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导学案进行语文教学的意义论文_石 强

运用导学案进行语文教学的意义论文_石 强

石 强 河北省尚义县第二中学 076750 

一、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语文导学案的设计主要分为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这三个环节。课前延伸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要明确学生预习的内容、时间、方式;要预设好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的方法。课前延伸环节主要提醒同学们该怎样预习并且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课内探究环节是导学案的主体部分。这个环节设计的问题常常决定整堂课的质量,因此老师在设计时需下足功夫。课后提升环节是布置多种形式的课后练习来巩固学习的内容。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老师必须改变以往主讲的方式,走下讲台,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发现他们学习时存在的问题,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总结学习的规律。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二、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

1.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导学案已经发到学生的手中,要求学生预习。通过导学案学生可以明确了解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的重点,并且做好课前延伸的练习。对课上所学的内容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动态点拨和学案的书面指导下,自我钻研,合作探究。这样使用导学案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主旨。例如《故乡》一文,在引导学生研读文中重要人物杨二嫂时,我在“导学案”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作者是怎样写杨二嫂的变化的?从这种变化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人?这对表现文章主题思想有什么作用?从这些问题中,我们可以发现,同学们必须仔细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来把握课文的内涵,才能回答出具体的问题,而整体感知课文对提高课堂效率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学案”所设计的问题含金量较高,它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当然也要求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和发散性。相反,如果“导学案”的问题性水平较低,或是导设的问题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较少,甚至没有,就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找出文中对杨二嫂肖像描写的句子。这样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没有任何思维的空间,那么这样的“导学案”就没有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这样的课前预习就是失败的,这样的问题不具有生疑性,也就达不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新课标》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合作探究意识。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围绕课文重点,精心设计题目,在题目中能体现出梯度性和探究性,然后由每个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和文本内容,认真思考,再由小组合作交流,检查小组每一成员对文本的理解和对“导学案”题目回答情况,在小组中还可就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互相答疑。对小组交流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疑点,可在课堂上提交给老师,师生共同交流合作,讨论出最佳答案。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感知文本,深入思考文章内涵,并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协助的能力。当然,教师在互动过程中也可及时了解学情,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重难点。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要做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剖析文本内容,学生能更全面地准确掌握文章内容,回答问题的知识点所在。

三、运用导学案教学,能真正地实现因材施教

在课内探究环节中,老师设计的问题一般都是由浅入深,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一直在密切地关注学生的动态,只要学生碰到问题,就可以向老师提问,这更有利于老师因材施教。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速度比较慢的学生,老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会相对低一些,老师也有时间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对学习速度比较快的学生,老师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多作一些技术上的指导。比如在对古诗文的教学中,我们对后进生的要求,是要求他们能够背诵并默写。当他们还在背诵的时候,有一些学生已经默写结束了。这时候速度快的学生就会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对古诗的赏析。老师会对他们进行更多的技巧的点拨。因材施教还体现在课后提升这一环节。课后提升我们通常分为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来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我们只要求他做完基础练习。而领悟能力强的同学,他们还要完成拓展练习。这样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吃得饱”,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运用导学案教学,可以做到针对性地补偿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自我检测”这一环节的有效使用。“自我检测”是导学案组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可忽视。本环节主要检查知识的运用情况,对所学内容是一种补偿性提高。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习题,既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体现考试的特点,又补充课文讨论中非重点出现的“细枝末节”,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掌握文本,巩固知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还可结合学生在合作讨论环节中的难点,调整下一堂课中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从而做到针对性地补偿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注意课后的反思小结。传统的课堂小结基本上是由教师来完成,或是由个别学生简单复述本堂课内容。其实我认为课堂小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复述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应该是学习中的“反刍”,换而言之是再升华过程,利用好了这样的“反思小结”,可以成为一个学生学会学习的“点睛之笔”,也是学生把文本知识进行精加工的最佳时机,老师最好不要越俎代庖。

总之,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在不断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总之,教无定法,更多的一线老师在努力探索,希望能找到一条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的路。

论文作者:石 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0

标签:;  ;  ;  ;  ;  ;  ;  ;  

运用导学案进行语文教学的意义论文_石 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