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关键技术问题研究论文_陈言高

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关键技术问题研究论文_陈言高

陈言高

陕西瑞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湿陷性黄土遇到水浸湿后就会发生湿陷,因而在此区域进行公路项目建设,极易引起路基沉降或变形等情况,为公路项目建设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公路项目建设中,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备受关注,逐渐应用现代化施工技术降低湿陷性问题发生几率,为工程进度与质量的保障创造条件,以此为施工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关键技术

1 湿陷性黄土成因与地基湿陷机理

1.1 成因

黄土,从本质上来讲,是在干旱气候环境中形成的一种沉积物,呈粉末状,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外观有多种颜色,其中浅黄与黄褐色是两种主要颜色。地区气温高且降雨量小,土体水分散失量大,此种情况下,黄土内碳酸盐不断从地面析出,并逐步凝结为固体,自身或重力影响下,黄土受水浸湿,破坏其结构引起下沉。黄土湿陷过程比较复杂,与土体特点、物理与化学性质等因素相关。所以,针对黄土湿陷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界定,其中主要为内在与外部因素两种,黄土自身结构与成分是内部影响因素,受水浸湿、黄土自身重力与外部压力等,是黄土湿陷外部影响因素。黄土中,粘粒占比越高与孔隙比越小,其湿陷性就越低。受外部压力影响,一定范围内黄土逐步增多,其湿陷问题就更加严重。除上述情况外,土体含水量也会影响湿陷性黄土,而降水、地下水上升等,则会直接影响着含水量。因湿陷性黄土具有的性质比较特殊,黄土区域公路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要认真考察项目施工现场土质条件,判断其是否存在湿陷性,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地基处理,从而增强工程项目实体质量和安全性。

1.2 湿陷机理

湿陷性黄土骨架构成成分包含粉粒与集粒,其中依附一定的砂砾,所以这就使得黄土结构不够紧密,存在较大的空隙,湿陷发生几率比较大。除此之外,通常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极易形成黄土,即土壤环境中含水量非常少,长此以往,地面逐渐析出土壤中的盐类与胶体物质,一定程度上,土质结构自身形成明显的凝聚力。但如果出现水浸润问题,就会彻底瓦解原本牢固的凝聚力,形成湿陷问题。一般,湿陷性黄土主要包含两种,即为高孔隙率湿陷性黄土与可溶盐类性湿陷性黄土。黄土湿陷不同,其湿陷机理也是明显不同的,湿陷性黄土鉴定采用不同的方法,湿陷性黄土公路地基处理中,要合理选用处理方法,从根本上及时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存在的安全隐患。实际工作中,室内压缩试验是黄土湿陷性质量检测的一种常用方法,单位厚度黄土浸水后,对其湿陷高低情况进行测量,以此对黄土性质做出准确判断,这一过程就是湿陷系数δs形成的原理。假若δs高于0.015就判断为湿陷性黄土,公路项目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从根本上保障公路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

2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处理技术

2.1 垫层处理法

该处理方法主要包含素土与灰土两种垫层方法,因而广泛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区域,一般地基处理深度不超过3m。经过处理后,地基土部分湿陷被消除。其优势在于取材方便,且极易控制施工质量,有一定的经济与实用性;不足之处在于需要大面积开挖,天气影响大,通常处理深度在3m以上,经济成本大,因而处理深度局限性比较大。

2.2 强夯处理法

公路地基施工中,湿陷性黄土地区地下水位以上,饱和度不超过60%的局部或整片处理中适用该方法,一般处理深度范围在3~12m。特点表现为:不用置换原位处理,劳动力成本投入小,机械化水平高且施工速度快,特别是3000kN•m强夯能级以下表现尤为突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项目中强夯能量级在3000kN•m以上,其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施工速度减缓、效率不高、费用大,强夯能级相同情况下,不同土类深度有很大的差异,且含水率也会影响地基处理施工质量,因而使用范围比较小。实际施工中,1000~3000kN•m强夯能级应用最为广泛,有3.5~6.5m的处理厚度,稳定的处理效果,经济性突出。

2.3 挤密处理法

地下水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适用该处理方法,地基土含水量为12%~24%,饱和度不超过65%,5~6m的处理深度。其主要包含土挤密、灰土挤密、孔内深层强夯与夯实水泥等土桩处理方法,素土、渣土、碎石与灰土等是桩体主要材料。该处理方法特点主要表现为:能够有效的消除黄土湿陷性;各桩构成的土质地基使得桩土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施工操作方便,极易控制施工质量;经过检验后,地基有很好的稳定性;经济效益突出,且施工工期短。实际施工中,要结合地基处理目标与要求,合理选用桩体材料。

2.4 预浸水处理法

三级或四级自重式湿陷黄土地基施工中,适用于该地基处理方法,能够全部清除地面6m以下湿陷性黄土湿陷性。大量实践发现,场地湿陷性黄土层如果超过10m,亦或是自重湿陷量计算值超过500mm,采用该处理方法能够全部消除地面6m以下黄土湿陷性。该处理方法操作简单,有较大的处理范围且深度大,投入小而效率高。不足之处是施工工期长且水需求量大,周边建筑距离有要求,结束浸水后,基础施工前做好补充勘察,对场地湿陷性及时进行评定。

2.5 桩基础处理方法

公路项目湿陷性地基处理中,采用其他地基处理方法不满足设计要求时,或综合对比分析其经济技术性,对不合理地基处理,可采用该处理方法,主要包含灌注桩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桩两种。实际施工中,要结合项目要求、土质与施工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地基处理方法。

2.6 CFG桩处理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质量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①桩体的效应:因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过程中,软土层强度与材料自身的强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如果出现荷载作用的现象时,桩间土的压缩性与CFG桩相比较而言也相对较大。随着桩间土所承受应力的不断降低,桩体的强度也随之增加。另外,由于碎石桩是由松散的碎石所组成,其自身并不具备粘性,而是需要在相邻土体的制约下,才能满足施工压力的要求。而CFG桩则因为本身具有相对较强的粘性,因此桩在受到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压胀变形的问题。②挤密振密的作用:由于在振动和挤压作用下,桩间土会发生挤密的现象,所以CFG桩如果采用振动沉管法进行加固的话,那么这一现象在砂层中就会非常的突出。假如桩体在高频振动的影响下,出现了沙土液化的现象,一旦桩体被挤入土体中后,沙土与桩体之间的孔隙率将会出现逐渐变小,而内摩擦角密度逐渐变大的现象,从而达到促进沙土抗液化能力有效增强的目的。③网垫层的作用:为了实现桩与土共同分担压力的目标,施工企业应该合理的分配桩与土承担的荷载,才能有效的避免路基底面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④排水固结的作用:假如CFG桩采取的是沉管关注施工的方法,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与碎石桩地基同样的现象,随着地下含水量的增加,在成桩后的一段时间内,地基的物理以及力学性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严格的按照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法,才能确保地基处理的效果和质量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由于不同的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案适用的范围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灵活的掌握和运用,才能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聂永涛.湿陷性黄土地层拓宽路基增湿破坏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7.

[2]赵永虎,米维军,孙润东,屈耀辉,荣露,梁恒祥.湿陷性黄土区公路涵洞地基处理措施效果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7,34(01):6-10+74.

[3]邢嘉.高压旋喷桩在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12(05):83-85.

[4]杨凯.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主要病害及对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

论文作者:陈言高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  ;  ;  ;  ;  ;  ;  ;  

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关键技术问题研究论文_陈言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