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艺试验及优化的思考论文_孙明慧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艺试验及优化的思考论文_孙明慧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本文从温度、总碱度、含水率、有机物含量四个方面入手,简要分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艺的试验要点;其后,围绕加装工控变频设备、应用新型污泥处理技术、优化改进污泥预处理工艺三个角度,重点研究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艺的优化改造方法。意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的污泥处理工作做出有效文本贡献。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工艺;污泥处理技术

引言:污泥处理工艺的选择和应用,对污泥最终的排放效果具有重要决定作用。若城市污水处理厂相关工作人员所用的污泥处理工艺较为落后、有缺陷,将会导致污泥在处理后仍携带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成分,进而对自然水环境的水质、水生物生存情况造成影响。所以,为了实现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降低赤潮、绿潮等问题的出现,我们有必要对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工艺的试验及优化进行分析研究。

一、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艺的试验要点

(一)温度方面的试验要点

从当前来看,业内应用的污泥处理工艺主要为厌氧消化工艺。由于厌氧消化主要依靠生物的反应作用实现,故而势必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通常来讲,当环境温度越高时,污泥中各类生物成分的厌氧消化反应速度也越快。据有关调查显示,当环境温度为55℃时,污泥的厌氧消化处理活动只需10天便可完成;当环境温度为45℃时,污泥的厌氧消化处理活动需要20天完成;当环境温度小于20℃时,污泥的厌氧消化处理活动将长达40天甚至更久。据此,在进行污泥处理工艺试验时,相关人员可对温度进行阶段性调节,以此获得温度变化情况下污泥处理能力的变化曲线[1]。

(二)总碱度方面的试验要点

在很大程度上讲,总碱度的高低直接表现出了污泥消化池运行能力的优劣。具体来讲,当污泥进入消化池以后,其会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大量释放出挥发性的脂肪酸。此时,若消化池中的总碱度较低,则表示其对污泥脂肪酸的中和能力和缓冲能力较弱,进而说明工艺的应用水平较低,反之亦然。据此,相关人员在进行试验时,应着重考察消化池中的PH值情况,并据此确定该厌氧消化处理工艺对脂肪酸的中和性能,从而确定出具体的污泥投配率,以保证工艺运行的稳定有效。一般来讲,当消化池的PH值处于6.8至7.2的区间时,即表明其总碱度达到应用标准,这项污泥处理工艺可以正常使用。

(三)含水率方面的试验要点

在实际的厌氧消化处理过程中,污泥中的有机物成分会分解出一定量的水和二氧化碳,进而使得消化池内整体的含水量逐渐增加。据此,相关人员在试验当中可将含水率纳入到考量范围内,若消化池中的含水率有所增高,则说明厌氧消化的运行效率较为良好。

(四)有机物含量方面的试验要点

当前的污泥处理工艺主要是围绕抑制有机物活性、降低有机物含量展开的。据此,在试验的过程当中,相关人员应测量出单位时间内污泥中有机物的具体含量,从而判断出当前所用工艺的价值性能。一般来讲,污泥中有机物的总量越少,则说明处理工艺的应用价值越高。

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艺的优化改造策略

(一)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加装工控变频设备

在污泥处理系统原有离心脱水机的结构基础上,加置一定量的工控变频设备,实现离心脱水机的优化升级,能有效实现设备旋转速率的可控、可调,进而在保证脱水出泥成果达标的同时,降低设备的自身消磨及耗电情况,从而加强污泥处理工艺体系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同时,在应用工控变频设备后,还可提升进料口、进料管、设备机壳、转鼓内部、螺旋体零件等部位的局部转速,从而解决传统中污泥残渣难清理、易堆积的问题,以此避免设备故障情况的发生几率,提升整体污泥处理工艺流程的运行稳定性。除此之外,实现污泥离心脱水机的变频改造,还可有效降低设备结构中轴承、密封件等易磨损环节的损坏频率,继而避免因局部零件故障引发的设备运行失衡、设备过载振动等问题,以此降低设备的维修、更换成本,延长后期保养的功能持续时间。这样以来,也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污水处理厂在污泥处理方面的资金投入。

(二)优化改造污泥的预处理工艺

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污泥中大多含有大量的纤维质杂物,极易造成切割设备、脱水设备的堵塞甚至停机,继而需要频繁地进行杂质清除,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此,在进行污泥的切割、破碎和脱水之前,可设置出一定的预处理环节,例如安装几台栅栏空隙在8毫米左右的弧形细格栅耙渣机,以此实现污泥中毛发、丝线、棉絮、杂草等纤维质杂物的分离剔除。这样以来,便可有效提高污泥的“纯度”,降低人工清渣带来的压力和不便,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污泥处理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2]。

(三)积极应用污泥处理的新技术

现阶段,随着污水处理行业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普及应用到了污泥处理领域当中。从当前来看,有效可行的污泥处理新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菌剂添加减量技术。为了提升污泥的减量水平,达成更高层次的处理效果,相关人员可将微生物对水泥的降解能力纳入到考量范围当中,进而将含有微生物成分的复合型菌剂应用到污泥处理工艺当中。这样以来,在微生物活动的支持之下,污泥中大量的有机物将得以快速分解,从而进一步减少污泥的整体量级,降低污泥处理工作的强度。

第二种,水热干化技术。所谓“水热干化污泥处理技术”,即相关人员在对污泥实施浓缩处理后,将污泥移至特定的水热干化设备当中。此时,通过热水解的作用,污泥中的细胞质将会逐渐破裂,进而降低污泥整体的存水、保水能力,最终实现污泥脱水工艺的质量提升。与此同时,在热水解的高温作用下,污泥中大量的细菌和有机物将会逐渐丧失活性,进而降低污泥中各类有害杂质的含量,有利于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回收。

第三种,延时曝气减量技术。所谓“延时曝气减量技术”,即强制延长污泥在氧环境下的曝气时间,多为1天至3天左右。这样以来,污泥中的微生物成分将始终被控制在内源代谢阶段,进而逐渐减弱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最终实现微生物的细胞消亡,降低微生物的整体含量。由此,便可达成污泥总量的有效减少,为污泥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夯实基础。

总结:综上所述,应用合理科学的污泥处理工艺,是优化自然水环境整体质量,提升城市污水厂工作水平的合理途径。分析可知,通过明确污泥处理工艺的试验指标,能有效判断出工艺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同时,将菌剂添加减量技术、延时曝气减量技术、水热干化技术、工控变频设备等应用到污泥处理工作当中,能有效实现污泥处理能力的优化改造,同时还有助于降低污泥处理设备的运行损耗,降低污泥处理工艺的投入成本,达成城市污水处理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姚金玲,武雪芳,于云江,王凯军,王琪,王宗爽.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标准对比研究与建议[J].给水排水,2010,46(10):27-33.

[2]余杰,田宁宁,王凯军,任远.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探讨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07(01):82-86.

论文作者:孙明慧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  ;  ;  ;  ;  ;  ;  ;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艺试验及优化的思考论文_孙明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