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论文_赵庆芳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论文_赵庆芳

(四川省苍溪县陵江小学校 四川 广元 628400)

【摘 要】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有机结合。教师通过提问既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5-049-01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P.R.Halmos也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对于小学数学而言,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启发性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组织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氛围,积极调动学生思考;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对问题回答的反馈信息中及时知悉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因时制宜的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接受理解知识,建构知识体系。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涵义

1、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从字面上看,提问的基本含义即提出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指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的一种行为活动方式。提问,是一种古老而且被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看到提问的其表面含义。一个懂得教学的老师,一定是个善于提问的老师,提问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师生互动交流的方法和手段。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课堂提问也做了相应的研究,阐述了自己对课堂提问独特的见解。国外对课堂提问的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心理学家瑞格,瑞格研究表明:提问是试图引出言语反应的一种状态。在瑞格看来,只要能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都属于提问。皮连生对课堂提问的含义进行了更详细的阐述,他认为:"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他还认为提问是课堂师生之间交流观点与看法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1本文把数学课堂提问理解为教师根据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并能及时给予学生积极反馈,调控教学,通过师生间相互交流,学生从中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有效性

美国教育家加里鲍里奇认为:"任何口头的说法或手势,只要引起了学生的回应或回答就被看作是问题,如果这种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那么这种问题就是有效的问题。"由此看来,有效的课堂问题既能使学生产生预期的反应,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的程。教师提问行为是否有效,不仅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而且关系到学习效率与效果的优劣与高低。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教师提出有效的学习问题。二是学生做出有效的预期回答。三是有效地进行师生平等和谐的对话。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课堂提问的对象要明确。目前很多教师忽视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常为了课堂气氛活跃,获取完美答案,提问主要集中在几个优等生身上,或为了不让后进生不分散注意力,挑些简单的问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把我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留给优等生解决。此法往往无法突出重点,很难搞活课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提高后进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提出的问题尽量放宽广,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问题的难易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来提问,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的问题能够使学生"跳一跳,摘下那个桃"。

2、课堂提问要注重度。 问题的难易程度,决定着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提问要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思维发展特点,针对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实质问题的难易度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内。问题太过简单,没有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会不似考就作答。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会使学生不能作答,时间久了学生会看到难题直接放弃思考。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回答。例如,教师在讲解"平均数"时,列出了下面的数据:上学期期中考试我们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是 85 分, 期末考试数学的平均成绩是 89 分。接着提出问题:"上学期期中考试我们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是 85 分,是不是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都是 85 分呢?"引导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进行思考,然后讲解平均数的具体意义, 使学生能够对平均数的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勇于探究,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3、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教师在提问的效果与提问的时机有关。在教学的知识关键和本质之处及时提问,可引导启发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的实质,使学生能快速的进入学习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顺利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教师在新旧知识衔接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重点处提问,根据教学重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提出深浅适度、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教学难点出提问,设计指导性提问,已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还可在定律、法则性质推导处提问设计探索性提问,使学生在观察、动手实践中得出结论,学生独立思考出来的知识,可达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目的。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在我们实际操作中,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教师应该多进行有效提问,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任秋霞.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探究.《读写算(教研版)》.2013.09

[2] 赵继宝.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09.10

论文作者:赵庆芳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论文_赵庆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