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内二科 海南昌江 572700
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讨的74例患者均随机从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筛选而出,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消化内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之后,研究组(94.59%)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38%),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1.02±0.79)d,对照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1.84±0.88)d,对比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t=4.2178,P<0.05)。结论: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其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预后生活,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消化内镜;临床疗效
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通常患者出血部位主要是胃和食管、胆管及十二指肠等。其临床病因相对较复杂,主要由于消化性溃疡或肝硬化等引起的血管病变或息肉病变较为常见。并且此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1],这在一定程度对患者身体健康级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及时使用有效科学的治疗措施。从近几年来看,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经内镜下治疗渐渐作为首选方法[2]。将74例患者纳入此次研讨范围中,其目的在于分析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讨的74例患者均随机从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筛选而出,临床大部分表现出呕血或者便血,同时伴着不同程度的心慌、头晕、头疼、血压下降、乏力等,所有患者均通过胃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7例患者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分布20~65岁,平均年龄(37.4±5.1)岁;患者平均病程(5.6±3.9)d;其中25例为胃溃疡患者,2例胃癌患者,7例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3例为胃黏膜糜烂患者。研究组37例患者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分布21~66岁,平均年龄(37.7±4.9)岁,患者平均病程(5.5±4.1)d;其中23例为胃溃疡患者,3例胃癌患者,6例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例为胃黏膜糜烂患者。从两组一般资料上看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对心率、血压和血氧、呼吸及脉搏进行监护,并低流量吸氧,同时禁食,进行洗胃并补充血容量,在必要时要输血,给予奥美拉唑(40mg/次)静脉注射,2次/d,连续治疗1w。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去甲肾上腺素(8mg/次)口服,2次/d,口服云南白药(4g/次),2次/d。研究组接受消化内镜治疗,依据病灶的状况,选取药物进行局部注射或是机抗凝止血等办法。药物局部注射,其主要适用在动脉血管喷射性的出血,选择使用1:1000的肾上腺素盐水,通过消化内镜钳道把注射针置入,定为血管周围1~1.5mm位置,使用注射针注射,一般情况下注射的深度控制范围为2.5mm左右,注射点通常为4点,每个点注射剂量是1.5ml,等出血停止后,拔出注射针;抗凝止血,其主要包括微波法和探头法及高频电凝法,在治疗过程中,卡控好电凝的温度,为避免组织损伤后引发迟发性的穿孔。
1.3 指标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可分为显效、好转、无效[3]。显效:黑便和呕血等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在12h内血压与脉搏均基本恢复正常;好转:黑便和呕血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有改善,在12~48h之内血压与脉搏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黑便和呕血等临床症状均无改善,血压与脉搏都不正常,或病情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后得出的相关数据录入到SPSS13.0软件内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来进行表示,用(n,%)来表示组间数据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经治疗之后,研究组(94.59%)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38%),组件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
经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1.02±0.79)d,对照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1.84±0.88)d,对比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t=4.2178,P<0.05)。
3.讨论
在消化道出血病人中至少有90%以上是上消化道出血,其中消化性溃疡占多,其次是静脉曲张和胃黏膜病变及胃癌等。在临床中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发生率相对较高,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是服用止血药物,但是起效缓慢,相对大出血的患者服用,很难起到预期效果,必须使用外科手术治疗[4]。紧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消化内镜已渐渐被应用在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此疗法不单具有起效快、创伤小及操作方法简单等优点,同时还能直接观察出血病灶,把出血病灶的具体状况作为依据,可制定出对应的止血措施,例如药物注射和电凝止血、无水酒精及曲张静脉套扎等方式,并且不良反应较小,其安全性较高,这更容易让广大患者接受。在临床中应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必须坚持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纠正休克作为基本原则,一些失血较严重患者,应迅速构建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在具体操作中,其动作要轻柔,当动作过大会伤及到机体组织,避免出现大出血。另外,再应用常规的质子泵抑制剂可对胃粘膜表面ATP酶、K+酶及H+酶进行抑制,可卡控胃酸的分泌量,同时促进了血小板的凝聚,实现了止血的目的。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从患者总有效率和出血停止时间看,研究组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其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预后生活,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贾子会.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4,(12):43-44.
[2]邓凤珍.上消化道出血采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4,(32):373-373.
[3]崔丽梅.浅析消化内镜治疗应用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9):65.
[4]马晶.上消化道出血采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6):812-812.
论文作者:郑勇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患者论文; 消化道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效果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症状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