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论文_张琼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论文_张琼

张琼 新疆阿克苏市新和县第二小学 843000

【摘要】随着社会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课外阅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大多数小学生作文习作能力不强,主要是小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少、社会经历少,导致作文写作缺少素材。所以,鼓励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课外阅读;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1-023-01

小学语文新课标总目标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1]。很明显,新课标把指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育的方向。所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因此,笔者将在下文中详细分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巩固和理解课上所学知识

每一种语言都有属于其自己的独特性,其句子相互之间的组织结构、词语的构成方式以及习惯用法等都有其规律。而阅读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识字教学主要依据语文课本,然而识字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课本所容纳的毕竟有限,因此课外阅读是学生识字与生字反复见面最有效的办法。通过课外阅读,既对平时认读的汉字在阅读中巩固,又会认识一些新的汉字。在阅读中,一个学生认识了“淼”字,觉得这个字形很奇怪,通过查字典认识了更多品字形的汉字,了解其字形、字音,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在读书中识字,有了收获,体会到了识字的快乐。多识字又促进了阅读,让阅读快乐。如此,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识字阅读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上所学文字、词语等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力。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力是在其认读文字的基础之上,根据其头脑当中原有知识,在经过对文章当中的内容进行概括、分析、判断、比较等一系列的头脑思维活动之后,达到把握文章词句的含义、领会文章思想及内容的能力。

(二)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对大纲规定的内容大都没有兴趣,因为这些内容多属于宣教,填鸭式的内容,而且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采用分段拆解的方式,加上应试教育的考试不断加压,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然而,课外阅读大都是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或者耐人寻味的故事,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读文章时能学会一些词的用法,还可以增加阅读速度。在阅读同时还可以锻炼朗读,这样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帮助。在做题时,还可以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

(三)促进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需要积累大量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一个是从生活中获取,另一个是从阅读中得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课外书可以学到一些好词佳句,一些写作文的技巧,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课文阅读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但学生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只局限课本里的几篇文章,是不可能提高语文能力的。通过阅读,在脑海里积累的有意义的东西,各种信息、文化因子在头脑里聚集、碰撞、渗透、积淀,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二、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但光有兴趣而毫无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课外阅读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常有家长反映:老师,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他也都喜欢看,可怎么就没觉得他各方面能力地提高呢?我想问题大多由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对。因此,我们教师应教予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一)指导精读。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二)指导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三)指导写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我想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四)朗读和默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学生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标划、批注、摘录、做笔记、列提纲、画图表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综合以上内容的分析,要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所以,我们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严格执行新课标,从学生的天性出发,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促使学生受文学所影响,才会卓有成效地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才能为我们的国家培养更多的具有良好文化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甘其勋.新课标视野下的阅读教学要“六多六少”[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4):26-28.

论文作者:张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论文_张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