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小学信息伦理与道德教育综述_伦理道德论文

日本中小学信息伦理与道德教育综述_伦理道德论文

日本中小学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教育论文,中小学论文,日本论文,伦理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概念

在日本,“信息道德”一词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新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中首次出现的。初中技术·家政科要求“了解信息化给社会和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思考信息道德的必要性”[1](p.81),普通高中信息科要求“在各科目的指导中,要通过所有的内容谋求信息道德的培养”[2](p.148)。

除了“信息道德”以外,有的日本学者还使用“信息伦理”这个概念,进而提出了开展“信息伦理教育”的主张。例如,千叶大学教育学部附属初中的三宅健次和贺高洋指出:“现在正是因特网在社会上迅速普及的时期,但也是与因特网有关的犯罪和各种问题引起关注的时期。因而为了在网络社会中有效地、主体地利用因特网,与其掌握能使用电子邮件、制作网页这种操作性的技术,更应该充实旨在培养信息判断能力、信息应对能力和形成网络社会中的行为准则等的信息伦理教育。”他们还对信息伦理教育的概念作了这样的界定:“信息伦理教育并不是主要着眼于原本意义上的‘道德’,而是把目光重新转向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的现实事物、现象和问题之中,要求掌握能应对它们的能力、信息判断能力、信息发送等能力。”“一般来说,……利用网络上的安全、危机对应、著作权、礼仪与规则、针对通信化的常识行为进行信息通信文化教育的总称为信息伦理教育。”[3]

在日本,既有信息道德的概念,还有信息伦理的概念,而且存在把两者混合使用的现象,所以本文笼统地使用“信息伦理道德”这个概念,并用“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来统摄日本所开展的有关信息伦理和信息道德的教育。

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目标

目前,在日本没有单独开设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课程,但不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在高中都开展了一定的信息教育,新颁布的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日本中小学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目标是蕴涵在各种信息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中的,我们可以从日本对各种信息教育课程的目标的规定中窥见其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目标。由于小学没有实施信息教育的专门科目,所以其学习指导要领中没有对信息类课程(即综合学习时间中的“信息”课题)目标的规定。前初中和高中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目标,则散见于其学习指导要领对初中、高中信息教育课程的目标的规定之中。

(一)初中技术·家政科“技术领域”的目标

初中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技术·家政科“技术领域”中的“信息与计算机”单元的教学进行的。新颁布的初中学习指导要领规定,技术·家政科“技术领域”的目标是:“通过实践性、体验性的学习活动,学习关于制作物品、利用能源及灵活运用计算机等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同时加深对技术所起作用的理解,培养正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和态度。”[1](p.80)从这一规定中可以看出,初中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目标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教育实现的,其具体要求就是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培养正确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和态度。

(二)高中信息科的目标

信息科是日本新课程改革中增设的一个学科,它的一个重要方针是“谋求信息道德和参与信息社会的理想态度的培养”[4],这就给高中信息教育赋予了培养信息伦理道德的任务。

新增设的信息科的总目标是:“通过学习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上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关于信息的科学的看法和思考方法,同时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和所产生的影响,培养能主体地应对信息化发展的能力和态度。”高中信息科包括信息A、信息B、信息C三个科目。信息A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利用计算机和信息通信网络等掌握恰当地收集、处理、发送信息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主体地利用信息的态度。”信息B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计算机的信息表达方式和处理方式,以及支撑信息社会的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影响,掌握在解决问题上有效利用计算机的科学思考方式和方法。”信息C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信息的数字化和信息通信网络的特性,培养在表达和交流中有效利用计算机等的能力,同时理解信息化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培养参与信息社会的理想态度。”[2](pp.142-148)客观地讲,在这些目标中,已经包含了培养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要求,那些关于信息的“看法”、“思考方法”和“态度”等的规定就是这方面的表现。

三、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

在日本,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是信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信息教育课程中都涉及到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如信息的可靠性、信息的公开、信息的保护及发送信息时个人的责任、注意隐私权和著作权等。另外,随着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组织和学者对其内容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1996年7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的题为《面向21世纪日本教育的应有状态》的第一次报告曾经指出:“必须将有关隐私权、著作权保护、安全性等的信息伦理道德知识教给孩子们。”[5]这实际上说明了信息伦理道德应当包含的部分内容。日本学者三宅健次和贺高洋曾经指出,信息伦理教育应该包括网络安全、著作权保护、网络礼仪与规则、网络通信常识、信息(因特网)通信文化等[3]。另一位日本学者中村一夫则将中小学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即确立新的伦理道德、确立新的常识和提高对信息价值的认识[6]。下面根据中村一夫和三宅健次、贺高洋等人的研究,试对日本中小学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作一具体的阐述。

(一)确立新的伦理道德

所谓新的伦理道德即指的是信息社会应有的伦理道德,包括遵守网络指南、遵守网络礼仪、保护隐私权、发送信息时应负的责任。

1.遵守网络指南

利用信息通信网络应该遵守相应的指南,如网络利用上的规则、信息收集方面的规则、用电子邮件和网页形式发送信息时的规则等。学生不但要很好地遵守这些指南,还要思考每一条指南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以便其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信息伦理道德。

2.遵守网络礼仪

网络礼仪包括为对方考虑和使用网络技术的注意事项两个方面。下面以电子邮件为例,予以说明。

第一,为对方考虑。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邮件要易于对方阅读;2)发送邮件之前,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阅读,检查原文是否存在错字或缺字问题;使用惯用语和略语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内容不要让对方产生误解;恰当地使用敬语;3)在发送邮件之前,确认对方的地址是否正确;4)在回复邮件时,如需引用接收到的邮件的内容,只引用必要的部分;5)在需要把收到的邮件转送给别人时,要站在原邮件发送人的立场上来考虑,确认转送合适与否;6)向对方询问时要注意:自己能够弄明白的事情,不要轻易地询问别人;为了使被询问者容易回答,要清楚地说明询问的要点;要考虑邮件接收者作为被询问者是否合适。向对方提出请求时要注意:除了要注意询问时的注意事项之外,要根据不同的请求,不要对被请求人的时间造成拘束或给其产生经济负担;7)调查链式邮件所带来的影响,不转送链式邮件;8)确认需要回信时,要尽快回信;认为对方期望得到回信时,应尽快回信;当对方对自己的询问和请求作出回应时,要礼貌地尽快发送感谢性的邮件。

第二,利用网络技术的注意事项。它主要包括:1)注意文字变化。 收信方可能不能正确显示半角文字和纯数字,尽量不使用它们;2)注意大型文件的附件大小是否合适。容量过大的文件可能不能正确发送;在发送大型文件时,要确认是否正确地发送了出去;3)注意病毒。附件中可能带有计算机病毒,不要轻易打开;特别注意来自陌生人的邮件;使用杀毒软件时,为确保万无一失,要经常升级更新病毒库信息;要检查自己所发送的文件是否带有病毒。

3.保护隐私权

从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的角度考虑,理解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是同样重要的。对于如何保护隐私权,以利用网页和电子邮件处理个人信息为例,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在网页上刊登个人照片或合影时,要征得本人(或家长)和照片著作权所有者的许可;避免不经意地刊登学生的姓名和住址等;不仅重视自己的隐私,也要重视他人的隐私;不要轻易地发布个人的信息;在回答电子邮件上的问卷和测验时,不要答出自己的姓名和住址,也不要告诉朋友的姓名和住址;保护隐私权不只是个人的问题,搜集个人信息的团体和个人有责任保护所收集的信息。

4.发送信息时应负的责任

利用网页和电子邮件发送信息时,要认识到应负的责任。为了正确地发送信息,要做到:1)对事实和意见加以区别;2)避免产生歧义;3)不发送无根据的臆测性信息;4)检查所引用信息的可靠性;5)把引用的内容与自己阐述的内容区别开来;6)注意著作权问题;7)注意对隐私的保护等。

(二)确立新的常识

1.信息的安全性

在信息社会中,个体的活动总是与发送和接受信息分不开的。为了防止在一瞬间成为加害者或受害者,要意识到在发送和接受信息时的安全问题。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要充分了解电子邮件的密码的作用,认识到管理密码的重要性,另外,还要掌握一些确保网络安全的措施,如关于安全防火墙等方面的技术。同时,要对有危害的信息进行分辨,避免被其所左右,从而使安全性受到威胁;一旦被劣质信息所困扰或受到损害,应该掌握应对策略,以确保安全。

2.预防计算机犯罪

所谓计算机犯罪是指“针对计算机(包括程序及数据)的犯罪或不法使用计算机的犯罪”,它是“与计算机有关的一切反社会的行为”[7]。就利用因特网的犯罪来说,主要表现有:传播暴力信息、猥亵信息,窃取密码,非法访问,制作与传播计算机病毒,利用网络侵害人权或进行犯罪等。为了使学生具备预防计算机犯罪的意识,有效预防计算机犯罪,必须使他们对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开展行动。另外,在进行预防计算机犯罪教育时,关注有关计算机犯罪的最新消息也是有必要的。

(三)提高对信息价值的认识

1.尊重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为了使学生自己或他人的著作权免遭侵害,将侵害著作权的事件降至最低点,要对学生进行尊重著作权的教育,培养尊重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态度,特别要让他们注意:1)未经授权,不应复制他人网页上的文章;2)未经授权,不能从他人网页上下载并改变文章、声音和画像等;3)不应用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等处理未经授权的画像等。此外,还必须意识到:不经意使用动画片中的人物角色也会构成侵害著作权。

2.确保信息的可靠性

在进行信息交流时,为了确保信息内容的可靠性,首先要慎重对待信息,也就是,防止虚假信息和被篡改的信息,不吸引、不利用虚假信息和被篡改的信息。其次,要把握信息传递手段,以预防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再次,明确信息的出处,对来自各种信息源的信息加以比较,有疑问时要追溯到信息源,注意常识在确保信息的可靠性上的作用。

3.信息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信息社会时刻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由此,信息伦理道德也会不断地更新和发展。认识到这一点,就会不断增强对信息社会的关心。这样,在参与信息社会的亲身体验中,能够学会正常地、健康向上地生存和发展,参与解决信息社会中所存在的一系列棘手问题,从而逐步地提高信息伦理道德意识,遵守信息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信息伦理道德行为。

综上所述,日本中小学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是非常的丰富的。但日本教育工作者在把握这些内容时,并没有把它们固定化和程序化,而是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审视它们,并不断地改进其内容结构。

四、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途径

(一)通过信息课程开展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日本初中技术·家政科和高中信息科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

初中技术·家政科中“技术领域”包括“技术与物品制作”和“信息与计算机”两个单元,其中第二个单元讲授的内容是:1)信息手段在生活和产业中所发挥的作用;2)计算机的基本构成、技能及操作;3)计算机的利用;4)信息通信网络;5)计算机多媒体的利用;6)程序与计测、控制。在第一方面内容中,明确要求“思考信息道德的必要性”。对于这一点,“学习指导要领”要求:教学时可以以因特网为例,教授个人信息、著作权保护和发送信息责任。这显然是信息伦理道德方面的要求。

高中信息科包括信息A、信息B和信息C三个科目。在这三个科目中,明确含有信息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的是信息A和信息C。信息A的内容包括四个单元,即:1)利用信息的方法和信息设备;2)信息的收集、发送和信息设备的利用;3)信息的综合处理和计算机的利用;4)信息设备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在第二个单元中,有三项要点,第三项要点“收集、发送信息中的问题”是关于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对此,“学习指导要领”规定,第三项要点的教学内容要安排信息传播手段的可信性、信息的可靠性、发送信息时个人的责任、注意隐私权和著作权等。另外,信息C的内容包括四个单元:1)信息的数字化;2)信息通信网络和交流;3)信息的收集、发送及其个人的责任;4)信息化的进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在第三单元中,有两项要点,第一项要点“信息的公开、保护与个人的责任”是关于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对此,“学习指导要领”规定,针对信息保护的必要性,要教授保护隐私权和著作权等内容;第二项要点是针对收集和发送信息时所发生的问题,要教授错误信息和偏颇信息给人的判断所带来的影响、应对和处理不当信息的方法等内容。

(二)将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渗透到各种课程的教学之中。

除了专门的信息教育课程之外,日本的中小学还通过综合学习时间、社会科、公民科、道德和特别活动等课程的教学来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这些都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干课程或辅助性课程,但对于信息道德的培养来说,它们又都是辅助性课程,它们在涉及信息道德的教学内容时,会相应进行适应信息道德教育主题的教学活动。日本学者已经注意到了它们在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上的功能和作用。比如,中村一夫曾经指出:“在新课程中,初中的技术·家政科和高中的信息科可以谋求信息道德的培养”,然而,仅靠这些学科难以“确保以培养信息道德为目标的授课时间”,所以应使它们“与社会科、公民科、综合学习时间和特别活动等的学习活动相联系,作为其活动的一环,设法(使学生)关心信息社会”[8]。应当指出的是,由于这些学科或活动不是专门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课程,所以通过它们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需要教师根据学习指导要领的要求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目标,做好相关教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同时还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五、结束语

21世纪,人类将生活在一个由信息技术驱动的信息与网络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对我们社会的传统伦理提出了巨大挑战,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利用需要对新的伦理行为和非伦理行为进行思考,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正是在这种时代与社会变迁的背景下产生的。当今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信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在步入信息社会的过程中,青少年学生在认识信息、利用信息上多少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避免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在中小学开展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是根本性的举措。把信息道德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信息教育的应有之意。从培养信息社会应当具备的价值观、道德情感和行为的目的出发,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信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的作用,形成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是基础教育应当承担的职责,所以在中小学开展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较早迈入信息化社会的日本,已经认识到了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其作为信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能使我们拓宽对信息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而且对于解决青少年中所存在的信息伦理失衡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日本中小学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目标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科学的态度、看法和想法,发展其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信息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和所产生的影响。这一目标定位能够在实际开展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日本在开展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实践中,还缺乏丰富的研究积累和实践经验,所以对于中小学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目标,还有待于进一步加以厘清。

信息伦理道德是信息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应遵守伦理道德规范的要求,它应该有一个完备的体系,日本在这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值得我们参考。在日本最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把培养信息道德纳入了相关课程的内容之中,并在“学习指导要领”中作了具体的规定,这为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

日本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不是只通过信息课程的教学进行相关知识的灌输,而是通过信息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通过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来培养他们应有的信息伦理和道德。这种全面的做法既符合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原则,又有其信息教育的特点,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当然,我国和日本青少年所面临的信息伦理道德问题并不完全相同,中日两国在建设信息化社会的模式上也各有差异,所以我们只能从自身立场和目标出发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借鉴日本中小学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有益经验和要素,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发展之路。

标签:;  ;  ;  

日本中小学信息伦理与道德教育综述_伦理道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