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思考论文_常小丽

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思考论文_常小丽

榆阳区防汛办 719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自然土地的需求量增加,致使绿色植被不断减少,沙漠化现象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造成的财产损失十分严重,所以我区更加重视对自然灾害的防御。本文通过分析我区水旱灾害的特点和现状,对新时代背景下的防汛抗旱减灾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尽可能减少人民损失。

关键词:防汛抗旱;减灾对策;创新理念

水旱灾害自古以来就是老百姓的心腹之患,自然灾害充满了不可抗力因素,特别是现在人民为谋取经济发展,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打破了自然规律。温室效应加剧,异常天气时有发生,各种灾害情况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防洪和抗旱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出台有效防灾对策已迫在眉睫。

1洪涝旱灾的特点

1.1季节性和区域性明显

我区全年的降水集中发生在6-9月份,这段时间发生的降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在高温高压的季节下,降雨少,又容易发生干旱。区域不同,洪涝发生的频率和灾害程度也不同,南方雨水充足,易发生洪涝,北方天气干燥,降水稀少,易发生干旱。台风在夏秋换季之时发生频率较高,最早发生在五月初,最迟发生在十一月。台风往往产生于海洋地区,由于海洋面上的气温非常高,低层空气在接触海洋面时形成的水汽促进了台风产生。

1.2 多种灾害发生并伴有次生灾害

洪涝灾害发生时往往还伴随着其他次生灾害,次生灾害危害性大,例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对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干旱灾害发生时,降水量少导致地表水资源少,加剧地下水下沉,还会加剧荒漠化。长期的阳光暴晒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强风袭击后,降水量增加易引起山洪暴发等灾害,加重交通负担和人畜伤亡。伴随强风而来的恶劣天气,毁坏农作物,严重妨碍了农业生产,地面房屋建筑和绿化也遭受了一定损害。

1.3 灾害损失大

我区土地面积比较大,受灾区域较广,财富总值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加,灾害发生时,财富损失总值也会增加。灾害发生后,往往会对我区的交通,水电造成巨大影响,加剧了损失。

2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没有完善责任制度

有关乡镇、部门没有健全防汛责任追究制度,防洪抗灾的方案准备不充分,没有相应的应急措施。防汛工程质量不达标,形式化严重。部分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灾害危机意识不强,灾害预报准确性不高,以至于在灾害来临时,总存有侥幸心理,没有良好的预警机制。特别是一些乡镇,对于防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往往不能及时处理暴雨山洪来临时的问题,使灾情进一步恶化。

2.2 水库管理不科学

水库是否得到安全的管理直接影响着防汛抗旱的最终效果,一些乡镇对水库和堤坝疏于管理,在灾害来临时,不仅不能减少损失,还会加剧灾害。水库管理部门没有专业人员驻守,缺乏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对于水库的变化不能及时反映,错过了最佳处理时间,这也是造成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

2.3没有统一规划和制度

各乡镇没有统一的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甚至有些乡镇的防汛组织机构形同虚设,落实不到位,任务没有明确的分工,基础信息缺乏。对于防治规划工作的热情不高,完成效率较低,严重影响我区规划编制的进度。

2.4防汛抗旱的设备落后

现有的防汛设备已经不能及时预知灾害问题,设备老化严重,预测准确性不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救灾设备磨损严重,传统设备工具救灾效率低下,日常维护与修养不到位。

2.5防汛部门意识不强

有关乡镇、部门防洪意识弱,没有给与河道建设该有的重视,防汛建设也给相关部门带来一定的利益冲突,河道附近经常发现违规建筑,有些百姓法制观念淡薄,破坏堤坝修建所需的石头和材料,加剧防汛工作的成本。

2.6天气异常影响防汛工作

随着私家车数量和燃煤量的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多,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我区的气候变化越来越复杂。以往容易发生干旱的榆阳区近年却总是降雨频繁,造成洪涝灾害,天气异常导致以往的判断思维不再适用,加大了防御难度,造成防汛失败,无法减少财产损失。

2.7瞒报事故

一旦发生灾害,有关部门互相推诿责任,为了避免上级惩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隐瞒事故真相,谎报灾害损失。同时地方新闻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和阅读量,总是发生不实报道现象,致使上级部门采取的措施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不仅妨碍正常工作,还延误了抢险的最佳时机。

3防汛抗旱减灾对策

3.1树立防汛抗旱的良好意识

各项建设都处于高速发展之中,这个过程中防汛抗旱工作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巨大挑战。防汛部门需要强化工作人员的防汛责任意识,只有意识被强化,才能克服防汛工作的困难。同时领导需要加强对防汛工作的重视,加强我区防汛安全教育,要亲临灾区巡视,掌握第一手汛情,认真指挥防汛安全工作。

3.2提高预报与测报水平

对防汛抗旱指挥部进行信息化改造,应用智能化设备监测水位与水量信息,并对设备进行改造,增加测速范围。改良设备能够缩短测验时间,降低测验频率。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实时传输水情信息,各级防汛部门能及时得到资料,信息的时效性得到加强。不能忽视小规模的灾害天气预报,通过日常的天气预报预测未来发生汛情的可能性,力求能够迅速制作出各级防汛图,巩固防汛抗灾基层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3加强防汛抗旱工作的宣传

防汛抗旱工作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防汛工作的宣传不到位,要让基层党组织起带头作用,开展防汛抗旱工作的宣传,加强人民的灾害防范意识,培养人民的自救技能。定期拍摄防灾视频,设计防灾简报,强调灾害防御的重要性,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和新闻媒体,指导相关部门进行科学防灾,传递防灾思想。对偏远的山区,可以定期组织专家讲座,不能忽视偏远山区防灾理念教育的重要性。

3.4充分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在当代的发展背景下,防洪防灾措施也应与时俱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这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路,吸收成功防灾经验,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并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应我区发展的防御体系。为了达到高效率的灾害防御,需要我们对症下药,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对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乡镇进行原因调查,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通过实践不断改善方案。推进相关工作的进度,从而实现大力提升防汛抗旱减灾能力的目的。考虑当局,合理配置资源,增加救灾的物资投入,建设科学的防汛抗旱管理系统。

3.5坚持以人为本,保证群众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在抢险救灾时,要以人为本,财产损失可以通过后期努力去弥补,但是生命非常珍贵,只有一次。当地领导在组织救险时,需要明白人是创造财富的原始动力,不管面对多大的汛情,都要优先考虑人民安全,首先安排人民有序撤离灾区,不要为了拯救物资而延误人员的最佳撤离时机,及时转移人员,减少伤亡。

3.6工程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区防汛工作做得越来越好,工程体系越来越完善,有效降低了灾害程度,减少年均粮食损失,缓解了灾害来临造成的饮水困难,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区经济的稳步发展。上级主管部门越来越关注基层建设,不断增加水利投入,建立了许多作用显著的水坝,形成了一套强有力的防汛抗旱工程体系,有效预防了汛期灾害发生。

4结束语

近年来洪水和旱情灾害越来越严重,需要政府单位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要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对灾害的防御和灾害后期治理,减少我区防洪抗旱减灾工作的压力和不必要的牺牲。在无情的灾害面前,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岩.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相关探讨[J].黑龙江水利,2017,(6):58-60.

[2]王欣蕾.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17,(20):246.

[3]王野.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12):195-197.

论文作者:常小丽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  ;  ;  ;  ;  ;  ;  ;  

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思考论文_常小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