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社会阶级、阶层矛盾的几点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阶层论文,阶级论文,矛盾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社会阶级、阶层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反映,影响其他各类社会矛盾,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从四个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一、研究新时期社会阶级、阶层矛盾的必要性;二、分析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立场和方法;三、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特点及成因;四、正确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社会 阶级 阶层 矛盾 认识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存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而社会阶级、阶层矛盾则是社会主要矛盾在人与人关系上的集中反映,它对各类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前,讲社会阶级、阶层矛盾,实际上主要是讲人民内部矛盾。因此,显然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把这一问题作为当前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加以探讨。
一、研究新时期社会阶级、阶层矛盾的必要性
社会矛盾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我们着重研讨的是社会阶级、阶层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对这一矛盾的深刻认识是实现正确领导的重要前提。但近年来研究的力度不够,主要是有些同志对研究这一问题,心存疑虑:担心被误解为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担心与改革开放的调子不和谐;担心刺激一些社会成员而影响团结;等等。要打消这些顾虑,必须明确研究新时期以阶级结构、阶层结构矛盾为基本内容的社会矛盾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虽然已基本消灭,但阶级仍然是客观存在,而且内部正分化、重组形成新的阶层。各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仍然决定政治的属性,要认识政治,就不能回避对阶级、阶层的分析。只有正确分析当前社会矛盾,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富于创造性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才能适时调整具体政策,使之更臻完善。其次,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包括对人们利益的调整。人们对改革的态度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其利益关系决定的。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对阶级、阶层矛盾作具体分析,才能认清改革的动力与阻力,明确改革的方向。强调正确认识和解决阶级、阶层矛盾,不但不妨碍改革开放,而且是关系到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全局的大事,是关系到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大事,是关系到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大事。再次,阶级是政治学最基本的范畴,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分析现实的阶级、阶层状况是懂政治的重要体现。开展对社会矛盾的研究,是培养政治上成熟的党政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它有助于防止领导干部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面前陷入认识误区,做出错误判断,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
二、分析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立场和方法
要正确认识新时期的社会矛盾,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为着认清形势,解决矛盾,推动社会前进而去认识矛盾,既不掩饰,也不夸大,更不能为了论证某种主观设想或实现某种政治图谋而曲解矛盾,只有实事求是才是唯一正确的态度。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分析新时期社会矛盾问题的总钥匙,阶级分析仍然是认识社会矛盾的重要方法。今天我们运用阶级分析法,不是要把一切社会现象贴上阶级的标签,搞阶级斗争扩大化,而是要通过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维方式的综合分析,对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矛盾和不带阶级斗争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作出科学的界定,达到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目的。
坚持实事求是,既要有无私无畏的彻底唯物主义精神,又要善于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要注意切实把握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在普遍性原理指导下,把立足点放在把握当前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上,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要从众多的社会矛盾中把握居于支配地位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阶级、阶层矛盾都是主要矛盾的反映,都受它的影响和制约,离开社会主要矛盾,就事论事,就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作出“左”的或右的判断;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取全面统计,抽样调查,典型解剖等手段,占有大量具体而详实的材料,通过数据分析,综合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根据上述思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当前社会阶级、阶层的状况作如下具体分析:
1、在对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和数量、劳动方式和特点、参与社会分配取得生活资料的主要形式和占有份额、基本生活方式等因素综合考察的基础上,确定阶层的划分。如对公有企业经营者与私有制企业经营者的考察,不依据其职业特点相同,而依据其占有生产资料方式的不同,确定其分属于不同阶层。
2、在对每一阶层的人数在社会总人数中所占比重及其影响(包括正负面影响)社会发展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的能量等因素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明确其地位。产业工人、知识分子、农民、乡镇企业工人等阶层,无论就数量还是就能量说,都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乃至决定性的影响,毫无疑问应作为主要社会阶层分析;私营企业主阶层,农民中的富豪阶层,虽然在社会总人数中所占比重很小,但对社会生活正面和负面的影响都很明显,因此也应做为主要社会阶层给予关注。
3、在对各阶层的生活状况、政治态度、思想心态等因素综合考察的基础上,认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产业工人、知识分子、农业劳动者等阶层,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力量,随着社会进步,虽然在不断分化、重组,但总体上队伍在不断壮大,素质在不断提高。乡镇企业工人、第三产业职工等阶层,是伴随着新的经济形式和新的产业兴起的阶层,他们的产生本身就标志着社会的进步,由于他们所依托的经济形式和产业具有广阔的前途,这些阶层也必将日益壮大,并对社会发展起更积极的作用。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失业者等阶层,在建国初期曾经存在过,经过50年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以及对劳动力实行统包统配政策,曾经基本上消失,但在改革中他们又重新产生。因此,既要承认这些阶层的存在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充分发挥他们对现实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又要注意他们曾经存在的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某种不适应性,适当引导,防止产生对社会基本制度的冲击。
4、在对各阶层的经济利益、政治要求、发展动态、相互关系等因素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各社会阶层的矛盾。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在总的低水平的基础上处于多层次、不平衡状态,社会成员又划分为多层次的阶层,所以人民内部矛盾就表现为普遍的、错综复杂的阶层内外的矛盾。最值得关注的是以下四类矛盾:一是工人和农民的矛盾,它突出表现为城乡矛盾;二是知识分子与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的矛盾,它突出表现为体脑矛盾;三是社会管理者阶层与其他社会阶层的矛盾,它突出表现为领导与群众的矛盾;四是私营企业主与其他阶层的矛盾,它突出表现为分配不公、劳酬不符、私营企业内的劳资冲突和部分私营企业主无限制的政治、经济扩张欲望与党的宗旨间的矛盾。
三、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特点及成因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它表现为人民内部之间和敌我之间这样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论断,仍适用于今天。但是当前这两类矛盾,都具有不同于过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大量人民内部矛盾呈显性状态,而对立阶级之间的一些矛盾反而隐性化。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因内部分化加剧,收入差距和思想观念差距拉大,矛盾往往表面化。相反,敌对势力却通常采用隐蔽伪装手段,接过群众中的一些口号来掩饰其真实的政治意图。
2、大量表现为常规性矛盾,但非常规性矛盾明显增多。诸如已被历史发展所否定的卖淫、嫖娼、吸毒、赌博、黑社会团伙、封建迷信、宗族活动等现象死灰复燃,由领导者的严重官僚主义而造成局部失控等。对这类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偶然性而麻痹大意,必须认真研究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形成机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解决。
3、大量表现为物质利益矛盾,但往往通过思想政治矛盾反映出来。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利益观念被强化,当前物质利益矛盾相当突出,投射到思想政治上主要表现为:部分人利用旧体制或钻新体制的空子,获取不合理利益。所谓“地方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就是典型一例;人们由于利益差异产生认识分歧,同一事件,在不同人中常有不同乃至截然相反的评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政治学说、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以及封建思想、殖民文化之间的对立,更是随处可见。
4、大量表现为渐发性矛盾,但突发性矛盾明显增多。最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党内腐败现象和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上产生的强烈不满导致矛盾激化的可能性增多。对此,既要采取治本措施,又要随时注意防止和消除其可能激发的某些特定条件。
5、大量矛盾具有非对抗性,但转化为对抗形式的可能性明显增强。特别突出的是某些民事纠纷,由于执法者或当事人不依法办事,极易激发事端,破坏社会稳定。
新时期社会阶级、阶层矛盾的成因大体有如下几点:
1、社会发展转型和新旧体制转轨,必然带动社会阶级、阶层的分化与重组。从总体上看,这是改革的重要成就,社会进步的明显标志。但也引起相当多的社会成员利益波动,心态失衡。如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和发展,带来不同所有制单位从业人员间的矛盾;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和发展,带来不同收益人员间的矛盾;产业政策和结构、企业制度和结构的调整,带来不同就业机遇间人员的矛盾;等等。
2、旧的思想观念对改革产生强烈的冲击。如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产生,而由“大锅饭”强化的平均主义观念,排拒“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社会上“攀比风”甚炽,攀比不仅是诱发阶级、阶层矛盾的直接原因,而且使许多改革措施在“一拉平”的要求中磨灭了锋芒;又如赤裸裸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造成“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泛滥,既严重干扰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也使社会成员间形成了强烈的不信任感等等。
3、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蔓延,使人民群众不满情绪增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尽管我们党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防止和克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但这个问题不仅远未解决,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发展。若不对党政机关内的贪赃枉法者和社会上的不法之徒加以打击,清障除垢,肃贪保廉,激浊扬清,必将使社会管理者阶层与整个社会产生更尖锐的矛盾。
4、国际共产主义事业遭受挫折,西方敌对势力把和平演变的矛头主要指向我国,加紧思想文化渗透,推行“分化”、“西化”策略。这不仅是我国产生一定范围内阶级斗争的重要原因,也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许多属于人民内部性质的矛盾变得复杂起来。
四、正确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仍然是我们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理论武器。邓小平把毛泽东处理两大类矛盾的原理与新的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战略措施。江泽民在十四届五中全会的讲话,阐明了处理十二个带全局性重大关系的方针。这些论述,为正确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指明了基本思路。按照这一思路,当前要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社会阶级、阶层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正确路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贯彻这一路线的正确方针。坚定地贯彻这一路线和方针,就能高屋建瓴地解决各类社会矛盾: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发展速度的快慢,直接制约着社会阶层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由于社会总供给长期低于总需求,过去往往借助于政治的、教育的手段来消解因经济利益引发的阶级、阶层矛盾,虽也曾奏效于一时,但终因未能治本,往往积累成更严重的矛盾。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人们的物质利益矛盾,虽然仍不能忽视用政治的、教育的手段调控、引导,但主要只能靠发展经济来解决,即使是政治矛盾、思想矛盾,其深层根源仍在经济利益,依靠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办法来解决就比较顺当、彻底;要通过改革,逐步建立和健全正确处理、协调社会基本矛盾和利益关系的机制,这是解决社会阶级、阶层矛盾的关键措施;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对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及时察觉,果断处理,为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2、强化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这是一个二位一体的命题,为此,必须增强全体工人的阶级意识,巩固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提高工人的政治、经济待遇,明确工人阶级的主人翁责任;提高工人素质,使他们成为发展生产力的主导力量,改革的推动力量,维护稳定的中坚力量。
3、明确执政目的,提高执政水平。共产党人夺取和掌握政权的目的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提高执政水平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分析和处理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关系的能力:要切实保证共同利益,以公有制形式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是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必须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政治问题对待;要时刻关注长远利益,消除贫困,共同富裕,这是全体人民普遍认同的长远利益,必须从提高社会总体经济实力和抓紧先富带后富两方面着手,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要统筹兼顾各阶层人民的特殊利益,分配不公,劳酬不符,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主要社会阶层都产生严重冲击,抑制人们的积极性,必须通过加强管理,完善政策,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加以调控,同时打击各种不劳而获的不法行为,防止某些人严重破坏“社会公平”的原则;要合理引导利益要求,对合理而现实的要求,要主动促其实现,合理但不现实的要求,要说明困难,指明希望,对各具合理性而又相互冲突的要求,要引导双方在能承受的范围内适度妥协,不合理的要求要及时化解。
4、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增强人民团结。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正确处理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矛盾的总原则,调动各阶层人民的积极性,巩固全国人民的大团结是其直接目的。要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和政治民主,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要在经济、政治领域贯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在科学文化领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民主精神渗透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依据“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采取民主讨论、平等协商的方针,统一认识;要在人民内部把民主与法制、民主与纪律、民主与集中统一起来,用法律、纪律、制度规范社会行为。
5、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处理社会阶级、阶层矛盾,就是要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认清自己的合理的、现实的利益,共同努力去实现这种利益,放弃不合理、不现实的要求,既维护自己的利益,也照顾他人的利益。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每一社会成员的不同思想、行为,采取宣传说服、激励等方式,疏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
6、克服官僚主义,密切党群关系。要使各级领导深刻认识到,讲政治就是要讲群众观点,在协调利益关系时,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的一切;要克服部分党政机关、社会管理部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衙门作风;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采取教育、纪律、法治的手段对腐败综合治理;要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群众实践中探寻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新方法。
7、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党在处理社会阶级、阶层矛盾的过程中,处于总揽全局的地位,这就要求党针对当前社会阶级、阶层矛盾的特点,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战斗力和凝聚力:要按照“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判断形势,分析问题,警惕某些社会势力同党争夺领导权的倾向,对于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要旗帜鲜明的分清是非,把群众引导到正确的立场上来;要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组织建设,严格管理党员,把严入口关,努力提高党员质量,严格管理干部,按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要求,建立选人、育人、用人机制,保证党和国家领导权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要从掌握群众、维护稳定、巩固政权的高度,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同时相应地抓好基层政权、群团组织、经济文化组织等基层组织建设,使多数社会矛盾能在基层及时解决。
标签:政治论文; 社会矛盾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矛盾处理论文; 政治社会学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