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教育科技局教研室 吴俊青 0313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应用“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展开探讨,对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加以重新定义,以期可以促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同时,提出一些相关的有效应用策略,以便为推动“慕课+翻转课堂”模式及中学数学教学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数学
引言:国家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针对如何有效推进教育领域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提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推动了中学教学改革进程,“慕翻+翻转课堂”模式逐渐走入中学课堂。通过有效应用此类模式的方式,可有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整体效率,同时,对促进学生发展也存在积极影响。
一、中学数学教学“慕课(MOOC)+翻转课堂”模式概述
具体而言,此类模式指教师基于慕课平台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手段,创新出的一种“教师+学生+课后学习”型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发挥教师引导性作用的教学模式。实际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该模式加以应用时,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在充分考量学生实际情况及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经由多种高实效性的信息技术等,通过有效发挥慕课平台有效性的同时,创建起完善的中学数学网络课堂教学体系[1]。
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需要对可能涉及的诸多内容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看需要对学生的疑惑及问题开展有效回答。课堂教学结束以后,学生可经由网络针对相应内容进行复习或者拓展性学习,不仅有助于巩固所学习知识,加深学习印象,对培养其数学综合素质也存在积极影响[1]。
二、中学数学教学“慕课(MOOC)+翻转课堂”模式有效应用策略
想要促使该模式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出来,教师需要重视在有效考量实际教学情况的基础上,积极探寻和创新出多种策略和手段,对其加以有效应用,开展有效的形式优化及融合创新操作。同时,也需要注重把握模式核心内容,重视利用丰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一)提升慕课服务质量,发挥翻转课堂实效性
实际应用慕课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数学学科的发展加以充分考量,积极优化慕课平台中相关资源,校方需要和相关教师开展有效的交流和沟通,针对本校学生开展实效性较高的慕课课程设计操作。同时,中学数学教师需要在充分考量教学实际情况及进度的基础上,开展相应慕课课程学习信息的在线设计操作,并引导学生熟记上交作业和开展学习的时间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强化课前预习、课堂解惑、课后巩固三个阶段,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课程资源库。针对数学学科的实际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使用指导操作,将学校平台的优势良好的发挥出来。
(二)促进师生活动,建设优良慕课开展环境
具体而言,可围绕慕课学习组织相关活动,并邀请慕课教学对象及教师共同残疾,教师和教师间可针对慕课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遭遇的各种问题加以探讨和分析,分享有效方法及成功经验,为学生推荐一些高质量的慕课课程等。学生可分享自身学习经验及有效的慕课学习技巧等,有助于推动“慕课+翻转课堂”模式的有效实施[2]。
(三)转变教师角色,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素质高低对“慕课+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实效性高低存在直接影响,想要有效提升该模式的整体应用质量,教师有必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模式研究及实践应用优化操作,例如有效考量学生认知水平、知识吸收情况以及数学教学重点内容等,具体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基于各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开展层次分明、重点明确的教学及引导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间也可以开展有效的沟通及交流操作,针对模式应用或者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及问题,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积极推进个性化教学实现进程。
现如今,多数中学院校对“慕课+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依旧处于尝试阶段,学生尚未树立起优良的主观学习意识,甚至不了解课堂外的相关在线网络学习等,学生自主性较差等问题较为突出。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科学的自主学习,是应用“慕课+翻转课堂”模式的重要目的之一。促使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大幅度提升,并可以积极开展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对培养其数学综合素质也存在积极影响。慕课学习过程中,教师无法实时发挥监督作用,对学生自主性存在较大考验,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自主学习习惯,积极的开展课前预习及课后巩固,不仅有助于提升其课堂学习效果,对促进其未来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结束语:综上所述,积极探索和创新出多种有效的“慕课+翻转课堂”模式有效应用策略,对促进中学教学整体质量提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其数学综合素养提升及未来发展存在积极影响,基于此,学校及相关教师有必要针对相关操作提起高度重视,并对其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对促进学校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也存在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少华,张璐.艺术设计专业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以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为例[J].艺术教育,2019(05):166-167.
[2]夏冬生,孙先念,朱公志.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的特性及其相互关联性的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4):47-49.
论文作者:吴俊青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课堂论文; 模式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操作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