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勤艺[1]2016年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研究》文中指出人类开展的一切具有目的性、生产性的活动,都不过是物质、能量、信息等这些资源,通过一定的途径、手段、方法进行传递或转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必须有其资源作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然而,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的文化创造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这种文化精神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信念、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历史前提和重要现实语境。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的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中,在当前所面临的复杂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中披荆斩棘、奋勇前进,以自身的文化土壤阻抗多元文化侵蚀的必然选择。本文研究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概念界定入手,以“为什么开发”→“开发什么”→“如何开发”为逻辑结构展开,共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章),以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概念界定是本研究的逻辑起点,科学厘清相关概念,奠定研究的重要理论前提。并历史地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以及新时期关于资源、关于传统、关于文化的相关与论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新时期关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的基本理念,同时还借鉴了经济学、社会学和教育学中关于文化或资源的相关理论,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的重要理论指导与基础。第二部分(第三章、第四章),主要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现实境遇的分析,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命运沉浮的梳理和中国传统文化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讨论。深刻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断裂之痛、迷失之思、发展之需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历史前提;深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有效性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现实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优势与问题,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研究的重要现实依据。第三部分(第五章、第六章),重点回答了要“开发什么”的问题。基于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资源都有待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开发的考虑,本文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领域限定问题。主要是为了区分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其他性质资源开发的本质差异。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目标,既要满足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又要满足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高和文化本性的需要。原则问题的讨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工作的方向与指引,也是传统文化资源开发过程应遵循的尺度。在开展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循承续本真原则、可持续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实效针对原则,这是是合理开发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目标不偏离正确轨道的重要原则与保障。第四部分(第七章),是本文研究的落脚点,重点回答了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问题,实践性问题的回归也是本研究的最终指向。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具体方法与实现路径,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工作的的经验总结和提炼。简单地说,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具体方法有深入挖掘法,合理规划法和分类整合法。而运用这些方法又必须结合现实条件作为前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以现代应用技术推进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平台搭建,以交流互鉴拓宽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视野,以国民教育营造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氛围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必经的路径或渠道。
范鹏[2]2010年在《邓小平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时代的产物,世界经济发展的状况是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产生的物质前提;世界各国建设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教训是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新局势为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国际背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有关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理论是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因此,我们可以说,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创造性地继承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的重要贡献,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经济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经验上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人类进步事业产生着深远积极影响,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在70年代末中国社会剧烈变动的岁月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其着眼点是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他所提出的一整套对外开放的理论主张,是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中国30年来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建设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共中央确定的全国改革开放30周年18个重大典型之一,将山东省寿光市对外开放30年作为研究样本颇有代表性。山东省寿光市对外开放30年来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还主要存在以下缺失和不足:对外开放程度和层次还较低,政府和民众国际化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环境还存在很多与对外开放不相匹配的方面;对外开放方式还比较粗放,对外开放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转变对外开放发展方式的任务很繁重、很紧迫。学术理论界对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这是值得肯定的。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继续进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也必然要深入下去,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的对外开放实践。本文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形成及发展、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战略、基本原则、主要措施和意义以及这一理论成果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行考察和研究,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研究成果。
朱洪强[3]2000年在《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文中认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20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开放政策的实施。在新世纪里,面对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的趋势,我们只有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科学体系,才能在竞争中逐步壮大自己。本文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观为理论依据,以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为历史线索,深入探讨了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科学内涵和鲜明特征、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理论渊源。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中,在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观的指导下,总结世界各国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并批判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外开放思想之精华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部分,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历史演变。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同任何思想体系一样,有其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思想自50年代中期开始,大体经历了萌芽与酝酿、提出与形成、发展与完善三个阶段。 第三部分,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科学内涵及主要特征。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内容丰富,不但包括对外开放的范围、任务及方法,而且也包括对外开放的原则和方针。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特征鲜明,尤以时代性、发展性、坚定性、实践性为最突出。 第四部分,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重大意义。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丰富了马列主义对外开放理论,发展了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是当今世界上最为科学的对外开放理论,因而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同时,这一思想又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扩大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成功范例,因而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魏倩[4]2016年在《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与中国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通过总结中国自身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教训而获得的符合中国现实需要的科学思想,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发区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直接产物,更是在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推动下兴办的。在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指导及其亲自推动下,开发区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在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管理、进出口贸易等方面不断创造佳绩。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开发区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探索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我国目前共计有两千余个开发区,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中国开发区的发展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开发区也因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张特色名片,在工业化、城市化领域积累了十分宝贵的“中国经验”。开发区的设立及发展,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实践的成功体现,在对外开放、体制创新等领域交出了一份高分的答卷,然而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面临诸多挑战。随着自由贸易区的推广和发展,甚至出现了开发区已经过时的声音。在新时期,如何继续深化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推动开发区发展,以及开发区如何定位和发展,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希望通过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化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有所裨益,并为我国开发区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指导依据。
邓瑰[5]2005年在《江泽民对外开放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外开放,就是在立足于本国实际的前提下,面向国际,加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参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循环的全部运行过程。对外开放作为中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多极化日益突出、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技革命突飞猛进,这些都为我国的对外开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向小康社会迈进目标,也要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江泽民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基础上,把握时代特征,提出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大力发展“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三项原则,并带领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和世界经济大循环;对继续办好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和其他开放地区,提出新要求、新举措;提出扩大西部对外开放的战略,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同时,提出了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这一全新的观点和举措。 江泽民对外开放思想将开放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新的历史时期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邓小平开放思想的有关理论和实践,对新时期推动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的具有重大意义。
陈丕衡[6]2014年在《海南经济开发轨迹与思想演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南岛是中国的第二大岛屿,自汉代纳入中国版图。在海南纳入中国版图悠久的历史中,历朝历代政府对其经济开发方式与性质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而相应时期的经济开发思想也呈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作为区域的经济开发史与经济开发思想史,其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展现了区域发展的模式与方向,因此研究海南经济开发轨迹与思想演进过程,对于了解海南经济开发的具体特点,总结海南经济开发的不足与经验,概括海南经济开发思想的历史脉络,分析经济开发实践与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文献与史料的解读与掌握,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海南经济开发轨迹与思想演进过程进行了阐述,并以社会经济制度变迁为切入点,归纳与总结了海南经济开发实践与海南经济开发思想在不同社会经济制度背景下的特点,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制约关系,为研究海南经济开发轨迹与思想演进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最后归纳了海南历史上经济开发不足的几点原因,并对海南经济开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第一章对海南经济开发现况进行了简要叙述,介绍了海南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禀赋,并以2013年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数据为依据,对海南经济发展概况、居民生活和民生事业等方面的现况进行了阐述,以展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二章首先回顾了海南早期的社会经济形态,简要阐述了海南岛早期社会经济面貌以及海南纳入中国版图的时期。其次从建置、水利、农业、贸易、资源、人口六个方面对海南古代经济开发实践进行了论述,并概括了古代政府关于海南经济开发的相关政策。在对于古代关于海南经济开发思想的论述方面,本章主要探讨了“黎族治理”、“文化教育”、“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思想。第三章对于晚清时期、民国时期以及日据时期海南经济开发的具体实践进行了论述,并从清末政府、民国政府以及日本的代表人物、学者等方面对近代海南经济开发思想进行了概括,最后阐述了近代海南经济开发的成效。第四章从新中国建国初期到现阶段,对几个海南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所开展的具体经济开发实践进行了阐述,并对相应时期关于海南经济开发的思想进行了概括。从经济建设、居民收入、社会事业三个个方面,对新中国建国初期至今的海南经济开发成果进行了总结。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本章以海南历史上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为切入点,试从这个角度揭示海南经济开发轨迹的历史主线,以及经济开发思想演进过程的时代特征,并对于经济开发实践与思想之间的促进与约束进行了分析。第六章是本文的结尾部分。本章首先从地理位置、定位限制、早期开发以及发展动力几个方面总结了海南历史上经济开发不足的原因,提出了海南经济开发的选择路径,最后对海南未来经济开发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付翠莲[7]2003年在《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马列主义的对外开放理论是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依据。毛泽东、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倡导对外开放,积极主张向外国学习,而且主张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长处都要学,其对外开放思想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领域都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8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毛泽东主观认识上的反复,他的对外开放思想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并没有很好付诸实践。邓小平坚持并继承了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根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他们的对外开放思想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在理论认识深度和具体内容方面,邓小平对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加以发展和创新,在实践方面,邓小平更是大胆地超越了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最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客观上说明了他们的对外开放思想的不同之处。把毛泽东、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进行比较,阐明二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给我们以启示和思考,能帮助我们搞清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过程,进一步证明对外开放思想具有适合我国国情、迎合世界潮流的重要意义。
王高举[8]2013年在《孙中山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主题,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实践。20世纪的两位伟人孙中山邓小平都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先后提出了对外开放的主张并形成了各自的对外开放思想,孙中山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为背景,以对外开放思想为切入点,研究和比较孙中山和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异同,对我们认识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理解对外开放政策对中国30多年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同时认真学习和研究孙中山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对于当代人进一步完整准确地掌握孙中山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内容、深刻理解其继承性和创新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整合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对孙中山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作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文章由绪论、三个主体部分和结论组成:绪论: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国内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方法。第一部分:孙中山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提出及其演变,分别从孙中山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提出和发展过程展开论述。第二部分:孙中山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联系和区别,分析比较孙中山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联系之处和区别之处,得出邓小平对孙中山外开放思想的继承和超越之处。第三部分:比较研究孙中山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的意义及启示,通过比较研究分析对外开放思想的成败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关系,并联系当前实际进一步得出现实意义和启示。结论:孙中山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戚玲玲[9]2011年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指导》文中提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马克思恩格斯早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和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等著作中。它不仅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建构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基础,同时也是他剖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建构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根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出人类已经进入了“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构成的愈来愈扩大的历史范围,告诫人们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摆脱这种相互联系孤立地去进行个体民族的历史发展。当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要吸取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深刻地总结了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政策。他系统地阐明了中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对外开放的内容,对外开放应坚持的原则,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实际的对外开放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
羊朝辉[10]2009年在《邓小平对列宁对外开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在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扎根于中国的国情和所处的时代特征之中,但其理论渊源却可溯及列宁的对外开放思想。深入研究邓小平对列宁对外开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有助于我们把握邓小平吸取优秀成果的科学方法;有助于从理论层次上把握当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有助于推动当代中国对外开放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树立坚持正确的开放观,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列宁提出的对外开放思想,虽没有明确提出什么具体的战略,但其思想中却包含长期战略的意思。邓小平在继承列宁思想的基础上,从逐步推进的战略、全方位的战略、多元化战略、转变经济体制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战略来扩充列宁对外开放战略。列宁提出的对外开放原则中主要有独立自主原则、斗争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三大原则。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邓小平在列宁对外开放三大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丰富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平等互利原则,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对外开放要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则等,丰富发展了列宁的对外开放原则。列宁提出对外开放主要有发展对外贸易、采取租让制和租赁制、成立合营公司等三大方式。邓小平在继承列宁对外开放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为五大方式: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及人才、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对外劳务输出等方式。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在继承列宁对外开放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指导中国对外开放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进一步证明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新世纪进一步提高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理论武器和科学指南。
参考文献:
[1]. 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研究[D]. 郭勤艺. 武汉大学. 2016
[2]. 邓小平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范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3]. 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 朱洪强. 首都师范大学. 2000
[4].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与中国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D]. 魏倩. 聊城大学. 2016
[5]. 江泽民对外开放思想研究[D]. 邓瑰. 武汉理工大学. 2005
[6]. 海南经济开发轨迹与思想演进研究[D]. 陈丕衡. 武汉大学. 2014
[7]. 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D]. 付翠莲.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3
[8]. 孙中山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D]. 王高举. 东北大学. 2013
[9].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指导[D]. 戚玲玲. 内蒙古大学. 2011
[10]. 邓小平对列宁对外开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 羊朝辉. 长沙理工大学. 2009
标签: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毛泽东论文; 孙中山论文; 经济学论文; 列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