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分析_金融论文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分析_金融论文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业论文,趋势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混业经营背景及特征分析

金融制度变革的同时,往往伴随着金融服务手段创新和金融服务理念革命。而这一切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人类社会科技进步的背景下发生的。

信息技术在以工具的形式形成金融业生产方式的同时,也通过对整体社会经济生活的改造来影响金融服务所面临的需求,尤其是互联网络的发展。一方面技术引进市场进而产生了提供极为廉价服务“网上经纪商”。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使大小券商、其他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机构(如资讯公司、网络公司等)都有机会发挥各自的特长参与证券市场的网上交易。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软件化和无形化使得原来的银证分离地带变得模糊,网上交易无疑为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参与证券业务提供了保护屏障,金融业务活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日益融合。

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金融国际化,全球投资和贸易一体化的发展必将要求大一统的全球金融市场的产生。流动货币政策的协调统一以及货币的一体化趋势,也将逐步减少贸易和投资的交易成本从而使全球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

金融市场电脑化、网络化把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连成一片,使全球各地市场融为一体,打破了不同地区市场时差的限制;同时全球不同类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以及银行信贷、债券、股票、外汇市场等也相互贯通。金融证券化贯通了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联结了各类金融市场,使储蓄存款机构、信贷银行、金融公司、投资银行、各类基金甚至各种保险公司等业务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使资金不但在某一类市场实现跨国界的流动,而且能在不同类市场之间迅速转移。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混业经营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经济金融全球化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竞争激烈。为适应经济全球化,银行业加强调整、兼并、合并和金融创新已使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名存实亡。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经营模式被打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界线逐渐模糊,金融机构业务交叉并走向多元化、综合化。银行已经开始从传统的放款业务向证券投资领域进军,有些银行还将业务范围拓展到信托、抵押、保险等一些非传统银行业务领域,而证券、租赁、保险等金融公司也已开始向特定顾客发放贷款。

当代以新型化、多样化、电子化为特征的金融创新,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运作模式,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界限愈来愈模糊不清,金融机构业务交叉呈现自由化、综合化、国际化的新趋势。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分业经营的管制失去了效力,各国金融当局不得不放松管制,使得跨国银行的经营业务扩展到非银行业务领域,跨国银行开始经营过去主要由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经营的债务发行、信托、咨询、保险等收费业务,并且还开始经营一些与普通银行无关的经营业务,如国际租赁、国际现金管理、国际投资管理,有的跨国银行基至从事出口信贷。金融创新被看作是21世纪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交易网络化、交易集约化、业务综合化、监管国际化,将成为金融创新未来发展特征。金融监管变革的作用,金融市场一体化尤其是通讯和计算机的运用,使得金融风险在现行监管体系下难以集中控制和监管,这就要求更集中或者至少很协调的监管体系随着混业经营的发展。因此,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统一由一个机构来监管的单一监管体制也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金融当局从提高本国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出发,也开始着手改革金融监管体制,把多个各自为政监管机构改革为合并组成一个监管机构;关于银行市场准入条件、经营范围等规定也得到一致放松。为适应经济全球化,银行业加强调整、兼并、合并和金融创新已使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发生根本改变。这样,金融监管理体系中集中统一化趋势与金融业由分业向混业经营的趋势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金融国际化、金融信息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是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信息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伴随着这些客观结果连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机制的改革,金融混业经营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种趋势。混业经营的发展背景本身就是其最重要的特征,尤其是信息化和自由化是其中关键——信息技术对于金融业生产方式改变为混业经营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自由化则为混业经营在制度领域的确立开辟了道路。同时混业经营作为金融企业的组织经营方式,不仅涉及到宏观背景环境与制度,而且也关乎于微观金融主体的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微观经营环境,因此宏观与微观的共同影响是混业经营的第二个特征。

二、我国金融业发展混业经营趋势分析

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制度,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金融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为减少信用扩张风险,防止资金过多流向证券和房地产等部门而助长投机,最终导致经济秩序紊乱,显然这对于保证金融企业的规范运作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然而,面对目前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信息化和全球化已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模式提出新的要求——无论是考察日益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还是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内部因素考虑,混业经营都必将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1.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单一,大多数银行饱受不良贷款之苦,只经营传统的银行业务,今后必然更加困难。在产权和经营管理水平既定的情况下,经营制度的选择对银行的竞争力和金融效率无疑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在当今金融证券化、电子化、信息化和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下,经营品种单一、靠利差维持生计的国有商业银行将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

2.入世后大型全功能金融企业必将给我国的金融保险业带来巨大压力,逼迫我们必须试点并推进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尽快与国际全能金融制度接轨。

3.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作为金融服务的对象,也对国有商业银行提出了综合化的要求。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是要按照市场经济对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调整企业的各种资源,使处于困境的国有企业重新产生活力。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国有企业重组,重点在于为国有企业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和提供多方面的金融服务以满足企业重组对银行多方面的要求。

混业经营制度的运作所需的基本条件要求,金融企业本身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和有效的内控制约束机制,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高效、法律框架健全。在我国从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也是国有金融企业经营制度变迁的最终选择,对国有商业银行而言: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内控机制,要将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原则作为其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基本经营目标;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关键,不仅有完善的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市场信号也要能够灵敏及时地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完善的法律环境,健全的法制体系,从法律上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及有效的金融监管是重要保障。因此,在我国的具体国情下从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的进程取决于三个方面的约束:一是国有金融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二是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程度;三是金融监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产权制度改革,目前重点在于将中央银行的监管权同国家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相分离,实际上这也是我国国有经济改革的普遍内容。国有金融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在于使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主体,同时这也是金融企业自身建设和金融当局完善监管体制的重要前提;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保护银行自身安全运作与稳健经营以及规避风险的功能,法律规章和约束机制必须通过国有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才能发挥作用,国有金融企业的内控制度和外部约束共同构筑成其安全运作的保障;我国目前的金融立法,严格地限制了银行、保险、证券三者的经营范围,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同时也限制了部分具备条件的金融企业进行综合性业务拓展。因此着眼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及时采取放宽经营范围的措施,将是我国金融立法和金融监管的重要任务。

标签:;  ;  ;  ;  ;  ;  ;  ;  ;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分析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