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
九年一贯制学校要能突破学段衔接的瓶颈,促进学生“一体化”发展,必须要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实现学科教师对1-9年级学科教材、教法的研究和掌握。因此,中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综合实践、有效衔接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活动类形的课程,它与其它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不同的区别,它是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的实践活动课程,是通过调查、考察、实践、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体现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九年一贯制学校要能突破学段衔接的瓶颈,促进学生“一体化”发展,必须要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实现学科教师对1-9年级学科教材、教法的研究和掌握。因此,中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综合性的学习形式,并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它的重要途径在于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学校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之前要先了解相关的课程理论以及国家文件,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确定学校实施综合活动的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学校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要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同时要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学校环境和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客观依据。学校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设计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对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进行仔细挖掘、分析和评估。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基础上体现学校和社区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充分考虑学校的环境与资源特点。课程实施计划的制订一方面要能够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能够与学校的其他工作协调一致。
二、更新教育观念,重视综合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知识不但要广播,还有在某个方面比较精深,同时,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其次,综合实践,离不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个教师的创新能力的深度决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宽度。第三,要有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是有科学性、趣味性等组成的。
1、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境社会背景或生活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综合实践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长期以来,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片面倾向。变现在重视"知识结果获得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偏重认知领域的认知性学习,以及受教材的左右下机械的决定性教学等方面,这种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其针对性之一就在于变革学生在教育情境乃至在一般的生活情境后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由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开展学习。
三、九年一贯制学校衔接的注意事项
怎样使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小学和中学形成一种合力?如何做好中小学的衔接,促进全校师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一直是中小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探究的问题。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更要有一盘棋的观念,由学校予以开发与实施,针对学生和学校实际,来开发具体的活动内容,针对具体的活动内容来预设活动目标、方式方法、基本流程,并实施针对性的评价等;同时要求学校在校本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需要。
1.建立并完善课程制度,这是综合实践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关键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文件形式出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划、制度及方案;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发展评价制度,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中考升学综合素质评价的范畴;③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导制度,规范、监督教师的指导行为;④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评价制度,使之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评优评先等相关联;⑤建立学校、社会(社区、场馆)两位一体互通、协调制度。 学校要建立打破小学和初中的教研组,形成一个共同的教研组,小学综合实践老师和初中综合实践老师一起制定方案,尤其是五六年级和初一的班级可以由一个老师来带,制定相近的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小学科学课程一样,非常强调学生对活动过程的亲历、体验和感悟。对任何年龄段的学生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随意拼凑的若干主题的混合,需要遵循某些内在的逻辑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它的开发与实施应以学生为核心,努力实现三种关系的均衡与整合,最终目标是学生个性健全地发展。
该课程的操作设计及实施方案很重要,让学生在未实施活动之前就已经在心中有了明确的可操作的实施步骤及过程,便于学生自主开展活动。操作设计包括各年段的活动目标的确定及主题内容的选择。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主体,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特色开发,具体设定1―9年级各年段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这里所说的目标设定,指的是大方向、大范围。在同年段相同的目标、相同的实践内容中,学生都可以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选定自己研究的具体内容及方式。学生所选的主题,只要符合学生自己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及能力水平,能充分地利用本地(本校)资源,参与兴趣高,有利于其个性特长的发挥,就可以认定为好的主题。
要处理好中小学综合实践的衔接,其策略关键是在六七年级的顺利过渡和有效衔接上。通过中小学分设学段所呈现的不足,结合九年一贯所带来的优势,抓好这个有效研究点,通过对教师、学生和课程的研究落实,建立联系,互相渗透,只要把握好衔接的“度”,定能搞好衔接研究,为学生中学甚至是终身学习导航。
论文作者:徐法忠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课程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论文; 方式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