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投原水管渠管理分公司 上海市 201901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有限空间作业的基本概念,探讨了其主要危险因素,最后从多方面指出了有限空间作业的具体安全措施,望能为此领域应用研究有所借鉴。
关键词:有限空间;用电作业;危险因素;措施
有限空间在诸如炉膛、烟道、塔、反应器、各类储罐、容器等当中有存在,在开展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在管理上稍微疏忽,便非常容易造成各种妊人身伤害事故,比如中度、爆炸及火灾等,因而严重威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及时、全面找出此种作业中所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营造一个更加安全、优质的作业环境。
1.有限空间作业概述
有限空间实际就是一个处于围封状态,易出现职业危害、职业中毒及缺氧的空间,从根本上来讲,其需要满足如下条件:其一,拥有足够大的空间,工作人员能进入,且可以高效的指定工作完成掉;其二,有着比较狭窄的出入口;其三,设计目的并不是为了长期性工作,而是短暂或偶尔性工作。在诸如工厂车间、装饰、市政及建筑等行业中,开展防腐、焊接、检修及安装等作业的场所,均属于有限空间作业场所。
2.有限空间作业的主要危险因素
2.1作业环境方面的主要危险因素
(1)富或缺氧危险。有限空间当中缺少氧气是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有多因素可造成氧气缺乏,比如燃烧、被拥有较大密度的气体挤占、微生物行为及氧化等,这些均会对氧气含量造成直接影响。对于作业人员而言,当其进入后,可能因为缺氧而出现窒息情况,而如果氧气超出常量,那么会加速燃烧,或者出现一些化学反应。(2)易燃气体与蒸气危险。在整个有限空间当中,经常会遇到的可燃气体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天然气及甲烷等。此些气体与蒸气大多来源于地下管道间的泄露、细菌分解、容器内部残存及喷漆等,如果遇到火源,便会即刻点燃,甚至发生爆炸。(3)有毒气体。在有限空间中,可能会充斥着大量有毒气体,此类气体可能已存在于有限空间中,还可能产生于工作过程中。当前,在有限空间当中比较常见的有害气体为沼气、一氧化碳及硫化氢等,此些均会威胁到作业人员安全。
2.2作业流程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
没有能够及时制定有限空间作业的操作规程,或者是操作人员盲目操作,再或者是操作人员在不知晓作业环境的状况下,便盲目的进到有限空间中等,此些均有可能引发事故。
2.3作业管理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施工部门未编制完善且周全的施工方案、未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在没有进行岗前教育的情况下便盲目进入到有限空间内,此些均为引起事故的典型因素。
3.安全措施
3.1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施工单位、工厂企业,均需要对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给予足够重视,制定完善且缜密的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管理机制,此外,还需要对已有的操作规程加以完善,将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实处,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保证有限空间作业场所没有事故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要是在有限空间内开展清理、检修及施工等作业,相关部门便需要进行相关专项施工方案以及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另外,对于所制定的方案来讲,需要有安全技术措施,且经过业主方主管负责人予以批准后,方能开展相关作业。
3.2加大安全宣教
围绕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开展有目的性与针对性的安全宣教工作,帮助作业人员更好的老姐自身所处危险及主要危险因素,制定更具实效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尤其是在各种经济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而对于有关施工管理部门而言,可以与既往事故案例相结合,有目的性的开展安全教育,吸取既往教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方案技能及自我保护意识,使其更加科学、规范的开展各项作业操作。
3.3将作业保障装备落实到实处
在有限空间内开展危险作业时,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均需要配置适用且恰当的气体检测仪、防毒救护器具及通风机械设施;此外,还应从根本上确保其产品性能、质量的安全与可靠;各项证件应齐全,比如说明书、合格证及产品认证书等。还应妥善保管救护器、检测仪器等,且依据相关规定进行校正与鉴定。强化各类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工作,对特殊环境中设备的易损件进行定期性更换,提高维护人员技能水平与操作技能,从根本上保证维护质量。
3.4将污物及时清理,预防有害物质
诸如腐蚀性物质、窒息性气体、毒性气体及毒性与传染性物质等,乃是造成有限空间内引发人员窒息、中毒的重要因素。所以,相关单位于部门需对那些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进行定期性或实时性检查,将其中的有机物及时清理掉,比如纸浆、粪便及垃圾等,使下水管井始终处于清洁状态,尤其是夏季,气温高,需预防有机物发酵而产生各种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等。
3.5作业中实时开展气体监测
在进入有限空间前,需要充分检测其中的气体成分,且于非接触情况下,依据如下顺序来开展检测:(1)保障存在足够的氧气浓度;(2)无蒸气与易燃气体;(3)蒸气浓度与有毒气体均较国家规定值偏低。在开展非接触检测时,在保证空间安全能进入的前提下,检测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发放许可证,准允员工进入并开展各项工作。但需强调的是,气体检测工作不可停止,无论是进入的员工,还是处于外部的监护人员,均需要实时监测空间中的气体,防止因温度变化、毒气释放及泄漏等因素所造成的有毒有害气体产生,而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
4.结语
综上,有限空间作业在诸多行业中均有存在,其在诸如作业流程、作业过程及作业环境等放慢,均存在着许多危险因素。因此,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比如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作业保障装备进行严格落实,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强化作业现场管理等。只有围绕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方能为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安全,提供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伟, 王志斌, 吕鑫,等. 国内外石油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标准研究[J]. 全面腐蚀控制, 2017, 31(10):1-5.
[2]黄郑华, 李建华, 边成.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性分析评价研究[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0(12):51-55.
[3]王山, 傅贵, 秦妍,等.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及预防方法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2, 38(10):57-59.
作者简介:姜勰旻(1986-06),男,汉族,籍贯:上海市,学历:大学本科
论文作者:姜勰旻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9
标签:作业论文; 空间论文; 危险论文; 气体论文; 因素论文; 人员论文; 氧气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