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角下的民主认同途径_政治论文

多元视角下的民主认同途径_政治论文

多重视角下的民主体认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认论文,视角论文,民主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主,这一古老而持久不息的论题,由于其本身的多因素、多层次、多侧面的复杂构成,就为认识主体阐释民主映现出不同视角、不同维度、不同理路,进而造成民主思想演进中对民主内涵的多重构建、多元体认。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认识主体依据各异的思想动机和社会条件对民主内涵自有不同的阐发,就是同一时代、同一国度、同一社会境况下的思想家也是见仁见智、观点纷纭。民主以其崇高的价值令人神往,同时,民主也以其多重的义涵使人困惑。

本文拟从体认和构建民主思想的多重视角、层面和前提假设这一理论深层对民主思想多元纷呈的缘由进行剖析,以期推进民主思想的深入探究。

一、国体民主与政体民主

“民主”是西方的圣果, 我们今天所言的“民主”一词译自英文democracy,而英文该词源于古希腊语demokratia,其词根为demos,人民,kratos,治理;其最初的基本含义就是“人民治理”。民主范畴起初是对古希腊各种政体比较概括而抽象出的概念。亚里士多德在比较研究了各种统治形式后指出:“我们可以以此作为准则:不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寡头的,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民主的”。〔1〕他认为,民主并不取决于统治者的数量以及他们如何行事,而是取决于社会内部哪些社会阶层占据统治地位,哪里有民主哪里就意味着多数穷人的统治。这是继承其师柏拉图国家分类思想并发展出的古希腊典型民主思想,也是对民主思想中“谁的民主”、“什么人的民主”的完整阐述。古希腊城邦小型民主中民主形式的不发达和民主更多地倾向于直接民主,就使强调“什么人的民主”这种思想视角更为现实和重要。

伴随着民主范畴中“人民治理”的内容规定而来的问题就是“人民如何治理”的形式问题。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835年出版的《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最完整地阐述了这种体认视角。即民主仅仅被看作为一种“政府的形式”,在政府中体现谁的统治是无关紧要的,人们全神贯注的是“行使权力的形式”。至此,这就意味着民主范畴有史以来的彻底改变,并与它的传统内容决裂。当代西方学者正是沿着这一理路来深化民主思想研究的。20世纪的著名民主理论家美国的约瑟夫·熊彼特正是在“决心强调一种程序方法”的构架下来认识民主的:“民主方法是为达到政治决定的一种制度上的安排,在这种安排中,某些人通过竞取人民选票而得到作出决定的权力。”〔2〕

民主本身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层面就为思想家的理论视角提供了据以透析的不同焦点,据此也形成构建民主理论的不同维度。当代西方一些学者在国家是全民利益的代表、政府是多元冲突仲裁者的旗帜下,淡化或漠视民主的主体内容,否认民主是阶级的民主,只在民主是一种有别于专制政体的政府组织形式这种维度上强调民主的政体涵义。他们认为民主不过是或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一种选择和监督政府的方式,一种更换政府官员的程序,一种公民可在其中参与影响政治的构架。在这种民主政体中,全体公民通过自由的、经常的公正选举活动对官员的候选人作出真正的选择,以促使政府负责有效地治理国家,保障公民自由、幸福权利的实现。他们更多地是在现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框架下,强调民主的形式化、制度化方面,认为民主质量、民主发展就是民主形式制度化、法治化的巩固与完善。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民主不仅是一种政体,一种国家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国体。民主这个历史的、政治的范畴从来都是有主体内容的。民主问题首先必须解决的是“什么人的民主”,是“哪个阶级的民主”,历史上的民主也从来都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民主,广大的被统治阶级在阶级民主中是没有民主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强调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就是首先从这种国体维度上来阐释民主的。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在民主问题上的意识形态纷争,从理论层面上来观照,就在于各自把持着民主的不同层面来攻击对方。西方民主制度化、程序化、法治化的周密与精致,被认为不过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工具与形式,不过是被金钱操纵的资产阶级精英玩弄的遮人耳目的把戏。广大劳动人民只徒有形式上的民主权利,实则被排斥于民主之外,西方式的民主再完美也不过只是少数资产阶级的民主。而社会主义国家从理论上、宪法上确立的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地位和民主原则,由于民主文化的缺失、民主制度化层次的低劣、民主程序法制化的不完善等多种因素,而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规定并未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充分地体现出来。民主本身内容与形式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将成为意识形态长期冲突对立的根源之一,而民主的发展则意味二者协调互动整体地进步。

二、自由主义民主与人民民主

古希腊的经典民主思想在强调民主是一种统治形式的同时,就已蕴含着普遍的社会意义。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曾这样描述过当时流行的认识:“大家认为平民政体具有两个特别的观念:其一为‘主体属于多数’,另一为‘个人自由’”。〔4〕从自由是民主的精髓这一层面来看,民主意味着公民享有自由与平等的社会,是一个每个人的价值都得到承认和尊重的社会,是一个没有打上出身、财富或地位等特权烙印的社会。古希腊的自由式民主思想为当代西方社会自由主义民主奠定了思想渊源。

西方世界经过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涤荡之后,在汲取古希腊民主思想神韵的基础上,最终确立巩固了自由主义的民主思想。这是一种建基于竞争性的自由社会基地上的民主思想,它与自由主义、平等精神唇齿相依,共生并存。自由既是民主的前提、条件,又是民主发展的动力、目的。首先,民主意味着尊重每一公民的人格价值,并以承认和尊重每一成年公民都有自由抉择、自我判断的理性与能力为前提。其次,必须有基本的法定公民自由和法定程序制度,保证每一自由公民充分表达其意志和利益要求。第三,每一公民具有某些政府不可剥夺的最终自由权利,政府权力只具有受托性质,而公民自由则具有终极价值。第四,自由权利应该平等分配、平等表达、平等实现。这是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的理想形态,也是西方思想家借以炫耀与传播民主的价值依据。他们认为民主不仅与人之所以为人的自由、平等价值息息相关,而且民主是实现自由、平等价值的最可取途径。这是一种奠基于个体价值、个人自由基础上的民主思想。正如当代加拿大著名政治学家C·B·麦克弗森指出的那样,民主在使自由主义得以民主化的同时,也使得民主得以自由化。

社会主义国家所创立的“人民民主”,具有和西方式自由民主完全不同的发生历程和培育环境。它不是市场社会和自由国家长期的历史互动而产出的自然果实,而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之后,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构想,由无产阶级政权在短期内迅速地人为建立的。民主传统的缺失,民主文化的贫瘠,加之更为紧迫的经济发展压力及不利的国际竞争条件,都使社会主义政权没有更多的精力、时间去培育民主生成的社会条件,去完善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机制。落后封闭的自然经济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只能使人民民主建立在相应的经济基础之上。没有社会现实力量推动的民主进程加上对人民民主的教条化认识,使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满足于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整体主义民主观念,使人民民主权利迟迟停留在宪法上的理论规定,致使崇高的人民民主的价值规定得不到现实操作的保证和体现。没有个体自由保障的民主往往是软弱的民主、虚幻的民主。公民与人民的关系,个体与整体的协调,侧重于不同方面的理解阐发,构成自由主义民主与人民民主据以构建民主思想的不同视角和理路,也就形成个体主义民主观与整体主义民主观的相映互补、双峰对峙。

三、哲理性民主与程序性民主

古希腊民主思想中统治形式与自由平等观念的双重内涵经过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风雨锤炼之后,得以广为传播与强化。哲理性民主也即规范意义上的民主,它注重每个人的自由民主权利,倾向于一种社会理想追求。在学理观念上表现为要求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的、充分的自由权利,反对世袭的、专横的等级差别,尊重每个人的人格价值,要求建立充分开放和自由公正的参与渠道,并追求每一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程序性民主即操作层面的民主,它注重政治技术上的制度化建设,它要求设计和建立切实的法律程序、畅通的参与途径、完善的制度体系来保障每个人自由民主权利的充分实现和选择,监督公正、廉洁、高效的政治权力系统。它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权已经巩固、公民自由权利在法律上也已普遍体现的西方社会现实。当代西方思想家也正是从制度、方法、设计等程序性方面来界定民主内涵的。

哲理性民主是程序性民主的升华和理想,是鼓舞人类不断奋进追求的政治价值系统,是人类自由本性的写照与体现。程序性民主则是哲理性民主的现实体现与实施保障,是人们身体力行中活生生的民主。没有哲理性民主的价值理性,程序性民主的工具理性就会失去源泉和动力;而没有程序性民主的操作体现,哲理性民主也只能是虚无缥缈的乌托邦幻像。社会民主化发展的历史,即是哲理性民主与程序性民主协同共进的历史,社会民主化的问题与矛盾也正在于两者的背离与失衡。

发展中国家民主化进程往往陷于徘徊与停滞甚或遭致颠覆,就在于哲理性民主与程序性民主的二元分离。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工程的启动与推进,变革与开放激发的社会骚动,伴随而至的就是自由民主意识的觉醒,加之西方发达国家的示范、渗透,致使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初期的民主思潮更多地表现为要求全面自由权利的哲理性民主。但是现实的国情却表现为自由民主传统的苍白,国内局势的四分五裂,挣扎于贫困线上的经济发展压力,所有这一切都使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从容地精心强化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而且往往为了政治稳定和经济效率,为了扫除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障碍和壁垒,而强化政府集权,漠视民主进程,表现为程序性民主的严重滞后。软弱闭塞的政治体系无法化解日益高涨的自由权利要求和“参与爆炸”,往往使政治系统因承受不了重压的撕裂与冲击而陷于瘫痪与崩溃,造成政局动荡、社会混乱。政治体系民主制度化层面滞后于自由民主要求,这正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对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痼疾的诊断。

哲理性民主与程序性民主的不同观念要求,反映了民主发展的不同社会现实,也是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据以构建体认民主的不同理论维度。

四、政治形态的民主与社会形态的民主

从词源上考察,“民主”概念首先属于国家政制范畴,始初指一种政权组织方式或统治形式。这也是民主概念的原本适用范围。按照通常的分类方法,与民主政体相对应的是专制政体。民主政体的具体操作形式又有不同的历史形态。在古希腊城邦、古罗马城市共和国民主政体更多地采取近似直接民主形式的操作机制,在民族国家相对大型的政治共同体中,民主政体更多地采取间接代议形式的操作机制。我们今天所说的作为政治形态的民主,即指这种代议制民主形式。它有一些基本的结构性特征构成任何政治形态民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必要条件,它们包括:切实保障的公民自由权利;直接选举人民代表或政府首脑;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参政、议政并接受人民最终控制与监督;政治权力系统的分权制衡原则;法治平等精神;政府权力有限并具有受托性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和方面不能从政治上或法律上加以控制,它们构成所谓的“市民社会”。政治决策通过多数原则决定,但必须尊重少数权利等。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发展也主要是指以上方面进一步的完善、巩固与提高,是仅限于政治领域的发展。

随着现代文明的演进,人类道德要求的升华,自由、平等精神也已渗透和普照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民主超越了原来的政治形态的涵义,民主观念也被思想家推广到政治视野以外的十分广阔的范围,民主思想也就在各种各样的视角、维度里被阐释体认。民主和人道主义相通互促,民主和人类文明比肩共进,民主和自由之梦几近同一,甚至把民主和反极权主义、民主和反法西斯主义相提并论。在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的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美国政治学家H·B·拉斯韦尔的“民主是一个彼此关心的联邦”,以及C·B·麦克弗森的民主是“一种社会类型——一种个人之间的关系的统一的复合体”,在这样宽泛的界定中,民主被提升到自由世界、福利国家、理想社会这样的人类社会未来趋向的高度。

在这样的民主观念被宽泛推广的思潮下,激进民主理论的提出就自有其合理性。针对作为政治形成的自主民主制的局限与缺陷,激进民主理论认为:“激进的民主是社会组织的一种形式,它废除一切现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统治关系,并且在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中为个人和群体的充分自决创造条件”。〔5〕

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民主,是汲取政治形态民主原则与精神之后的泛化与普及。它不仅要求政治领域的民主,而且要求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等一切公共生活领域的彻底民主化;它不仅要求完善的代议制民主,而且要求社会的每一成员更多、更直接地参与到关系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具体公共问题的决策;它不仅要求消除政党政治的精英主义倾向,而且要求在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和层面摧毁一切权力垄断现象;它不仅要求在政治生活中充分贯彻自由公正、平等协作的民主精神,而且要用这种精神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自由的联合生活方式。至此,作为政治形态的民主与作为社会形态的民主,便是不同视野、不同层面的民主问题,透视的领域与层次的不同便必然带来体认与阐发的不同。

五、传统民主论与精英民主论

从古希腊民主思想渊源流变出来的民主内涵,经过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重构与弘扬,构筑成传统民主论的经典内容。传统民主论包容了两个层面的内涵,就价值规范而言,民主意味着让每个人自由平等地参与影响自己生活的各项公共决策,并把这种参与高度评价为个人自我发展的机会。“因为控制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会使个人的特点、自主精神、智慧和道德的判断力得到提高,简言之,使每个人的尊严得到提高”。〔6〕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所言, 人们只有自己亲自发现真理才能懂得真理。

就操作程序而言,民主是通过实施多数决定原则和尊重少数人的权利而做到人人参政。在当今各国普遍适用的代议制民主政体中,全体公民并不直接参与国家的立法与决策,但通过“一人一票”的政治大法,人民行使选择人民代表和政府首脑的民主权利,并最终保有控制、监督、罢免、更换政府的权利。“人民主权”的普遍价值原则通过选举制度、议会制度、政党制度等这些操作层次上的程序形式而得以实现。所以,传统民主论的基本信念是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坚信人人平等,人民应该参与也有能力参与各项政治决策,并认为通过操作层面的机制保障可以实现规范层面的价值追求。

着眼于政治系统权力的实际运作,用实证主义科学分析的维度来考察当代民主社会的现实所得出的结论并不像传统民主论者那样乐观。埃塔诺·莫斯卡、罗伯托·米歇尔斯、哈罗德·拉斯韦尔等人的精英理论就是对传统民主理论的当头棒喝。精英论认为,民众基本上是消极、冷漠和信息不灵的人,选举和政党民主制度机制大体上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一切社会都需要领袖人物,而领袖人物只会关心维护社会组织和保持他们在这个社会组织中的地位,任何民主社会都逃脱不了寡头统治的政治铁律。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必然现象,统治者的少数不代表被统治者的多数。国家的决策并不反映民众的需求,而只反映盛行于精英中的价值取向,精英对民众的影响大于民众对精英的影响。精英论者观点对于传统民主论者所倡言的民主无异于釜底抽薪,因为它直接从根子上攻击着传统民主论的信念前提:每个人的价值、尊重及理性能力。

受行为主义分析方法和精英主义理论影响而又不愿抛弃民主理想的民主理论被迫选择了一个折衷但又更靠近精英论的精英主义民主视角。约瑟夫·熊彼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一书中系统提出了精英主义民主理论。他认为,民主是政治精英竞取权力、人民选择政治领袖的过程。选举是民主的主要标志,政治精英统治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同意,但政治权力集中在政治精英手中,整个政治体系靠一个精英集团来维持。美国著名政治家罗伯特·达尔继其后的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究其理论实质,也属于精英主义民主理论。达尔同意熊彼特的民主标准,但他不认为精英是铁板一块的。达尔认为社会中众多权力中心的存在是民主的出发点,国家政策不一定反映多数人的选择,而是互相竞争、多元并存的利益集团之间的一种妥协与平衡。公民虽然并不直接参与决策,但个人可以通过选举在多元竞争的精英集团之间进行选择,或通过参加有组织的团体而间接影响决策。多元主义民主的预设是:如果社会体系内有众多互相竞争的精英集团通过讨价还价和妥协调和来决定国家政策,公民在选举中进行有意义的选择,新的精英可以进入权力集团,那么民主的准则是可以得到遵守的。因此,达尔虽然视“民主思想为理所当然”,但他认为,民主可以补充定义为“少数人的统治”,民主过程的价值在于“多重对立的少数人”的统治,而不在于建立“多数人的主权”。在他看来,一个政体的民主性质是由多元的集团或多重的少数人来保障的。这正与熊彼特所说的“民主就是政治家的统治”暗中契合。达尔认为,多元论是在民众不可能直接参与决策的庞大而复杂的社会体系中解决如何实现民主理想问题的一种“实际办法”。但对其持批评态度的人则断言,多元论不过是一种伪装起来的精英论,多元论者更接近的是精英论者的立场而不是他所崇敬的民主传统。

传统民主论与精英民主论的分野,根本在于传统政治学方法论与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的差异,侧重政治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视角的不同,形成了二者对民主体认内容上的分歧。

六、民主的价值与缺失

客体的复杂,必然造成体认上的多样分歧,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的民主也一样,拥护民主的思潮连绵不断,反对民主的呼声也不断于耳。从正面看到是民主的价值、意义,从反面看到的则是民主的缺失、危险。

为民主辩护的价值性论据可归纳如下:(1)民主以尊重每个人的价值、意志、能力为前提条件。(2)民主以公民自由权利为基础, 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原则。(3)民主并不是完美的, 但却是人类目前所能探索到的弊病最少的。(4)民主也可能出错, 但民主自有其纠错机制,而不会让错误泛滥成大规模的、长时间的灾难。(5)民主的希望是个人最大限度地参与政治事务,这种参与将培养人类能力并因此获得人性全面发展。(6)民主从尊重人、锻炼人、提高人、 完善人的角度来讲,本质上是一种人道主义事业。

为民主辩护的经验性论据,如卡尔·科恩所概括的,有如下几点:(1)所有政体中,民主政体是最可能产生从长远来看是明智的政策, 因为政策是否明智,最终要依据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来判断。(2)所有政体中,民主政体是最可能保证社会成员及各阶层获得公正待遇的。(3)所有政体中, 民主更有可能消除以暴力手段解决社会内部争端的必要性。卡尔·波普尔给民主的界定即是:“在民主政体下,可以不流血地推翻政府而专制政体下则不可能。”(4)民主社会中成员的忠诚程度、合理性及产生真诚的肯定性都是其它社会无法比拟的。(5)民主政体比其它政体更有可能促进言论自由。(6)民主政体有一切理由努力促进每个人才智的发展。(7)民主政体会比其它政体更有可能发展与鼓励容忍、灵活、妥协、宽容、理解等心理特性。

反对民主的呼声同样振振有词,大致有以下几点理由:(1)民众基本上是愚昧、冷漠、盲从的,缺乏责任感和有效的意志,是扶不起的阿斗,从民众中不可能产生正确明智的决策。这是精英理论反对民主的论据。(2)民主的原则是人数而不是智慧, 民众缺乏治理国家的大智大勇,无能是民主国家所特有的一个缺点。这是柏拉图不赞成民主的论据。(3)民主意味着扯皮、争吵、讨价还价, 往往导致政府效率低下、软弱无力、政局动荡、社会不稳。这是新权威主义者鄙视民主的依据之一。(4)民主由于其内在的决策机制, 往往是缺乏强有力的政府和必要的国家整合能力,国家权威的缺失不能解决更为紧迫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为了面包似乎可以牺牲民主自由。(5)民主为自私的政党夺权、派系斗争提供场所,民主运行的结果往往是政党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6)极端的民主往往导致多数暴政, 这是比君主专制更不易防备的罪恶。罗伯斯庇尔式的“革命恐怖”也许是这一论据可资佐证的材料。

民主的伟大之处和发展动力也许正在于不断有人神往和持续有人反对,但不管是赞美还是拒绝,恐怕有一点理由是共同的:民主的推进,意味着人的解放、人的发展。独裁者对民主的恐惧就在于民主一旦发挥作用,人们将懂得了解自己,掌握自己,而不再会依赖于国家、依赖于独裁者。当人们不再提起民主、不再论争民主时,也许意味着民主的真空或死亡。

七、民主:手段还是目的

从政治哲学的高度来考察,民主和人类发展的关系怎样?对于人类终极发展目标而言,民主是手段还是目的?这在不同的民主体认中亦有不同的见解。

民主手段论者认为,民主不过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或社会管理方式。从古希腊源起直到当代,就一直存在着认为民主是一种统治形式、国家形态、政治制度、法律程序、选举安排政治方式等等观点。这是一种从工具理性出发来探究民主对政治共同体和社会共同实际功用而得出的结论。它们认为,民主只是一种人类发明的政治方法、政治程式。民主并不必然和自由关联,更不能和人类发展等同,民主只是提供了一种决策框架,但并不和决策的正确与明智必然相关。“民主政体本身不可能赋予国民任何利益,也不应期望它这样做。事实上民主政体什么事也不能做——只有民主政体下的国民才能行动(当然包括那些组成政府的国民)。民主政体只不过提供了一种构架,国民可在其中以一定程度上有组织的和一贯的方式行动。”〔10〕这种观点认为,人类之所以选择民主,只是因为民主是比专制、独裁相对而言弊病最少的方式,民主似乎自然是实现人类自由的可靠形式。专制独裁者反对和惧怕民主的观点,也可算为手段论的范围,只是因为民主是一种会瓦解专制政权根基的武器。如果民主有利于专制者的大权独揽,专制者也是会欢迎这一手段的。

民主手段论者暗含的观点似乎是,民主只是一种人类目前所能寻找到的比较而言较好的工具,也许是一种人类无可奈何的选择。但既然是工具,工具总有新旧之别、好坏之分,如果人类有一天发明出一种比民主更便利的管理工具,民主可能会被抛弃掉。所以民主手段论者的观点中不可能引伸出彻底捍卫民主的论据来。

民主目的论者认为,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程式,更重要的是一个价值系统。民主是以承认和尊重每个人的尊严、价值和能力为前提,以基本的公民政治自由、言论自由为基础,人人平等更是民主的价值内核。如果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实现,那么,民主的政治制度、民主的生活方式便是达到和体现这个目的的唯一可靠方式。专制社会是把人当工具、当草芥的社会,民主社会是把每一个人当人、当目的的社会。民主社会鼓励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参与公共事务,并在这种参与中行使自由、自主思考、丰富才智、完善自我,从而得到人性的全面发展。民主的生活方式是最强烈、深厚地充满人性的人道主义生活方式。

如果人之所以为人不能没有理性、尊严、自由和平等,如果这些价值和人类相伴始终并是人类发展的目的所在,那么民主的生活方式从最完整、最有效地保证和体现这些价值的意义上便是人类的目的所在。简言之,人之存在不能没有人性,人性的存在方式不能没有民主。民主与人类相伴永存,民主是人类永恒的旗帜,只要人还渴望成为人并发展为个性丰满全面的人。

民主,这一人类经久不衰的主题,正是由于其自身的丰富与绚丽,才激发着同样经久不衰的论争。民主蕴涵中内容与形式、个体与整体、规范与操作、价值与缺失、手段与目的……等等,虽然视角多重,体认纷呈,但是民主与自由同源,民主与平等共生,民主与人道同在,即将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体认与呼声。这正是民主的活力,这正是民主的希望,只要人类企盼真实的存在与发展,民主的论争就将持续地相伴下去。

注释:

〔1〕〔8〕参见[美]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6页,第208-245页。

〔2〕[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 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37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2页。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第276页。

〔5〕[南斯拉夫]M·马尔科维奇:《激进的民主:合理的重建》,载《哲学译丛》1994年第2期,第26页。

〔6〕[美]托马斯·戴伊、哈蒙·齐格勒:《民主的嘲讽》,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7页。

〔7〕[美]罗伯特·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 求实出版社1989年版,第228页。

〔9〕〔10〕[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500页。

标签:;  ;  ;  ;  ;  ;  ;  ;  ;  

多元视角下的民主认同途径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