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脑损伤实施麻醉处理的探讨论文_唐明富

急性颅脑损伤实施麻醉处理的探讨论文_唐明富

唐明富

(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441700)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颅脑损伤实施麻醉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麻醉处理的注意事项和临床疗效。结果:在手术治疗期间没有死亡出现,术后出现10例患者并发症严重或病情严重导致死亡,5例患者多器官衰竭,7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剩余5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全面诊断和评估可提高对颅内压的控制程度,有助于做好术前准备,针对患者的病情不同采取合适的麻醉方式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麻醉处理;临床疗效;麻醉方法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151-02

颅脑损伤是由于头部受到直接或者间接暴力作用后头皮受到挫裂伤、出血红肿、颅骨骨折甚至出现脑组织的挫裂伤、出血等,如情况严重或不及时治疗可进一步造成脑缺血、颅内血肿、脑水肿,进而引起头痛、呕吐甚至出现昏迷等颅内压升高症候群[1]。在日常生活中,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损伤类疾病,居于第二位。当格拉斯昏迷指数(GCS)在3~8分范围内,受伤后昏迷时间达到6h以上或者在受伤后一天内意识恶化并再次昏迷6h以上时,则可以被划分为重型颅脑损伤。由于此类患者伤及中枢神经系统,故死亡率高达36.9%~70.2%,致残率也极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会出现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高热,致使脑部的耗氧量急剧增高,使得颅内压增高,成为形成脑疝的诱因,进而还可能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以至于形成脑水肿[1]。手术治疗时必须的,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治疗效果也有影响。本文为探究急性颅脑损伤实施麻醉处理的临床疗效,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满意效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甲组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平均年龄43岁(Max52岁,Min21岁),发病时间平均6.4h(Max8h,Min4.3h)后入院治疗,GCS评分5.61±1.87,硬膜外血肿29例,硬膜内血肿12例,颅内出血5例,脑挫裂8例,脑干损伤6例,脑疝3例,弥漫性颅脑损伤9例,外伤性蛛网膜下出血8例。所有患者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

1.2 麻醉方式

术前取0.5mg阿托品进行肌肉注射,进入手术室后保持患者气息通畅,要及时清除鼻咽中的血性液、呕吐物,麻醉将患者静脉开放,持续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尿量等数据[3],有必要时还需监测中心静脉压和有创测压。给予患者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情况,手术过程中输入的晶体液为林格氏液,胶体液为万汶,比例约为1:2~3[4]。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静脉给予1.5~2.0mg/kg异丙酚、0.1mg/kg维库溴铵、3~5μg/kg芬太尼和0.03~0.05mg/kg咪达唑仑,快速诱导插管。术中维持麻醉则使用维库溴铵和吸入异氟醚,持续输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药剂量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调控。

1.3 统计学方法

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为保证准确度数据均取三次处理的平均值),用x2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手术过程中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平稳诱导,术后均能快速苏醒,且术前意识正常、呼吸正常的患者在术后清醒后均可将气管导管在吸痰完全后拔除。在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绪平静无躁动不安;术前病情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在术后仍有意识障碍,切开气管或保留气管插管。无一例患者在手术期间出现死亡,术后出现10例患者并发症严重或病情严重导致死亡,5例患者多器官衰竭,7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剩余5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3.讨论

颅脑损伤是由于头部受到直接或者间接暴力作用后头皮受到挫裂伤、出血红肿、颅骨骨折甚至出现脑组织的挫裂伤、出血等。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对数是由于受到意外而引起外伤,均为急诊,需要进行急诊手术,围术期治疗的首要任务为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诊断病因和病情[5]。在患者昏迷时,临床医师要进行密切仔细的观察,充分了解病情,做好各项手术准备,若发现异常要及时抢救,为手术的成功与患者的康复提供有效保障。要对患者进行呼吸道通畅情况和机体检测、关注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期是否平稳、手术过程中也需要检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此外还需密切注意输液和输血的紧急和对症治疗。在临床中,为避免颅内压的增高,通常采用过度通气和使用利尿剂者两种方法。

本文为探究急性颅脑损伤实施麻醉处理的临床疗效,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合适的麻醉方式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结合其他研究报告可知,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仔细严密的监控,可有效控制颅内压,充分的手术前准备可助于在术中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对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永温.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处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8):3742-3743.

[2]陈海燕,张晓刚,龙晓静等.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处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4,(19):451-452.

[3]肖仙丰.浅谈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麻醉[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9):187-188.

[4]董维猛.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4):105,107.

[5]麻志敏.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麻醉处理方法[J].医学信息,2014,(2):381-381.

论文作者:唐明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7

标签:;  ;  ;  ;  ;  ;  ;  ;  

急性颅脑损伤实施麻醉处理的探讨论文_唐明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