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云公益”路径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健康成长论文,路径论文,公益论文,农村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14)03-0151-06 伴随着民工潮,留守儿童成了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松动的“制度性孤儿”,大量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自尊、心理控制、情绪控制、心理支援、生活信心、社会适应等心理发展上都明显落后于非留守儿童。近代欧洲也曾出现过人口大规模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情况,主要由于劳动条件恶劣、居住环境拥挤、低薪无力养家、童工盛行等因素造成两性之间、代际之间的正常关系被破坏以及家庭角色的被颠倒等后果;像我国农村这种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长期分离现象并不常见,这类现象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堪称绝无仅有。[1]农村地区往往由于经济、教育等严重滞后,外出打工情况颇为普遍,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要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稳定性日益受冲击的问题,如果还继续依赖老一套的“等、靠、要”,显然无法解决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云公益无疑是一种有益的、积极的、主动的路径。 一、云公益是一种创新的公益模式 (一)云公益模式从传统的B2B彻底改变成了C2C,使信息更对称 传统的公益基本上以B2B(公对公,单位对集体,志愿者群体对受助群体)为主要模式。随着“云”的出现,云公益也改变了传统公益的模式。云公益通过互联网、微博、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型共享媒介,搭建“云公益”共享平台,将各种公益需求、公益服务资源整合在平台中,通过云计算使各种公益项目和公益力量能直接、有效地转换和调配到公益需求个体上。这种C2C(个人对个人,单个信息对单个信息)的创新性模式有效整合了社会各界的大量闲散资源,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矛盾。 (二)云公益是信息化、技术化的公益模式 以往公益强调志愿者的单方主导作用,而云公益依赖互联网、手机等新型移动终端,实现微公益、志愿者、受助方、社会企业等多个主体的联动和沟通,这就要求各方都必须具备信息技术能力。 (三)云公益具有透明性、多方联动性、效能最大化的特点 云公益的服务理念强调“开放、协同、分享、便利”,其开放使公益资源透明化,参与者对资源的来去都能有所了解;多元化的参与主体提高了公益的互动性,实现了协同创新的公益目标;云计算技术的诞生为各方参与公益提供了便利,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了公益效能。 二、云公益能给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带来什么帮助? (一)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整合闲散资源,突破传统公益的受限模式 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人士加入了关注留守儿童的公益行动,但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依旧长期存在: 1)信息不对称,不利于闲散资源的整合。传统公益通常采用B2B模式开展活动,常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边想做公益的人找不到帮助对象,那边有受助人信息的公益组织找不到志愿者、捐助资源等。社会公益的闲散资源没有被有效整合。 2)以大学生为参与主体的公益项目存活时间短,流动性大,容易造成公益断链的现象。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对留守儿童地区的活动基本结束,频繁更换志愿者也会造成留守儿童心理不稳定,其流动性影响了公益效果,无法长期跟踪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影响了公益活动的持续性开展,更造成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饥一顿、饱一段”的不良现象。 3)缺乏稳定的、友好的沟通方式,不利于吸收企业和微公益的正能量。近年来,NGO(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基金会、政府、企业、学界等纷纷跨界合作,成为我国公益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2]但当新一波大学生志愿者重新开展同一个公益活动时,各方又要重新与之建立宣传通道、接洽通道,浪费了很多人力、时间,影响了企业的效率,降低了公益活动的效益效率。 4)微公益是云公益的基础,但很难找到服务通道。随着社会财富的递增和社会责任感的倡导,个人做公益的意愿日益增强,微公益难以获取留守儿童的需求信息,造成社会闲散资源闲置现象。 传统公益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留守儿童的需求,只有依靠功能更强大的平台才能吸纳社会各界的力量,才能对留守儿童的各种需求给予更多实质性的支援。创新的云公益以网络、云计算为中心,拥有一个稳定的云公益平台,留守儿童、企业、基金会、政府部门、微公益人等与公益组织之间能建立稳定的联系通道,对留守儿童的需求能持续跟踪支援,使信息更加畅通、快速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资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提高了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支援力度。 (二)多方联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缓解亲情饥渴,促进家庭教育 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虽然当代信息传播渠道畅通,但农村地区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滞后、社会保障不健全、地方财政不足等客观因素依旧长期存在。面对留守儿童数量如此快速膨胀的态势,仅靠农村家庭的自省显然不切实际,仅靠政府部门的有限财力也无法解决僧多粥少的局面,只有依靠社会强大的公益力量实施社会干预,将闲散资源汇流成河,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留守儿童家庭缓解日益凸显的家庭危机: 1)云公益平台是融合各方公益资源的黏合剂和催化剂,能将微公益力量聚合起来,产生巨大的公益能量。通过云计算,根据地理位置分配各种物资,征集少数农村志愿者和其他类型志愿者数据进行地区分配,可使微公益、企业赞助、志愿者等来自云公益平台的多方人员对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给予有效的支援。通过云计算数据,志愿者可将各方捐助物资运送到留守地区,尽量帮助留守儿童家庭减轻经济负担;集合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到留守地区从事双语教学与交流、疏导留守儿童心理障碍、联系家长进行亲情沟通等活动。 2)通过云公益平台促进家长关注留守儿童,增强家长家庭责任感。留守儿童的“亲情饥渴”是安全感缺乏、不珍视自体生命、不自信、犯罪隐患等问题的根源所在。在中国农村,家庭教育尚未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3],政府与学校也无法承担缓解“亲情饥渴”的任务。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外出打工的父母经济观念强,但家庭教育观念薄弱,公益往往成为这个缺口的补益,成为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力量。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时常变化,通信地址、手机等联系方式不固定,孩子及其监护人依靠邮寄、电话等联系方式往往无法与其联系上,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没有一个较为稳定的纽带。如果云公益平台搭建起来,就可以搭建起父母与孩子的信息互通桥梁,父母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各种共享多媒体实现与孩子的沟通,实现父母对留守儿童的“远程关爱”,满足留守儿童的“亲情饥渴”,减少儿童的心理问题,降低犯罪隐患,促进农村留守地区家庭教育的积极发展。此外,进行儿童自护和心理辅导之前,可以通过云公益平台发布征集志愿者信息,通过云计算分配出心理学志愿者,对儿童给予专业的心理疏导,释放长期积累的心理压力,帮助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型。在以往关注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中,主要集中在对儿童的关心上,对家长的培训和沟通少之又少,这其实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儿童最渴望的其实是父母的陪伴与呵护,这种舐犊之情是任何代理家长、任何老师都无法真正替代的。因此在关心儿童的同时,更应该对家长进行教育,可以通过云公益平台征集教育学志愿者,帮助家长增强家庭教育意识,促其加大与儿童沟通的频率。 3)云公益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教师提供先进的教育资源。农村地区的教育相对落后,由于贫困,留守儿童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辛酸和物质匮乏的压力,他们孤独寂寞地成长,根本看不到学习的乐趣所在。[4]如果将该地区的教育需求信息发布于云公益平台,收集适用于该地区的教育资源,将先进地区的教育资源带到落后地区,为留守儿童的学校送去先进的教学培训、教学视频、教具、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等,为留守儿童送去科学的学习方式、学习用具、科普书本等,将培养起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充实儿童的留守生活,缩小教育水平差距。另一方面,通过云公益平台宣传留守儿童安全知识,增强学校、家长的防护意识,可减少留守儿童的安全隐患。 三、怎样利用云公益平台帮助农村地区留守儿童?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人的某些心理品质和支持系统可使人们远离某些不良行为和心理疾病。因此,公益行动要充分挖掘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保护性作用的积极心理品质,探索可行的培养途径。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拥有自我成长能力的群体,应通过社会关注努力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在逆境中磨炼意志,自强不息。[1] 利用云公益平台帮助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思路是提出方案,建立通道,化零为整,协同创新。 “协同”是云公益的服务理念之一,它强调了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多方联动性。 (一)协同创新的目标 留守儿童一切问题的根源是由亲情关系弱化、亲子纽带断裂造成的。因此,基于民间组织形式的云公益平台主要应该解决儿童的真实需要,缓解亲情饥渴,架设起父母与儿童的沟通桥梁,营造有利于儿童成长的家园。因此,首先也最主要的目标是满足留守儿童的“亲情饥渴”,建立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家园式桥梁;其次才是提供先进的教育资源,使留守儿童在对父母的期盼中找到学习乐趣,充实生活。 (二)协同创新的交流形式 1)网站:交流功能最强大,可包含儿童成长档案、数字学习资源、后台管理,留守儿童、家长、教师、志愿者可以同时在线交流或者上传文档,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交流空间,但其高昂的成本也令众多公益项目望洋兴叹。 2)QQ群:包含了在线交流、空间,且空间包含相册、日记、视频等众多功能,界面美观,功能区划分清晰,收费低廉甚至免费,操作简单,是志愿者目前较为喜欢选择的方式。 3)博客与微博:博客与QQ空间相似,因其传播面比QQ广,所以也是众多公益组织常选择的平台。微博可上传流媒体、图片等,其线性的留言方式不能满足众多在线者同时交流的需要,功能过于简单,但因其传播速度快,目前也是志愿者常选择的传播方式。对于云公益平台来说,它往往是其中一种宣传方式而已。 4)其他微信群、飞信群的同时交流功能薄弱,只有很少的云公益项目选择其作为一种内部成员发送通知和分享的方式。 (三)参与协同创新的多元化主体及其信息技术水平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云公益性”路径探讨_留守儿童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云公益性”路径探讨_留守儿童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