]文雅丽.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7.
[5]THELIN N B.Verbal Aspect in Discourse:Contributions to the Semantics of Time and Temporal Perspective in Slavic and Non-Slavic Languages[M]//Pragmatics &Beyond New Series.Amsterde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1990.
[6]SMITH C S.The parameter of aspect[M].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1.
[7]TRAVIS L D.Inner aspect:the articulation of VP[M],2010.
[8]COMRIE,B.Aspect: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verbal aspect and relatedproblems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6.
[9]QUIRK,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English Language[M].New York:Longman Inc,1985.
[10]戴耀晶.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11]高名凯.汉语语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948.
[12]何伟,付丽.现代汉语体的功能视角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19.
[13]陈平.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J].中国语文,1988(6):401-421.
[14]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5]DOWTY,D.Word Meaning and Montague Grammar[J].Studies in Linguistics &Philosophy,7(2),1982.
[16]FILIP,H.Aspect,eventuality types and nominal reference[M].Garland Pub,1999:342-343.
[17]VENDLER,Z.Verbs and times[J].The Philosophical Review,1957,66(2):143-160.
[18]沈园.句法-语义界面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9]邓思颖.形式汉语句法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0]袁懋梓.大学英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1]陆俭明.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J].当代修辞学,2014(1):1-9.
[22]吴福祥.汉语体标记“了、着”为什么不能强制性使用[J].当代语言学,2005,7(3).
[2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motion Psych Verb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xicon-syntax Based on Aspect Theory
TAO Qiang-qiang,YANG Ling
(School of Western Languages,Anhui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Hefei,Anhui 23120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Anhui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601)
Abstract: This study uses the perfective aspect,imperfective aspect and null aspect marker/neutral aspect as the comparative grammatical framework to retrieve the sentences in which four pair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motion psych verbs combine with these aspects in light of aspect theory.The purpose is to show the collocation frequency between these verbs and different tense-aspect structures.Through the retrieval results,it is found that English emotion psych verbs rarely combine with imperfective aspect while this situation is not that apparent for that of Chinese emotion psych verbs.At the same time,the collocation of these verbs combining with null aspect marker/neutral aspect is dominant,and Chinese is more obvious.It is found that the inherent aspect featur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motion psych verbs have some explanatory power and strong persuasion for the appearance of these collocations.Aspect theory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explaining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lexicon-syntax questions.
Key words: emotion psych verb,grammatical aspect,lexical aspect,collocation frequency,comparative study,lexicon-syntax questions
中图分类号: H0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4225(2019)04-0017-09
收稿日期: 2019-03-07
作者简介: 陶强强,男,安徽淮南人,文学硕士,安徽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学院助教。杨 玲,女,安徽滁州人,文学博士,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事件结构理论的汉英动词体特征比较研究”(15BYY014)
(责任编辑:李金龙)
标签:情感心理动词论文; 语法体论文; 词汇体论文; 搭配频率论文; 对比研究论文; 词汇-句法论文; 安徽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学院论文;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