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云公益”路径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健康成长论文,路径论文,公益论文,农村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14)03-0151-06 伴随着民工潮,留守儿童成了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松动的“制度性孤儿”,大量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自尊、心理控制、情绪控制、心理支援、生活信心、社会适应等心理发展上都明显落后于非留守儿童。近代欧洲也曾出现过人口大规模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情况,主要由于劳动条件恶劣、居住环境拥挤、低薪无力养家、童工盛行等因素造成两性之间、代际之间的正常关系被破坏以及家庭角色的被颠倒等后果;像我国农村这种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长期分离现象并不常见,这类现象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堪称绝无仅有。[1]农村地区往往由于经济、教育等严重滞后,外出打工情况颇为普遍,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要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稳定性日益受冲击的问题,如果还继续依赖老一套的“等、靠、要”,显然无法解决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云公益无疑是一种有益的、积极的、主动的路径。 一、云公益是一种创新的公益模式 (一)云公益模式从传统的B2B彻底改变成了C2C,使信息更对称 传统的公益基本上以B2B(公对公,单位对集体,志愿者群体对受助群体)为主要模式。随着“云”的出现,云公益也改变了传统公益的模式。云公益通过互联网、微博、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型共享媒介,搭建“云公益”共享平台,将各种公益需求、公益服务资源整合在平台中,通过云计算使各种公益项目和公益力量能直接、有效地转换和调配到公益需求个体上。这种C2C(个人对个人,单个信息对单个信息)的创新性模式有效整合了社会各界的大量闲散资源,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矛盾。 (二)云公益是信息化、技术化的公益模式 以往公益强调志愿者的单方主导作用,而云公益依赖互联网、手机等新型移动终端,实现微公益、志愿者、受助方、社会企业等多个主体的联动和沟通,这就要求各方都必须具备信息技术能力。 (三)云公益具有透明性、多方联动性、效能最大化的特点 云公益的服务理念强调“开放、协同、分享、便利”,其开放使公益资源透明化,参与者对资源的来去都能有所了解;多元化的参与主体提高了公益的互动性,实现了协同创新的公益目标;云计算技术的诞生为各方参与公益提供了便利,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了公益效能。 二、云公益能给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带来什么帮助? (一)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整合闲散资源,突破传统公益的受限模式 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人士加入了关注留守儿童的公益行动,但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依旧长期存在: 1)信息不对称,不利于闲散资源的整合。传统公益通常采用B2B模式开展活动,常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边想做公益的人找不到帮助对象,那边有受助人信息的公益组织找不到志愿者、捐助资源等。社会公益的闲散资源没有被有效整合。 2)以大学生为参与主体的公益项目存活时间短,流动性大,容易造成公益断链的现象。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对留守儿童地区的活动基本结束,频繁更换志愿者也会造成留守儿童心理不稳定,其流动性影响了公益效果,无法长期跟踪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影响了公益活动的持续性开展,更造成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饥一顿、饱一段”的不良现象。 3)缺乏稳定的、友好的沟通方式,不利于吸收企业和微公益的正能量。近年来,NGO(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基金会、政府、企业、学界等纷纷跨界合作,成为我国公益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2]但当新一波大学生志愿者重新开展同一个公益活动时,各方又要重新与之建立宣传通道、接洽通道,浪费了很多人力、时间,影响了企业的效率,降低了公益活动的效益效率。 4)微公益是云公益的基础,但很难找到服务通道。随着社会财富的递增和社会责任感的倡导,个人做公益的意愿日益增强,微公益难以获取留守儿童的需求信息,造成社会闲散资源闲置现象。 传统公益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留守儿童的需求,只有依靠功能更强大的平台才能吸纳社会各界的力量,才能对留守儿童的各种需求给予更多实质性的支援。创新的云公益以网络、云计算为中心,拥有一个稳定的云公益平台,留守儿童、企业、基金会、政府部门、微公益人等与公益组织之间能建立稳定的联系通道,对留守儿童的需求能持续跟踪支援,使信息更加畅通、快速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资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提高了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支援力度。 (二)多方联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缓解亲情饥渴,促进家庭教育 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虽然当代信息传播渠道畅通,但农村地区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滞后、社会保障不健全、地方财政不足等客观因素依旧长期存在。面对留守儿童数量如此快速膨胀的态势,仅靠农村家庭的自省显然不切实际,仅靠政府部门的有限财力也无法解决僧多粥少的局面,只有依靠社会强大的公益力量实施社会干预,将闲散资源汇流成河,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留守儿童家庭缓解日益凸显的家庭危机: 1)云公益平台是融合各方公益资源的黏合剂和催化剂,能将微公益力量聚合起来,产生巨大的公益能量。通过云计算,根据地理位置分配各种物资,征集少数农村志愿者和其他类型志愿者数据进行地区分配,可使微公益、企业赞助、志愿者等来自云公益平台的多方人员对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给予有效的支援。通过云计算数据,志愿者可将各方捐助物资运送到留守地区,尽量帮助留守儿童家庭减轻经济负担;集合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到留守地区从事双语教学与交流、疏导留守儿童心理障碍、联系家长进行亲情沟通等活动。 2)通过云公益平台促进家长关注留守儿童,增强家长家庭责任感。留守儿童的“亲情饥渴”是安全感缺乏、不珍视自体生命、不自信、犯罪隐患等问题的根源所在。在中国农村,家庭教育尚未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3],政府与学校也无法承担缓解“亲情饥渴”的任务。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外出打工的父母经济观念强,但家庭教育观念薄弱,公益往往成为这个缺口的补益,成为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力量。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时常变化,通信地址、手机等联系方式不固定,孩子及其监护人依靠邮寄、电话等联系方式往往无法与其联系上,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没有一个较为稳定的纽带。如果云公益平台搭建起来,就可以搭建起父母与孩子的信息互通桥梁,父母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各种共享多媒体实现与孩子的沟通,实现父母对留守儿童的“远程关爱”,满足留守儿童的“亲情饥渴”,减少儿童的心理问题,降低犯罪隐患,促进农村留守地区家庭教育的积极发展。此外,进行儿童自护和心理辅导之前,可以通过云公益平台发布征集志愿者信息,通过云计算分配出心理学志愿者,对儿童给予专业的心理疏导,释放长期积累的心理压力,帮助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型。在以往关注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中,主要集中在对儿童的关心上,对家长的培训和沟通少之又少,这其实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儿童最渴望的其实是父母的陪伴与呵护,这种舐犊之情是任何代理家长、任何老师都无法真正替代的。因此在关心儿童的同时,更应该对家长进行教育,可以通过云公益平台征集教育学志愿者,帮助家长增强家庭教育意识,促其加大与儿童沟通的频率。 3)云公益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教师提供先进的教育资源。农村地区的教育相对落后,由于贫困,留守儿童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辛酸和物质匮乏的压力,他们孤独寂寞地成长,根本看不到学习的乐趣所在。[4]如果将该地区的教育需求信息发布于云公益平台,收集适用于该地区的教育资源,将先进地区的教育资源带到落后地区,为留守儿童的学校送去先进的教学培训、教学视频、教具、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等,为留守儿童送去科学的学习方式、学习用具、科普书本等,将培养起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充实儿童的留守生活,缩小教育水平差距。另一方面,通过云公益平台宣传留守儿童安全知识,增强学校、家长的防护意识,可减少留守儿童的安全隐患。 三、怎样利用云公益平台帮助农村地区留守儿童?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人的某些心理品质和支持系统可使人们远离某些不良行为和心理疾病。因此,公益行动要充分挖掘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保护性作用的积极心理品质,探索可行的培养途径。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拥有自我成长能力的群体,应通过社会关注努力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在逆境中磨炼意志,自强不息。[1] 利用云公益平台帮助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思路是提出方案,建立通道,化零为整,协同创新。 “协同”是云公益的服务理念之一,它强调了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多方联动性。 (一)协同创新的目标 留守儿童一切问题的根源是由亲情关系弱化、亲子纽带断裂造成的。因此,基于民间组织形式的云公益平台主要应该解决儿童的真实需要,缓解亲情饥渴,架设起父母与儿童的沟通桥梁,营造有利于儿童成长的家园。因此,首先也最主要的目标是满足留守儿童的“亲情饥渴”,建立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家园式桥梁;其次才是提供先进的教育资源,使留守儿童在对父母的期盼中找到学习乐趣,充实生活。 (二)协同创新的交流形式 1)网站:交流功能最强大,可包含儿童成长档案、数字学习资源、后台管理,留守儿童、家长、教师、志愿者可以同时在线交流或者上传文档,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交流空间,但其高昂的成本也令众多公益项目望洋兴叹。 2)QQ群:包含了在线交流、空间,且空间包含相册、日记、视频等众多功能,界面美观,功能区划分清晰,收费低廉甚至免费,操作简单,是志愿者目前较为喜欢选择的方式。 3)博客与微博:博客与QQ空间相似,因其传播面比QQ广,所以也是众多公益组织常选择的平台。微博可上传流媒体、图片等,其线性的留言方式不能满足众多在线者同时交流的需要,功能过于简单,但因其传播速度快,目前也是志愿者常选择的传播方式。对于云公益平台来说,它往往是其中一种宣传方式而已。 4)其他微信群、飞信群的同时交流功能薄弱,只有很少的云公益项目选择其作为一种内部成员发送通知和分享的方式。 (三)参与协同创新的多元化主体及其信息技术水平分析 传统公益的参与主体基本上是一元化的,志愿者是主导者,参与者多为被动地接受援助的留守儿童。云公益活动将这种单纯的主体—客体关系改变成了主体多元化的关系,政府、企业、基金会、志愿者、微公益海量人士、留守儿童及其父母、教师等多元主体都必须积极主动地协同行动,才能共同完成满足亲情饥渴的最终目标,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多元的参与者角色里,每一种类型的参与者都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才能达到云公益的既定目标,才能解决留守儿童的“亲情饥渴”,才能帮助儿童享受成长的乐趣(表1): 第一,云公益组织必须具备专业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才能搭建起功能完整的云公益平台,创建交流空间及其后台管理,接受微公益捐助,建立志愿者档案、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农村留守地区教师的需求档案,通过云计算整合需求数据,等等。 第二,志愿者必须拥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准(如课件制作水平、电脑操作能力、办公系统软件掌控力)才能为留守儿童设计科学的学习游戏,才能利用多媒体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效率,才能对留守儿童的教师进行培训,为他们带去先进的教育资源。 第三,微公益社会力量一般来自素质较高的城镇居民。他们的生活与网络捆绑,他们能为云公益组织提供微小资助、供给信息,最后聚集成为百川入海的宏大力量。 第四,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较为落后,多媒体设备明显不足,留守儿童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总体偏低,县城教师基本能掌握办公软件,但很多山区教师没有手机,不会用电脑。云时代要求留守地区的教师尽快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否则会令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儿童,巨大的城乡儿童教育差距对留守儿童今后的成长极其不利。 第五,留守儿童家长基本有手机,不一定会上网。在解决“亲情饥渴”的活动中,他们是最重要的参与者,但他们往往极度缺席,导致关爱活动不能达到预设效果。志愿者必须想方设法引导他们,提高他们的互联网使用水平,引导他们关注云公益平台,促其关心自己的孩子,促其增强为人父母的责任感,促其增强家庭教育观念。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家长的技术贫乏造成“关爱断链”。虽然云公益平台提供了很多资源,但是留守儿童的家长如果不会使用互联网技术,云公益则事倍功半。 第六,在传统的公益活动中,留守儿童是否掌握计算机技术往往显得并不重要。但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云时代,广大志愿者们忽略的这个问题正是加大城乡儿童教育水平差距的原因。留守儿童不应该继续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公益平台应该尽量创造一个窗口,对儿童进行培训,让留守儿童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父母所在的环境,了解自己。从事公益活动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活动,增强自信心。 第七,参与协同创新的其他主体还有政府部门、基金会、企业。近年来,中国大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积极关注公共环境,为弱势人群提供帮助。这些机构一般都由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专门工作人员负责,云公益组织应积极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其建立长期联系,使其(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到联系工作、宣传工作中去,使其(基金会、企业)参与到资助环节中去。 云时代的公益,参与主体由一元变为多元,多个主体利用共享终端的信息技术水平也由可有可无变为必须掌握的要求。这也是云公益的一个重要特征。 (四)协同创新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建立留守儿童云公益的协同创新模式的通道。云公益组织必须有较为稳定的核心成员,应建立空间、联系群,将各种数据上传云端,方便多元主体建立联系。通过云端收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有关数据,进行云计算。 政府 企业 基金会 云公益平台(组织) 空间 网站 QQ空间 博客/微博 核心成员 联系群 QQ群 微信 飞信 志愿者 儿童父母 留守儿童 儿童监护人 留守儿童教师 微公益 图1 留守儿童云公益的协同创新模式 在图1中,9个参与主体与云公益平台(组织)都能建立长期、双向的信息互通桥梁,减少重复建立联系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其中政府部门、基金会、企业与云公益平台(组织)可以建立稳定的沟通渠道,微公益与云公益平台(组织)能建立起信息对称的通道,云公益平台(组织)与志愿者、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教师建立的是多向的交叉联系通道,以留守儿童为中心也能建立起父母、儿童、监护人的独立通道。 在这个通道中,云公益平台由具有较强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核心成员团队建设、管理。平台的空间主要任务是建立儿童成长档案、亲子家园等为亲情服务的内容,提供成长知识给儿童、提供学习资料给教师、提供培训资料给志愿者,展示儿童学习、生活图片。利用开设“亲情一线通”等方式让家长与儿童进行视频谈话、手机对话;利用短信等向家长定期反馈儿童近况;其他的参与者可利用各种联系方式联系。 蓬勃发展的公益组织、日益增强的公益意识,为公益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云公益平台应积极引导每个企业、每个人都成为良好公益氛围的维护者,把热情公益变成常态公益,变成一种社会担当和责任[5],对留守儿童的帮助才是长效的。云公益平台可以通过创建项目的形式,整理微公益捐助的物资、人力,争取政府、企业、基金会的支持,开展各类利于儿童成长的活动,争取建立服务留守儿童性质的场所,让家长放心、让孩子悦心。 第二,经云计算获取数据,对需求分类。根据各地区需求策划关爱活动。通过云公益平台吸纳微公益力量化零为整,取得政府支持、企业赞助,然后征集农村志愿者和其他志愿者组合队伍、捐助物资、整合教育资源,前往农村留守地区开展活动。 第三,前往留守地区开展活动:A.进一步调查,核对数据,同时修改活动方案。B.与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取得联系,与儿童开展游戏、手工等活动,将孩子的照片、书信、手工寄给父母,用电话、书信、云公益平台等多种方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增强亲子观念;动用企业、微公益赞助的资金建立家长与儿童的近距离交流,如视频、电话,暑假或春节期间动用赞助资金将孩子护送到父母身边等。C.在云公益平台上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让父母、教师、社会各方能关注到孩子;同时提供先进的教育资源,与留守儿童及其教师共享。 第四,以笔者带领广西志愿者开展的某公益活动为例,设计流程及其特征为:策划项目“为留守儿童的《爱·摄·笑脸》活动”并获得基金会支持(公益活动项目化)—→通过云端征集汉族、壮族志愿者,征集募捐物资(云公益效能化)—→志愿者调查留守儿童家庭、在校情况(前期调查)—→大学生志愿者、企业志愿者、社会义工与留守儿童、学校、教师开展游戏、主题班会、手工、摄影等活动(多方联动,协同创新)—→将儿童的近照、给父母的书信、手工作品、云公益项目给父母的技术指导手册、亲子倡导书寄给父母;父母与儿童进行视频通话、书信往返等;为留守教师提供教育资源(多方联动,协同创新)—→志愿者向云公益平台上传经费支出、儿童成长情况及需要继续帮助的资讯等(公益信息对称,透明化)—→建立儿童成长档案,完善云公益空间建设,撰写总结报告(云公益信息化、现代化)。 (五)协作创新的阻碍 一是父母家庭教育观念薄弱。父母外出打工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虽然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7.14%,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依旧浑然不知,常年忽略孩子最渴望的亲情需要。留守儿童家长的严重缺位造成留守儿童的心理严重受伤,“亲情饥渴”症难以解决。虽然大部分家长能打电话、使用手机甚至会上网,却常年与家中失去联系,留守儿童通常在“隔代教育”中失去正常儿童的成长快乐,弱小的心灵留下了很多阴影,父母的责任感松懈严重阻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前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在中国留守网上题词:“留守儿童缺爱是第一位的,我们要多想办法给他们补充一点爱。”对此,云公益组织及志愿者首先必须想方设法与留守儿童家长取得联系,通过邮寄儿童的书信、照片唤起家长的亲情感、责任感;通过邮寄或电子发送上网技术教程、云公益活动介绍书等提高其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通过云公益平台的各种交流方式,使家长想孩子、会上网,能看到、多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使父母对孩子的爱永不断链。 二是云安全问题。云公益平台在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提供了实质性帮助的同时,云端数据也有可能泄露留守儿童的信息,产生拐卖等安全隐患。云端安全问题目前是利用云计算技术最大的困扰。 三是民间公益行为没有合法保障。贵州刘宗勇创建起“爱心联盟网”开展爱心活动,其中“走进大山看孩子”成为知名活动;但是随着不理解和质疑,随着网站的被攻击到瘫痪,公益活动难以维持。民间公益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助力车,但是只有被合法化,才能保证有效性和长效性。 四、结语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0余万,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5个孩子中就有1个是农村留守儿童。[6]留守儿童大都由隔代长辈抚养,其余的被托付给亲戚朋友,还有极少一部分不确定或无监护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高达57.14%,留守儿童犯罪率不断上升。这一串串的数字深深刺痛我们的同时,我们应该努力利用云公益平台充分整合现有的社会资源,为留守儿童多做实事,为父母关爱留守儿童集思广益,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探索可行的培养途径。 [收稿日期]2014-02-28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云公益性”路径探讨_留守儿童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云公益性”路径探讨_留守儿童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