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计视角看青海优势产业的选择论文

从统计视角看青海优势产业的选择

鲜 丽

(青海省军退人员服务站,青海 西宁 810000)

[摘 要] 优势产业的选择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从产业数据统计结果所反馈出来的现实情况分析当前青海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并有针对性地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优势产业体系并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有利于振兴青海的经济,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 统计分析;青海产业经济;优势产业选择

1 青海产业发展优势产业的意义和必要性

所谓“优势产业”是以地方比较优势为基础,在利用和发挥区域特色和优势资源的条件下,通过高效的资本运营,在一定时间里的空间区域内有较高投入产出比,能创设、突出和巩固地区竞争的产业。优势产业实际上是区域经济中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它标志着当地经济的特色和发展方向。

发展青海的优势产业,可合理利用自然、人口与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进行产业的合理化布局。同时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而提高各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水平,避免产业的趋同化。优势产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将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良性互动,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从统计数据看青海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青海从一个封闭落后的经济体走向了多元开放的现代市场经济道路。经过1992年至今的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和调整,目前,种植业和畜牧业为基础的农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旅游贸易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综合生产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从青海统计年鉴显示的产业结构数据来看,2018年,青海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865.2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68.10亿元,比2017年同期增长4.5%;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1247.06亿元,比2017年同期增长7.8%;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1350.07亿元,比2017年同期增长6.9%。[2]从上述统计数据来看,当前青海产业格局呈“三二一”模式。市场在青海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产业不断收缩,第二、第三产业构成逐渐增加,第三产业在过去的一年超越了第二产业生产总值。

2018年,青海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2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13.9万人次。近五年青海的就业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从2018年青海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近五年来,青海第一、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逐年递减,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逐年递增。可见,青海近年来的第二、第三产业,尤其是整合优化了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之后,劳动力逐步从第一产业转向了第二、第三产业,契合了经济发展逐渐趋向正常的发展规律。

研究采用2(近邻信任:高vs.低)×2(家庭月收入:高vs.低)组间设计,因变量为根据被试在跨期决策任务填答结果计算出的k值。

表1 青海2013—2017年就业基本情况 [2]

数据来源:2018年青海统计年鉴。

建立和选择地区经济的优势产业有其内在的规律和标准。在比较优势理论的指导下,依据青海的实际情况和优势产业生产规模大、劳动生产率高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等原则来采取相关应对措施。

总而言之,随着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继电保护系统隐性故障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更多喜人成果,如构建起考虑隐性故障及继电保护系统运行变化的状态空间模型等。为更好的提升继电保护系统运行效率,相关工作人员还应积极引进先进继电保护系统检测技术,及时找寻到继电保护系统隐性故障发生区域及规律,更好的制定出具有高度可行性的继电保护系统运维方案。

3 青海优势产业选择的对策和路径

影响青海第一、二、三产业中优势产业选择的因素有:第一产业的影响因素有自然禀赋、劳动、资本和技术的投入。青海的农业发展中技术、物资、资本、农牧业的基础设施等仍显薄弱,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素养的劳动力短缺;第二产业中,近年来的重工业的发展胜于轻工业的发展,原材料工业相对落后,但水电、盐化、油气和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以这些资源为依托的特色工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拥有一批具有实力的骨干。总体来看,第二产业中的优势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优势产业与青海的其他产业连接较少,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低、经济辐射范围不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受到自然、交通设施、竞争对手策略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尽管近年来青海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地处高原地区,受季节性和高寒性气候以及交通设施和服务的制约,景点每年一半以上的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大量的人力和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上述因素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导致第二、三产业总值的增长幅度和就业人数增长幅度并不大,优势产业不突出。因此,在今后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机构调整中仍要注意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注意各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3.1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及其副产品,丰富农业产业结构

青海的“冷凉型”气候和纯净的自然环境以及低工业化的环境污染,更适于发展无公害的高原特色农业、牛羊业及其副产品。抓好蔬菜基地建设和蔬菜深加工,打造青海特色蔬菜产业,做好特色水果、牧草、中藏药等产业,是青海发展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优势农业的主要来源制约。其次,油菜是青海经济优势作物。通过科技应用,提高经济作物品质,集中精力建设好优质油料产业,也是提高青海农产品竞争力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此外,牛羊肉、牛羊奶制品、牛羊毛、皮革制品等也可以打造成为农业中的优势产品,融入新技术加以大力发展等,将当地优势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壮大名优农产品,丰富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

防错系统所需硬件均需适应流水线的生产,因此需根据装配流水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硬件,所有硬件均不能与现有流水线的硬件发生干涉。

3.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延长工业产业链

青海的生态环境脆弱,如果侧重发展重工业,势必破坏环境、消耗资源。因此,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传统的工业设施资源为基础,让青海的工业资源向优势领域转移,注重发展如农畜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盐化工业、有色金属和冶金技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产业,以降低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的污染。同时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机械、建材、化工、冶金、防治等行业延长工业产业链。加强工业和其他产业的连接,加快发展青海优势资源的深加工工业,带动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升劳动者就业率。

3.3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服务业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现代社会地方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从统计数字看, 服务业在青海的经济中的比重超过了1/4,其收入超过了第一、二产业,且为劳动力提供了大约2/3的劳动岗位。尽管如此,由于青海第一、二产业的落后,服务业也因此未达到充分的发展,青海的服务业较全国其他地区来说,发展依旧相对滞后。因此,要加快交通、运输、信息通讯、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发展,优先发展信息产业,重视社会事业,大力发展青海的特色旅游,重视环境保护,提倡可持续开发优势资源,才能更好地确立青海地方的服务优势产业,协调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斌.青海产业发展及其空间结构优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

[2]青海统计局.青海统计年鉴(2018)[EB/OL].http://www.qhtjj.gov.cn/tjData/yearBulletin/201903/t20190301_59809.html.

[3]邢孟林,罗福周,党苗.西部资源型城市接替优势产业选择与实证研究[C].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2016年年会论文集.

[4]杨正位.青海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4).

[5]马剑锋,李小敏,李彦武.青海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主要环境风险与对策研究[J].环境工程,2014(1A).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33.027

[作者简介] 鲜丽(1983—),女,青海西宁人,本科,中级统计师,青海省军退人员服务站。

标签:;  ;  ;  ;  

从统计视角看青海优势产业的选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