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片诊断: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抓手论文

切片诊断: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抓手论文

切片诊断: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抓手

摘 要: 高效课堂是当下教学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课堂教学常常出现评价方式存在偏颇、缺乏教师发展途径、课堂模式化不灵活等一些问题。切片诊断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诊断方法,它具有关注课堂过程、对比研究分析、观察真实课堂等良好特点,有利于开展推动高效课堂的研究。切片诊断基本模式可以分为收集课堂教学资料、整理评价相关资料、分析成因提出建议、实践验证继续观察四步。

关键词 : 高效课堂;切片诊断;课堂教学

一、高效课堂构建进程探微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主要途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学校推动教学发展、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式。学者围绕效率、效果、效益对高效课堂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第一,确立“以生为本”。一堂课的评判标准不是教师准备工作做得多好,也不是在课堂上表现得多好,而是学生在课堂中吸收到多少营养,获得多少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1],是高效课堂的根本追求。高效课堂肯定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确定了为学而教的原则。第二,促进能力提升。“学生自主意识的提升,自主能力的提高,学习变得越来越高效,课堂也变得越来越高效。”[2]通过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能力提升。第三,注重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构建学习共同体,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的内在条件。”[3]学习共同体中,不仅学生与学生是合作关系,而且学生与教师也是合作关系,课堂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在合作中相互支持与帮助,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第四,变换教学形式。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由传统教学的‘以教为本’‘以学为末’改为现代教学中的 ‘以学为本’‘以教为末’,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成了学生,主体活动变成了以预学、独学、合学、群学等为主的学习活动,以讲授、指导、演示等为主体的教学功能退居辅助、旁观、促进的地位”[4]。“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教与学的关系发生根本性的转变。”[5]第五,强调教学的“精”。“新课堂要求突出一个‘精’字,即注重教学内容上‘精简’、教学节奏的‘精炼’、教学方式上的‘精教’、教学亮点的‘精妙’,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改革的‘精品’。”[6]

二、高效课堂构建问题管窥

高效课堂将课堂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但高效课堂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课堂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高效课堂的成果检验主要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以知识掌握为判断依据。当前,课堂“为‘效果’而疲于奔命,把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绑架在‘逐效’的战车上,抑制教学过程魅力与探索价值的成分释放”[7]。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不能忽略教育过程,不然高效课堂就是“伪”高效。第二,缺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高效课堂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教师讲授内容少而精。而教育是一项熏陶和培养的工作,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又要压缩教师的时间、空间,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这是实现高效课堂所面临的挑战。第三,教学模式固化、技术化倾向明显。教学有其技巧性,也有一定的活动结构与程序,但不根据课堂具体情况机械使用某种模式,势必会影响课堂效果。“从当前盛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基本上是‘自学—讨论—展示—反馈’等几个固化环节,所有学科几乎是一个模式、一个流程。”[8]这样的课堂“意味着教师的个性被压抑和抹杀,课堂教学必然会缺乏生机与活力,走向死板、僵化”[9]

三、切片诊断与高校课堂的契合分析

为解决这些困难,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效课堂的作用,切片诊断是一个可尝试的途径。“切片诊断是以课堂教学切片为媒介并对课堂进行分析,以优秀教学设计的标准去反思、优化教师的常态教学行为,以直观、真实的方式归纳出优秀教学设计的功能与要求,并以此修正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的不足,以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与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旨归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法。”[10]教师记录或截取课堂教学的片段,回顾课堂教学过程,分析师生表现,有利于对师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改进优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促进发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完善评价方式实现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强调效率、效果、效益,要求人人都达到当堂课的目标,这离不开对课堂成果的检验。课堂成果包括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在体验课堂学习后形成的经验,是综合的、复杂的。而目前高效课堂多采用随堂测验,主要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这样的检验是片面的,检验结果自然也不能作为课堂“高效”与否的标准。学校应将学生素养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发展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学生学业评价不再是仅追求对具体的行为目标、知识目标做出解释,而是要真正面对学生学习生活现象,解决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11]推动高效课堂发展,需要更合理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注意学生在课堂过程中的表现。单一的评价方式很难达到这一要求,而引进切片诊断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课堂过程不像教学结果有直接的检验方法,并非在课堂中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就意味着教学注重了过程性与情感性,还要看在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要得到这些信息,只能以课堂过程为对象进行观察,根据教师的理论素养与教学实践经验做出判断。使用切片诊断,观察学生在课堂过程中的表现,根据课堂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是动态化的、情境性的。评价是为了改进而不是证明,分析真实课堂中学生行为传递出来的信息,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发展。

(二)提升教师能力实现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要求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加深学生的掌握程度,需要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切片诊断是观察课堂过程,与优秀教学设计进行对比,分析课堂效果,并进一步探究取得教学效果的原因,根据教学规律以及具体的优秀教学课例,总结提炼教师教学行为,找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教师回顾教学的过程,也是重新设计教学的过程,并且具有了真实课堂经验的视角,可以让教师综合地看待自己的教学准备与教学过程。切片诊断帮助教师了解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思考通过怎样的方式手段实施教学能够更好地达到目标。同行教师可以就自己的经验提出建议,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实施中的不足之处。对真实课堂的分析与建议可以让教师更准确地了解自己,其中的一些可操作性的措施,可在遇到相似情境时稍作调整后使用。教师将自己和同行在切片诊断时的思考与经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能增强教师对课堂的掌握,提升教师教学敏感性,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这样就能实现“在压缩‘教’的时间、空间、比重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讲授’的品质,力求让教师的课堂点拨效能最优化、最大化,以求给学生学习产生最佳的辅助功能”[12]

(三)聚焦因“课”制宜实现高效课堂

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对整个课堂过程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认识把握课堂真实现状,了解教学设计与实际结果的差距与意外收获。按一定标准把课堂拆分成一个个片段,选取课堂教学中的典型片段。把所收集的资料与所选片段相关的部分挑选出来,同时还要扩展有益于所取片段的资料,以便对相关内容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课堂教学实践是课堂教学诊断的起点与归宿,为课堂教学诊断提供了肥沃的营养土壤;课堂教学诊断是课堂教学实践的推动力与导航仪,给予课堂教学实践充足的水分与阳光。”[16]课堂教学诊断源自课堂教学实践,以改进课堂教学为目的,并且诊断结果和改进建议的有效性也需要课堂教学来检验。教师将诊断提出的改进建议运用于之后的课堂教学中,并且要继续收集详细的资料,以观察改进措施的有效性(优化建议)。当然,诊断有可能出现失误,改进建议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用有限。这时需要分析诊断中出现的问题,如教师主观原因的责任心不强、资料收集不够全面、对教学问题的不当解释、改进建议不合理。造成诊断失误的原因有很多,在探究原因时也要像诊断一样,认真总结资料信息,客观评价找出问题并分析原因,针对问题改进自己的诊断过程,使教学切片诊断能真正发挥作用,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课堂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四、切片诊断模式建构

切片诊断收集、整理课堂教学资料,分析课堂中的亮点与缺点,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便于教师运用于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可将片段诊断作为高效课堂实现的保障,保持发扬教学实施中的优点,改进完善不足之处。

(一)收集课堂教学资料

学校应努力建设诊断文化确立诊断制度。学校的文化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帮助教师形成课堂教学诊断自觉。“在教师诊断与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同时注重观念转变和行为改进的主动练习,才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能力的作用。”[17]此外,良好的诊断氛围为教师在实施诊断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以与同事相互交流、寻求解决办法、优化诊断的环境。“对话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激活教师个体的实践性知识,引导教师走向教学对话,寻求教学技能的合理表达,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由缄默状态转向显性存在,帮助教师共享彼此间的实践性知识,共同发展,成为教学实践的共同体。”[18]教师交流有利于营造浓厚的诊断文化,推动学校开展课堂教学诊断。学校课堂教学诊断制度有助于教师诊断的实施。教师有一定的制度、规则可依,在诊断中便有了方向。在规则、制度的指导下,教师有了明确的诊断目标,以及具体、清晰的诊断指标,可以快速地实施诊断。

(二)整理评价相关资料

教无定法,没有一种教育方式适用于所有教育情境,也没有一种课堂模式能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媒介等教学要素的不同,课堂组织形式的选择也要不同。利用各要素不同的特点,合理地加以组织整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不分教学科目,不管教学内容,盲目采用“自学—讨论—展示—反馈”这一模式,所取得的成果只是课堂测验达标,这只是单纯的知识任务达标而不能说是教学任务达标,因为课堂目标不只限于学生的知识掌握上。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用的特点,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主义,学习内容有探究型、体验型、情感型等,只有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才能达到课堂的高效。切片诊断重新审视课堂,对比优秀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探讨教学要素的特点,吸取有益经验,根据课堂情况调整教学活动。回顾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能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分析师生间合作的情况,注意利用教师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了解他们的心理规律,有利于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课堂不是僵硬、死板的,而是生动、灵活的,教师要注意课堂的创生性,挖掘课堂潜力,整合真实课堂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合理加以利用。在高效课堂中,“教师教学中即兴生成的灵动与创意、人课合一的课感在引领教师行动,整个课堂与教师生命体的律动实现了完全交融与契合[13]”。这种充分发挥教师作用、立足现实教学情境、巧妙组织教学的课堂,一定是学生收获更多的课堂。

(三)分析成因提出建议

近年来,中国老年人口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底,全国60周岁以上人口已达24090万人,占比17.3%。为应对这一紧迫形势,2013年以来,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养老服务、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政策,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升级省级政策,有力推动了养老服务业持续发展。本次发布的创新报告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养老服务政策创新情况进行了评价,评价指标涉及机构养老服务、社区居家服务、长期照护服务、医养结合等9个方面和39个评价点。

(四)实践验证继续观察

2.1 初筛和复筛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2006-2011年总出生人口数为29 698例,共筛查27 662例,初筛率为93.14%,初筛率逐年上升,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筛通过24 928例,通过率90.12%。应复筛2 734例,实际复筛1 644例,复筛率60.13%,复筛率逐年上升,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56,P<0.01)。复筛通过1 413例,通过率85.95%。见表1。

根据整理后的资料,找出课堂教学现状与优秀教学设计之间的差距,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以及生成结果还有何改进空间。教师或专家利用已有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对资料进行分析,“从学科教学设计的角度,归纳出典型片段中所蕴含的教师典型经验(个人知识),最后生成关于某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理论,归纳出的典型经验一方面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教学设计诊断标准,优化、修正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15]。在诊断时要采用多视角的分析方法,既要看到教师因素,又要看到学生因素;既要考虑人为原因,又要考虑环境影响,这样提出的建议才更具有实践性和可借鉴性。

五、教学切片诊断辅助策略

教学切片诊断是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若要充分发挥切片诊断的作用,还需要一些辅助策略,进行保障和完善。

(一)能力提升:塑造教育理论素养

该工厂于3月份投产,目前生产板材厚度为2~35 mm。其日产量为650 m3,由此Action Tesa公司成为印度最大的MDF生产商,年产能 51.1 万 m3。

(二)文化机制:确立诊断制度文化

教学切片诊断前提条件是收集资料。资料收集的全面性、真实性决定诊断的结果。只有真实、准确的材料才能合理评价课堂行为并提出改进建议,进而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诊断分析需要对教师教学实施与评价反思做具体而客观的处理。可尝试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录像或者录音,让这一过程真实、全面地展现出来。学生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两大主体,课堂教学诊断需要紧紧围绕着这两大主体展开。诊断资料收集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情境导入、学习目标呈现、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教学结构安排、教学重点及难点处理、教学活动中的目标意识、情感目标的科学预设与有效达成等。[14]收集课前准备和课堂实施的资料,观察师生活动表现,可为进一步的信息整理分析打下基础。

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度。教育理论素养影响教师对学生、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的看法。具有不同教育理论素养的教师在同一教学情境中会有不同的选择,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从而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的素养储备决定了教师怎么看待课堂教学诊断,怎么投身于课堂教学诊断,关于课堂教学又如何诊断。提升教师教育理论素养,有利于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教师认识到课堂教学诊断的重要性,可以从这一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与学生情况,反思自己的教育经验,得到同行教师的经验与建议,进而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新的认识与融合,并将之运用于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视课堂教学诊断为课程改革的时髦做法或学校强加的教学任务,从而使诊断流于表面或仅用于应付检查。教师以提升自己教学能力和帮助学生发展为目的,自觉地运用教学切片诊断,才会更好地利用这一方法,达到更好的效果。具备一定教育理论素养的教师,能在收集课堂教学诊断所需资料时得到更精准的资料,在整理评价资料时可以更好地根据评价指标对材料进行分析,明晰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学校制度能保障教师实施课堂诊断,赋予教师权利,不宜过多地对教师行为进行限制,要充分信任教师的专业自主能力,使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学经验灵活地实施课堂诊断。学校制度确定教师的责任,提出教师应达到的标准和应遵循的过程规范,但并不规定教师课堂诊断的具体步骤和细节。“通过赋权赋责,使教师在教学中获得一种参与和自主意识,并逐步形成具有独立思考、创新和决策的能力。”[19]教师自主地思考并解决课堂诊断发现的问题,有利于完善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受益。

(4)技术方案执行不到位。井队的施工有时处于失控的状态,原因在于:井队管理者盲目追求生产速度、对成本结余认识片面;钻井施工模式不成熟,对井队的监管和督促力度不够。

(三)行动机制:落脚课堂教学实践

教学切片诊断离不开课堂教学实践,关注教学过程的发展和变化,从中发现问题、探求原因、尝试改进。课堂教学诊断不仅仅是对课堂教学的描述、分析,更是以改进教学实践为目的,只有将诊断结果落实在教学实践改进上,才算是真正完成了课堂教学诊断。课堂教学诊断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不能半途而废或希望通过少数尝试就达到想要的结果。教师教学行为改变对学生产生影响,切片诊断发挥作用改善教学,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教师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坚持,循序渐进。

教学切片诊断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为教师提供了提高教学能力的方法。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习教学技巧、教学机智这些直接提升教学水平的策略,也要掌握推动课堂教学长效进步的方法。切片诊断能使教师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对具体课例进行分析、探讨,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帮助教师增强教学信心。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种方法的使用就保证课堂教学达到理想效果。切片诊断也有其不足之处,它是截取课堂过程的一部分而非课堂全貌,因而诊断的是碎片化的课堂。虽然精准地截取教学片段能提高效率,但也会忽视某些方面,或导致教学环节衔接生硬。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解决。

与此同时,结构性调整加速优胜劣汰。2017年,“新三板”整体退市率为6.1%,其中只有14.7%的企业达到首次公开募股(IPO)财务标准。[2]继2017年“世纪天鸿”登陆A股后,2018年6月,“中信出版”和“亿童文教”在“新三板”停牌并正式进入IPO审核阶段,如果成功则转板率大大高于其他细分行业。另外,30家“新三板”新闻和出版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出现波动,负值企业从2015年的4家上升到2017年的8家,其中2家面临退市风险。

参考文献:

[1]邝尔安.生本高效课堂之“问”[J].中国教育学刊,2012(10):88.

[2]迟学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文化思考与行动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2(5):40.

[3]王鉴,王明娣.高效课堂的建构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15(3):112.

[4]刘鹂.高效课堂的理念原点反省与改革走向[J].中国教育学刊,2016(7):51.

[5]闫泽亮.关于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4):45.

[6][12]龙宝新.论当代高效课堂改革的理论架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8):53,55.

[7]宝新.高效课堂的理念缺陷与实践超越[J].教育发展研究,2014(12):42.

[8][9]李振峰.构建“高效课堂”的冷思考[J].基础教育,2015(3):80.

[10]刘海生,李清臣.试析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课堂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20):27.

[11]王焕霞.发展性学生评价:内涵、范式与参照标准[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107.

[13]龙宝新,折延东.论高效课堂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4(6):128.

[14]黄宝权.基于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课堂观察[J].教育科学研究,2017(9):47.

[15]魏宏聚.教学切片分析:课堂诊断的新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9(2):65.

[16]尹达.论现代课堂教学诊断运行机制选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12):42.

[17]陈雨亭.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理念与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4(2):28.

[18]张涛.教学切片分析:一种新的课堂诊断范式[J].教育发展研究,2016(24):57.

[19]付光槐.论教师教学敏感的内涵、结构及其生成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8(10):86.

作者简介: 李玉红,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程岭,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

中图分类号: G424.1

本文系2018年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培训共享空间构建研究”(2018-R-59745)的研究成果

标签:;  ;  ;  ;  

切片诊断: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抓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