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四团小学 835000
所谓“少教多学”,不外乎就是让学生达到无师自通的一种水平,是一种积极的教学策略。“少教”的目的是为了“多学”,多学的过程是“少教”,是我们探索减少教育环节、减少繁杂的过程,从而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一种目的。
但是“少教”不是“不教”,而是更高质量、更高技术含量的少教,是给学生开发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促使学生在这样的空间中掌握更开放、更自主、更科学的学习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之外,他将更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我们应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随着他们的成熟程度允许他们有越来越大的自由:由他自己决定要学习什么,他要如何学习以及在什么地方学习受训。这应成为一条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学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质上这就是“少教多学”所追求的,也只有通过“少教多学”,才能实现这种追求。而“分组自学辅导”教学法也是实现这种追求和这个原则的恰如其分的方略。
再者,我们这种边远地区小学,学生来自维、哈、蒙等多个民族,学生的接触面、生活环境、家庭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从出生起语言环境也各不相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每个教学班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智力水平都参差不齐,给教学的改进带来了诸多不便。“分组自学辅导法”是在“演练一体”、“目标教学”……“五步自学辅助”等多种教育方法的基础上,为贯彻“少教多学”的原则,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总结出来的一种适合“少教多学”中分组合作学习教学条件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教学,不仅注重教学生掌握知识,更注重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
一、分组的原则及方法
每学期开学初,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调查,分析比较,按思想品质、所掌握知识的多少、对事物的反应和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把学生进行A、B、C这样三个大组的划分,即好、中、差,然后登记注册。各大组又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必须彻底打破前后座位分组的惯例,每组四人即可,然后小组间自报,大家讨论,教师适时指导,之后制定出本学期内每个学生提高成绩的具体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值得注意的是,分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家长和学生尤其是我们所说的差生(即C组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告诉他们,这不是歧视,而是为了更便于适时辅导、点拨。这样能使他们消除顾虑,打消自卑,立志早日迎头赶上或超过别人。
座位编排要便于分组辅导和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对于C组的学生座位应该在教师最能顾及到的位置。
二、课堂教学程序
1.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关键。
2.设计语文交流与意识的情境活动,感悟作者或课文人物最真实的情感,从而领悟创作来源于生活。
第一步: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整合教材资源,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悬念,造成知识冲突。如果是比较贴近生活的课文内容,便可以让学生先提出问题。这样,把学生放在了主位,使学生形成了最佳的心理状态,达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之目的。
第二步:教师提出或整理出自学要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粗读、细读教材,边读边批划、注记、写提要等,教师巡回辅导,启发思考,留心观察,抓住时机,适时点拨,重点放在对C组的辅导上。
第三步:教师把握住知识的连接点,指导学生讨论自学中筛选出来的问题。先分组议,再全班交流,对B组、C组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要了如指掌,在讨论中诱发他们认知。教师选讲需要正误、释疑、排难、补充、深化、扩展作用的内容。
第四步: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归纳出规律、方法。如:童话故事与写动物的故事之间的异同,回忆性文章与写人记事的文章之间的联系等等,由教师把学生具有盲目性的感情探索逐步引向具有科学性的理性认识,指导学生把得出的结论应用到实践中去验证,操练思想品质。
第五步:在实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分类要求。阶梯练习题中基本题、综合题、发展题的比例应该是5∶3∶2。A组要求完成三组练习题,B组要求完成基本题和综合题,C组一般只要求完成基本题。教师巡回辅导,收集信息。
第六步:教师抽查少量作业,其余作业各组交流互评。教师收集学生练习中的信息,针对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实际,评议点拨,解疑释难,及时反馈,共性问题集中评议,个别问题在巡视中个别指点。
第七步:B组、C组学生齐上一个台阶,跨一步练习,分别完成发展题和综合题。A组学生分散“承包”组中协调,教师辅导。
以上程序主要针对新授(一类讲读)课设计上,如果将以上步骤适当调整,同样适合二类课型和三类课型(练习课和复习课)。二类课型(练习课)可以以第二步为主,三类课型(复习课)可以以第一步为主。
论文作者:郭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9月总第1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目的论文; 原则论文; 指导学生论文; 基础上论文; 《教育学》2016年9月总第1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