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岩土工程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使用安全稳定性的关键,然而,在实际勘察技术应用过程中因勘察技术方法局限,使得岩土工程的勘察质量受到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相关建设人员应以实际工程为例,分析采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优劣,从中找出规律标准,以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法实践效用。这是实现当前现代化经济建设快速稳定发展目标的重要课题,相关建设人员应将其重视。
关键词:勘察技术;岩土工程施工;应用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岩土工程事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从岩土工程施工工作来看,尚且潜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比如:勘察资料地质化情况明显,更新不及时,难为实际勘察工作提供有效信息支撑。又比如:勘察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均会对岩土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程度的挑战。为了岩土工程施工工作有效优化及完善,本文对“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意义重大。
1岩土工程在勘察方面面临的问题分析
1.1勘察资料形式化严重
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很多岩土勘察单位在工作中,都是分不同地段进行勘察,而且勘察工作和设计工作是完全分开的,二者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的联系和交流,由于相关规定和制度在落实方面还要一段时间,而且勘察工作比较细致,需要大量的时间,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勘察工作和设计工作就存在脱节问题,而且很多勘察得到的资料都过于形式化,没有现场的实际数据,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中,只能依靠提供的勘察资料来了解实际情况,这样设计工作不是完全建立在工程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基础上得到的,那么二者之间肯定会存在问题,将会影响工程的设计工作,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1.2没有利用数字化地图
对岩土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使用的地形图是施工的底图,也可以说是进行工程设计的最基础数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很多小型的地质勘查公司,其资金有限或者没有技术性观念,还没有引进先进的数字化地图技术,那么在绘制图纸过程中,不能和CAD制图软件进行匹配,那么也就很难进行对接,在设计中就必须重新对勘察数据进行处理,例如格式的转换等,影响设计的快捷性,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
2岩土工程施工中勘察技术的应用要点
2.1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浅层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在岩、土介质中的进行传播,根据地震波的振幅、波形、频率及其变化规律进而推测浅层地下构造、物质组成以及物理力学参数等信息。实际操作中根据地震波传播特点可以细化为折射波法、反射波法、透射波法。其中反射波应用较为普遍,这种方法利用反射波在不同介质分界面上按一定规律产生反射这一原理完成探测,这与人在山谷里的呼喊及其回声的原理近似,通过记录声波反射来回的时间就可以准确推算出由障碍物至呼喊者之间的距离。
2.2高密度电阻率技术应用
高密度电阻率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较广,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岩土介质存在一定差异。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勘察人员需要在对应的地点施加一定的电场,进而以此为基础探测地下传导电流的分布状况以及变化规律,通过对电流的进一步分析,得出勘察地点岩土的性质。高密度电阻率技术可以采用供电电极向地下输送直流电流,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对地下电流分布情况产生影响,还可以探测地面电场的变化情况,可以测算出地表电阻率,整个过程达到了数据收集的自动化和规范化,具有高效、科学、准确的优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地质及地下水情况分析
在地形平坦区域内,通过钻探技术的应用,对地层进行了判断,除项目区域表面的杂填土为人工堆积之外,还包括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相冲、洪积层以及由细砂、粉尘、粉质粘土等组成的场地地基。基于勘察期间,场地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地下水流呈现为自东向西,对水位深埋进行实测结果为12.2米到12.9米,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对于潜水水位来说,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水位变化的幅度大概为0.4米。
2.4地基变形及处理措施
在岩土工程项目当中,其主楼建筑基底的压力偏大,上部结构荷载传导基底的压力偏高,同时压缩变形会对深度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在地基变形计算过程中,对于压缩模量来说,有必要根据实际压力段进行取值,所需参数则有必要参考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和各层土综合e-p曲线进行合理取值。针对本工程的商业楼的地基,有必要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本次主要使用整片换土垫层的方法进行处理,基于地基基础底部的最小厚度为2.4米,有必要使用换土材料为3:7的灰土,确保其承载力特征值低于180kPa,压力系统不小于0.95。基于地基处理过程中,在工程桩施工时,有必要先进行试桩,进一步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场地湿陷性加以确立。此外,基于工程桩施工过程中,还有必要强化施工质量的控制,进一步保证地理处理工作的质量及安全性。
2.5探地雷达
探地雷达通过利用宽带电磁波以脉冲形式从而有效确认探测对象地下介质的分布规律,这种方法的基础理论来自高频电磁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向对应的地下介质发射一定强度的高频电磁脉冲波,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地下介质电性参数以及地质形态的差异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射或者散射,在这个过程中电磁波的传播路径、电磁场强度以及电磁波波形等要素都会发生改变,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具体的波形资料来判断地下空间位置及其物质构造。
2.6岩土勘察中应用原位测试技术
对于原位测试技术而言,就是在存在岩土的位置,测定与其相关的工程力学性质指标,为以后的设计和施工打下基础,但是在勘察测试中其能保证该段地质的天然结构,不会对其进行破坏,还能测得地质的自然含水量以及自然应力情况等,对其工程力学性质指标进行测定,测得的数据可以作为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依据,因此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在进行原位测试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要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走捷径,否则将会影响工程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好室内实验的工作,要分析施工现场岩土中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对应的实验,证实该问题的事实和严重程度,把得到的结果提供给设计人员,这样设计人员就会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处理措施,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2.7在岩土工程中应用数字化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数字化技术的完美体现,除此之外,还会使用到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以及数据库等技术,数字化技术不仅操作速度快,而且出现错误率低,和人工操作相比工作效率有很大提高。在实践应用中,可以将工程中的不同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提高管理的条理性,在工程中如果同时应用数字建模技术,可以准确表达出地质的表面情况。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岩土工程施工中勘察技术的应用分析得知,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求相关企业重视这些问题,同时掌握相关的技术,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要及时引入新技术,例如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应用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岩土工程施工效率,那么企业在未来会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岩土工程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霆.岩土工程施工中勘察技术的应用解析[J].江西建材,2015,(4).
[2]梁应科.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3,(23).
[3]蔡宗彦.勘察、设计和施工一体化模式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福建建材,2015,(3).
论文作者:李常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岩土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工作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论文; 地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