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药学分析论文_张忠贤

张忠贤

湖南省脑科医院药房 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应用格列美脲,分析格列美脲的临床效果及其药学作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60例患者,选择时间:2016年5月~2017年5月,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格列美脲、格列喹酮,对应的组别名称:研究组、对照组。经SPSS21.0软件分析临床总有效率、FBG、2hBG、SBP、DBP、TG、HbAlc数据指标差异。结果:经SPSS21.0软件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FBG、2hBG、SBP、DBP、TG、HbAlc数据指标差异显著,P<0.05;其中,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FBG、2hBG、SBP、DBP、TG、HbAlc数据指标分别为:96.67%、6.51±0.62 mmol/L、9.01±2.01 mmol/L、137.02±5.77 mmHg、85.21±4.73 mmHg、1.87±0.27 mmol/L、6.32±0.51%。结论: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应采用格列美脲药物,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血糖水平。

关键词:格列美脲;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药学分析

2型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该病症的发生率极高,是世界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型糖尿病并发其他疾病的概率极高,主要引发的疾病类型以心脑血管病症为主,会极为不利于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病情患者甚至会直接危及生命安全[1]。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内部缺乏胰岛素,因此,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以此达到改善内部分泌紊乱的不良情况[2]。

1.资料、方法

1.1资料

选择2型糖尿病60例患者,选择时间:2016年5月~2017年5月,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格列美脲、格列喹酮,对应的组别名称:研究组、对照组。

研究组:组内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男性16例,女性14例;组内患者年龄分布在49~69岁,平均(59.62±5.31)岁;组内患者体重分布在43~80kg,平均(61.23±15.02)kg;组内患者病程分布在2~10年,平均(6.31±2.03)年。

对照组:组内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13例;组内患者年龄分布在50~70岁,平均(59.25±5.07)岁;组内患者体重分布在44~81kg,平均(61.71±15.11)kg;组内患者病程分布在2~11年,平均(6.05±2.12)年。

纳入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医学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合;患者明白研究目的;患者具有沟通能力,治疗依从性好。

排除标准:存在重大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情况;在研究开始之前的1周之内服用过磺酰脲药物治疗。

经SPSS21.0软件处理组间资料差异,P>0.05,无差异。

1.2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予以一般常规治疗,即抗凝、降脂等治疗措施;

对照组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格列喹酮,格列喹酮的治疗形式是餐前半小时口服,每天服用3次,每次服用剂量90mg[3]。

研究组: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格列美脲,格列喹酮的治疗形式是餐后口服,每天服用3次,每次服用剂量6mg[4]。

1.3观察项目

经SPSS21.0软件分析临床总有效率、FBG、2hBG、SBP、DBP、TG、HbAlc数据指标差异。

显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改善,但血糖水平未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无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无改善,且血糖水平未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1.4数据处理

经SPSS21.0软件分析此次研究的观察项目,计数、计量数据有意义则P<0.05。

2.结果

经SPSS21.0软件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FBG、2hBG、SBP、DBP、TG、HbAlc数据指标差异显著,P<0.05;其中,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FBG、2hBG、SBP、DBP、TG、HbAlc数据指标分别为:96.67%、6.51±0.62 mmol/L、9.01±2.01 mmol/L、137.02±5.77 mmHg、85.21±4.73 mmHg、1.87±0.27 mmol/L、6.32±0.51%。

见表1、表2

3.讨论

若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之下,则容易损伤内部的器官组织和器官功能,进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影响;糖尿病发生初期并不会有十分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会存在口渴等临床表现,但极易被患者所忽视。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方式中,主要对患者进行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来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5]。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优势众多,如:药效的持续作用时间较长、具有药物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格列美脲能够与磺酰脲受体有效结合,对钾通道有关闭作用,能够抑制干葡萄糖的合成作用,促进吸收外周葡萄糖,进而达到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应用目的。格列美脲与以往的降糖药物相比,格列美脲引发并发症的概率更低,不会对心血管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并且,格列美脲还可以将药物在机体内部的蓄积过程有效减少[6]。

结合数据可得:经SPSS21.0软件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FBG、2hBG、SBP、DBP、TG、HbAlc数据指标差异显著,P<0.05;其中,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FBG、2hBG、SBP、DBP、TG、HbAlc数据指标分别为:96.67%、6.51±0.62 mmol/L、9.01±2.01 mmol/L、137.02±5.77 mmHg、85.21±4.73 mmHg、1.87±0.27 mmol/L、6.32±0.51%;由此可见,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应采用格列美脲药物,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血糖水平。

参考文献:

[1]向敏.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体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3):43-45.

[2]于小五.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药理分析[J].临床研究,2016,24(4):105-106.

[3]李丽.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3):20-20.

[4]张蕾,柯瑞琼,欧阳灿晖等.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0):132-134.

[5]王开文.老年糖尿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4(41):7923-7923.

[6]王晓书.联用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7):131-132.

论文作者:张忠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9

标签:;  ;  ;  ;  ;  ;  ;  ;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药学分析论文_张忠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