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八郎本《昭明文选》五臣音注韵类考论文

陈八郎本《昭明文选》五臣音注韵类考

董宏钰1,王延东2

(1.长春师范大学《昭明文选》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12;2.东北林业大学 文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 ]陈八郎本《昭明文选》(以下简称“陈本《文选》”)是现今仅存惟一一部宋刊五臣单注全帙本,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其中的大量音注材料典型、集中地体现了唐代语音特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陈本《文选》韵部系统穷尽性地系联、归纳,并将之与《广韵》比较,得出其音系韵类反映的是唐代士人阶层传承的读书音系统。

[关键词 ]陈本《文选》;音注;韵类

唐代是中古语音发展演变的重要时期,音注是研究汉语语音发展流变的主要途径。陈八郎本《昭明文选》注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其中的大量音注材料典型、集中地体现了唐代语音特点。据笔者考证,“陈八郎本《文选》音注共有6958例,其中反切3743例、直音2824例、声调316例、协韵75例;李善音注有4142例,其中反切2752例、直音1365例、协韵25例。”[1]对陈本《文选》音注韵部进行系统性研究,可以揭示唐代韵类的特征,为中古语音研究提供基本素材。

在对陈本《文选》韵部系统研究过程中,笔者首先对陈本《文选》五臣音注所有的直音、反切下字进行严谨的系联,以求其韵类[1],初步确定陈本《文选》韵部的分合情况。其次运用比较法,以《广韵》音系为参照,穷尽所有出现的反切下字与被注音字属于不同韵类的混切现象,对照《广韵》韵目下的“同用、独用”条例,确定陈本《文选》韵部的分合。所以,本文对陈本《文选》五臣音注韵类系统的讨论,以《广韵》韵目的“同用、独用”条例为参照对象,以韵摄为单位,考证陈本《文选》五臣音注与《广韵》音系的不同。(按:以下混切例证由于行文的需要均有简省)

一 、通摄 (举平以赅上 、去 、入 ,下同 )

《广韵》通摄包括东、冬、锺三韵,《广韵》“同用、独用”条例规定东韵独用,冬、锺两韵同用。“东韵独用”是说东韵部中的韵字与其他韵部的韵字不能通用混押,只能自己单独用为押韵;“冬、锺两韵同用”是说冬、锺两韵部中的韵字可以同用为一个韵,并且可以通用互押。《广韵》“同用、独用”条例的规定,大致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音变化。

陈本《文选》五臣音注中东、冬、锺三韵均有混切现象。经系联,得到陈本《文选》通摄音注57例:东韵音注27例、冬韵9例、锺韵21例。其中混切9例,东韵、冬韵混切4例,东韵、锺韵混切2例,冬韵、锺韵混切3例,混切占通摄音注的16%。混切情况如下(括号内为《广韵》反切,混切例证均有简省,下同):

当在讲课以前,老师应该通过这几分钟运用多媒体展示出与教学和生活有关的短片,帮助孩子们掌握数学知识,孩子们总是会接触到超市收银,老师应该使孩子们了解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关键运用。之后,老师需要联系生活实际,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东韵、冬韵混切

椶(子红)\宗(作冬)

(二)东韵、锺韵混切

肜(以戎)\容(馀封)

(三)冬韵、锺韵混切

(1)语韵、麌韵混切

(2)弱钠长石化白云母微斜长石伟晶岩:灰白色、浅肉红色,花岗伟晶结构,交代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微斜长石、钠长石、石英及少量云母。其中微斜长石约占50%,钠长石含量在10%以下,石英约占30%,云母约占10%。微斜长石呈细粒粒状交代结构,粒度为5~20mm,钠长石灰白色细粒砂糖状,石英呈他形不规则状充填,粒度小于10mm,云母呈细片状,片径为8~15mm。

对于东、冬、锺三韵混切问题,学界已有研究。周祖谟先生在《唐五代的北方语音》中将东、冬、锺三韵合并,认为唐代的时候,在北方通语中东、冬、锺三韵已经相互混切。王力先生通过对隋唐时期陆德明《经典释文》、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和南唐朱翱诗文的反切考证,也发现东、冬、锺三韵已混,认为三韵完全合并应在晚唐五代时期。

(1)真韵、谆韵混切

二 、止摄

《广韵》止摄包括支韵、脂韵、之韵、微韵四韵,《广韵》“同用、独用”条例规定微韵独用,支韵、脂韵、之韵三韵同用。陈本《文选》音注止摄中支韵、脂韵、之韵、微韵四韵均有混切现象。

1.稳定期(1994-2006):这个阶段为民居植物文化研究的起始阶段。这一时期共有19篇论文发表,其中期刊文章为9篇,占稳定期发表文章总数的49%,博硕论文10篇。1999年由廖晋雄[1]针对客家清代民居客厅天窗装饰的天门阿公、天门公婆进行研究,包括天窗墙壁上的植物、园林等在内的植物装饰,开启了对民居植物文化研究的序幕。

(一)支韵、脂韵、之韵混切

鲔\于鬼(荣美)

(1)支韵、脂韵混切

襹(所宜)\师(疏夷)

对于机械通气新生儿的呼吸道管理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摸索和总结的工作,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呼吸道的管理措施,尽可能从各个细节入手,采用不断改进的集束化管理措施是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呼吸道内细菌感染的。

(2)支韵、之韵混切

篪(直離)\持(直之)

(3)之韵、脂韵混切

飔\测眉(楚持)

2.经系联得到纸韵97例、旨韵41例、止韵41例,合计179例,其中纸韵、旨韵混切10例,纸韵、止韵混切10例,旨韵、止韵混切5例,混切25例,混切占三韵总数的14%;

(1)纸韵、旨韵混切

测绘行业涉密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和安全,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结合实际应用需求综合施策,有效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多层次保障信息的安全。此外,还需从制度方面来发现管理漏洞,监督防护技术的实施情况,从而不断精化管理水平,动态调整管理体系的目标和策略,实现测绘行业涉密计算机安全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靃\私垒(息委)

(2)旨韵、止韵混切

兕(徐姊)\似(详里)

3.经系联得到寘韵18例、至韵71例、志韵31例,合计120例,其中寘韵、至韵混切5例,至韵、志韵混切11例,寘韵、志韵混切0例,混切16例,混切占三韵总数的13.3%。

(1)寘韵、至韵混切

啻\失至(施智)

(2)至韵、志韵混切

亄(乙冀)\意(於记)

(二)微韵与支韵、脂韵、之韵混切

1.经系联得到微韵34例,其中支韵、微韵混切2例,之韵、微韵混切6例,脂韵、微韵混切0例。

(1)支韵、微韵混切

埼\巨依(渠羁)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这一理论品格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结束真理,而只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世界的变迁中,从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中,从对人类一切知识财富文明成果的吸取中,丰富和发展着自己的理论。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为确立理论自信奠定了坚实前提。

(2)之韵、微韵混切

蕲(渠之)\祈(渠希)

2.经系联得到尾韵26例,其中纸韵、尾韵混切1例,旨韵、尾韵混切5例,止韵、尾韵混切0例。

(1)纸韵、尾韵混切

虺(许伟)\毁(许委)

(2)旨韵、尾韵混切

儗(鱼记)\毅(鱼旣)

1.经系联得到支韵108例、脂韵69例、之韵47例,合计224例,其中支韵、脂韵混切16例,支韵、之韵混切6例,脂韵、之韵混切10例,混切32例,混切占三韵总数的14.3%;

3.经系联得到未韵21例,寘韵、未韵混切1例,至韵、未韵混切2例,志韵、未韵混切3例。

(1)寘韵、未韵混切

欷\虚义(许既)

(2)至韵、未韵混切

(4)在完整的监控视频中;伤者丈夫刘某拍打巡逻车车门进行求救,车内巡逻员并未下车。在此之后到来的多辆巡逻车因道路原因无法开上老虎与受害人所处平台,也没有任何救助工具与措施,仅仅是反复冲坡、绕道寻找接近老虎的其他路径。

《广韵》止摄四韵,在上古时期来源各有不同:支韵来源于上古支部、微部,脂韵来源于上古之部、脂部、微部,之韵来源于上古之部,微韵来源于上古微部。段玉裁依据先秦古韵,把支韵、脂韵、之韵分为三部。南北朝时期,支韵、脂韵、之韵三韵己经分立,但脂韵、之韵两韵合流现象已初见端倪。支韵与脂韵、之韵两韵合流则较晚,到隋唐时期才出现。王力先生认为,“支、脂、之同用,微独用,这是符合隋唐韵部的实际情况的。《经典释文》和玄应《一切经音义》大量例子都足以证明,隋唐时代,支、脂、之三韵已经合流了。《切韵》支脂之分为三韵,只是存古性质。”[2]240

陈本《文选》音注中支韵、脂韵、之韵、微韵四韵均有混切,支韵、脂韵、之韵三韵混切比例为14.3%,纸韵、旨韵、止韵三韵混切比例为14%,寘韵、至韵、志韵三韵混切比例为13.3%,混切例字多为常用、常见字,并且混切比率较高;微韵虽与支韵、脂韵、之韵三韵系有混切,并且微韵与支韵的关系比之韵、脂韵两韵较为密切,微韵与支韵系的平声、上声、去声有混切现象,但混切数量较少。从中可以看出微韵系与支韵、脂韵、之韵三韵系混切没有条理性,正处于合流变化前的过渡状态。故依据笔者系联的结果以及王力先生的结论,我们可以将陈本《文选》音注中支韵、脂韵、之韵三韵合流,微韵独立,与《广韵》“同用、独用”条例规定相同。

三 、遇摄

《广韵》遇摄包括鱼韵、虞韵、模韵三韵,《广韵》“同用、独用”条例规定虞韵、模韵两韵同用,鱼韵独用。陈本《文选》音注遇摄鱼韵、虞韵、模韵三韵有少量混切现象。

经系联得到陈本《文选》音注:鱼韵43例、虞韵68例、模韵49例;语韵36例、麌韵34例、姥韵30例;御韵19例、遇韵30例、暮韵35例。其中语韵、麌韵混切仅1例,模韵、虞韵混切1例,姥韵、麌韵混切1例,遇韵、暮韵混切3例。

脓\女恭(奴冬)

蒟(俱雨)\炬(其吕)

(2)模韵、虞韵混切

邾\知途(陟输)

(3)姥韵、麌韵混切

数\所五(所矩)

相同水灰比的试件,经过冻融0次时的b值最小,经过冻融50次时的b值最高。因此,说明试件经过冻融后强度会降低,但强度对应变率的敏感性会增加,这与熊良宵等[8]获得的结论相同。

中古时期的鱼韵、虞韵、模韵三韵在上古时属于鱼部。王力先生认为,“汉代的鱼部,到南北朝分化为鱼模两部。南北朝诗人用韵,也有鱼虞模混用的,但是分用的居多。”[2]171隋朝至中唐时期,文人作诗用韵,虞韵、模韵多为混用,鱼韵多独用。王力先生还认为,“在《经典释文》反切中,有鱼与虞模同用的例子,……这应该是方言现象。”[2]241-242在陈本《文选》音注中,虞韵、模韵两韵平、上、去三声都有混切现象,可以认为虞韵、模韵两韵同用;鱼韵、虞韵两韵混切仅有1例,比率较小,系偶有混切。根据王力先生的考证,这是方言现象的体现。鱼韵、模韵两韵没有混切现象,可以认为鱼韵独用。陈本《文选》音注虞韵、模韵两韵同用,鱼韵独用,是符合唐代韵部实际情况的。

四 、蟹摄

《广韵》蟹摄包括齐韵、佳韵、皆韵、灰韵、咍韵、祭韵、泰韵、夬韵、废韵等九韵。陈本《文选》音注蟹摄九韵的同用、独用与《广韵》“同用、独用”条例大部相同,仅有灰韵、咍韵、泰韵三韵不同。《广韵》规定灰韵、咍韵同用,泰韵独用,陈本《文选》音注中灰韵去声队韵、咍韵去声代韵与泰韵均有混切现象发生。

经系联得到陈本《文选》音注:代韵17例,其中有6例泰韵、代韵混切,混切占音注总数的35.3%;队韵24例,其中有10例泰韵、队韵混切,混切占音注总数的41.7%;队韵、代韵两韵没有混切现象发生。

(1)泰韵、代韵混切

阂\五蓋(五漑)

榛\仕巾(鉏臻)

中央苏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工农劳苦大众开展武装割据,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执政实践区域。中央苏区之赣南、闽西地处封闭山区,在封建专制统治和男权主导下,受浓厚宗教迷信观念和落后图腾文化影响更深,陋俗文化势力异常强大,工农群众深受其害,苏区党员干部也深受其害,而成为影响苏区党风廉政建设的痼疾顽症,也是中国共产党必须为之破的难题、克的难关。为此,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紦\卢会(卢对)

泰韵与代韵、队韵有如此之高的混切比率,充分说明泰韵与灰韵、咍韵两韵已经混用。在同时期的著作《经典释文》和《一切经音义》中,泰韵与代韵、队韵均有混切现象。王力先生认为,“泰部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本来是和灰部(咍部)分立的;到了隋唐时代,已经和灰咍合并为一部。”[2]242这可以说明在隋、初唐时期泰韵与灰韵、咍韵两韵已经发生混用现象,而在盛唐时期已经完全合流。故陈本《文选》音注泰韵、灰韵、咍韵三韵同用,与《广韵》异。

五 、臻摄

《广韵》臻摄包括真韵、谆韵、臻韵、文韵、欣韵、元韵、魂韵、痕韵等八韵。《广韵》规定真韵、谆韵、臻韵三韵同用;魂韵、痕韵二韵同用,文韵独用,欣韵独用。陈本《文选》音注臻摄八韵的同用、独用与《广韵》“同用、独用”条例大部相同,仅有真韵、谆韵、臻韵、欣韵四韵不同。陈本《文选》音注中,真韵、谆韵、臻韵、欣韵四韵均有混切现象发生。

经系联得到陈本《文选》音注:谆韵21例,其中有6例真韵、谆韵混切,混切比率占总数的28.6%;臻韵9例,其中有4例真韵、臻韵混切,混切比率占总数的44.4%;欣韵4例,其中有1例真韵、欣韵混切,混切比率占总数的25%。

根据陈本《文选》五臣音注中东、冬、锺三韵混切的数据,再结合周祖谟、王力先生的结论,可以认定陈本《文选》五臣音注中东、冬、锺三韵已经发生混同趋势,故将陈本《文选》音注中东、冬、锺三韵合并。

(2)泰韵、队韵混切

2.1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即确定的指标应能切实反映护理质量的核心,能合理解释护理质量现象,同时应考虑到质量管理的成本因素。指标的概念和原理要便于理解,指标的计算公式、运算过程也要简单实用。

(2)真韵、臻韵混切

食用向日葵(先瑞12)外缘籽粒灌浆时间最快的时期在16~20 d,而内部籽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期在22~27 d。说明在不同的密度下,籽粒增重的时期是后15~27 d。向日葵的籽粒鲜重生长规律呈单峰曲线,这与冯鹏[8]在研究玉米籽粒增重规律变化相一致。

奫\於旻(於伦)

(3)真韵、欣韵混切

龂(语斤)\银(语巾)

(4)质韵、栉韵混切

煤炭资源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煤炭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为新时代背景下煤炭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自动化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煤矿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有效满足了煤炭资源供给需求。

瀄\侧乙(阻瑟)

总结来说,亚太各国签署实施RTA的确有利于该地区总体经济的发展,可以显著提高该地区人民的福利水平。同时,生效实施的RTA的协议质量比数量更有效,法定承诺率高的RTA比条款覆盖率高的RTA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更大,WTO-X领域的条款质量比传统的WTO+领域的条款质量能更有力地推动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增长。

对于真韵、谆韵、臻韵、欣韵四韵混切问题,王力先生在《〈经典释文〉反切考》和《玄应〈一切经音义〉反切考》中也遇到了同样情况,即“真谆臻欣”混用。周祖谟先生在《宋代汴洛音考》中考证:“《广韵》真臻谆同用,文欣同用,魂痕与元同用,今痕魂与真臻谆欣文皆通而不分,而入声没质栉术迄物诸韵亦一致相混,此自唐代己然。”[3]633-634鉴于此,我们认为陈本《文选》音注中真韵、谆韵、臻韵、欣韵四韵已经混切合流,可以将四韵合并同用。

六 、果摄

《广韵》果摄包括哥韵、戈韵两韵,《广韵》“同用、独用”条例规定哥韵、戈韵同用。在陈本《文选》音注中,哥韵、戈韵两韵却仅发生一例混切现象,两韵在五臣音注中是各自独立的,与《广韵》条例规定不同。

七 、梗摄

《广韵》梗摄包括庚韵、耕韵、清韵、青韵等四韵。《广韵》“同用、独用”条例规定庚韵、耕韵、清韵三韵同用,青韵独用。在陈本《文选》音注庚韵、耕韵、清韵、青韵四韵中,平、上、去、入四声有56例混切现象发生。

(1)庚韵、耕韵混切

譻\乌庚(乌茎)

(2)清韵、耕韵混切

巆(呼宏)\营(余倾)

(3)静韵、迥韵混切

刭\古郢(古挺)

(4)梗韵、耿韵混切

眚\所幸(所景)

(5)麦韵、陌韵混切

眽\摸白(莫获)

梗摄庚韵、耕韵、清韵、青韵四韵是由上古时期的耕部发展而来的,四韵在汉魏以后就有合流趋势。王力先生在《〈经典释文〉反切考》和《玄应〈一切经音义〉反切考》中论证了庚韵、耕韵、清韵、青韵四韵混用的现象,可证明陈本《文选》音注中四韵的混用是符合唐代韵部发展变化实际情况的,故陈本《文选》音注在梗摄与《广韵》“同用、独用”条例规定不同。

八 、流摄

《广韵》流摄有尤韵、侯韵、幽韵三韵,《广韵》“同用、独用”条例规定尤韵、侯韵、幽韵三韵同用。在陈本《文选》音注中,尤韵、侯韵、幽韵三韵均有较多混切现象发生,与《广韵》“同用、独用”条例规定相同。

周祖谟先生在《齐梁陈隋时期诗文韵部研究》中指出:“《广韵》尤侯幽三韵字,从魏晋时代起就通用不分,直到陈隋,毫无变动。”[3]244之后王力先生在《汉语语音史》中指出:“尤侯幽同用,是从汉代就开始了的。在汉代和魏晋南南北朝时代,称为幽部,在隋唐时代称为侯部。”[2]243另外一些唐代的语音材料也反映了尤韵、侯韵、幽韵混用的现象。基于此,可以认为陈本《文选》音注中尤尤韵、侯韵、幽韵三韵混用现象正是唐代实际语音情况的体现。

九 、深摄

《广韵》深摄仅有侵韵一韵,《广韵》“同用、独用”条例规定侵韵独用。在陈本《文选》音注中,侵韵中的韵字基本自切,但有少量与曾摄、咸摄中的韵字混切现象发生。上古时期侵韵、蒸韵二部相近,中古时期的侵韵、覃韵、凡韵、谈韵及咸韵的部分来源于上古的侵部,它们的来源相近或相同。鲍明炜在《唐代诗文韵部研究》中考证:“侵韵古近体诗都是独用。侵部与咸摄覃韵和臻摄真韵、痕韵、质韵少数字通押,作者都是当时名家,且不是随意之作,不同韵尾通押,应反映一定语音实际。”[4]374陈本《文选》音注中侵韵与曾摄、咸摄有少量混切现象,可以认为是上古音的残留,这并不影响侵韵的独立性。

十 、咸摄

《广韵》咸摄有覃韵、谈韵、盐韵、添韵、咸韵、衔韵、严韵、凡韵八韵,《广韵》“同用、独用”条例规定覃韵与谈韵同用,盐韵与添韵同用,咸韵与衔韵同用,严韵与凡韵同用。在陈本《文选》音注中,覃韵与谈韵同用,咸韵与衔韵同用,与《广韵》“同用、独用”条例规定相同。盐韵、添韵、严韵、凡韵四韵中平、上、去、入四声有较多混切现象发生,与《广韵》“同用、独用”条例规定相异。

(1)覃韵、谈韵混切

儋\都含(都甘)

(2)琰韵、忝韵混切

憯\七琰(青忝)

(3)叶韵、帖韵混切

聑\丁葉(丁惬)

(4)合韵、盍韵混切

馺\苏腊(苏合)

(5)俨韵、琰韵混切

芡\渠俨(巨险)

(6)敢韵、感韵混切

黕\丁敢(都感)

中古时期的添韵、严韵、谈韵、衔韵、盐韵及咸韵的一部分来源于上古时期的谈部,它们的来源相近或相同。王力先生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覃韵、谈韵同用,咸韵、衔韵同用,隋唐时期则基本没有什么发展变化。在《〈经典释文〉反切考》中,王力先生也证明盐韵、添韵、严韵、凡韵四韵之间也有混用现象发生。鉴于陈本《文选》音注中盐韵、添韵、严韵、凡韵四韵之间混切现象的出现,我们认为可以将四韵归并为一类,这反映的是中唐时期的实际语音情况。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陈本《文选》音注韵类特征(表1)。

表 1陈本 《文选 》音注韵类特征

语音是在渐进中发展演变的,在这个过程中,某些韵部会合并或分化,在分合过程中对上一时代的一些语音特征会有所保留。陈本《文选》音注韵类的分合与《广韵》大体类似,以《切韵》为标准音系,分为三十韵部,反映的是唐代士人阶层传承的读书音系统。其韵部用字侧重实用,并兼顾源流,选字趋于集中,以常用、常见字为主,更加简明合时,是语音发展简化的一种表现。

[参考文献 ]

[1]董宏钰.陈八郎本《昭明文选》五臣音注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学院,2012.

[2]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周祖谟.问学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鲍明炜.唐代诗文韵部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

[注 释 ]

①簸\补我(布火)。

[中图分类号 ]H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602(2019)03-0047-06

[收稿日期 ]2018-12-10

[基金项目 ]长春师范大学创新研究支持计划项目“《昭明文选》音注研究”(长师大科合字[2018]第012号);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扶持共建项目“《昭明文选》训释研究”(15zwe04);佳木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古代诗文英译问题研究”(12Sh1201501);佳木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昭明文选》训释研究”(2014wzd06)。

[作者简介 ]董宏钰,男,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昭明文选》及韵文研究;王延东,男,副教授,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标签:;  ;  ;  ;  ;  

陈八郎本《昭明文选》五臣音注韵类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