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邹义泽

我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邹义泽

广西建工轨道装配式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54500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各类建筑工程数量,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装配式住宅作为当前住宅建造的一种新型技术手段,具有快速、高效、环保、节能建造为一体的特点,但我国的装配式住宅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鉴于在实际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利于促进建筑产业向现代化建设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存在问题;应对研究

一、我国装配式住宅发展现状简述

所谓装配式住宅,是指按照统一、标准的建筑部品规格制作房屋单元或构件,然后运至工地现场装配就位而生产的住宅。

装配式住宅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现大板房屋、框架轻板房屋、大型砌块房屋和大模板房屋这4种房屋建造体系,在其中大板房屋体系则相对较为成熟,由于当时施工技术的限制一直发展缓慢。到20世纪80年代才发展较为迅速,但大板住宅出现墙板接缝处开裂、外墙渗漏和保温性能差等问题,在90年代初期渐渐被现浇住宅所取代。但现浇住宅的隔声、防水、抗震等问题仍未很好解决,导致其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我国十分注重“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为推动装配住宅的发展,以基地示范作用带动住宅集成化、产业化。住建部早在1998年已成立装配式建筑促进中心,计划我国装配式建筑的规划和推动,并于2006年制定《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行办法》,确定一些试点城市并建成一系列装配式住宅典型工程,可作用并不明显。

二、装配式住宅建造优点

作为当前住宅建造的新型技术手段,装配式住宅成为集快速、高效、环保、节能建造为一体的生产方式,与传统现浇施工相比有极大的优势与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传统现浇住宅相比,装配式住宅具有工业化程度高、施工质量易保证、施工周期短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装配式住宅实现了由传统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手工建造方式向集约型工业化建造方式的转变,该方式能简化施工工序,减少高空作业,构件吊装更方便,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现场的安全。装配式住宅施工现场湿作业少且产生的建筑垃圾可被回收利用,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生态理念。

另外,装配式住宅建造所用建材体现出了良好的保温、隔热、隔声性能,其内隔墙质量轻,厚度比粘土砖小,既能显著减轻房屋自重,又能增加房屋使用面积。研究表明,装配式住宅本身还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轻质内隔墙的使用既能减小震害又能使框架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比砌块填充墙大,既安全又经济。

三、实际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3.1成本较高

目前,我国装配式住宅还处于高成本、小市场的状态,生产厂家少、构件模数化及标准化程度低,造成预制构件设计成本增加;预制构件的蒸气养护、远距离运输也使成本相应增加。

3.2管理体制和相关规范不健全

装配式住宅的建造是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转变,管理体制和相关规范标准也应与时俱进,而目前现场管理尚缺乏专业一体化管理,很难适应装配式住宅的发展要求。

实现住宅产业化的前提是要形成标准化。目前我国预制装配式技术标准缺乏基础性研究和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由于没有完善的行业标准和相关政策作支撑,企业在项目审批、工程验收时缺乏参考标准。尽管一些地方出台了相关的行业标准,但未形成全国统一的、适用性强的技术规范,这制约了装配式住宅的大规模发展。

3.3产业链不成熟

目前,国内装配式住宅产业还处于起步期,预制构件的生产厂家较少且构件形式单一,可供选择的产品范围不大。产业链上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制作、配套材料生产、施工企业等很难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配套产业链不成熟,尚未形成足够大的市场规模,市场上供不应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专业人才缺乏

装配式住宅颠覆了传统住宅的建造方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创新工作,实现了设计施工一体化,设计时须将构件标准、建造阶段的配套技术、建造规范等都考虑到方案中,因此设计成为关键环节;而当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人员不足,方案阶段需专业人员介入。传统设计院设计人员缺乏对装配式住宅的装配部分和现浇部分及排水、供暖等设备的统筹考虑。另外,预制构件生产车间缺乏熟悉流程的操作工人,施工现场缺乏受过专业培训、熟悉工艺流程的操作工人,造成现场吊装、安装难以协调。

3.5对装配式住宅认知度不够

不少民众对装配式住宅的抗震性、安全性、墙体防水性和隔声性等产生质疑,原因在于有关部门对装配式住宅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民众不了解装配式住宅的优越性。建造成本较高,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预制构件生产、组装与销售的产业链并未形成,相关专业人才储备不足,民众需要转变对装配式住宅的认识。总之,我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完整的、系列化的装配式住宅建造体系。

四、装配式住宅发展策略

4.1加快推进装配式住宅标准化工作

住宅标准化是实现装配式住宅大规模建造的前提。标准化的体系能实现预制构件的集成化、模数化与通用化。我国应在预制构件尺寸、接口方式、性能控制和材料选用等方面建立标准化体系,为预制构件生产企业提供高效的平台。建筑市场应形成统一标准图集,按图集对装配式住宅构件进行简单拆分,将规格、材料性能等相同的预制构件进行归类,以利于大批量生产预制构件,从而减少模具成本,同时标准图集也可指导深化设计。

4.2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并积极引导

装配式住宅的很多问题不是纯粹靠市场就能解决的,必须依靠统一规划和引导。政府要制定有利于装配式住宅发展的经济政策和鼓励性政策,推动装配式住宅的跨越式发展。

政府还应当加大对装配式住宅的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引导民众更加深入了解全面推进装配式住宅的意义,提高民众对装配式住宅的认知和认同,,为装配式住宅的推广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4.3加大科研投入与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国家可通过搭建技术研发平台,设立创新基金调动企业科研创新的积极性,提高科研创新成果向应用成果转化效率。

装配式住宅的建造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大量专业复合型人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对于推进装配式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进程至关重要。企业要建立对工人的岗位培训制度,落实岗位考核。政府部门也要鼓励校企联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4.4发展新产业链

要解决我国装配式住宅高成本、小市场的状态,应着力培育和发展新产业链。引导企业加大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开发力度,鼓励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及时调整业务结构,增强装配式住宅的业务能力。引导预制构件厂合理布局,提升预制构件的生产水平和能力,在市场上形成装配式住宅预制构件深化设计、研发、生产和产品展示的完整产业链,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为大规模实施创造条件。

五、结束语

装配式住宅体系在建筑性能、施工速度、工程质量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均与传统结构体系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通过分析装配式住宅建造的优点,探讨了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尽管目前推广中还存在问题,但随着政府支持力度加大,装配式住宅自身巨大的优势及绿色低碳建筑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未来我国装配式住宅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轶欣.装配式住宅构件在保障性住房中的应用探索[Dl.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4.

[2] 仇保兴.关于装配式住宅发展的思考[[J].住宅产业,2014(增刊):10-16.

[3] 潘平.装配整体式住宅质量现状与问题分析[J].安徽建筑,2014(5):1-

论文作者:邹义泽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  ;  ;  ;  ;  ;  ;  ;  

我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邹义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