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利用探讨论文_程泽轩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0一大队 四川攀枝花 617027

摘要:地质灾害会引起地球表面的部分岩土层出现移动,无论是对自然环境还是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都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性。随着我国地质灾害形势的日益严峻,提高防治力度刻不容缓。地质工作人员必须从实际地质环境出发,通过全面了解灾害发生的规律,充分认识地质环境对于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作用,进行科学预测,然后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构建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环境,实现对地质灾害有效防止的目的。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利用

一、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主要是因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导致地质环境恶化产生的灾害。对地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把握各种自然运动的规律,预测可能的灾害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地质灾害常见类型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土地退化、地面塌陷等等。

地质环境主要是由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的一种体系,是地球演化的结果,通过各种物质相互作用和能量交替,形成了最终的地质环境。因此,根据地质环境可以有效的分析出地质运动的自然规律,从而预测可能的地质灾害,减少损失。

二、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理

由于地质灾害的难预测性,因此防治灾害就变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目前对灾害的预测和防治还属于被动阶段,通常处在灾害发生后的后期补救阶段,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的重大意义就在于提前预测各类地质灾害,结合预测结果来确保灾害防控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地质环境来进行判断,同时据此断定地质运动背后的深层规律,利用这些规律进一步预测灾害,制定防治措施,减低损失。

三、地质环境利用的重要意义

防治地质灾害,核心思想是要抓住对地质环境的利用。我们要加强对地质环境的了解,通过利用完善地质环境来保障环境的安全性。对于区域性的地质环境,就必定要考虑其特定的区域性,通过全面考虑,选择最适合的地质勘查手段和方法。在应用评价的基础上,了解测区内部的各类地质条件,遵照分类建设和管理的思路来确保利用的完善性。评价地质环境,需要搜集与其有关的信息和数据,提取后就能判断出地质环境的特性。例如:单体地质评价、工程安全评价和场地评价等。

四、地质灾害的防治

1、调查区划的建设

在建设调查区划的时候,一般是根据地质情况以及周边情况对危险程度进行等级区域划分,从而将每一个地区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发生灾害的概率以及产生的危害确定下来,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及理论依据,以便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相关部门能够最快的做出反应,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2、建设一个可靠的监测预警体系

在地质灾害防治的过程中,能够直接反映出地质灾害防治成效的指标就是监测预警体系。如果某个地区在监测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常的现象,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应该通过监测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对灾害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反馈,并且在第一时间对灾害做处预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监测预警体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人们有更多逃避灾害的时间。

3、对搬迁治理工程进行建设

监测报警体系在监测的过程中出现警示,相关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对灾害当地的灾情进行分析,如果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此次灾害涉及到的范围广,产生的危害比较严重,那么工作人员就应该提醒人们进行搬迁或者是其他的避险措施。只有采取合理的避险方式才能够使人员的伤亡程度降到最低,而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能够知道,搬迁是降低伤亡率的最好方式。但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搬迁并不是从此远离我们生活的地方,而是等到灾害过后,由相应专业人员对灾害地区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寻找合适的时机对受灾地区进行重新建设。

4、应急处理的建设

在最近的一段时间,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经济实力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这种阶段,如果国家发生了比较重大的地质灾害,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理体系变得十分重要。只有具有完整的应急处理体系,才能够在发生地质灾害以后对其做出及时的反应,使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及部分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灾害现场,对灾害现场的前期以及后期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是灾害地区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害率达到最低,为人们逃避灾害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5、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研究体系

与上面的几项一样,科学技术研究体系的完善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如果想要使科研体系变得完善,就应该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研究能力,只有将其作为科学技术研究体系的支撑手段才能够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对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进行开发的过程以及对灾害进行应急处理,都需要科学研究技术作为保障,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科学技术研究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成功与否有着直接的联系。

五、地质环境利用对策

研究表明,地质环境的利用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工程地质环境与区域地质环境。对于工程地质环境来说,其是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地质环境利用人员要进行信息分析,即通过了解工程建设的风险性与风险类型,以实现工程建设周边环境的宏观把控,进而准确判断影响工程建设安全性的影响因素。②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不断完善工程地质环境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③要结合工程地质环境建设的风险与地质环境做出评价,以使得地质环境得到最大化的运用。如表1所示,为工程建设的单体地质安全评价技术要求。

表1安全评价技术要求

而区域地质环境的利用,要结合地区的地质特点,来实现地质环境保护控制目标。以我国湖南地区为例,经勘查,该地区具有公益性与服务性,因此,地质环境利用人员,应妥善利用这两点,以避免地质原有的特征属性受到破坏。此外,还可建立其地质环境的评价机制,即通过评价监测地区的地质情况与评价信息的分类汇总,来提高区域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合理性。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地质环境利用人员还可将利用手段扩展至:地质环境的工程容量评价、工程功能区域划分以及灾害防治的控制方式等,进而保证区域地质环境利用的可持续性[4]。

结束语

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这不仅给人们的财产造成极大损害,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因此,明确地质灾害以及地质环境的含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效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以及地质环境的利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娜.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3):139.

[2]汪洋,李重妹.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4(10):245-246.

[3]杜青松,武法东,张志光.煤矿类矿山公园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对策探讨———以唐山开滦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1,13(4):127-132.

[4]王云,孙燕庆,王文超.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7,(07):132+134.

[5]王文庆,朱玲玲,李超.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利用探讨[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31(04):179180.

[6]韩杏朵.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A].旭日华夏(北京)国际科学技术研究院.首届国际信息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旭日华夏(北京)国际科学技术研究院,2016:1.

论文作者:程泽轩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0

标签:;  ;  ;  ;  ;  ;  ;  ;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利用探讨论文_程泽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