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世界幼儿教育课程发展趋势--日本、美国、德国和法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_课程论文

21世纪世界幼儿教育课程发展趋势--日本、美国、德国和法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_课程论文

二十一世纪世界幼儿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日、美、德、法四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教育论文,二十一世纪论文,四国论文,课程改革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幼儿教育面临未来的挑战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最近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在面向未来的种种挑战时,教育是使人类走向社会正义、自由和和平的根本。(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序言。)在信息化社会里,知识是关键性要素。社会发展的力量不是固定资本,而是人们共享的信息与知识。知识的综合价值已经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此,要使自己的国家具有国际竞争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便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的中心主题之一,而教育要保持其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就必须面向未来、展望未来,重构教育的发展蓝图,为人才的培养承担其神圣的使命。

在前工业社会里,我们的教育主要以传递和积累文化为主,教育是面向过去的,我们的课程均是祖祖辈辈的经验总结;在工业社会里,教育面向现实,缺乏长远的大局观;进入后工业社会后,教育必须面向未来。二十一世纪需要向未来学习,教育必须迎接未来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富尔报告《学会学习》中指出,“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我们必须学会通过对未来的预测来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的使命是替一个未知的世界培养未知的儿童时,环境的压力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刻苦思考,并在这种思考中构成一幅未来的蓝图。”(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学会学习》,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36页。)

鉴于此,世界各国纷纷加强教育的投入,在各国的政策中,教育被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基础教育的改革被提上日程,各国纷纷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同时又把幼儿教育纳入到终身教育制度中。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向我们表明,幼儿教育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奠基工程,是基础的基础,因为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其它各级各类教育的结构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学会生存》中早就指出,幼儿教育是“任何教育政策和文化政策的先决条件”,是“教育策略的主要目标之一。”(注:《学会生存》,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252页。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7年统计年鉴》的统计数字表明,近三十年来,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成倍的增长。综观当代外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情况,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儿童的早期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学前教育趋于普及,起始年龄向下延伸;入小学的年龄有所提前;幼儿教育职能有所扩大;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一个幼儿教育新局面正在形成。而当代关于儿童的研究表明:幼儿是所有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是终身教育不可逾越的阶段。而教育的结构从根本上讲就是教育课程的结构,幼儿教育的改革的重心就是教育课程的改革。因此,各国政府或幼儿教育的专业组织在八、九十年代纷纷推出新的幼儿教育纲要或幼儿教育教学计划,着手进行幼儿教育的改革。本文通过日本、法国、德国和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动向的介绍分析,探寻世界幼儿教育课程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日、法、德、美幼儿教育课程改革

1.日本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向

二战后,日本教育深受美国的影响,幼儿教育也不例外。1948年日本颁布的《保育大纲——愉快的幼儿经验》就具有浓厚的美国色彩。大纲以杜威的经验主义为指导思想,推崇儿童中心主义的课程。幼儿教育课程要根据幼儿期的发展特点,在一日生活中,充分运用运动场、建筑物、玩具等,通过参观、韵律、游戏、谈笑、绘画、制作、观察、健康保育和节日活动等,发展幼儿的身体、知识、情绪和社会性。随着日本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1956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大纲》转向课程的系统化,强调主导作用。课程的编制着眼于与小学课程的衔接,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围绕健康、社会、自然、语言、音乐节奏和绘画制作等领域构建。六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基础教育日益受到重视,1964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大纲》在五十年代大纲的基础上,以文部省公告的形式出现,突出其法律效力,强调幼儿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课程运作的合法性。

八十年代以后,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使日本政府更加重视国民教育的每个阶段。1984年日本教育改革中,政府把幼儿教育列为改革重点之一,要求培养创造型人才并注意全面发展。1985年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提出了“关于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的教育课程基准的改革”的咨询报告。1987年教育课程审议会就幼儿教育方面的问题向文部大臣提交了咨询报告。1988年,文部省发表了修改的幼儿园教育大纲的概要,在广泛讨论与征求意见的基础上,1989年日本推出了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

针对日本儿童社会性不足,自立能力下降;肥胖和近视增加,爆发力、体力和耐力下降;生活体验和自然体验不足,精神高度紧张等突出问题,日本《幼儿园教育纲要》就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提出:“幼儿园教育的根本方针是,根据幼儿时期的特征,通过环境来对幼儿进行培养”。幼儿教育的目标是:①为了幼儿健康、安全和幸福地生活,要培养其基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奠定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②培养幼儿对人的爱心和信赖感,形成其自立和合作的态度以及初步的道德观念基础;③培养幼儿对自然等身边事物的兴趣和爱好,使其产生对这些事物丰富的情感和初步的思考能力;④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和关心,形成幼儿乐于通过说、听进行交流的态度和语言感觉;⑤通过多种多样的体验,培养幼儿丰富的感受性,使幼儿富于创造性。

总之,《纲要》强调幼儿的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及生活体验,把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基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作为中心目标。课程目标和内容围绕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六大领域展开。

2.法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规定

法国中央集权制的教育管理体制使幼儿教育也成为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其幼儿教育是初等教育的一部分,由幼儿学校承担。法国教育具有人文主义传统,而幼儿教育又受蒙台梭利等幼儿教育家思想的影响。八十年代以来,法国幼儿教育在入学人数和办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据统计,1985~86年,法国幼儿教育入学率为2~3岁占32%;3~4岁占94%;4~5岁占100%;5~6岁占100%。这是法国人最为骄傲的领域之一。

但是,法国幼儿教育在面对未来的挑战之际,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法国学者古尔塔教授指出:“法国当前幼儿教育状况是重视早期智力和能力的刺激,却无视儿童社会行为与情感的发展。”(注:“当前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记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载《学前教育》,1985年第12期。)因此,进行实质性的幼儿教育改革,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幼儿学校教学大纲》的颁布,体现了法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动向。大纲就幼儿学校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等提出了新的规定,其基本精神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开放的大课程观。幼儿学校必须向家庭开放,并与之建立和保持彼此信赖的关系。幼儿学校还必须考虑与其它儿童教育机构的合作与协同工作。它应该受到社会与国家的保护,使儿童有安全感。此外,幼儿学校应该成为观察、发现和解决儿童各方面的问题、缺陷的行动阵地。

②丰富的经验性课程。幼儿学校是儿童进入社会的最初机会,是儿童未来学习的基础,其经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其可以通过结构化的学习来构建知识,并为小学更加系统化的学习作准备。课程活动旨在引导幼儿练习并发展其运动、情感、交际和认识能力。幼儿学习辨别感受和情感,学习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里,在更为广阔的经验中,以更合适的方式行动。

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广泛使用各种游戏来进行活动,并借助各种工具、手段、情境发展幼儿的语言、思考力、身体机能、观察、记忆、想象等,形成幼儿的自我。

③幼儿中心的课程观。课程是幼儿发展的历程。首先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即,满足幼儿生理、情感和认识需要的生活方式,并使之在各种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生活方式要求对环境进行发展性创设,应充分考虑图像、书刊、游戏、玩具、空间、物品和时间等要素在环境创设中的利用与安排。课程活动组织要从儿童的年龄、身心发展、兴趣、活动及其它特点出发,构建幼儿学习的方式。

④结构化学习。学习的结构化旨在构建儿童的自我,强调结构化而非系统化学习,在于尊重儿童的自我经验、需要、发展的连续性以及环境的创设。教师的任务在于了解并尊重幼儿的生活节奏和学习节奏、趣味及需要,帮助他们走向经验的有序状态,形成幼儿的自我。结构化而非系统化的学习,即要求课程按活动领域而不是按学科分类进行运作。据此,法国幼儿教育的课程以活动为中心进行运作。活动领域既包含了幼儿教育的课程目标领域,又包含了课程内容的领域,还规定了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

大纲把活动领域分为以下五个方面:①共同生活。幼儿教育课程的首要目标是教会幼儿如何共同生活,包括集体生活、交际与沟通等内容。②学习说话构筑语言,倾听并考虑他人意见。③行动于世界。探索身边的世界、学校、班级、社区、自然等进行行动。④发现世界。通过各种文化表征认识自然、环境、社会以及人类的过去与现在。⑤想象、感知和创造。课程活动要充分发展幼儿的感觉力、想象力、注意力、批评精神,培养表达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

3.德国幼儿教育课程的新思路

德国是一个地方高度自治的国家,幼儿教育的改革也以地方或幼儿园为单位,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改革方案或课程大纲。德国新近的幼儿教育课程的特点可归纳如下:

①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加强孩子的自我意识,并进一步挖掘其个性特征。孩子应该被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幼儿园的任务是,通过一种家庭补充式的设施,为孩子营造一种舒适与快乐的气氛。

②混合编组(interage grouping)而不是按年龄分组。 通过异质分组强调尊重不同年龄孩童的相似性和相异性。

③加强幼儿的积极性和生活的体验。强调在游戏和运动中发展幼儿的自我。课程设计的重心是创设幼儿生活体验的活动空间和环境。

④强调保育员是孩子的伙伴。应持有特别的耐心,鼓励幼儿的自主活动和学习。此外,还强调家长的参与。

⑤课程应该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即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通过创造性合作或合作游戏),锻炼其自我尝试的能力。据此,幼儿的课程被视为体验领域,包括游戏、社会教育、语言教育、动作教育、韵律与音乐教育、图像与劳作性教育、事实与环境教育、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等八个方面:

游戏——幼儿通向真实世界的桥梁,是幼儿生活与学习的活动形式,游戏给予幼儿自由的机会,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广泛的发展。

生活教育——协调幼儿的需求与社会的实际需要,从孩子的个性与社会背景出发来促进其社会性行为。

语言教育——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猜谜语、游戏等,促进幼儿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动作教育——发展幼儿的动作能力,包括触摸、手工操作、闻气味、跳跃、跑步等,提高幼儿的行动欲望和自我创造力,学会认识和领会世界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韵律和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节奏、运动、舞蹈的体验,使幼儿获得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心灵的陶冶。

图像和劳作性教育——给孩子各种各样的材料,引导他们熟悉不同的工具与技术,引发孩子对创造性活动的兴趣,给他们机会,设计和实施自己的想法,并现实化,从而进一步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和耐心。

事实与环境教育——唤起幼儿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通过观察,访问不同的机构,促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直观地体验自然过程。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接触事实与自然,是促进儿童成为环境保护主人的前提条件。例如,让幼儿认识能量与水的意义,避免多余垃圾的意义,或直接参与分拣垃圾等。

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设计有意义的情境,给孩子以机会,形成集体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如穿衣;熟悉使用各种玩具;认识每年重复的事件;掌握家务劳动(整理房间、洗衣服、做饭等);熟悉交通规则;学习操作一些仪器(收录机、煎锅、烤箱);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给孩子以机会,进行模拟练习。

4.美国幼儿教育课程的发展方向

美国国家幼儿教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Washington,DC )在八十年代末推出幼儿(0~8岁)发展适应性早期教育方案(Devel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Childhood Programs),代表了美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发展适应性教育的中心思想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①强调创设适应幼儿发展的环境,这是幼儿教师工作的中心。

②幼儿教育要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身心变化特点,只有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设计儿童教育方案,才可能提供幼儿适应性的发展环境。

③幼儿教育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尊重每个幼儿,把每个幼儿视为独特的人,充分关注每个幼儿的家庭背景、学习方式以及个性特点,才可能使幼儿获得健全的发展。

④幼儿发展不存在优劣的差异,而只存在速度上的差异。只要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关注和发展时间,每个幼儿均可以得到其应有的发展。

⑤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儿童的游戏是实现并显示他们心智成熟的主要途径,游戏能够使儿童沿着发展的顺序而渐进。……游戏对于儿童的身体、情感和社会化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是儿童自发的、儿童自导的,还是教师提供的游戏都是发展的适应性实践的基本组成部分”。(注:SUE BREDEKAMP,Editor: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ServingChildren From Birth Through Age 8,Expanded Edition,NAEYC.)

三、战后世界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历程

六十年代,受前苏联卫星上天的影响,兴起“天才教育运动”,强调智力开发;七十年代,又转向创造性培养,强调思维训练和知识的难度;八十年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兴起,课程目标的中心转向人的情感、社会性的培养;进入九十年代,则关注人的整体性及和谐发展。从上述各国幼儿教育课程的发展动向中,可以看到各国幼儿教育课程发展的一般趋势,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强调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把幼儿看成一个人,尊重他,平等地对待他,做他的伙伴与朋友。自我的主动构建成为各国幼教课程的基本精神之一。

②强调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自由地发展。体验是儿童中心课程观的根本。

③强调在活动与游戏中学习。课程设计的中心是活动环境与游戏情境的创设。游戏是课程活动的基本方式。

④强调幼儿的情绪、情感、态度、动作的发展。生活化的真实体验是幼儿学习的重心。强调课程内容的现实意义,如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⑤树立大课程观。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鼓励并安排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⑥混龄编班已成为各国幼儿园学习组织的基本形式。

⑦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风格和个性特点。

⑧强调每个幼儿都具有可教育性,幼儿的发展只是速度上的差异,没有优劣之分。教育要充分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并给予他充分的发展时间。

标签:;  ;  ;  ;  ;  ;  ;  

21世纪世界幼儿教育课程发展趋势--日本、美国、德国和法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_课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