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儿科 重庆 401320)
【摘要】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2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用PS,观察其治疗后的临床反应。结果:PS能迅速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降低氧流量,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结论:PS能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082-02
NRDS主要发生于早产儿。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剖宫产婴儿、围产期窒息、重度溶血病新生儿均为NRDS高危儿,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机械通气和PS替代疗法,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方法,我科于2014年3月—2015年9月使用PS治疗NRDS共20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胎龄在37~42周4例,患儿母亲均患有糖尿病。胎龄在28~36周18例,26~27周2例,20例患儿均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过机械通气和PS替代疗法,18例痊愈出院,成功率达到90%。我科使用的PS是由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是从健康新生小牛肺中分离提取的肺泡表面物质制备的一种天然表面活性物质。
2.方法
2.1 给药前的准备
准备好温度为34~36摄氏度的远红外线辐射抢救台,备好气管插管用物、监护仪、复苏囊、氧气、吸引器等急救设备和药物,将PS自冰箱取出后轻拿轻放,避免震荡,将药物复温至37摄氏度,备好无菌剪、无菌手套、无菌治疗巾及5毫升无菌注射器、5号或6号无菌硅胶吸痰管数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给药时的配合
将患儿抱至远红外线辐射台上,取仰卧位,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术并妥善固定。先给予吸痰,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用注射器抽取PS液,分别取平卧位、右侧位、左侧位、半侧位分4次按顺序经气管内滴入,每次滴入后用复苏囊加压给氧1~2分钟,然后用小面罩拍背,利用震动,使药物更好的弥散,促进吸收。
2.3 呼吸道的管理
PS价格昂贵,经气管导管滴入后6小时内尽量不行吸痰术,以免频繁吸痰损伤气道黏膜,以及药液吸出造成浪费,降低治疗效果。除有明显的呼吸道阻塞症状外,吸痰时间可推迟至12~24小时后[2]。每4小时变换体位一次,以利于肺循环及肺扩张。吸痰时最好使用能锁定压力的新生儿低压吸痰器,吸痰管大小要合适,时间不超过10~15秒,并密切观察SaO2、心率、呼吸的变化,操作轻柔,以免造成口腔黏膜损伤及低氧血症。
2.4 预防交叉感染的管理
新生儿的抵抗能力差,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将预防交叉感染贯穿于治疗、护理的每一个环节。行气管插管及应用PS时,应戴无菌手套,呼吸机管道使用72小时应重新更换[4],气管冲洗液用无菌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接触患儿前需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听诊器专人专用。
2.5 病情观察
使用PS的患儿必须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由于使用PS 2~3分钟后,早产儿经皮SaO2大于0.95以上,应及时降低氧流量,以防氧浓度过高引起视网膜病变[3]。监测体温的变化,体温不升时应立刻保暖,温度最好在36~37摄氏度。由于使用PS后肺泡扩张,肺血容量增加,肺毛细血管阻力降低,血液动力学发生变化,易引起血压波动,因此要密切观察血压和心率。根据监测及化验结果,及时纠正低温、低血压、低血糖、贫血及酸中毒等异常情况。护理患儿时动作要轻柔,各种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以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3.转归
20例接受PS治疗的NRDS患儿,1例因严重颅内出血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因其他疾病未愈好转后自行出院,余18例患儿NRDS均治愈出院,总有效率达到90%。
4.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亦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由于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或生成不足而导致的严重呼吸障碍[5]。PS的生理功能有:降低肺表面张力,使肺泡易于扩张;稳定肺泡容积,使肺泡不萎缩;维持肺泡-毛细血管间正常流体压力,防止肺水肿;保护肺泡上皮细胞等。若PS缺乏,一方面肺泡萎缩,形成肺不张,另一方面使肺血管渗透性增加出现肺水肿,血浆内容物外渗,形成肺透明膜病,使患儿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胎龄大于32周,则NRDS发病率明显下降。PS替代疗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患儿度过危险期,减少后遗症,大大提高NRDS患儿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0-4.
[2]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2-103.
[3]杨锡强.儿科学[M].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5-116.
[4]王晓东.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37(7)501-503.
[5]沈玉才.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9,21(3)356-357.
论文作者:洪玲,饶富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新生儿论文; 肺泡论文; 患儿论文; 窘迫论文; 综合征论文; 呼吸论文; 早产儿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