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季银萍 杨钰璐

(泰州市中医院 骨伤科 225300)

摘要:目的 对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应用在急诊创伤护理管理中的干预价值进行调查。方法 以66例急诊创伤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管理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管理,管理组患者予以无缝隙急救护理管理,比较其管理效果。结果 管理组患者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转运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管理组家属/患者满意度为97.0 %,高于对照组81.8 %,P<0.05;管理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 %(33/33),对照组为87.9 %(29/33),P<0.05。结论 无缝隙急救护理管理能够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效率。

关键词:无缝隙急救护理;急诊;创伤护理

创伤多为突发事件导致,在临床中的发生率非常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威胁严重。创伤的致死率、致残率非常高,多数患者会存在多部位、多脏器损伤表现,且此类患者病情变化快,很容易合并其他继发症状,抢救不及时则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提升抢救效率对提升抢救成功率影响显著[1]。无缝隙急救护理管理是一种多科室协作抢救模式,能够对急诊患者迅速做出反应,优化抢救流程,最大限度缩短抢救时间,让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抢救进而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本次研究将针对无缝隙急救护理的开展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66例急诊创伤患者为调查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我院抢救人员。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46.9±12.3)岁,男性17例,女性16例,交通事故伤19例、跌落伤11例、其他3例;管理组患者年龄平均(46.6±12.5)岁,男性18例,女性15例,交通事故伤20例、跌落伤11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抢救管理。护理人员接诊后遵循常规急救护理原则对患者进行抢救。对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对患者受伤部位、受伤程度进行查看,评估患者伤情。抢救原则以抢救生命、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止血、预防休克、预防感染为主,针对多发伤患者要立刻寻求相关科室的协助,共同完成抢救工作,必要时将其转入相关科室进行抢救[2]。

管理组:患者采取无缝隙抢救护理管理。首先建立管理系统和管理模式,明确护理人员岗位以及新模式下的管理制度[3]。在急救中心急诊后要立刻评估患者伤情并要及时与急诊科联络,详细汇报患者病情,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急诊后要第一时间通知值班医生并根据患者病情协调多科室会诊、治疗工作,准备抢救室、抢救仪器和抢救药物,做好抢救相应准备。

患者入院后急诊科护理人员要立刻与急救中心人员交接工作,查看患者状况,评估患者病情,按照紧急抢救预案处理患者[4]。若患者人数较多则要根据其伤情评估情况进行分类,例如循环支持组、气道支持组等等,及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联络相关科室进行抢救,同时要帮助患者尽快止血、包扎。

建立绿色通道:与相关科室相互协作建立绿色通道,包括影像检查科室(X线、CT、超声检查)、手术室、ICU等科室,在接到急诊室会诊通知后要在10 min内迅速到位,同时快速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检查。在患者检查的同时医护人员针对需要手术的患者要联系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而后经急诊科直接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开展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抢救过程中的相关时间进行统计,包括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转运时间等,对患者抢救成功率进行统计,采用我院自制量表评估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量表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70-89分为一般,7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比例。

1.4数据统计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t、卡方视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相关时间统计:管理组患者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转运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

2.3抢救成功率:管理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 %(33/33),对照组为87.9 %(29/33),P<0.05,卡方值为4.25。

3.讨论

创伤患者伤情发生突然,患者疼痛程度非常高,会引发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影响水电解质平衡,甚至会引发多种心血管意外。此外,由于患者受伤环境不固定,其可能处于恶劣的环境中导致创面污染,会增加患者抢救的难度,因此要提升抢救效果[5]。对于严重创伤的患者来说,伤后1h发生死亡的几率非常高,而传统的抢救模式多为急诊科医生完成基础检查后评估伤情再请相关专家会诊,而后开展治疗,此种方式虽然也为多科室协作管理,但其连续性较差,患者在不同的抢救环节中耽误时间太多,死亡率也非常高[6]。

无缝隙对接管理与传统抢救不同,此种管理模式能够保证院前抢救与院内抢救无缝隙对接,在患者入院明确病情后能够当下协调多科室同时运作,开放绿色通道,保证会诊、检查同时完成,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幅度缩短了抢救时间,做到了同步化急救,同时也加强了不同科室之间的协作能力,提升团队凝聚力,保证抢救工作连续、有序、紧密的开展。管理组患者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转运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更高,其抢救成功率更高,证明了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能够达到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的目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兰青.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9,40(09):2148-2149.

[2]杨艳朵.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创伤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7):109.

[3]金文丽.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模式在危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334+337.

[4]张志芬,李丹丹,汤继英,等.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1):93-94.

[5]刘娟妹,周娟,陈春花.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0):151-153.

[6]陈爱娣.外伤急诊急救应用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6(03):306-308.

论文作者:季银萍 杨钰璐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  ;  ;  ;  ;  ;  ;  ;  

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季银萍 杨钰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