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大底盘多塔结构设计的思考论文_刘传友

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518057

摘要:近年来,住宅小区建设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地面以上为多栋高层建筑,地面以下的大底盘由地下室形成,不断扩大底盘规模情况下,也会逐渐增多地面上塔楼数量。由于大底盘多塔结构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其结构设计时,要准确的掌握设计要点,本文即在分析高层建筑结构大底板多塔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具体的设计要点,旨在为实际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大底盘多塔结构;结构设计

0前言

建筑行业繁荣发展过程中,高层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且丰富了高层建筑所具备的功能。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时,为使功能需求得到满足,复杂结构大量出现,其中,较为常用的一个结构类型即为大底盘多塔结构。大底盘多塔结构设计工作如未能恰当的开展,会影响整个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因此必须要高质量的进行其结构设计工作,而达到高质量目的的有效手段即为准确抓住设计要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

1高层建筑结构大底盘多塔结构特点

1.1大底盘要协调于上部多塔变形

在大底盘多塔结构中,大底盘为其底部,一般作为商用,而上部的高层建筑多作为住宅建筑,或者作为商业建筑,因此,在大底盘顶部,上部多塔部分会出现内收,使平面刚度的突变形成。同时,通常以剪力墙作为多塔部分,所以大底盘部分的墙要进行加厚处理,或者墙的数量增加,预防竖向刚度突变的形成。为能保证大底盘协调于各塔的变形,结构转换层要设置在大底盘的顶层,并将多塔结构嵌固端选择为大底盘顶板。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如温度因素,大底盘顶层楼板钢筋布设时,应采取通长布置的方式。

1.2综合体结构具备多种类型

目前,高层建筑已经具备多种结构类型,每种类型具备不同的复杂程度,其中最为复杂的一个为大底盘多塔结构。大底盘多塔结构中,常见的有三种,分别为无裙房多塔结构、带缝多塔结构、复杂多塔结构。在结构方面,大底盘多塔结构并不相同于双塔连体,对于双塔连体来说,需具备一条对称的或基本对称的轴线,而大底盘多塔结构并未严格的要求对称,独特性比较强,建筑结构功能、设计理念方面均能体现出此种独特性[1]。

1.3大底盘、多塔间竖向构件不规则

一般来说,商业建筑或办公建筑为大底盘多塔结构地下部分的主要用途,基于此种用途,底部要具备较大的使用面积,较高的楼层;住宅建筑、办公建筑为地上部分建筑的主要用途。多塔部分经内收处理后,结构的竖向刚度会发生改变,由此可能导致薄弱部位存在于结构内,设计结构过程中,部分结构要加强。多塔结构具有复杂的振型,质量、刚度分布不均匀,故各塔应尽量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以及相同的结构平面,以将综合体质心与刚心间的距离缩小,使结构扭转效应减弱。

2高层建筑结构大底盘多塔结构设计要点

2.1科学选择嵌固端

分析计算高层建筑结构之前,首先要将结构嵌固端位置做出确定。如果结构具有比较大的刚度,而地下室仅具有较少的层数时,单独分析嵌固端以上部分的结构,结果显示,基本相同于实际情况,但周期分析结果除外;而地下室层数比较多情况下,将地下室影响忽略后,单独分析各塔结构,结果显示出的安全性比较差,此时,工程设计要按照整体模型进行。另外,地下室层数如并不多,各单体嵌固的最佳位置为地下室顶面,防止多塔复杂结构的形成。根据相关要求可知,计算高层建筑结构过程中,上部结构嵌固若为地下室顶板,与相邻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相比,地下室楼层侧向刚度至少应大于其2倍[2]。另有要求指出,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顶板开洞面积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且现浇楼板的板厚不应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30,配筋双层双向布置,并且楼板配筋率不应低于0.25%。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及要求可知,上部结构嵌固部位如选择为地下室顶板,设计中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地下室与地下1层的侧向刚度比,通常较易满足此种要求,如果不能满足,可将竖向构件截面增大或者增加竖向构件数量;另一方面为地下室顶板刚性要求,保证地下室顶板开洞率在30%以内时,可满足其刚性要求。因绿化要求以及建筑使用功能需要,除主楼以外,会降低地下室顶板,导致地下室顶板存在不一致的标高,此时,为避免出现抗震薄弱部位,可采取图1中左侧的处理方法,但要是室内外存在较大的温差,处理方法应选择图1右侧的。

图1 地下室顶板标高不一致处理方法

2.2地基基础设计中严格控制差异沉降

在高层建筑中,上部结构荷载通过基础扩散后,以塔楼为中心,“共同作用有效范围”形成。各塔楼下方,沉降会形成在一定区域中,形成沉降中心,沿着径向,基础沉降变形均出现向外衰减,同时,共同影响范围内出现叠加现象;而地基反力的中心也处于各塔楼下方某一区域,沿着径向,裙房基础向外扩散,且叠加现象产生在共同的荷载扩大范围中。为将材料用量减少,通常采取降低裙房筏板厚度的措施,或者通过设置后浇带方法调节基础筏板变形,变截面位置或后浇带位置应设置在“有效共同作用范围”之外。大底盘多塔楼结构中,因高层主楼会连接裙房基础,或连接地下车库的基础,形成整体,此时,结构安全会受到差异沉降较大程度的影响。根据相关规定,高层建筑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相连接时,若并未设置沉降缝时,要采取其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沉降差异,并将沉降差异产生的影响降低。例如,高层主楼采用桩基础,裙房或地下室也采用桩基础时,各桩基的长度、直径,需使用的桩基数量的确定均以变形调整原则或承载力为依据,经调整后,尽量保证相连的二者具有一致的沉降,促进差异沉降值的降低;而高层主楼采用桩基础,裙房或地下室采用天然地基基础时,沉降值要接近主楼的。

2.3预防超长地下室出现开裂

大底盘地下室中,一般不会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在平面上,地下室长与宽均在100m之上,甚至超过200m时,远远要比最大的伸缩缝间距大。对此,结构设计时,必须要对外墙开裂问题充分考虑,做好充足的预防。由工程实践可知,结构是否发生变形开裂的决定性因素中,并非只包含是否留缝,还和其他很多因素有关。对于超长地下室来说,不仅要对混凝土裂缝做出严格的控制,还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第一,不适合采用强度等级过高的混凝土,承载力充足、防水要求满足情况下,强度等级应处于C25~C35之间;第二,施工后浇带要设置,使混凝土硬化期间将基础收缩应力释放出来,后浇带设置时应尽量避开基础,两个后浇带间隔20~40m;第三,混凝土配置时应掺入适量的膨胀剂。

3结论

高层建筑中,大底盘多塔结构形式的广泛使用,在多塔结构设计中更应掌握其设计要点及关键性问题,不仅要科学的选择嵌固端,提升该结构的安全性,还要严格控制地基基础设计中的差异沉降,增强多塔结构的稳定性,并预防开裂问题出现在地下室中,提升地下室的设计及施工质量,避免质量问题的存在,保障建筑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陈超.大底盘多塔连体复杂体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J].低碳世界,2016,(24):143-144.

[2]孙福萍.大底盘多塔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12):47-50

论文作者:刘传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5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结构大底盘多塔结构设计的思考论文_刘传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