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论文_肖琳琳

探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论文_肖琳琳

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 250101

摘要:由于地震等地质灾害带来的破坏性非常强,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修复与抗震功能有关的设计工作,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设计过程需要加以重视。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不仅能提高建筑物的整体使用寿命,而且能保证居住在建筑物内的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这对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建筑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重视抗震结构的设计,以保证建筑安全的整体使用。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问题

导言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抗震问题上也得到了深入研究,并在实用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以下是对相关问题的具体讨论。

1 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意义

在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中进行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土建结构的抗震性能。土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最根本意义是提高抗震性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土建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承受地震的冲击,使土建结构更加安全;(2)有助于提高土建结构整体刚度。土木工程结构整体刚度低,是其在运动力作用下容易倒塌的主要原因。抗震设计主要是通过设计提高整体刚度,提高抗震能力。(3)有效减少地震对土木工程结构的不利影响,间接减少地震灾害危害。

2 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人员缺乏认识

设计师是保证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些结构设计者本身缺乏足够的理解,没有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或者过分依赖计算软件,这将带来某些潜在的安全隐患。相关设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设计理念和优秀的结构设计素养,以促进和提高结构设计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2.2结构体系不合理

合理的建筑形状和布局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建筑物的平面和立面应该简单对称。根据对地震破坏的研究,简单对称布置的建筑物在地震中相对不易被破坏,因为这种结构易于计算并获得相对准确的地震响应,更容易采取标准合理的抗震结构措施,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更容易处理细节。

由于现在很多甲方及设计师过分最求造型奇特,导致结构体系不合理、不规则。“规则”的概念包括建筑的形体尺寸,以及结构的竖向抗侧力构件的布置、结构的质量分布等诸多控制因素。要达到“规则”的实际体现,它需要建筑、结构专业和其他相关辅助专业的合作与协调。只有通过不断的优化和调整,才能最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如果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不注意结构体系的合理布置,结构设计不合理,安全性不能满足各种标准的要求,抗震性能将受到严重影响。

3 提升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与方法

3.1精确测算土木工程结构模型数据

外力对地震的抵抗能力直接决定了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在设计土木工程结构时,必须准确地计算结构模型数据。土木工程结构模型数据测量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设计者需要筛选收集到的测量数据,去除不准确的数据,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工程结构设计提供更准确的计算依据;其次,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有关指标数据明确地震能力函数;合理选择各项指标的数值,保证土木工程抗震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三,设计人员需要以初期指标值为依据,进一步优化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使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将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降到最低。

3.2 提高土木工程抗震结构的合理性

地震灾害来临时,建筑物将依靠土木工程结构的地震能量来改造地震所造成的力量。因此,在进行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更加重视这一问题。保证了抗震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墙可以在同一水平轴。这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大大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加有效。此外,在设计梁结构时,必须严格遵守强、弱梁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3.3 隔震以及消能减震设计科学合理

在进行实际的结构减震设计工作时,能够发现当地震等级为7级,是土木结构所能够承受的地震作用和5.5级地震烈度所产生的破坏程度相当,在此情况下,建筑结构仍然在弹性范围之内进行工作。同时,在地震过程中,结构的加速度、位移和速度大大降低,结构部分的损伤程度大大降低。土木工程结构和整体建筑保护效果良好。在隔离和能量耗散的设计过程中,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地基和施工现场的选择过程中,必须保证地基的密度高,地基的稳定性强。使地震能大大减少对建筑物的影响。其次,建筑结构之间的差异导致隔振因素的不同,因此实际设计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隔振支撑。第三城镇的选择和相应的抗震构件需要根据材料的延展性来考虑,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和破坏程度。目前,我国在能源耗散和隔离方面有许多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4 抗侧力体形优化

如果结构预规划在施工过程中是刚性的,地震时对建筑物主体结构造成的破坏将会大大减少,建筑物也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形,保证了墙体的安全,保护了墙体。如果建筑结构中存在大量的超静条件,那么塑料接头越多,相应的地震过程,地震将大大减少对建筑的破坏。建筑结构方面,建筑结构强度越高,建筑整体稳定性越好。因此,如果建筑结构是由工作人员优化的,如果结构是损坏的,那么就没有必要根据地板设置屈服机制。屈服机理可根据整体性原则进行设计。

3.5使用特殊的防震材料

土建结构抗震设计中采用了一些特殊的防震材料,具有良好的防震效果。例如,使用特殊隔离材料隔离建筑物,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发生时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在过去的防震措施中,主要是在地基底部铺设适量的砂土,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震作用,并经过改进和创新,主要在地基底部铺设一层沥青,减震效果优于砂土和粘土。此外,它还可以改变建筑物的墙壁和栅栏上所使用的材料,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降低所使用的材料的质量,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避震作用,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

结束语

总之,我国在抗震救灾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和发展不仅与工程技术密切相关,而且影响着公共政策。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力不断增强,有效提高了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使建筑物具有一定的耐久力,用于抵御规模较小但破坏力相对较强的地震破坏。对烈度高的地区,应推广抗震结构,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对工程技术,应做好基础研究,做好规范编制。例如,地震学的不断发展将减少或从根本上避免低防御面积10度以上的大地震的发生;这为确定地震冲击-延性分类组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朝阳.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技术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8):234~235.

[2]赵真,谢礼立.浅析传统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思想形成的一般规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2):67~68.

[3]张月明,王小平.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的探讨分析[J].水运工程,2018(4):51~57.

[4]王峥峰.探讨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技术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10).

[5]谢朝阳.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技术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4).

[6]周锡元.中国建筑结构抗震研究和实践六十年[J].建筑结构,2019(9).

论文作者:肖琳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探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论文_肖琳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