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改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彭晓娟

高中数学新课改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彭晓娟

彭晓娟 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621000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践的正式启动,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数学教师的教学创新指明了道路。时代呼唤研究型、学者型和专家型的教师。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现代数学教育理论,深刻探究数学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快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本文对高中数学新课改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反思和浅谈。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改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2-137-01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数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高中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重视对概念、技能、结论的记忆和接受,还必须积极开展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和阅读自学等活动。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起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让学生得到情感体验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所处于的地位以及应当发挥的作用,将自身视为引导者、组织者,重视对学生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寻数学规律,归纳总结出数学结论。

2、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2.1 关注学生学习态度、方法和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标改变了注重理论知识传输的教学习惯,将重点转变为对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整合。高中数学新课改下,要着力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亲身体会。通过制定过程性学习目标,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获取信息来增强自学能力。

2.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要在充分领会新课改教学大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构建学习模式的能力,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2.3 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新课改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模型联系到实际生活问题中来。通过数学教学,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念的整体提升。教师应当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将教学融于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改后,高中数学教材中增加了许多研究性题型,有利于转变传统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研究性题型,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独立思维问题,集思广益、积极讨论,进而形成思维上的互补,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优化教师知识结构

高中数学新课改与教育形势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纵观数学新教材,重点加强了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在体例论证、观点阐述、内容衔接上较之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了极大地改进。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教材,开展开放性教学,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让学生重新认知自身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转变为自学行为。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精研教材,探寻新旧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及时掌握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把握住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与多学科的沟通和融合。

4、不断丰富教学手段

新课改的实施,为高中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符合新时代人才的培养需求。所以,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应当随着新课改的开展而不断加以丰富,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非常复杂和抽象,学生难以真正地理解和记忆,针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制作辅助教学软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或投影仪器进行辅助教学。

5、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它既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思维训练模式有:知识识记型、类比联想型、阶梯思维型、发散思维型、聚合思维型。

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怎么样,教师有必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检测,通过知识识记型训练使学生构建知识间的联系、知识网络,同时,教师通过这种训练获取一定的反馈信息,从而可以有效地调控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正确导向作用。学生也能从训练中发现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不断矫正自己的自学方法。

学生的思维往往并不限于所学知识和方法,常有联想思维模式、有跳跃思维模式。教师根据教学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有目的地选配训练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6、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新课程评价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进程和学习能力,应一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效果的好坏、质量的高低,需要教师在进行评价后通过对自身认识过程的反思才能体验到。

(一)给学生参与评价的权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评、互评及对老师作出的评价,都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二)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因为世界上并不存在谁最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谁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出色的。教师如果具有这样的学生观,就会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多角度地来观察、接纳和评价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潜能。

(三)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总之,要有效完成数学概念教学就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继而促使概念教学策略得以进一步优化。在概念教学中,要根据课标对概念教学体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干扰概念教学的例子要更换,对脱离学生实际的概念运用问题耍大胆删去。优化概念教学设计,把握概念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达到认识数学思想和本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2]王尚志,理解与实践高中数学新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论文作者:彭晓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  ;  ;  ;  ;  ;  ;  ;  

高中数学新课改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彭晓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