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外科换药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余江华

(泰兴市人民医院门诊换药室 江苏 泰州 225400)

【摘要】通过对门诊外科换药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研究监测,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外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的48例门诊外科换药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等方式判断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再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出现22例不良心理状态发生例数,其中焦虑有8例,占比36.4%,恐惧有10例,占比45,5%,悲观有4例,占比18.2%。在护理满意率上,有20例认为满意,有26例认为非常满意,满意率为95.8%。不良情绪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形象美观不良、经济压力、环境声音刺激、功能障碍、疼痛、伤口流血、伤口愈合不良等。结论:门诊外科患者主要存在焦虑、恐惧、悲观的情绪。护理中应根据不良情绪产生的具体原因,再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才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门诊外科;心理特点;护理;换药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240-02

门诊外科换药在对不同伤口、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换药患者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换药患者最为突出的心理变化特点就是恐惧、紧张、焦虑的不良现象。基于该类变化情况而言,展开心理护理会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其2015年起对我院门诊外科的换药患者进行了研究监测,病人总数48例,并分析换药患者的心理特点,为后续有针对性治疗,提高护理满意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外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的48例门诊外科换药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例,女性22例,年龄8~63岁,平均(33.12±4.15)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相关同意书,不存在认知的功能障碍,确保应有的治疗配合。

1.2 方法

1.2.1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护理 老年人:一般针对老年患者而言,其伤口易感染、免疫较低、愈合不良,往往会由于需要他人照顾而出现恐惧、焦虑的不良心理,相关的护理工作者需要保持耐心,对待换药要认真,动作轻柔,同时借助热情的语言对老年患者展开正确的疾病健康指导。中青年:通常该类患者的伤口迁延不愈,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中青年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极易出现易怒、急躁等,护理工作者需要向患者耐心认真的解释原因,避免冲突的出现,另一方面,还需要和临床合理经验有机结合,在促进患者伤口得以愈合之余,将换药次数最大化进行降低。儿童:在换药的过程中,采取拥抱、抚摸患儿的方式,同时借助夸奖、鼓励、讲故事的手段,将患儿换药时发生疼痛的注意力进行转移,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换药。

1.2.2不良心理反应的疏导护理 若是出现伤口感染、疼痛、愈合慢的情况,就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况,造成治疗信心逐渐丧失,更有甚者发生心率加速、面色苍白、出冷汗的身体反应现象,我们一方面最大程度上防止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教导患者主动配合换药,另一方面,相关的护理工作者需要对患者展开心理疏导,对换药的要点进行耐心讲解,帮助伤口的及早愈合,在换药的过程中,耐心协助患者对体位进行调整,在换药时,促进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同时对换药部位有效的给予遮挡,将患者注意力进行转移。

1.2.3不同部位伤口心理护理 针对伤口不易暴露的患者,护理工作者需要有效的防止对患者频繁的询问,切记对患者的议论,在换药时要强调对私密部位的遮挡,重视对患者的尊重,缓解患者不良的心理负担。对于头面部有伤口的患者来说,尤其是女性群体,在换药时,相关的护理工作者需保持粘贴敷料的美观与整洁,同时指导患者了解瘫痕修复的路径,科学缓解患者由于担心伤口形成瘫痕而造成的紧张心理。

2.结果

出现22例不良心理状态发生例数,其中焦虑有8例,占比36.4%,恐惧有10例,占比45,5%,悲观有4例,占比18.2%。结果表明:不良情绪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形象美观不良、经济压力、环境声音刺激、功能障碍、疼痛、伤口流血、伤口愈合不良等。在护理满意率上,有20例认为满意,有26例认为非常满意,满意率为95.8%。见表。

3.结论

本文通过对48例换药患者的调查,并对其结果的分析,得知在护理的过程中,有1例男性患者小腿被铝合金材料划伤,在护理人员清创缝合的过程中,由于患者恐惧疼痛,导致精神紧张,患者始终拒绝缝合,在护理人员通过耐心的解释,患者也了解了清创缝合的必要性,基于该类有效的心理护理,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动作需要轻巧敏捷,利用精神分散法将其注意力分散,以期展开清创缝合术。一般情况下,通过研究结果发现焦虑心理大多发生于多次换药患者中。在护理过程中还出现了1例青女性患者,其手部皮肤、面部、颈部被开水烫伤,作为一名公关人员,担心烫伤后影响颜面,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整天意志消沉,活在焦虑之中。鉴于此,护理工作者充分理解患者的消极情绪,和患者讨论一些令人愉悦的话题,借此机会给患者安慰,帮助患者构建生活的信心。同时确保伤口的干燥,精心展开护理,防止感染而带来的对创伤的影响。在患者情绪改善后,均能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愈后均良好。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对缓解换药患者的恐惧,焦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对48例患者展开心理特点分析,实施护理对策,出现22例不良心理状态发生例数,其中焦虑有8例,占比36.4%,恐惧有10例,占比45,5%,悲观有4例,占比18.2%。在护理满意率上,有20例认为满意,有26例认为非常满意,满意率为95.8%。说明在门诊外科换药患者的换药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良的心理反应属于比较常见的医院现象,大部分的不良情绪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形象美观不良、经济压力、环境声音刺激、功能障碍、疼痛、伤口流血、伤口愈合不良等。鉴于此,这就需要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分析,加强护理操作,完善不同患者的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总之,在接受治疗前,大部分的换药患者都会不同程度上出现心理问题,也就是恐惧、焦虑、悲观、跳跃式心态,同时大部分的患者都会出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心理问题,即复合心态。鉴于此,这就需要相关的护理工作者最大程度上提供给患者一个安全、洁净、舒适的换药环境。在和患者的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切记态度的和蔼,语言的亲切,以期缓解患者的精神和肉体痛苦,并且将其作为护理人员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顾群艳.对外科门诊换药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与效果进行探讨[J].医药卫生:文摘版:00358-00358.

[2]张晶.分析外科门诊换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43):241-241.

[3]蔡江敏.外科门诊换药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4):223-224.

[4]伊雪芹.外科门诊换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探究和效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2):24-25.

[5]顾美云.预防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5(24):85-86.

论文作者:余江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  ;  ;  ;  ;  ;  ;  ;  

门诊外科换药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余江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