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金淘中心小学,福建 南安 362314)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实施,广大学校都逐渐重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仅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为了“教而教”,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在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逐渐完善自身的思维逻辑构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简要分析当前小学阶段数学思维培养的现状,并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教学策略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旨在于引导小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概念,结合数学上的理论、定理、公式以及知识框架来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但有所增强,他们自身对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也会逐渐的完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客观的评价自身,还能够利用数学的思维来透过现象看清生活中事物的本质内容。但是经过实际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的数学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师专业素养不足以及学校教学硬件设施太差等因素都严重阻碍了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因此,如何立足于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大力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还存在部分教师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培养小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小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的兴趣。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小学生只是按部就班的听教师讲解、做笔记,在课下完成一些训练题目就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愿在课堂中花费较多的时间给学生拓宽知识范围,教师落后、甚至错误的教学观念都严重阻碍了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学生自身思维能力较差
在小学阶段,学生一般都处于形象思维阶层,小学生的模型意识非常淡薄,也不善于根据特殊的问题而总结、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小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除此之外,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只会用同一套解题思路去解决同种模式的问题,但是当问题转换一个说法时,学生就会立刻失去解题的思路和方向,由此可见,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训练数学思维策略
(一)、应用直观教学演示,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注重调动小学生的主观感受和对声光电形象化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让学生们即动脑又动手,从问题的多个角度入手。
例如,教师在讲解除法内容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们准备好剪刀,然后教学生剪出正方形,学生们会很感兴趣剪这些正方形是做什么的,然后教师就应该趁这个机会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把正方形均匀剪成2份,让后在均匀剪成4份,在以此类推,在每次制片增加的过程中来讲解除法的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长方体内容时,教师可以拿着一个盒子进入教室,然后对学生们说今天关于盒子里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来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然后在慢慢引出铅笔盒之类的长方体,然后让学生思考生活中都有哪些长方体物体,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体知识。
(二)、利用教学情境,重视思维启迪
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中最重要的往往是其中包含的思维方式,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设计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上课过程中通过提问、实验、解答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并且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情境来保持学生的上课状态。
例如,教师在讲解圆的课程时,可以先利用教室里钟表等等圆形物体来进行举例,让学生们对比其他的形状来进行学习,然后教师提出任务,让学生画出标准的圆形,使学生们开动脑筋,利用什么方法才能画出标准的圆形,与此同时,有的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有的同学想到了用硬币画等等方法,这一过程结束后,教师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要在学校的墙壁上画一个大圆形,师傅们会用什么方法画出来这幅画。在学生们思考的同时,教师拿出一根绳子,将绳子一端按在黑板上,另一端用系上粉笔,然后画出一个大圆。教师因注重从情境中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学习。
(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观察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在日常课堂上,应设计好情境来给学生提供观察的机会,教师应主动鼓励去观察,并教会他们如何观察,从观察中获取知识。
例如,在讲解初步认识线段这一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们进行观察,从线段的端点开始讲解,然后在进行提问:数学书由几条线段构成,教室有几条线段构成。联系实际问题来讲解课程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四)、注重数学概念,加强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数学概念的讲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量讲解每一个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这个知识点的含义,并且要求教师能够深入浅出,注重概念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球、柱体”的概念时,应带领学生探讨花盆是什么体,苹果是什么体,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球体柱体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应积极指出学生们的错误,避免对日后的学习造成麻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概念,然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大数学教师需要侧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结合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兴趣爱好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精心设计教学情景,侧重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完善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终在数学课堂中加强训练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全方位的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切实实现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学辉.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现状以及改进措施研究[J].探索篇·教学研究,2017,(02):12-13.
[2]杨宏辉.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J]. 企业家天地,2010,(05):23-24.
[3]黄淑婉.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漫谈[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8,(06):07-08.
[4]贡秋曲珍.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5,(12):12-13.
[5]薛进彪.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初探[J]. 小学数学研究,2011,(03):34-35
论文作者:许炳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数学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学生们论文; 思维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论文;