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20925197607256110 313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的急剧上涨使建筑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房屋的建设和安全就成为当今十分受到关注的问题,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筑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不少挑战。本文对房屋建筑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前言:在房屋建筑项目中,经常会产生裂缝问题,如何处理裂缝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施工单位最为重视的一个问题。在处理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做好其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针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以及房屋建筑自身的构造特征,在施工阶段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同时在施工结束以后,还应该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及时进行养护,以此确保工程的质量。
一、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
1、设计的合理
房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通常是由连接多层楼板模板的支撑系统、柱子以及数层楼板所组成的一个临时性受力体系,该体系很可能会随着施工工序的实行而发生改变。在整个施工阶段,混凝土结构的形状、所承受的施工荷载以及材料自身的性质,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荷载效也会随着施工的进程逐渐积累,长期下来可能会使楼板所承担的荷载大于结构设计所允许的承载能力范围,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可能会使施工阶段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性和使用阶段中的结构会有一定的不同。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该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的规定来进行设计。
2、建筑原料的选用
在施工阶段选择建筑材料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材料自身的质量,同时还要确保其应用的材料符合建筑施工的需求。减少混凝土裂缝这一现象的一个最佳选择就是对其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
(1)合理设计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混凝土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若其配合比设计发生问题,那么最终所配制的这些混凝土将不能正常的使用。对此,在设计配合比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其强度等级和混凝土自身性能的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在泵送混凝土且其流动性满足施工需求以后,应该采用少量水泥、水灰比小的配合比,从而减少水泥水化热。
(2)水泥的选择。在水泥材料中水化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问题,同时也是导致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出现水化热的原因就是因为水泥的水化。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选用质量合格的水泥,尽量采用低热水泥,同时在采购水泥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排专业人员对水泥生产厂家所出示的出厂质量证明书进行仔细地检查,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满足要求,并且还要明确水泥凝结时间。
(3)骨料选用。在选用骨料的时候,骨料的总体要求为物理化学性能稳定、高质量、不含有机杂质和盐类、高强度的粗细骨料,其中粗骨料最好选用自然连续级配碎石,其最大的粒径应该小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大约四分之一,同时还要小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四分之三,而细骨料则最好选用中粗砂。
(4)外加剂的选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避免混凝土开裂的一个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添加适量的外加剂。在这些外加剂中,其中尤以粉煤灰的防裂效果是最好,在施工过程中,利用粉煤灰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的脆性能以及其干缩性,同时还能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其中还有一种外加剂不仅能够对水泥颗粒产生一种分散效应,同时还能有效地减少水表面张力,产生加气作用,而这种外加剂就是木质素硫磺酸钙,这种外加剂属阴离子活性剂,在施工的时候,在混凝土中加入水泥重量大约0.25%的木钙减水剂,能有效改善混凝土自身的和易性,节约大概10%左右的水泥以及拌和水,从整体上可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二、施工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对于房屋建筑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施工的成本,同时还能优化其资源的配制,合理进行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分配,以此发挥出最佳的建筑效果。为了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使混凝土内外温差下降,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其具体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施工管理的加强
就施工过程来讲,进行施工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建筑施工能按照相应的规定有序的进行,防止发生一些不必要的施工事故。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施工技术,比如针对实际情况对板筋的松绑和位移进行相应的调整,防止出现踩筋现象。同时还要加强钢筋工程隐蔽验收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的的强度和厚度以及钢筋高度、锚固长度满足建筑施工需求。
2、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浇筑应该按照混凝土的自然流淌坡度、连续逐层推移、水平分层和斜向分段以及一次到顶的方法来实施。在浇筑过程中,不可对已经搅拌好的混凝土加水,如果浇筑采用的混凝土不合格,必须要退回搅拌站。准确把握混凝土分层厚度,新一层混凝土应该被上层混凝土所覆盖,这样才能实施浇筑,其中上下层浇筑间隔应该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范围以内,以此避免因为时间的间隔过长导致施工裂缝的产生。同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应注意气象温度的变化,尽量不要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实施混凝土浇筑。
此外,为了提高模板周转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将新浇筑的这些混凝土较早的拆模。若混凝土温度大于气温,应该准确把握好其拆模的时间,防止混凝土的表面产生早期裂缝。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由于水化热的散发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一定的拉应力,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温度,若把模板拆除,就会使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使混凝土表面附加拉应力,一旦这种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互相叠加的话,就会产生裂缝,严重影响混凝土自身的使用性能,针对这一情况,可在混凝土的表面上覆盖泡沫海绵等一些相关的保温材料,从而避免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
3、混凝土的振捣
(1)在振捣的时候,应该采取三道振捣法,其中三道的设置位置为:第一道应该在混凝土坡角,第二道在混凝土坡中间,第三道应该在混凝土坡顶,只有这三道位置的设置满足要求,同时相互的合理配合才能确保其振捣覆盖整个坡面,最终达到最佳的效果。
(2)在用振捣棒实施振捣的时候,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插入的深度以及其具体振捣时间,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最好控制在50mm以上,其振捣棒移动间距应该控制在40mm左右,同时其振捣棒应该快插慢拔。待混凝土振捣密实以后,要用刮平尺及时将混凝土的表面刮平,最后再撒上5—25mm的碎石,在终凝之前要用木抹将其搓平,其次数最好在两遍以上。
(3)混凝土的振捣可采用上下、前后同时振捣的方式来进行,若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距离长且流淌的坡度小,则应该在建筑点后面依次安排相应的振动人员来对斜坡实施振捣,为了使操作人员在下坑内更好地进行施工作业,应该在承台侧模位置设置若干个孔洞来供于操作人员的走动。
结束语:目前,随着建筑工程结构的发展,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大大提高了。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工序质量控制、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技术复合制度、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和工程质量的预控。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步骤,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不断发展的今天,混凝土施工技术就更为重要,只有控制好混凝土施工技术,才能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喜元.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之浅见[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
【2】张春辉.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与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8).
【3】陈晨,董志永.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领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
论文作者:曾宏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6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化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水泥论文; 过程中论文; 裂缝论文; 骨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