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第二医院妇产科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是目前临床中作为常见的,会造成女性盆底器官脱落及压力性尿失禁等一些并发症出现,直接影响到女性的生理器官,因此,会导致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妊娠与分娩是发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较高的元素,但不同的分娩形式会对机体本身功能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别,如何改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成为产妇预后的关键,现报如下。
关键词: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临床效果;研究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DF)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等,是由于盆底支持薄弱,导致盆腔脏器移位而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有研究统计发现,我国经产妇45%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1],严重降低妇女同志的生活质量,影响夫妻之间的性生活和谐。临床上对于妇女产后盆底健康已逐步重视,本研究对150例产后妇女采取了盆底康复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取的分娩150例妇产资料,将产后实施早期盆底肌康治疗的75例产妇为实验组,产后实施常规指导的75例产妇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为(27.5±0.3)岁,孕周时间37~40 w,平均孕周为(38.5±0.4)w,新生儿体重为2.8~4.2 kg,平均重量为(3.5±0.3)kg,分娩次数最多的为0~4次,平均次数为(2.2±0.1)次;实验组患者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为(27.2±0.4)岁,孕周时间38~40 w,平均孕周为(38.2±0.3)w,新生儿体重为2.4~4.6 kg,平均重量为(3.2±0.5)kg,分娩次数0~4次,平均次数为(2.2±0.1)次。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产妇采用临床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其中主要的内容有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功能锻炼等。产妇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产后实施早期的时间均为产后7 w。电刺激治疗,设定频率为8~33 HZ、脉宽为310~710 us,对于其他所进行的该I类肌纤维训练,设定基本频率为20~80 HZ、脉宽为25~310 us,对于其他所进行的该II类肌纤维训练。然后进行盆底肌力训练,若在治疗当中出现效果不理想,可以将频率和脉宽适当的调整一下,通过重复锻炼会增加治疗效果,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加长锻炼的时间。根据产妇的肌肉强度以及收缩时间不断提升,并且指导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盆底肌肉训练。2次/w,30 min/次之内,10~20次为1个疗程,治疗要持续5 w。对照组产妇为进行产妇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在产后只进行临床常规的康复指导。
1.3 观察指标
①Ⅰ级:产妇自己可以感觉到肌肉轻微收缩,但并不持续。②Ⅱ级:产妇可以明显感觉到肌肉在收缩,但仅持续2 s,完成2次。③Ⅲ级:肌肉收缩能使手指向上向前运动,持续3 s,完成3次。④Ⅳ级:肌肉收缩有力,能抵挡手指压力,持续时间4 s,完成4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⑤Ⅴ级:肌肉收缩有力,能持续对抗手指压力达5 s以上,完成5次以上。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产妇剖宫产盆底肌电活动以平均值±标准差(x±s),采用t检验,剖宫产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分布情况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剖宫产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分布情况: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分布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产妇剖宫产盆底肌电活动对比:实验组产妇盆底盆底Ⅰ类肌纤维、盆底ⅡA类肌纤维、盆底ⅡB类肌纤维、平均肌力、肌电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组织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常见的盆腔器官脱垂及尿失禁的发生,均与盆底支持结构的薄弱有关,两者往往同时存在。盆底功能康复的内容包括Kegel训练、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等[2]。
Kegel训练,是早期进行盆底锻炼的主要方法,该方法可以增强盆底的神经功能(兴奋频率和有效运动单位显著的增加)、增强盆底肌力。产妇能正确的、自主的收缩盆底肌、并能坚持锻炼,能收到一定得效果[3]。但在Kegel训练中,产妇不能自己识别特定肌肉群,正确锻炼盆底肌肉,并获知盆底肌锻炼的效果,信心和依从性会打折。电刺激可以运用在阴道放置探头发出的电流信号的变化,使盆底肌肉组织发生被动运动,刺激盆底肌肉和神经,从而增强盆底肌肉强度和弹性。并且提高神经反应能力,唤醒一些因受压而功能暂停的神经单元,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4]。生物反馈通过模仿视觉或听觉信号来反馈盆底肌肉活动情况,从而指导患者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肌收缩,同时便于观察患者的基础状况和锻炼发展情况,提高患者防治效果的信心和依从性[5、6]。综上所述,临床中产妇剖宫产分娩情况下,实验组盆底肌纤维持久收缩压、持续收缩的时间。平均肌力、肌电压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盆底肌力分布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提升产妇的盆底功能,有效帮助产妇恢复盆底功能。
4.总结
现如今,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在治疗产妇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方面起步较早,而且治疗方法也相对较为先进。可是从我国情况来看,对于产妇盆底功能性障碍的治疗还起步较晚,再加上很多产妇由于心理原因出于羞涩或者胆怯等因素,不敢去医院就诊,往往错过了最佳的就诊时期,给产妇带来了极大困扰。所以,为了能够避免此类情况发生,要对产妇及时进行治疗,使用盆底肌训练法,保证减少产妇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海静.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3,(30):5019.
[2]张瑞女.知信行干预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1,(20):1-2.
[3]张艳,易念华,吴兰,等.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评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3(3):351-355.
[4]杨梅.126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01):121-122.
[5]赵仁峰,凌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75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0,32(12):
[6]郁胜.盆底重建手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28例分析[J].天津医药,2010,38(12):1103-1104.
论文作者:杨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7
标签: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肌肉论文; 肌纤维论文; 功能论文; 实验组论文; 平均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